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微粒间相互作用与物质性质》强化基础
一、单选题
1.已知次氯酸分子的结构式为H-O-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原子发生sp杂化 B.O原子与H、Cl都形成π键
C.该分子为V形分子 D.该分子的电子式是
2.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CS2立体构型为V形 B.SF6中有6对完全相同的成键电子对
C.ClO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D.SiF4和SO的中心原子均为sp3杂化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同种元素的两个原子成键时形成的共价键通常是非极性键
B.不同元素的两个原子成键时形成的共价键一定是极性键
C.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化学键可能全部是极性键
D.无机化合物中不存在非极性键
4.下列化学用语表达错误的是
A.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
B.的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C.基态C原子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
D.邻羟基苯甲醛分子内氢键示意图:
5.下列关于氢键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氢键的作用,、、的沸点反常,且沸点高低顺序为
B.氢键只能存在于分子间,不能存在于分子内
C.水在1000℃以上才会部分分解是因为水中含有大量的氢键
D.邻羟基苯甲醛的沸点低于对羟基苯甲醛的原因是前者不存在氢键
6.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及原子轨道的杂化理论推测,SO3分子的空间构型和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是
A.平面三角形,sp2杂化 B.三角形,sp3杂化
C.正四面体形,sp2杂化 D.正方形,sp3杂化
7.已知氯化铬的水合物为CrCl3·6H2O,其中铬元素的配位数是6,将含0.1 mol氯化铬的水溶液用过量稀硝酸银溶液处理时,只得到0.2 mol AgCl沉淀,则氯化铬溶于水中的含铬阳离子为
A.Cr3+ B.[CrCl2(H2O)4]+ C.[CrCl(H2O)5]2+ D.[Cr(H2O)6]3+
8.短周期主族元素W、Q、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灰黑色晶体Y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一种制备晶体Y的路线如图所示,通常状态下YW4呈气态。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元素的电负性:Q>Z>W
B.YW4中Y为sp3杂化,YW4为正四面体形分子
C.简单离子半径:Z>X>Q
D.氢化物的稳定性:Q>Z>Y
9.冰晶石是一种在自然界存在的矿物(化学式为),熔点,如图所示为冰晶石的晶胞。图中“●”位于大立方体的顶点和面心,“○”位于大立方体的12条棱的中点和8个小立方体的体心。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冰晶石的名称是六氟合铝酸钠
B.该物质中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
C.大立方体的体心处“△”代表的是
D.该物质是工业电解氧化铝制取金属铝的助熔剂
10.氮元素有多种化合价,可形成、NH3、N2、等微粒。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键角:>NH3>
B.、NH3中N的杂化方式相同
C.配离子[Cu(NH3)4]2+中,NH3提供孤电子对
D.基态N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有7种
11.钠着火不能用水扑灭的原因是2Na+2H2O=2NaOH+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OH中只有离子键 B.H2O为极性分子
C.O结构示意图为 D.NaOH电子式为
12.唾液酸是大脑的组成部分,可以阻止病菌入侵。唾液酸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唾液酸说法正确的是
A.1mol该有机物最多能与5mol NaOH反应
B.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C.不存在手性碳原子
D.能发生氧化反应
13.工艺是将氨氮废水中的通过耗氧-厌氧两个阶段转变为与水脱除,其机理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步骤Ⅰ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
B.的中心原子N采用杂化
C.在整个过程中既是反应物又是催化剂
D.该工艺最终实现了氮的固定
14.下列分子或离子中,中心原子含有孤电子对的是
A.PCl5 B.NO C.SiCl4 D.PbCl2
二、填空题
15.叠氮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化合物,其中氢叠氮酸(HN3)是一种弱酸,其分子结构可表示为H—N=N≡N,肼(N2H4)被亚硝酸氧化时便可得到氢叠氮酸(HN3),发生的反应为N2H4+HNO2=2H2O+HN3。HN3的酸性和醋酸相近,可微弱电离出H+和N3-。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填序号)。
A.HN3中含有5个σ键
B.HN3中的三个氮原子均采用sp2杂化
C.HN3、HNO2、H2O、N2H4都是极性分子
D.HNO2是强酸
(2)叠氮酸根(N3-)能与许多金属离子等形成配合物,如:[Co(N3)(NH3)5]SO4,在该配合物中钴显___价,配位数是___。
(5)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N3-的空间构型为___。与N3-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有___(写一种即可)。
16.(1)在低压合成甲醇反应()所涉及的4种物质中,沸点从高到低的顺序为_______,原因是_______。
(2)乙醇的沸点高于丙酮,这是因为_______。
(3)氨的沸点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膦(PH3),原因是_______。
(4)与可以任意比例互溶,除因为它们都是极性分子外,还因为_______。
(5)乙酸的沸点明显高于乙醛,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
17.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氯原子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
(2)已知CO与N2结构相似,CO分子内σ键与π键个数之比为:____。
(3)0.1mol·L-1NaHCO3溶液中,含碳元素粒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____。
18.回答下列问题:
(1)鉴定Ni2+的特征反应如图:
鲜红色沉淀丁二酮肟镍的晶体中不存在的作用力是______(填标号)。
a.σ键 b.π键 c.离子键 d.配位键 e.氢键
(2)镍及其化合物常用作有机合成的催化剂,如Ni(PPh3)2(Ph表示苯基),在该化合物中,配体的空间构型为______;Ni(PPh3)2晶体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有______(填标号)。
A.离子键 B.极性键 C.非极性键 D.金属键 E.配位键 F.氢键
(3)硼砂阴离子[B4O5(OH)4]2-的球棍模型如图所示。其中B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该阴离子中所存在的化学键类型有_____(填标号)。
A.离子键 B.配位键 C.氢键 D.非极性共价键
19.I.芦笋中的天冬酰胺(结构如下图)和微量元素硒、铬、锰等,具有提高身体免疫力的功效。
(1)锰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
(2)天冬酰胺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___。
(3)已知N≡N的键能为942 kJ·mol-1,N-N单键的键能为247 kJ·mol-1,则N2中的___________键稳定(填“σ”或“π”)。
Ⅱ.胆矾CuSO4 5H2O可写成[Cu(H2O)4]SO4 H2O,其结构示意图如下: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胆矾所含元素中,H、O、S的半径及电负性依次增大
B.在上述结构示意图中,存在配位键、共价键和离子键
C.胆矾是分子晶体,分子间存在氢键
D.加热条件下胆矾中的水会在相同温度下同时失去
(5)往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溶液变为深蓝色,写出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已知NF3与NH3的空间构型都是三角锥形,但NF3不易与Cu2+形成配离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20.一项科学研究成果表明,铜锰氧化物(CuMn2O4)能在常温下催化氧化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和甲醛(HCHO)。
(1)向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Cu(NO3)2和Mn(NO3)2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所得沉淀经高温灼烧,可制得CuMn2O4。
①Mn2+基态的电子排布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NO3-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描述)。
(2)在铜锰氧化物的催化下,CO被氧化为CO2,HCHO被氧化为CO2和H2O。
①根据等电子体原理,CO分子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②H2O 分子中O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③1 mol CO2 中含有的σ键数目为___________________。
21.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带回月球土壤样品。研究发现,月球土壤样品中存在铁、金、银、铅、锌、铜等矿物颗粒。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Fe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其核外填充有电子的原子轨道数目为___________,基态Fe2+与Fe3+中未成对电子数之比为___________。邻二氮菲()中N原子可与Fe2+通过配位键形成橙红色邻二氮菲亚铁离子,利用该反应可测定Fe2+浓度,该反应的适宜pH范围为2~9,试解释若pH<2会产生什么影响___________。
(2)Zn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它的基态原子的M电子层中电子占据的最高能级是___________,该能级有___________对成对电子。
(3)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十八胺在较高温度下具有一定的还原性,由于从十八胺中获得电子的能力不同,不同的金属盐在十八胺体系中反应可以得到不同的产物:
单一金属盐 Zn2+ Ag+
在十八胺体系中的产物 ZnO Ag
已知元素的电负性数据:
元素 Zn Ag Au
电负性(鲍林标度) 1.6 1.9 2.4
据此推测单一的金属(Au3+)盐在十八胺体系中反应的产物为___________(写化学式)。
22.生活污水中氮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完成下列填空:
(1)某污水中存在NH4Cl。写出NH4Cl的电子式_______。该污水呈现酸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 (结合离子方程式及相关文字说明)。
(2)向饱和NH4Cl溶液中加入或通入一种物质,可以使NH4Cl结晶析出,这种物质可以是___________ (任写-种),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污水中同时存在NH4+和NO3-时,可用下列方法除去:先利用O2将NH4+氧化成NO3-。请配平下列离子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 NH4++___O2→___ NO3-+___ H2O+___ H+,再将NO3-还原成N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NO3-+5H2 N2+2 O H-+4H2O
①NH4NO3晶体中所含化学键为___________。
② 若该污水中含有1mol NH4NO3,用以上方法处理完全后,共消耗_______mol氢气。
③ 该污水处理方法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分析】HClO分子的结构式为H—O—Cl,O原子应为sp3杂化,形成4个杂化轨道,其中有2个是孤对电子,另2个杂化轨道分别与H原子和Cl原子各形成1个σ键。
【详解】A.由以上分析知,O原子是sp3杂化,A错误;
B.O原子应为sp3杂化,形成4个杂化轨道,其中有2个是孤对电子,另2个杂化轨道分别与H原子和Cl原子各形成1个σ键。B错误。
C.由以上分析知,该分子构型为V形,C正确;
D.其电子式为,D错误;
故选C。
2.A
【详解】A.CS2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2,不含孤电子对,所以立体构型为直线形,A错误;
B.S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与每个F原子共用一对电子,形成6对完全相同的成键电子对,B正确;
C.ClO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4,含一对孤电子对,所以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C正确;
D.SiF4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4,为sp3杂化;SO的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4,为sp3杂化,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A。
3.D
【详解】A.同种元素的两个原子成键时形成的共价键通常是非极性键,选项A正确;
B.不同元素的两个原子成键时形成的共价键一定是极性键,选项B正确;
C.、等分子中只存在极性键,选项C正确;
D.无机化合物中可能存在非极性键,如、等,选项D不正确。
答案选D。
4.D
【详解】A.质量数37,质子数17,中子数为37-17=20,A正确;
B. H2O中心原子为O,有2个σ键,孤对电子数为,价层电子对数为2+2=4,杂化类型sp3,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B正确;
C.基态C原子价电子为2s22p2,故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C正确;
D.邻羟基苯甲醛分子内氢键示意图:,D错误;
故答案为:D。
5.A
【详解】A、由于氢键的作用,、、在同主族氢化物中沸点反常,常温下水为液态,且F的电负性比N的大,则沸点高低顺序为,A项正确;
B、氢键既可以存在于分子间,也可以存在于分子内,B项错误;
C、水分子的稳定性与分子间氢键无关,与键键能有关,C项错误;
D、邻羟基苯甲醛易形成分子内氢键,对羟基苯甲醛只形成分子间氢键,由于分子内氢键使物质的熔、沸点降低,分子间氢键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故邻羟基苯甲醛的沸点低于对羟基苯甲醛的沸点,D项错误;
答案选A。
6.A
【详解】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可知,SO3分子中硫原子含有的孤对电子对数=(6-2×3)=0,所以SO3是平面三角形结构,硫原子是sp2杂化,答案选A。
7.C
【详解】中心配离子中的配体在溶液中很难电离,已知0.1 mol氯化铬的水溶液用过量稀硝酸银溶液处理时,只得到0.2 mol AgCl沉淀,说明该配合物的外界有2个氯离子,则其内界只有一个氯离子,故答案为C
8.C
【分析】灰黑色晶体Y的单质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则Y应为Si元素,Si单质通常用SiO2反应制取,则Q是O元素;SiO2与X混合加热反应产生X2Y,Y显-4价,则X显+2价,由于X的原子序数比O大,比Si小,则X是Mg元素;通常状态下YW4呈气态,则W是H元素,则YW4是SiH4;Mg2Si与WZ反应产生SiH4,W是H元素,显+1价,则Z显-1价,其原子序数比Si大,则Z是Cl元素,YW4为SiH4,SiH4加热分解产生Si和H2。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W是H,Q是O,X是Mg,Y是Si,Z是Cl元素,YQ2是SiO2,X2Y是Mg2Si,XZ是HCl,YW4是SiH4。
A.Q是O,Z是Cl,W是H,元素的非金属性:O>Cl>H,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电负性就越大,所以元素的电负性:O>Cl>H,即Q>Z>W,A正确;
B.YW4是SiH4,其中的Si原子杂化类型为sp3,Si原子与4个H原子形成的是正四面体结构,因此SiH4是正四面体形分子,B正确;
C.Z是Cl,X是Mg,Q是O,它们形成的离子中,Cl-核外电子排布是2、8、8,离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而Mg2+、O2-核外电子排布是2、8,离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由于离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当离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所以离子半径:Cl->O2->Mg2+,即离子半径:Z>Q>X,C错误;
D.Q是O,Z是Cl,Y是Si,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由于元素的非金属性:O>Cl>Si,所以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H2O>HCl>SiH4,即氢化物的稳定性:Q>Z>Y,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点睛】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灰黑色晶体Y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则Y是Si单质,结合由SiO2制备Si单质及通常状态下YW4呈气态可知W是H元素是本题突破口。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以及转化关系,利用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知识分析解答。
9.C
【详解】A.冰晶石的名称是六氟合铝酸钠或氟化铝钠,选项A正确;
B.六氟合铝(Ⅲ) 酸根离子中含有共价键,故该物质中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选项B正确;
C.大立方体的体心处“△”代表的是Na+,选项C不正确;
D.冰晶石是工业电解氧化铝制取金属铝的助熔剂,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10.A
【详解】A. 、NH3、三种粒子的空间构型分别为正四面体(键角约为109°28’)、三角锥(键角约为107°)、平面正三角形(键角约为120°),键角:>>NH3,故A错误;
B. 、NH3中N的杂化方式相同,均为sp3杂化,故B正确;
C. 配离子[Cu(NH3)4]2+中,NH3提供孤电子对,铜离子提供孤电子对,故C正确;
D. N为7号元素,核外每个电子的运动状态不相同,基态N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有7种,故D正确;
故选A。
11.B
【详解】A.NaOH中Na+与OH-之间为离子键,O与H之间为共价键,A错误;
B.水分子为V形结构,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B正确;
C.氧原子结构示意图为,C错误;
D.NaOH为离子化合物,Na+与OH-之间通过离子键结合,电子式为,D错误;
故选B。
12.D
【详解】A.1个唾液酸分子中有一个羧基和一个酰胺基,1mol唾液酸最多能与2molNaOH反应,A错误;
B.分子中不含苯环,不属于芳香族化合物,B错误;
C.手性碳是指连接四个不同基团的碳原子,唾液酸中有6个手性碳原子,C错误;
D.分子中含有官能团羟基、醚键,能被氧化,D正确;
故选D。
13.B
【详解】A.由化合价变化可知,步骤Ⅰ中,氧气为反应的氧化剂、铵根离子为反应的还原剂,由得失电子守恒可知,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A错误;
B.孤电子对数=,键电子对数,则价层电子对数,中心原子N采用杂化,B正确;
C.由反应机理可知,整个过程中铵根离子做反应物,不是催化剂,C错误;
D.氮的固定是游离态的氮元素转化为化合态氮元素的过程,由反应机理可知,整个过程是化合态的氮元素转化为游离态氮元素的过程,所以不是氮的固定的工艺,D错误;
故选B。
14.D
【分析】分子中孤电子对个数=(中心原子价电子数-配原子个数×配原子形成稳定结构需要的电子数),阳离子中孤电子对个数=(中心原子价电子数-电荷数-配原子个数×配原子形成稳定结构需要的电子数),阴离子中孤电子对个数=(中心原子价电子数+电荷数-配原子个数×配原子形成稳定结构需要的电子数),以此解答。
【详解】A.PCl5中心原子碳原子孤电子对个数=(5-5×1)=0,没有孤对电子,故A不选;
B.NO中心原子碳原子孤电子对个数=(5+1-3×2)=0,没有孤对电子,故B不选;
C.SiCl4中心原子碳原子孤电子对个数=(4-4×1)=0,没有孤对电子,故C不选;
D.PbCl2中心原子碳原子孤电子对个数=(4-2×1)=1,有孤对电子,故D选;
故选D。
15. C +3 6 直线形 CO2
【分析】(1)根据题给信息中的结构简式及元素性质分析化学键的类型;(2)根据配合物组成分析中心原子的化合价及配位数;(3)根据等电子体理论分析微粒的空间构型。
【详解】(1) A.根据H-N═N≡N可知,HN3分子中存在3个σ键,故A错误;
B.HN3分子中N原子存在sp2、sp杂化,故B错误;
C.HN3、HNO2、H2O、N2H4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都属于极性分子,故C正确;
D. HNO2不是强酸,故D错误;故答案为:C;
(2) 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则[Co(N3)(NH3)5]SO4中钴显+3价;钴离子与5个氨气分子和1个叠氮酸根形成配位键,则配位数为6,故答案为:+3;6;
(3) N3-中原子个数是3,价电子数是16,则与N3-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有CO2,CO2为直线形,则N3-为直线形,故答案为:直线型;CO2。
16. 与均为极性分子,中的氢键比中的多,与均为非极性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范德华力较大 乙醇分子间存在氢键 高于 氨分子间可形成氢键 分子与分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 存在分子间氢键
【详解】(1)和均为极性分子,常温常压下两种物质均呈液态;和均为非极性分子,常温常压下两种物质均呈气态,根据4种物质在相同条件下的状态可以判断出、的沸点均高于、的沸点。由于分子中的2个氢原子都能形成氢键,而分子中只有羟基上的氢原子能形成氢键,所以中的氢键比中的多,则的沸点高于的沸点。和都属于非极性分子,由于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的相对分子质量,所以的沸点高于的沸点;
(2)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丙酮的相对分子质量,但乙醇分子间能形成氢键,丙酮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所以乙醇的沸点比丙酮的高;
(3)氨的沸点高于膦的沸点,因为氨分子间能形成氢键,膦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
(4)分子与分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且二者都是极性分子,故二者是互溶的;
(5)乙酸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而乙醛分子之间不能形成氢键,故乙酸的沸点明显高于乙醛。
17.(1)1s22s22p63s23p5
(2)1:2
(3)c(HCO)>c(H2CO3)>c(CO)
【解析】(1)
氯是17号元素,根据能量最低原理,氯原子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5;
(2)
CO与N2结构相似,则CO的结构式为,CO分子内σ键与π键个数之比为1:2;
(3)
0.1mol·L-1NaHCO3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能电离出CO,水解大于电离,含碳元素粒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c(HCO)>c(H2CO3)>c(CO)。
18.(1)c
(2) 三角锥形 BCE
(3) sp2、sp3 B
【详解】(1)结构中的单键为键,双键中含一个键、一个键,由丁二酮肟镍的结构可知,还含有配位键和氢键,不含有离子键;
(2)中配体为,P原子与苯基形成3个单键,有一个孤电子对用于形成配位键,P的杂化轨道数为4,杂化方式为杂化,故配体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中存在键、键(极性键),苯环中C、C之间的非极性键,键(配位键);
(3)由题给球棍模型可知,B形成了3个或4个共价键,即B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或者4,故B原子的杂化方式为和。该阴离子中存在的化学键有B、O之间的配位键和极性共价键及H、O之间的极性共价键。
19. 第四周期第ⅦB族 sp3、sp2 π B Cu2+ + 4NH3 =[Cu(NH3)4]2+ N、F、H三种元素的电负性:F>N>H,在NF3中,共用电子对偏向F原子,使得N原子上的孤对电子难与Cu2+形成配位键
【详解】(1)Mn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54s2,位于第四周期第ⅦB族;
(2)从天冬酰胺的结构中可以看出,碳原子形成的化学键的类型有单键和双键,故碳原子中碳以sp3和sp2两种杂化;
(3)1条三键中含有1个σ键和2个π键, 1个π键键能=×(942 kJ·mol-1-247 kJ·mol-1) =347.5 kJ·mol-1,大于σ键的键能,所以N2中的π键稳定;
(4)A.同主族元素电负性由上到下依次减弱,O的电负性大于S,A错误;
B.在上述结构示意图中,O和Cu之间(图中O→Cu)存在配位键,H-O、S-O之间存在共价键,[Cu(H2O)4]2+和之间存在离子键,B正确;
C.胆矾是CuSO4 5H2O,是由[Cu(H2O)4]2+和构成的,属于离子晶体,C错误;
D.由于胆矾晶体中水两类,一类是以配位键形成配体的水分子,一类是以氢键形成的结晶水,结合方式不同,因此受热时氢键形成的结晶水会先失去,故会因温度不同而得到不同的产物,D错误;
故选B;
(5)铜离子能与氨气形成配位键,故氢氧化铜能溶解在氨水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 + 4NH3 =[Cu(NH3)4]2+;N、F、H三种元素的电负性:F>N>H, 形成配合物时,N原子作为配位原子,NH3中共用电子对偏向N,而在NF3中,共用电子对偏向F,偏离N原子,因此使得N原子上的孤对电子难与Cu2+形成配位键。
20. 1s22s22p63s23p63d5(或[Ar]3d5) 平面三角形 C≡O sp3 2×6.02×1023个(或2NA)
【详解】(1)①Mn的原子序数是25,根据构造原理可知,Mn2+基态的电子排布式可表示为1s22s22p63s23p63d5(或[Ar]3d5)。
②NO3-中中心原子含有的孤对电子对数=(5+1-3×2)÷2=0,所以其空间构型是平面三角形。
(2)①原子数和价电子数分别都相等的是等电子体,则和CO互为等电子体的是氮气,氮气分子中含有三键,则CO的结构简式就是C≡O。
②水分子中氧原子含有2对孤对电子,是V形结构,因此氧原子的杂化类型是sp3杂化。
③CO2分子中含有2个碳氧双键,而双键是由1个σ键和1个π键构成,所以1 mol CO2 中含有的σ键数目为2×6.02×1023个(或2NA)。
21. 3d64s2 15 4:5 当H+浓度高时,邻二氮菲中的N优先与H+形成配位键,导致与Fe2+配位能力减弱 第四周期第IIB族 3d 5 Au
【详解】(1)Fe是26号元素,根据构造原理可知基态Fe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64s2,则其价电子排布式为3d64s2;由于s亚层有1个轨道,p亚层有3个轨道,d亚层有5个轨道,则基态Fe原子核外填充有电子的原子轨道数目为15个;基态Fe2+是Fe原子失去最外层的2个4s电子形成的,则Fe2+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6,其未成对电子数是4;基态Fe3+是Fe2+再失去1个3d电子形成的,Fe3+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5,未成对电子数是5,故基态Fe2+与Fe3+离子中未成对电子数之比为4:5;
邻二氮菲中N原子可与Fe2+通过配位键形成橙红色邻二氮菲亚铁离子,利用该反应可测定Fe2+浓度,pH<2时,H+浓度高,邻二氮菲中的N优先与H+形成配位键,导致与Fe2+配位能力减弱;
(2)Zn是30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第IIB族。根据构造原理可知基态Zn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104s2,可知基态Zn原子的M电子层中电子占据的最高能级是3d能级;该能级有5对电子对;
(3)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得到电子的能力就越强。根据元素电负性可知:得到电子能力:Au3+>Ag+>Zn2+,由于Ag+得到电子变为Ag单质,则据此推测单一的金属(Au3+)盐在十八胺体系中反应的产物为Au。
22. NH4++H2O NH3·H2O+H+,污水中的NH4+与水中的OH-结合,使得水中的从c(H+)>c(OH-),所以溶液显酸性 NH3、NaCl固体,其他可溶性氯化物固体,其他铵盐固体、浓盐酸、HCl……任一种 加入NaCl固体,溶液中Cl-浓度增加,使平衡逆向移动,固体析出(从溶解平衡移动角度解释,合理即可) 1 2 1 1 2 离子键、共价键、配位键 5 即降低了污水中氮的含量,生成无污染的N2;两个过程又起到了中和作用,生成无污染的水。
【详解】(1)电子式为识记内容,NH4+为复杂的阳离子,要表示其共价键。NH4Cl为强酸弱碱盐,水解呈酸性。答案是 NH4++H2O NH3·H2O+H+,污水中的NH4+与水中的OH-结合,使得水中的从c(H+)>c(OH-),所以溶液显酸性;
(2)NH4Cl(s) NH4+(aq)+Cl-(aq),使氯化铵结晶析出,使溶解平衡向左移动,可以通入氨气、加入可溶性的铵盐或者可溶性的盐酸盐,能使NH4+或Cl-的浓度增大的均可,答案是NH3、NaCl固体,其他可溶性氯化物固体,其他铵盐固体均可 加入NaCl固体,溶液中Cl-浓度增加,使平衡逆向移动,固体析出(从溶解平衡移动角度解释,合理即可);
(3)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可配平。
___ NH4+ + ___O2→___ NO3-+___ H2O+___ H+
每种元素化合价变化 ↑+5-(-3)=8 ↓2×2=4
得失电子守恒,乘以系数 1 2
元素守恒和电荷守恒 1 2 1 1 2
配平后的方程式为1NH4+ + 2O2→1NO3-+1H2O+2H+,单线桥,从还原剂铵根离子中的N原子,指向氧化剂中的O元素,转移8个e-。①NH4NO3晶体中含有的化学键包括阴阳离子间离子键,铵根离子有共价键和配位键,硝酸根中含有共价键。②硝酸铵中铵根离子转化为硝酸根,再和氢气反应,1mol NH4NO3最后转变成2mol NO3-,根据方程式消耗5mol氢气。③第一个反应产物为酸性溶液,第二个反应为碱性溶液,可以中和,且产物为氮气,无污染。答案为 离子键、共价键、配位键 即降低了污水中氮的含量,生成无污染的N2;两个过程又起到了中和作用,生成无污染的水。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