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第六单元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一第六单元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共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0-20 10:46: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 《乡愁》余光中
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强烈盼望海峡两岸早日统一的心愿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1 形成过程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1)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2)1981年叶剑英发表关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谈话(3)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明确提出1 形成过程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一国两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港澳台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前提和核心主体补充不会动摇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2“一国两制”的内涵3、意义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大胆的、创造性的重大战略政策,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二、香港、澳门回归
“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运用
1、香港回归(1)香港问题的由来(2)回归过程实质:中英国家之间的问题 (历史遗留问题)香港地区香港问题的形成回归过程
①中英会谈(1982):
中国政府作出1997年收回香港的决策。
②中英联合声明(1984):
香港回归问题成功解决。
③胜利回归(1997年7月1日) :
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 澳门回归澳门问题的由来
澳门回归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1557年葡萄牙贿赂明朝官员,取得在澳门的定居权1887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葡北京条约》澳门问题由来2 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政权交接仪式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是绘有五星、莲花、大桥和海水的绿色旗帜。五星象征国家的统一,表明澳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莲花是澳门居民钟爱的花种,三朵含苞欲放的白莲花代表澳门特区有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大桥和海水反映澳门的自然环境;绿色象征着生机的祖国。议一议:中国为什么能收回香港、澳门?1.前提条件: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 提高
2.关键因素:“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
3.群众基础:港澳同胞心向祖国,渴望回归
4.准备工作: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5.法律依据:中共关于港澳问题的联合声明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2)意义③ 香港、澳门回归是“一国两制”的成功运用,为和平解决国际历史遗留问题和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提供了范例。① 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港澳被侵占的百年国耻,开创了港澳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② 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本是同根生◆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台湾。
◆郑成功1662年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 清:1684年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 1895年,《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二战期间,《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明确规定日本归还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 1949年,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败逃到台湾,台湾与大陆又被人为地分离了。台湾问题的形成台湾问题澳门问题香港问题思考:台湾问题和香港、澳门问题在实质上有何不同?台湾问题澳门问题香港问题四、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1979年实现两岸间真正停火2、1987年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3、1990年台湾海基会,1991大陆海协会成立
4、1992年达成 “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性突破5、2005年胡锦涛会见连战,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6、2008年,两岸实现了通邮、通航、通商。“汪辜会谈”使海峡两岸关系进入新阶段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05/4月,国民党主席连战 —“破冰之旅”05/5月,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搭桥之旅”05/7, 新党主席郁慕明— “民族之旅”
你如何看待台湾问题的前景?你认为促进台湾问题和平解决的因素有哪些?而当前解决台湾问题还存在哪些阻力?
(1)有利因素:
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这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根本保证。
②结束分裂,实现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③近年来两岸的经济贸易迅速发展,人员往来及各项交流活动不断扩大,交往日益频繁。
④ “一国两制” 构想的提出,为和平统一提供了政策方针。
⑤香港、澳门问题的顺利解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和借鉴。(2)阻碍因素:
①美国等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
②台独分子
D、2002.8陈水扁首次明确宣称,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台湾与对岸中国,一边一国,要分清楚”……
E、2003.9.28陈水扁在民进党十七周年党庆晚会上第一次亮出“台独”时间表,声称要在二00四年“完成历史性首次‘公投’”,……于二00七年实施“新宪法”。
A、1990.9李登辉声称“台湾早已是一个主权独立国家”
B、1994.4李登辉公开否认“一个中国”原则;
C、1999.7李登辉提出大陆与台湾的关系是“国与国”关系,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关系的“两国论”胡锦涛总书记的四个决不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
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
不改变。
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第一条,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 。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 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第三条,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
——《反分裂国家法》
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2005年3月14日以高票通过两岸人民反台独斗争 谈谈你对台湾问题前景的看法?两岸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展望一国两制“一国两制”
的构想
(理论)祖国统
一大业
(实践)知识体系1、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2、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 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思想。 中英会谈 1982——联合声明1984.12.——胜利回归1997.7.1.国内;国际。联合声明 1987.4.——胜利回归1999.12.20. 隔绝到沟通(海峡两岸隔绝状态的结束;“汪辜会谈”;“九二共识”等) “台独”势力活动猖獗。 “一国两制”;不承诺放弃武力。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10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