统编版语文四下第一单元第4课时 精读引领课《乡下人家》《小村深秋》《年年依旧的菜园(节选)》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下第一单元第4课时 精读引领课《乡下人家》《小村深秋》《年年依旧的菜园(节选)》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7 09:17: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时 精读引领课
——《乡下人家》《小村深秋》《年年依旧的菜园(节选)》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抓住生动形象的关键句子,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仿照课文的写法,生动形象地介绍自己眼里的乡村某一处的景致。
二、评价任务
1.小组赛读的形式朗读。
2.运用生动形象的修辞手法来仿写。
三、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对照课前板书)上节课我们初步阅读了课文《乡下人家》,欣赏到了乡下人家独有的景致:房前的装饰是 ,门前屋后栽种有 ,房前屋后地上有 ,小河里有 ,吃晚饭在 ,秋天的夜晚还有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用心品味这一处处景致。
(二)品读语言,体会写法
1.轻声读课文,你对哪一处景致最感兴趣 把它多读几遍。
2.同桌交流,先读句子,再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体会到作者什么情感。预设一: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可爱多了。
(1)学生自主交流。
(2)点拨:房前的装饰不是鲜花嫩草,不是绿树嫩芽,而是瓜架,上面长满了藤叶,还吊青或红的瓜,有着特别的情调,特别的趣味,这就叫—“别有风趣”。从“别有风趣”“可爱多了”,可以体会到作者的喜爱之情。比较阅读:“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与课文中第1自然段的最后一句相比,你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点拨:课文中的句子不仅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乡下人家房前的瓜架,还仿佛看到了威武的石狮子、高高的旗杆。一面是瓜架,一面是石狮子和旗杆,特别有趣。
(3)小结:乡下人家房前的瓜架是一处特别的景致,作者写得也特别有意思。
(4)指导读好,读出对比的味道,读出喜爱之意。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预设二:......成群的从土里探出头来。
(1)学生自主交流。
(2)点拨:把“探出头来”换成“钻出来”,行吗 一个“成群”,让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3)小结:在作者笔下,笋像一个个可爱的孩子,争先恐后地从土里探出头来,多有意思啊!
(4)指导读出笋成群冒出来的样子,读出喜爱之意。
预设三: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
(1)学生自主交流。
(2)点拨:他们的餐厅在哪里 从“天高地阔”看,这是怎样的餐厅 再联系下面句话,这个餐厅里还有什么 他们吃饭时,有邻居经过,也许会出现什么情景
(3)小结:一个“天高地阔”,写出了乡下人家吃饭时独特的景致,引发了我们无限的想象。
(4)指导读出这种独特景观,读出喜爱之意。
4.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用生动形象的描写,为我们展示了一处处独特的乡村景致。在他眼里,(PPT出示)齐读—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三)整合阅读《探索自然》中的《小村深秋》《年年依旧的菜园(节选)
1.出示两篇文章中的精彩段落村子四周的青山…小肚滚圆。太阳下山了……农人们也就下田干活了。
2.组织交流:读段落,说阅读感受,总结作者是怎样生动形象地描写的
预设一:奇妙的比喻:将村子四周的景色比作巨型的山水画;将孩子们比作矫健的猴子。
预设二:将月光比作泉水流泻,富有动态的美;由青蛙的叫声展开联想,使夜景更有韵味。
(四)迁移运用
1.写法小结:3篇文章选取乡村独有的景物,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写出了景致的独特之处,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2.提到“乡村”,你脑海里出现的是哪些景物 至少写3种。
3.看着自己列出来的景物,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乡村景致 出示练笔要求,用一段话描写你眼里的乡村景致。适当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努力做到语言生动形象。
4.组织交流,对照要求评议、点拨。
四、板书设计
乡下人家
瓜藤满架 鲜花翠竹 “成群”“探
鸡群觅食 鸭子戏水 ......
露天吃饭 纺织娘歌唱 “天高地阔”
(课前板书) (课上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