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慈母情深(第一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8、慈母情深(第一课时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6 08:52:3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18、慈母情深(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理解“失魂落魄、怂恿、震耳欲聋”等词语。
2、通过对母亲工作环境的描写,体会到当时作者的震惊,感受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母爱的伟大感人。
教学重难点:
就课文的主要情节和细节,引导学生注意从人物环境的描写,集中探究课文是怎样表现“慈”和“深”的。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引: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六单元第学习,舐犊之情,是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本单元,我们学习3篇课文,通过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来感受父母对子女浓浓的舐犊之情,并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母爱、父爱对看法和感受。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慈母情深》,齐读课题。
介绍作者:本文的作者:著名作家 梁晓声。他在许多作品中写到自己的母亲,梁晓声的母亲不识字,但是他曾说,母亲是自己的文学导师。梁晓声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作者,阅读《慈母情深》一文,去了解这位母亲,去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梁晓声在本文中记叙了一件事情,这件事情,让他深切地感受到母亲对孩子那一份深沉的爱。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请你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1)交流
生:课文主要记叙了“我”向母亲要钱买书的事情。
师:你大致了解了课文所写的这件事,作者究竟想买什么书?而且非要买这本书?后来,是否要到钱?加上这些内容,再来说一说,课文记叙了什么事?
生:“我”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就到母亲上班的地方,问她要钱,母亲毫不犹豫把钱给了我,我却用母亲给我买书的钱给母亲买了水果罐头。母亲数落了我,又凑钱给我买书。
2)评:说得很好,简要地把事情说清楚了。
师小结:原来是“我”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失魂落魄,所以决定问母亲要钱买书,母亲先后两次给我钱,使我拥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在我们看来,向母亲要钱买书,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可是,作者在文中却是这样写的:(出示1-5自然段)
1)请同学读:在自己对自己怂恿之下,我来到母亲上班的地方,向母亲要钱。
2)怎么理解这句话?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这个词多用于贬义。
向母亲要钱是为了去买书,不是去做不该做的事情,那作者为什么还要在心里鼓动自己?要鼓足勇气向母亲要钱?默读1-5自然段,找一找原因,
交流
因为母亲一个月只有27元的收入,而《青年近卫军》这本书要1元多,价格相当于母亲两天的工资,太贵了。作者认为自己不应该问母亲要这么多钱去买这本书,所以,他要鼓足勇气问母亲要钱。
第4自然段中写到:那时我家的破收音机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吃进了肚子里。
从这句话中,知道了:我们家当时的条件非常差,家里没有钱买吃的东西,母亲连家里的破收音机也卖了,买了粮食给我们兄妹几个吃饭,买一本小说,就意味着我们一家人要饿肚子了,所以,作者觉得母亲不会答应给他一元多买书。
补充:介绍梁晓声的家境
一元五角钱在当时究竟意味着什么呢?那个年代,工人的工资是20几元,学生的学费是3元,梁晓声家有兄妹5人,父亲去遥远的大西北工作,为了养活一大家子人,常常一块豆腐要吃3顿,舍不得吃炒菜。而母亲在一个小厂做临时工,每月工资只有27元。为了省钱,她每天不吃早饭就去上班。由此可见,一元五角钱对于这个家庭实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C、从第2自然段:母亲还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这句话中,知道1元多钱是不小的开支,家里实在太穷了,作者觉得实在开不出口问母亲要这么钱。
D、第2自然段:我也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可见,作者对家庭贫困的现实是知道的,他担心母亲不肯给他这么多钱买书。
师:既然作者知道不应该问母亲要钱买书,那为什么还是去要了呢?
文中第3自然段说,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失魂落魄。
失魂落魄:形容心神不定非常惊慌的样子。从这个词语知道,作者当时非常希望想拥有这本书,所以尽管她知道不该向母亲要钱买书,也担心母亲不肯给他这么多钱,但还是决定找母亲要钱买书。
小结:同学们善于思考,大家联系了文中的信息,了解到作者的家里非常贫困,母亲在街道的小厂里上班,赚的27元钱根本不够一家人吃饭用。尽管作者 梁晓声也知道不该问母亲要这么多钱,但是因为他想这本书想得失魂落魄,所以,还是自己对自己的怂恿之下,来到母亲上班的地方,问母亲要钱。
那一天,究竟发生了什么?读读课文第6-34自然段,课文记叙记叙的这件事情中,有2个场景。第1个场景是第6-19自然段,第2个场景是第20-34自然段。默读这2部分内容,思考:这2个场景分别写了什么?
第1个场景主要写:“我”来到母亲上班的地方,在一个老头的指点下找到了母亲;
出示:寻找母亲
第2个场景写了,“我”问母亲要1元多钱。出示:要钱买书
点拨:你说清了,这个场景中作者的活动情况,但是场景还有母亲的这个人物,还要说清母亲的活动。出示:将钱塞我
补充:“我”问母亲要1元多钱,母亲塞给我后,又继续工作。
点评:把作者和母亲的场景说清楚。
小结:课文中:“寻找母亲、要钱买书、将钱塞我”这些场景,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于时隔多年,仍然记忆犹新。
深入学习。
过度:下面我们细细品味场景和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感情,先来读读作者来车间找母亲的场景。读读这部分内容,想一想:这部分,作者具体描写了什么?
交流:
课文第7自然段写:母亲工作的环境,作者用了一大段话进行描写,因此母亲上班的环境是作者重点描写的内容。
课文16、19自然段中,作者具体描写了母亲的样子。
过度:作者在这部分中,重点描写了母亲上班地方的环境以及母亲当时的样子,这些描写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让我们细细体会。
1)出示第7自然段
作者在自己对自己对怂恿之下,来到母亲上班对地方,所以,当时他的心情一定是?
忐忑不安(出示)
2)作者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母亲上班的地方,到了母亲工作的地方后,他的心情有了怎么的变化?请同学们联系课文重点描写的内容来思考,在书上做做批注。
3)交流
作者对母亲上班地方环境的描写中,体会到作者当时内心是非常震惊的,他没有想到原来母亲每天是在这样差的环境中工作、为他们挣钱的。
4、师:你读懂了文中这段环境描写是为了表现母亲上班地方环境很差。具体说说,那里的环境有多差?
1)那里的空间低矮,墙壁潮湿颓败,让人感到非常压抑。
点评:那个厂房非常低矮、破败,而且很潮湿。颓败:衰落、破败。
2)母亲上班的地方很拥挤。课文是这样描写:在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里,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
体会:在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里,摆放着七八十台缝纫机,还有七八十个工人在里面工作,这地方很拥挤。
点评:母亲工作的厂房不仅低矮、潮湿、颓败,很压抑,还十分拥挤。
3)从: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一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体会:厂房里光线十分昏暗,还十分闷热,酷暑炎夏,窗户不能开,那么多人和那么多缝纫机都挤在一起,每个人头顶还挂着发热的灯泡,整个厂房就像一个蒸笼,实在太热了,气味也一定不好闻。
4)厂房里的噪声很大,人们说话都要大声囔,才能听得见,因为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声音是很响的。课文中说,这噪声是:震耳欲聋。
震耳欲聋:耳朵快要振聋了,可见厂房里的噪声简直难以忍受。
5、过度:同学们细细品读了这段描写母亲工作环境的内容,知道那个地方不仅低矮、拥挤、潮湿、闷热、压抑,还有着震耳欲聋的噪声,想象一下,我第一次看到母亲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挣钱,会想些什么?
作者肯定想到这地方太压抑了,噪声把人的耳朵都要振聋了,母亲原来都是从早到晚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不停地干活,挣钱养活我们的。我是不是不应该来要钱买书?
母亲挣钱不容易,但没有想到母亲挣钱是如此的不容易。
点评:同学们从这段对母亲工作环境的描写中,体会到当时作者的震惊。(出示:震惊)
6、带着这份感觉,朗读第7自然段。
7、下节课,我们对母亲样子的描写,来理解作者当时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