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段太尉逸事状》同步练习及答案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泾(jīng)州 釜鬲(lì) 徜徉(xiáng) 强词夺理(qiǎng)
B.邠(bīn)州 老躄(bì) 瓮牖(wèng) 前仆后继(pú)
C.戢(jí)士 晡(bū)食 击柝(tuò) 力能扛鼎(gāng)
D.寂寥(liǎo) 封识(zhì) 覆校(jiào) 较短量长(liáng)
解析 A项“徉”读yáng;B项“仆”读pū;D项“寥”读liáo,“量”读liàng。 答案 C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领行营节度使 领:兼任
B.不嗛,辄奋击折人手足 嗛:顺心
C.袒臂徐去 袒:袒露
D.垂死,舆来庭中 垂:将近
解析 B项嗛:满足。 答案 B
3.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例句:率以货窜名军伍中
A.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
B.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
C.太尉自州以状白府
D.以乱天子边事
解析 C项和例句都是介词,用。A项介词,因为。B项介词,以……(的身份)。D项连词,表目的,来。 答案 C2-1-c-n-j-y
4.下列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 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其故封识具存
B.今尚书恣卒为暴
为白尚书,出听我言
C.请辞于军
太尉尽辞去
D.及过,泚固致大绫三百匹
谢安固却之
解析 D项副词,坚决。A项名词,缘故;副词,先前的。B项动词,做;介词,替。C项动词,陈述;后一个“辞”,动词,推辞。 答案 D
5.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3分)
A.乱天子边,欲谁归罪
B.汝将何以视天地
C.邠人偷嗜暴恶者
D.非汝,谁与成之
解析 C项为定语后置句,其他三项为宾语前置句。 答案 C
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阅读[来源:数理化网]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10题。(20分)
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 ( http: / / www.21cnjy.com )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辄奋击,折人手足,椎釜鬲瓮盎盈道上,袒臂徐去,至撞杀孕妇人。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21*cnjy*com
太尉自州以状白府,愿计事。至则曰:“天子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人付公理,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孝德曰:“愿奉教。”太尉曰:“某为泾州,甚适,少事。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孝德曰:“幸甚!如太尉请!” 【来源:21cnj*y.co*m】
既署一月,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酒流沟中。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晞一营大噪,尽甲。孝德震恐,召太尉,曰:“将奈何?”太尉曰:“无伤也,请辞于军。”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至晞门下。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甲者愕。因谕曰:“尚书固负若属耶?副元帅固负若属耶?奈何欲以乱败郭氏?为白尚书,出听我言。”
晞出见太尉,太尉曰:“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罪且及副元帅。今邠人恶子弟以货窜名军籍中,杀害人,如是不止,几日不大乱?大乱由尚书出,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不戢士。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言未毕,晞再拜曰:“公幸教晞以道,恩甚大,愿奉军以从。”顾叱左右曰:“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哗者死。”太尉曰:“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既食,曰:“吾疾作,愿留宿门下。”命持马者去,旦日来。遂卧军中。晞不解衣,戒候卒击柝卫太尉。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请改过。邠州由是无祸。 21·世纪*教育网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率以货窜名军伍中 率:率领
B.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 已:已经
C.罪且及副元帅 及:牵连
D.吾疾作,愿留宿门下 作:工作
解析 A项率:全都;B项已:制止;D项作:发作。 答案 C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4分)
A.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
B.孝德震恐,召太尉曰
C.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
D.顾叱左右曰
解析 D项左右:文中指“身边的人”,今天只指方位。 答案 D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4分)
A.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
B.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C.既署一月,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
既来之,则安之
D.罪且及副元帅
不出,火且尽
解析 A项介词“因为”,介词“根据”;B项副词“仍然”,介词“趁着”;C项副词“已经”,连词“既然”;D项都是时间副词“将要”。答案 D
9.下列各句中全都能表现段太尉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一项是 ( )(4分)
①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
②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
③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
④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哗者死
⑤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⑤
解析 ③是段太尉对汾阳王功勋的评价。④是郭晞的话。 答案 D
10.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4分)
A.汾阳王的副元帅驻扎在蒲州时,郭晞做尚书,放纵手下士卒做违法乱纪的事,邠宁节度使白孝德心中忧虑而不敢说。21·cn·jy·com
B.太尉看到这种情况,主动向白孝德请缨,暂代节度使的职位,为白孝德制止祸乱,并保证不使白的人受到牵连。 21cnjy.com
C.太尉斩杀十七个暴卒后,郭晞军营中一时大噪,士兵们都披上了盔甲准备报仇,段太尉非常从容地准备到郭晞军营中加以说服。 www.21-cn-jy.com
D.终于说服了郭晞,并留宿在郭晞的军营中,第二天一起到白孝德处表示改过,白孝德非常感激。
解析 A项汾阳王本人是副元帅;B项段太尉担任的是都虞候之职;D项文中没有白孝德非常感激的内容。 答案 C2·1·c·n·j·y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25分)
宋均字叔庠,南阳安众人也。以父任为郎,时年十五,好经书,每休沐日,辄受业博士,通《诗》《礼》,善论难。至二十余,调补辰阳长。其俗少学者而信巫鬼,均为立学校,禁绝淫祀,人皆安之。迁上蔡令,时禁人丧葬不得侈长,均曰:“夫送终逾制,失之轻者。今有不义之民,尚未循化,而遽罚过礼,非政之先。”竟不肯施行。迁九江太守,郡多虎暴,数为民患,常募设槛阱而犹多伤害。均曰:“夫虎豹在山,鼋鼍在水,各有所托。且江淮之有猛兽,犹北土之有鸡豚也。今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其务退奸贪,思进忠善,可一去槛阱,除削课制。”其后传言虎相与东游渡江。中元元年,多蝗,其飞至九江界者,辄东西散去,由是名称远近。浚道县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众巫遂取百姓男女,岁岁改易,既而不敢嫁娶,前后守令莫敢禁。均乃下书曰:“自今以后,为山娶者皆娶巫家,勿扰良民。”于是遂绝。永平元年,迁东海相,在郡五年,坐法免官。而东海吏民思均恩化,为之作歌,诣阙乞还者数千人。显宗以其能,七年,征拜尚书令。每有驳议,多合上旨。均尝删剪疑事,帝以为有奸,大怒。诸尚书惶恐,皆叩头谢罪。均顾厉色曰:“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若畏威失正,均虽死,不易志。”帝善其不挠,迁均司隶校尉。数月,出为河内太守,政化大行。均尝寝病,百姓耆老为祷请,旦夕问起居,其为民爱若此。以疾上书乞免,帝使中黄门慰问,固留养疾。司徒缺,帝以均才任宰相,均流涕而辞。均性宽和,不喜文法,常以为苛察之人,身或廉法,而巧黠刻削,毒加百姓,灾害流亡所由而作。及在尚书,恒欲叩头争之,以时方严切,故遂不敢陈。帝后闻其言而追悲之。建初元年,卒于家。21教育网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5分)
A.夫送终逾制,失之轻者 失:过错
B.常募设槛阱而犹多伤害 募:招求
C.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 祠:祭祀
D.帝善其不挠,迁均司隶校尉 挠:阻碍
解析 D项挠:屈服。 答案 D
1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宋均恩德感动民众的一组是 ( )(5分)
①禁人丧葬不得侈长 ②诣阙乞还者数千人 ③百姓耆老为祷请 ④其为民爱若此 ⑤使中黄门慰问 ⑥后闻其言而追悲之www-2-1-cnjy-com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解析 此题可用排除法,①为皇上所言,排除了A、B。⑤⑥均为皇帝的行为,可排除D,故选C。 答案 C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 )(5分)
A.宋均早年任郎官时好读经书,常用休息日从师学习,精通《诗》《礼》二经,长于论辩。任上蔡令时执政平稳,不做偏激之事,体现了宽厚的风格。
B.宋均任九江太守时,认为虎豹鼋鼍所以为害,在于未能善待它们,应屏除贪欲,撤除槛阱;对于共祠唐、后二山的习俗,主张不应当因此肆扰百姓。
C.宋均在尚书令任上正直敢言,任地方官又有治绩,故而深受皇帝赏识。他因病请求辞职时,皇帝给他优厚待遇,不仅派人问候,同时仍想委以重任。
D.宋均认为严苛的人,可能廉洁守法,而那些狡诈刻毒的人,却会带来灾祸;早年任尚书令时即想以此向上陈告,只是限于当时形势,因而未敢上奏。
解析 “那些狡诈刻毒的人,却会带来灾祸”有误,原文指的是百姓的灾害流亡是由那些自身或许清廉但对百姓严酷刻薄的官员造成的。 答案 D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若畏威失正,均虽死,不易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现在成为百姓的祸害,是酷吏的过失,而劳民伤财并不是体恤百姓的根本办法。
(2)大多忠心的臣子坚持道义,没有二心,如果害怕皇帝的威严而不坚持正义,我即使死,也不改变我的志愿。【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参考译文】
宋均,字叔庠,南阳安众这个地方的人。他凭借父亲的官职被任命为郎官,正好15岁,喜好儒家经典,每当到了休假的日子,他就跟从博学之人学习经传。他通晓《诗经》、《礼》,擅长论辩、质疑。到了20多岁的时候,被调任辰阳做长官。那里的风俗是很少有求学的人却相信巫术和鬼神,宋均为百姓建立了学校,禁止、杜绝一切过分、不合理的祭祀,百姓们对这件事都平静地接受了。后来宋均升任上蔡令,当时朝廷禁止百姓丧葬奢侈,宋均说:“丧葬逾越礼制,犯的是小错。现在有的百姓不懂得礼仪,还没有教化好,就立刻因为超过礼制而惩罚他们,这并不是施政的首要做法。” 他最终不肯实施这个政策。升任九江太守,那里有很多凶暴的老虎,屡次成为百姓的祸患,官府常常征集、设立捕兽的栅栏、陷阱却仍然有很多人被伤害。宋均说:“虎豹在山上,龟和鳄鱼在水里,它们各自有生活的处所。况且江淮之地有猛兽,就如同北方有鸡、猪一样。现在成为百姓的祸患,罪过在于残忍的官吏,而不辞辛劳地张网捕捞,不是顾怜(百姓)的根本做法。一定要斥退奸邪、贪婪的人,考虑提拔忠诚、善良的人,可以全部去掉栅栏、陷阱,免除赋税。”这件事过了以后有传言说老虎都相互结伴向东边渡过长江了。中元元年,有很多蝗虫(闹蝗灾),它们一起飞到九江的边界,就向东西两个方向散去,由于这件事宋均的名声被远近的人们称颂。浚道县有唐、后两座山,百姓共同祭祀它,所有的巫神都要娶百姓的女儿为妻,每年都要更换,百姓于是就不敢进行嫁娶之事,前后几任太守都不敢禁止。宋均下达命令说:“从现在开始,给山神娶的妻子都要从从事巫术的人家中选娶,千万不要打扰百姓。”于是,这种事就再也没有了。永平元年,宋均升任东海相,在任5年,因为犯法而被免官。但东海的官吏和百姓都感念他的恩惠、教化,为他写了些歌谣,到朝廷请求他回来做官的有数千人。显宗认为他贤能,永平7年,征召他做了尚书令。每当在朝廷上辩论的时候,他的话大多能符合皇上的心意。宋均曾经删减一些有疑问的事(不向上汇报),皇帝认为他有私邪之心,十分生气。各位尚书都很害怕,个个磕头告罪。宋均看着他们态度严肃地说:“忠臣坚持道义,没有二心。如果畏惧皇上的威势失去公正,我即使是死了,也不会改变志向。”皇帝喜欢他不屈服的性格,升任他做司隶校尉。过了几个月,又出任河内太守,很多政策和教化得以推行。宋均曾经卧病在床,百姓和年长的人都为他祈祷,早晚问候他的生活起居,他被百姓爱戴到这个地步。宋均用生病作借口向皇帝请求辞官,皇帝派贴身侍从前去慰问,于是留在职位上养病。司徒这个官位空缺了,皇帝认为宋均有才能,任命他做宰相,宋均哭着向皇帝推辞。宋均性格宽厚、温和,不喜欢法令、条文,常认为那些严酷而明察秋毫的人,自己或许能廉洁守法,但对待百姓机巧奸猾、严酷刻薄,百姓常被他所侵害,百姓的灾难、流亡都是由这个原因而产生的。等到他作了尚书,常想要向皇帝叩头争谏此事,因为当时的环境严酷,所以不敢陈奏。皇帝后来听说了他的话,感到追悔和悲伤。建初元年,宋均死于家中。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