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四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杜甫诗四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0-22 12:17: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杜甫诗四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3分)
A.荆杞(qǐ)   安谧(bì) 缱绻(quǎn) 风烛残年(zhú)
B.凭轩(xuān) 累赘(zhui) 掂量(liàng) 风尘仆仆(pú)
C.弱冠(guān) 坼裂(chè) 羸老(léi) 清风夜唳(lì)
D.渚清(zhǔ) 追溯(sù) 邂逅(xiè) 热泪盈眶(kuàng)
解析 A项“谧”读mì;B项“量”读liáng;C项“冠”读guàn。
答案 D
2.下列诗句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3分)
                  
A.车辚辚,马潇潇,行人弓箭各在腰。
B.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C.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D.新鬼繁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解析 A项潇潇—萧萧。B项爷—耶。D项繁—烦。
答案 C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哭声直上干云霄  干:冲
B.行人但云点行频 但:只
C.艰难苦恨繁霜鬓 苦:痛苦
D.危樯独夜舟 危:高高的
解析 C项苦:甚,极。
答案 C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
B.行人弓箭各在腰
C.牵衣顿足拦道哭
D.县官急索租
解析 A项山东:古义,崤山或华山以东;今 ( http: / / www.21cnjy.com )义,指山东省。B项行人:古义,出征之人;今义,在路上走的人。D项县官:古义,官府;今义,一县的长官。21·cn·jy·com
答案 C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乾坤日夜浮。
(4)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__。
(5)星垂平野阔,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牵衣顿足拦道哭 哭声直上干云霄 (2)新鬼烦冤旧鬼哭 天阴雨湿声啾啾 (3)吴楚东南坼 (4)不尽长江滚滚来 (5)月涌大江流
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8题。(12分)
登 高
杜 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6.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写了哪些意象?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意象: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飞盘旋的水鸟,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雄浑高远、肃杀凄凉的意境。21cnjy.com
7.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直传为千古绝唱,请对本联的内容和表达进行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无边”写出林木的广漠,见出秋色的萧瑟;“萧萧”形容风吹叶落的响声,见出树叶飘落的情景。“不尽”写出长江的源远流长;“滚滚”写出江水汹涌翻腾的气势。此两句绘声状势,音韵悠长,壮阔雄浑,造成一种天下皆秋的苍茫辽远的艺术境界,抒发了诗人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辛酸悲苦的心情。
8.阅读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请从“艰难”一词中分析造成杜甫愁苦的根本原因,并概括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艰难”一语双关:既因为个人生活艰辛,遭遇坎坷,也因为国家连年战乱,社会动荡不安。抒发作者孤独凄凉、贫病交加、忧国伤时、销愁无门的苦闷情感。 21教育网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1题。(11分)
暮 归
杜 甫
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复乌啼。
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
南渡桂水阙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鞞①。
年过半百不称意,明白看云还杖藜。
【注】 ①鞞:军鼓。
9.在这首诗中,除自然景色外,写“秋暮”的词还有______________(2分)
答案 击柝、捣练。
10.清人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评价此诗时说“结语见去志”,有人认为此评不正确,请结合《暮归》一诗的相关内容,试说说你的理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此评不正确。应该说第三联见去 ( http: / / www.21cnjy.com )志,“南渡桂水阙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鞞”,抒发了作者要想渡桂水而南行,可没有船;要想北归长安,路上还多兵戎,都是去不得的感慨,结句所表现的并不是去志,而是寂寞无聊。(认为不正确或正确都可以,言之成理即可)www.21-cn-jy.com
11.陈淑彬在《修辞艺术与美学铭刻》一书中提到:叠字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摹状。请结合《暮归》诗句作简要分析。(5分)2·1·c·n·j·y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明月、凄风引起诗人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乡的思念之情。“月皎皎”写出了诗人明月之夜客居他乡的惆怅与无奈;“风凄凄”则形象地表达了晚风中传送来的捣衣声,引起游子心中对母亲、妻子的思念,于是风也变得“凄凄”了。“月皎皎”“风凄凄”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客子胸中的悠悠乡愁。【来源:21·世纪·教育·网】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问题。(10分)
倦 夜
杜 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注】 此诗于广德元年(763)十月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成都,当时“安史之乱”刚刚平息,西北吐蕃兵又骚扰中原,并于广德元年(763)十月直捣长安,逼得唐代宗李豫一度逃往陕州避难。21·世纪*教育网
12.前三联中哪些词句暗示了从入夜到天明的时间推移?请简要说明。(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竹凉侵卧内”写凉气渐渐侵入卧室内;“野月满庭隅”写月光洒满庭院,表明已入夜。“重露成涓滴”写夜越来越凉,露水越来越重,凝聚成的水滴不时从竹叶上滚落下来;“稀星乍有无”写月升中天,群星暗淡,似有似无,写出夜已深了。“暗飞萤自照”写黎明前大地渐暗,萤火虫闪烁着微弱的光;“水宿鸟相呼”写水边栖息的鸟儿,已经睡醒,在互相呼唤着,说明天已破晓。
13.本诗为什么以“倦夜”为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突出表现了诗人为“万事干戈里”彻夜未眠。表达了对国事民情的忧虑及报国无门的感慨。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绝 句
杜 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4.“燃”字状物写景,妙在何处?“又”字有何意味?(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燃”字赋予鲜花以动态,鲜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写出了花的鲜艳无比,摇曳多姿,表现出了春光的美好。“又”字写出了岁月荏苒又一年,滞留异乡时间久,勾起了漂泊伤感。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5.本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试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对比反衬,以水碧衬鸟白,相映生辉,风光怡人;以山青映花红,景色绮丽,赏心悦目。
②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用春光美好反衬突出思归之殷。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