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一单元
1 沁园春·雪(对应学生用书P1)
积累运用
下面是小语撰写的活动开场白的正文初稿。阅读后,按要求完成相应任务。
“不学诗,无以言”,中国是诗的国度。“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古典诗歌流传千年,穿越历史长河( )人心。“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激励我们( )清澈之心;“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让我们感受忧国思乡之情。现代诗歌,格调高雅,直面时代。《回延安》激情澎 ① (pài),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沁园春·雪》
( ),充满了万丈豪情。
诗歌是精神的 ② (qī)息地,诗歌里有慰 ③ (jiè)人生的精神养分,积蓄着中国人的智慧、品格和修养,形成了中华文化的理念、志趣和神韵。同学们,让我们遨游在诗海中,汲取文化养分。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
① _____
② _____
③______
湃
栖
藉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直达 永葆 气冲斗牛
B.直抵 永存 大气磅礴
C.直达 永存 气冲斗牛
D.直抵 永葆 大气磅礴
D
【解析】直达:指中途不必换车换船等而直接到达。直抵:一直到达;直接到达。此处指穿越历史长河一直到达人心,应选“直抵”。永葆:永远保持或草茂盛的样子。永存:永久存在,长存不灭。此处指我们应永远保持清澈之心,应选“永葆”。气冲斗牛:形容气势或怒气很盛。大气磅礴:形容气势盛大。此处形容《沁园春·雪》气势盛大,应选“大气磅礴”。故选D。
【解析】画横线的句子“形成了中华文化的理念、志趣和神韵”搭配不当,可将“形成了”改为“凝聚着”或“汇聚着”。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积蓄着中国人的修养、品格和智慧,形成了中华文化的理念、志趣和神韵。
B.积蓄着中国人的智慧、品格和修养,形成了中华文化的神韵、志趣和理念。
C.积蓄着中国人的智慧、品格和修养,汇聚着中华文化的理念、志趣和神韵。
D.积蓄着中国人的修养、品格和智慧,汇聚着中华文化的神韵、志趣和理念。
C
阅读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8题。
石碑无声
安 谅
①井冈山云遮雾绕,细雨绵绵。我们从茨坪镇红军南路出发,沿山路逶迤而下,车行约4千米,就到了半山区,地势较低,海拔400多米的一个平坦洼地,这就是五井中“小井”了。
②云雾缭绕之中,群山环抱之间,满目峰峦叠嶂。有溪水淙淙流过,令这一片天地更显秀美。蓦地,就见到前方一栋古色古香的楼房了,坐北朝南,全木结构,质朴得如同普通山民的居室,但又有一股子庄重的特质,令人肃然起敬。这就是红军第一家医院,也是我军历史上第一所正规的医院。就是在这样一个狭小、潮湿,条件十分艰苦的地方,成百上千的红军伤病员在此疗伤。
③有一张年轻人的相片,挂在屋内的墙壁上,深深地吸引了我们。走近一看,相片虽然略显模糊,但相片的年轻人抿着嘴唇,目光坚定,英气逼人。这活脱脱一个小帅哥!还来不及我们想象,相片下方简短的文字,已让我们屏气凝神,什么话都说不上来了。及至讲解员生动地述说后,我们的眼眶已满含热泪。这位毛泽东极为赏识的红四军第十一师师长,叫张子清。他作战英勇,有才有识。在一次战斗中,脚踝部中了弹,由于毫无医疗条件,子弹不仅没能及时取出,伤口也发生了严重的溃烂,他不得不住进了红军医院,设法治疗。但当时缺医少药,特别是消炎用的药水一滴
都找不到。医生在用竹镊取出他骨肉深处的子弹时,也没有一点儿麻药,他紧咬着牙,浑身衣裤都被汗水浸湿了,但他不吭一声。最终,子弹还是未能取出,伤口仍如刀割一样的痛。有战友来探望,给了他一小包食盐。他舍不得用,把食盐包珍藏在自己的枕头底下。在伤口痛得实在难以忍受时,他才用手去摸一摸盐包,手指象征性地再轻抚一下伤口。他知道食盐太宝贵了,他不想自己就这样用掉。
④果然不久,有重伤员被送进了医院,手术时急需食盐消毒。张子清二话没说,就从枕头底下掏出了这包食盐,坚决地塞进了医生的手里。医生看着他已严重感染的伤腿,不忍接受。他沉下了脸:“抢救重伤员要
紧!”执意让医生拿走了食盐。
⑤张子清的伤口进一步大面积感染,最终危及生命,停止了呼吸。那一年他还不到而立之年。面对他安详的面容,被抢救过来的重伤员哭了,医生护士们哭了,红军战士们都哭了……而此刻,面对他年轻英俊的面容,我们在新中国长大的这些人,怎能不心有触动,心怀感动呢?他还只是一个半大的小伙子呀,却为了信仰和事业,早早地献出了生命!人和人,究竟怎么比?人的生命,究竟又用什么来衡量?
⑥步子沉重,心更沉重,站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墓地前,我又一次经受了心灵的震撼。这墓地80多年前还是一片稻田,这里面竟埋葬了130多位红军战士的忠魂。虽然,遗骨并不完整,130多位战士,也只有18人如今还有名有姓。大多数人,无名,甚至无骨,永远长眠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其中一位战士只有14岁!
⑦事发1929年1月29日。在黄洋界战斗中失败的敌军,买通一位当地农民,由他作向导,偷偷绕过哨口,直奔小井进行突袭。红军医院的重伤员和医护人员手无寸铁,仍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敌我力量过于悬殊,伤员们被驱赶到了这片稻田里,敌军烧了医院,还对伤员们严刑拷打,威逼利诱,让他们说出红军的去向。寒风凛冽刺骨,敌军的蹂躏也无所不用其极,但红军战士昂首挺胸,像一尊尊不倒的铜像,怒视着敌人。敌军气急败坏,竟然架起了机枪,向他们拼命扫射。在这最后关头,战士们还用尽全身力气,齐声高喊:“中国共产党万岁!”鲜血染红了小溪,染红了大地,映红了树木,也映红了天空。
⑧讲解员娓娓讲述着,哽咽着,晶莹的泪水在脸上流淌。我们的热泪也从眼眶中溢出,滚落在双颊。我想起了来小井之前读到的一首当地歌谣:“要吃辣椒不怕辣,我当红军不怕杀,茅草过火不断根,春风一吹万万
千。”想起了仅仅两年多时间,在井冈山牺牲的4万多位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还有那位令人可敬可亲的母亲曾志,她最早就在红军医院工作。她一生历经磨难,但从未失去过对党的忠诚。她说:“我对我选择的信仰至死不渝,我对我走过的路无怨无悔!”临终前,她还再三叮嘱:“我的遗体送医院解剖,有用的留下,没用的火化……”她的坟墓就在小井红军医院附近的山坳上,她是魂归小井呀!
⑨我们站在墓前,向先烈们充满崇敬地行了三鞠躬,又缓缓走近墓地,虔诚地献上了一支支洁白的花朵。
⑩苍松挺立,烈士无名,石碑无声。
小井是多么安宁和平静。我听得见自己的心脏在怦怦跳动。从山涧里蜿蜒奔泻的小溪,仿佛在述说着什么,是的,它告诉了我们许多许多。
阳光乍现,云雾正在散去,雄伟奇峻的井冈山愈显峥嵘……
(有删改)
【解析】文章除了按照空间转换顺序,也按照时间顺序叙述“所闻”,表达“所想”“所感”。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在叙写张子清的故事时,采用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手法,刻画了张子清作战勇敢、有才有识、舍己为人的光辉形象。
B.文章第⑤段结尾两个疑问句的使用,引发了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人生命价值的高低要由其对人民、对社会的贡献来衡量。
C.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描写了井冈山的云雾,这样写既使文章首尾照应、结构完整、浑然一体,也衬托出井冈山的雄伟奇峻。
D.文章以“我”的游踪为线索,只按照空间转换顺序,将“我”在小井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组织在一起,脉络清晰。
D
作战英勇的年轻师长张子清把食盐留给别的伤员,导致自己伤口恶化牺牲;红军医院的重伤员和医护人员与敌军进行顽强抵抗,壮烈牺牲;令人可敬可亲的母亲曾志临终前叮嘱把自己的遗体送给医院解剖。
5.红军医院外观上看起来虽然与普通的民居一样质朴,但其内在气质却庄重,令人肃然起敬。在这里发生了哪些令人“肃然起敬”的事情?请简要概述。
“轻抚”是轻轻抚摸的意思,运用动作描写,一方面指食盐来之不易,体现张子清对食盐及战友情义的珍惜;另一方面也表明他伤口的严重,疼痛难忍,体现了张子清顽强坚韧的品质。
6.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
(1)在伤口痛得实在难以忍受时,他才用手去摸一摸盐包,手指象征性地再轻抚一下伤口。(赏析加点词语)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或:运用动作、神态描写),把红军战士比喻成不倒的铜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红军战士面对敌军顽强不屈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红军战士可贵品质的赞美之情。
(2)寒风凛冽刺骨,敌军的蹂躏也无所不用其极,但红军战士昂首挺胸,像一尊尊不倒的铜像,怒视着敌人。(赏析句子)
这一历史事实,再现了当年红军战士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突出了文章的中心;使文章的选材做到了点面结合,突出了红军的群体形象,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7.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⑦段的表达效果。
文章刻画了众多红军战士默默无闻、平凡朴素,却勇敢作战、有才有识、舍己为人的光辉形象。他们就像挺立的苍松,把自己生命的最高价值奉献给人民、社会和祖国,是我们每一代人都应该崇敬、学习的榜样。表达了作者对这些革命烈士崇高的敬意和赞美之情。
8.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第⑩段“苍松挺立,烈士无名,石碑无声”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