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物质的性质与转化检测题(含解析)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一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章物质的性质与转化检测题(含解析)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一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7-05 18:03: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章 物质的性质与转化 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不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FeCl3溶液呈酸性,可用于腐蚀Cu
B.小苏打受热分解生成气体,可用作发酵粉
C.氢氧化铝具有两性,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
D.Al2O3熔点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2.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NaI溶液中滴入少量新制氯水和苯,振荡、静置,溶液上层呈紫色 I-还原性强于Cl-
B 向某溶液中滴加H2O2溶液后再加入KSCN,溶液呈红色 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C 将亚硫酸钠样品溶于水,加入盐酸酸化的Ba(NO3)2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样品已变质
D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并加热,冷却,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未出现红色沉淀 蔗糖未水解
A.A B.B C.C D.D
3.足量的铜与一定体积的浓硝酸充分反应后生成硝酸铜以及NO2和NO的混合气体,若将所得到的气体与3.36L标准状况下氧气混合后充入足量水中,气体恰好完全反应得到硝酸。则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4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使其中的铜离子恰好完全沉淀,需要消耗氢氧化钠的溶液的体积是
A.200mL B.180mL C.150mL D.100mL
4.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 B.空气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
C.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的保护气 D.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主要有SO2、NO2、CO2
5.在实验室采用如图装置制备气体,方法合理的是
化学试剂 制备气体
A Ca(OH)2+NH4Cl NH3
B MnO2+HCl(浓) Cl2
C MnO2+KClO3 O2
D HCl+CaCO3 CO2
A.A B.B C.C D.D
6.欲除去FeCl2溶液中混有的Fe3+,使用试剂是
A.铝粉 B.铁粉
C.氯气 D.稀硫酸
7.下列“实验结论”与“实验操作及现象”相符的一组是
选项 试管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用光洁无锈的铁丝蘸取无色溶液在灯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 溶液中一定含有Na+
B 向蔗糖中滴加浓硫酸,蔗糖变黑 浓硫酸有吸水性
C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溶液中含有SO
D 溴水中通入SO2,溴水褪色 SO2具有漂白性
A.A B.B C.C D.D
8.在加热条件下铁粉可与水蒸气发生反应,若反应后得到的干燥固体质量比反应前铁粉的质量增加了32g,则参加反应的铁粉的物质的量是( )
A.0.5mol B.1mol C.1.5mol D.0.2mol
9.在指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能实现的是
A. B.
C. D.
10.化学无处不在,运用化学知识判断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可用于制肥皂和加工食用油
B.SO2能漂白纸浆等,故可广泛用于食品的漂白
C.高空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低空过量臭氧是污染气体,对人体有害
D.为防止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常在包装袋中放入生石灰
11.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列各组物质的转化关系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完成的是
A.Na→NaOH→NaClO→HClO→Cl2
B.Al→Al2O3→Al(OH)3→AlCl3→NaAlO2
C.S→SO3→H2SO4→Fe2(SO4)3→ Fe(OH)3
D.NH3→NO2→NaNO3→HNO3→NO→N2
二、填空题
12.以化合价为纵坐标,以物质的类别为横坐标在平面内所绘制的图象叫价类图。价类图具有直观;线索清晰、引导性强等特点,有利于提高统筹思维和概括能力。如图是氮元素的化合价与部分常见含氮物质类别的关系。
(1)A的物质类别是___。
(2)C的化学式为___。
(3)B分子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___。
(4)若D物质的水溶液呈黄色,则D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阳离子可以是___(写一种即可),写出它与烧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5)E物质的浓溶液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物质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一种盐,该盐的化学式为___。
13.某工业烟气中含有CO、、等气体,用溶液吸收并回收的过程如图所示。
(1)的浓度:Ⅰ__________Ⅱ(填“>”或“<”)。
(2)图示过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上述吸收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吸过程需要加热,在这个过程中常伴有少量产生。
①证明产物中含的实验方法是:取少量解吸后的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操作和现象)。
②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利用下图可以从不同角度研究含氮物质的性质及转化关系。图中甲~己均为含氮氧化物。回答下列问题:
(1)甲是常见的碱性气体,写出实验室制备此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根据甲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判断其具有___性。
(2)根据戊所属物质类别可知其属于___(填“电解质”或“非电解质”);戊的浓溶液与红热的炭反应时,戊为____(填“氧化剂”或“还原剂”)。
(3)红棕色气体丁与H2O反应可转化为乙和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15.铁是人类较早使用的金属之一。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鉴别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的方法是
(2)电子工业用FeC13溶液腐蚀敷在绝缘板上的铜,制造印刷电路板。请写出FeC13溶液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当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烧杯底部不可能出现的是( )
A.有铜无铁 B.有铁有铜 C.有铁无铜 D.无铁无铜
(3)工程师欲从制造印刷电路板的废水中回收铜,并获得FeC13溶液,设计如图方案:
①滤渣C的化学式为
②加过量D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③通入F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6.铁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必需微量元素,缺铁性贫血患者应补充含Fe2+的亚铁盐。“速力菲”(主要成分:琥珀酸亚铁)是一种常见的补铁药物。某兴趣小组为了检验“速力菲”药片中Fe2+的存在并测定铁元素的含量,设计如下实验(假设反应过程无铁元素损耗):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I的名称是____________,试剂1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证明药片中含有Fe2+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
(3)加入试剂1后溶液为淡红色,说明“速力菲”中的Fe2+已部分被氧化。通常在服用“速力菲”同时服用维生素C,说明维生素C具有__________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4)淡红色溶液中加入氯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5)Fe(OH)2沉淀也易被O2氧化,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速力菲”药片中铁元素的含量为 _________________(用含有a、b的式子表示)。
17.
(1)某建筑材料,主要成分铝硅酸盐,化学式MgAl2H4Si4O14,化学式改写成氧化物形式为_____________。则材料该与足量的氢氧化钠反应后过滤,滤渣主要是______.写出该过程中发生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检验CO2中是否混有SO2可将气体通过盛有______的洗气瓶.
(3)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可选用______(填序号).
①NaOH ②Ca(OH)2 ③BaCl2 ④K2SO4 ⑤Ca(NO3)2
(4)某溶液中有NH4+,Mg2+,Fe2+,Al3+四种离子,若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搅拌,再加入过量盐酸,溶液中大量减少的阳离子是______.
A.NH B.Mg2+ C.Fe2+ D.Al3+
(5)6.4gCu与过量硝酸(60mL 8mol/L)充分反应后,硝酸的还原产物有NO、NO2,反应后溶液中所含H+为n mol,NO、NO2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_。
18.Cl2、SO2、NOx都是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气体,均可用氨水或NaOH溶液处理,防止污染空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气体所含元素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最多的原子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S原子中能量最高电子的电子云形状为_______。
(2)化工厂可用浓氨水来检验Cl2是否泄漏(已知3Cl2+8NH3→6NH4Cl+N2),当有少量Cl2泄漏时,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若反应中有0.08mol的氨气被氧化,则有_______mo1电子发生转移。
(3)①若用热烧碱溶液吸收Cl2气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中,含NaCl、NaClO和NaClO3物质的量比值为n:1:1,则n=_______。
②S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取某化工区空气样本用蒸馏水处理,检测所得溶液,所含离子及其浓度如下:
离子 Na+ K+ NH H+ SO NO Cl-
浓度/(mol·L-1) 6×10-6 4×10-6 2×10-5 a 4×10-5 2×10-5 3×10-5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检测的溶液pH=_______。
(4)NO2是燃油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①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NO2与NH3可反应生成无害物质,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②实验室可用烧碱溶液吸收NO2和NO,(已知2NO2+2NaOH→NaNO2+NaNO3+H2O,NO2+NO+2NaOH→2NaNO2+H2O),当消耗100mL0.5mo1 L-1的烧碱溶液时,共吸收混合气体_______L(标准状态)。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A.FeCl3溶液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氧化Cu,可用于腐蚀电路板上的Cu,与溶液的酸性无关,故A错误;
B.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可用作发酵粉,故B正确;
C.氢氧化铝能溶于稀盐酸,可中和过多胃酸,故C正确;
D.熔点高的物质可作耐高温材料,则Al2O3熔点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2.A
【详解】A.溶液显紫色,说明有I2生成,即发生反应Cl2+2I-=2Cl-+I2,根据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可知,还原性I->Cl-,故A正确;
B.应先加入KSCN证明不存在Fe3+,再滴加H2O2溶液将Fe2+氧化,若出现红色,即可证明溶液中存在Fe2+,故B错误;
C.加入盐酸酸化的Ba(NO3)2溶液,相当于加入稀硝酸,SO32-被氧化为SO42-,也有白色沉淀产生,不能说明样品已变质,故C错误;
D.水解之后没有调节溶液至碱性,故D错误。
故选A。
3.C
【详解】3.36L氧气的物质的量为3.36L÷22.4L/mol=0.15mol;混合气体与氧气、水反应又得到硝酸,根据电子守恒,Cu原子失去的电子等于氧气获得的电子,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生成Cu(OH)2,由电荷守恒,OH-的物质的量等于氧气获得电子物质的量,故n(OH-)=0.15mol×4=0.6mol,则V(NaOH)=0.6mol÷4mol/L=0.15L=150mL,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明确铜过量及发生反应原理为解答关键,注意转移电子守恒、质量守恒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方法。
4.C
【详解】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A错误;
B.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B错误;
C.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也不能帮助呼吸,能够使害虫窒息而死,因此可作食品的保护气,C正确;
D.CO2是空气的成分,不会对空气产生污染,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5.C
【详解】由实验装置图可知,制备气体的装置为固固加热装置,收集气体的装置为向上排空气法,说明该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A.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不能用向上排空法收集,故A错误;
B.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共热制备氯气为固液加热反应,需要选用固液加热装置,不能选用固固加热装置,故B错误;
C.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共热制备氧气为固固加热的反应,能选用固固加热装置,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可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C正确;
D.盐酸与碳酸钙制备二氧化碳为固液反应,需要选用固液不加热装置,不能选用固固加热装置,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6.B
【详解】铁离子能和铁反应生成亚铁离子,故可用铁粉除去FeCl2溶液中混有的Fe3+,故选:B。
7.A
【详解】A.该实验火焰呈黄色,可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钠离子,故A正确;
B.浓硫酸使蔗糖脱水变黑,体现其脱水性,故B错误;
C.白色沉淀可能为AgCl,则原溶液中可能含银离子,故C错误;
D.溴水中通入SO2,溴水褪色,是因为溴水与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褪色,体现二氧化硫的还原性,而不是漂白性,故D错误;
故选:A。
8.C
【详解】根据可知,固体增加的质量为氧元素的质量,。
9.C
【详解】A.硫和氧气反应生成SO2,故不选A;
B.二氧化硫和足量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故不选B;
C.二氧化硫和水、氧气反应生成硫酸,故选C;
D.被硝酸氧化为,不能生成二氧化硫,故不选D;
选C。
10.C
【详解】A.地沟油含有有害物质,不能够用做食用油;
B.二氧化硫有毒,不能够用作食品添加剂,故B错误;
C.高空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低空过量臭氧是污染气体,对人体有害,故C正确;
D.生石灰具有吸水性,不具有还原性,能够防潮,但是不能防止富脂食品氧化变质,故D错误;
故选C.
11.A
【详解】A.Na与H2O反应产生NaOH,NaOH与Cl2反应产生NaClO,NaClO与CO2水溶液反应产生HClO,HClO与HCl反应产生Cl2,物质的转化关系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完成,A符合题意;
B.Al2O3难溶于水,不能与水直接反应产生Al(OH)3,B不符合题意;
C.S与O2反应产生SO2,不能直接反应产生SO3,C不符合题意;
D.NH3被O2催化氧化产生NO,不能直接反应产生NO2,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A。
12.(1)单质
(2)NO2或N2O4
(3)N:O=7:4
(4) Fe3+ Fe(NO3)3+3NaOH=Fe(OH)3↓+3NaNO3
(5)NH4Cl
【详解】(1)由图知,A中N化合价为0价,则A为氮气,A的物质类别是单质。
(2)C为+4价氮元素的氧化物,化学式为NO2或N2O4。
(3)B为+1价氮元素的氧化物,化学式为N2O,分子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N:O=(14×2):16=7:4。
(4)D属于盐、含+5价氮元素、则含硝酸根离子,若D物质的水溶液呈黄色,则D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阳离子可以是Fe3+,则Fe(NO3)3与NaOH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Fe(OH)3沉淀和NaNO3,化学方程式Fe(NO3)3+3NaOH=Fe(OH)3↓+3NaNO3。
(5)E含-3价氮元素、E物质的浓溶液具有挥发性,则E为NH3,挥发出的物质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一种盐,该盐的化学式为NH4Cl。
13. < 先加入过量盐酸,再加入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加热过程中,(或)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
【详解】(1)烟气中含有CO、、等气体,通过亚硫酸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相当于富集了二氧化硫,亚硫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硫,因此的浓度:Ⅰ<Ⅱ。
(2)亚硫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硫、水和亚硫酸钠,因此可以循环利用的是。
(3)亚硫酸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时生成亚硫酸氢钠,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①证明产物中含的实验方法是:取少量解吸后的溶液,先加入过量盐酸,再加入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或中S为+4价,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得到。
14.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还原性 电解质 氧化剂 3NO2+H2O=NO+2HNO3
【分析】由图可知,甲为氨气,乙为一氧化氮,丁为二氧化氮,戊为硝酸,己为硝酸盐,丙为亚硝酸盐,据此解题。
【详解】(1)甲是常见的碱性气体,且为-3价,则甲为NH3,实验室制取氨气化学方程式:2NH4Cl+Ca(OH)2CaCl2+2NH3↑+2H2O;甲中氮元素为-3价,为最低价态,在反应中只能升高价态,其具有还原性。
(2)戊为硝酸,可知其属于电解质;硝酸的浓溶液与红热的炭反应时,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氮,硝酸中的氮元素化合价由+5变为+4,价态降低,发生还原反应,则硝酸为氧化剂。
(3)红棕色气体为二氧化氮,与H2O反应可转化为一氧化氮和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NO2+H2O=NO+2HNO3。
15.(1)用平行光照射两种分散系(或丁达尔现象)
(2)2FeCl3+Cu=2FeCl2+ CuCl2;C;
(3)①Fe、Cu;②Fe+2H+=Fe2++H2↑;③2FeCl2+Cl2=2FeCl3
【详解】试题分析:(1)胶体可以发生丁达尔效应,而溶液不能,故鉴别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的方法是用平行光照射两种分散系,产生丁达尔现象即具有光亮的通路的是氢氧化铁胶体,没有该现象的是氯化铁溶液;(2)氯化铁具有强的氧化性,可以将Cu单质氧化为铜离子,FeC13溶液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FeCl3+Cu=2FeCl2+ CuCl2;由于还原性Fe>Cu,所以当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若金属有剩余,则一定含有Cu,可能含有Fe,也可能不含有Fe,所以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有铁无铜,故选项C符合题意;(3)①向含有FeCl3、CuCl2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Fe,发生反应:2FeCl3+Fe=3FeCl2,Fe+CuCl2=FeCl2+Cu,然后过滤,得到的滤渣C的化学式为Fe及Cu;滤液B是FeCl2;②向滤渣中加入过量的盐酸,发生反应:Fe+2HCl=FeCl2+H2↑,,离子方程式是Fe+2H+=Fe2++H2↑;;由于Cu的活动性比H弱,不能与酸发生反应,所以过滤得到的滤液是FeCl2;③将两次的滤液合并,向其中再通入氯气,会发生反应:2FeCl2+Cl2=2FeCl3,就转化得到FeCl3溶液。
考点:考查铁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转化、物质的鉴别、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的知识。
16. 过滤 KSCN溶液 淡黄色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颜色变为淡红色,再加入氯水,溶液变为红色 还原性 2Fe2++Cl2=2Fe3++2Cl- 4Fe(OH)2+O2+2H2O=4Fe(OH)3
【详解】(1)操作一将不溶物与溶液分离,为过滤,淡黄色溶液中加入试剂一,溶液颜色变为淡红色,再加入氯水,溶液变为红色,则试剂一为KSCN溶液,故答案为:过滤;KSCN溶液;(2)证明药片中含有Fe2+的依据是淡黄色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颜色变为淡红色,再加入氯水,溶液变为红色,故答案为: 淡黄色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颜色变为淡红色,再加入氯水,溶液变为红色;(3) “速力菲”中的Fe2+已部分被氧化,服用维生素C是为了还原三价铁离子,故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故答案为:还原性;(4)氯水与二价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Fe2++Cl2=2Fe3++2Cl-,故答案为:2Fe2++Cl2=2Fe3++2Cl-;(5) Fe(OH)2被O2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故答案为:4Fe(OH)2+O2+2H2O=4Fe(OH)3;(5)三氧化二铁的的质量为bg,则,则铁元素的质量,则“速力菲”药片中铁元素的含量为,故答案为:。
17.(1) MgO·Al2O3·4SiO2·2H2O MgO SiO2+2OH-=SiO+H2O Al2O3+2OH-=2AlO+H2O
(2)品红溶液
(3)③⑤
(4)AC
(5)(0.28-n)mol
【详解】(1)硅酸盐改写成氧化物,顺序是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水,如果有多种金属氧化物,按照金属活动顺序表书写;原子个数跟硅酸盐的组成一样,因此MgAl2H4Si4O14的氧化物形式为:MgO·Al2O3·4SiO2·2H2O;Al2O3是两性氧化物,SiO2是酸性氧化物,都可以跟NaOH溶液反应,而MgO是碱性氧化物,不与NaOH溶液反应,因此滤渣主要是MgO,反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SiO2+2OH-=SiO+H2O,Al2O3+2OH-=2AlO+H2O。
(2)利用SO2的漂白性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而CO2不行,也可以用H2S溶液,SO2与H2S反应生成沉淀,而CO2不行,也可以用酸性该锰酸钾,SO2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而CO2不行。
(3)①NaHCO3与NaOH反应无现象,不知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②Ca(OH)2与Na2CO3、NaHCO3都反应生成沉淀,不符合题意;
③Ba2++CO32-=BaCO3↓,与NaHCO3不反应,符合题意;
④都不反应,不符合题意;
⑤Ca2++CO32-=CaCO3↓,与NaHCO3不反应,符合题意;
故选③⑤。
(4)A.NH+OH-NH3↑+H2O,NH会减少,符合题意;
B.Mg2++2OH-=Mg(OH)2↓,Mg(OH)2+2H+=Mg2++2H2O,Mg2+不会减少,不符合题意;
C.Fe2++2OH-=Fe(OH)2↓,4Fe(OH)2+O2+2H2O=4Fe(OH)3,Fe(OH)3+3H+=Fe3++3H2O,Fe2+会减少,符合题意;
D.Al3++4OH-=AlO2-+2H2O,AlO2-+4H+=Al3++2H2O,Al3+不会减少,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5)根据N元素守恒:n(HNO3)总=2n(Cu(NO3)2)+n(NO、NO2)+n(HNO3)剩余,n(NO、NO2)=(0.28-n)mol。
18.(1) N 纺锤形
(2) 出现白烟 0.24
(3) 6 4
(4) 6NO2+8NH37N2+12H2O 1.12
【详解】(1)Cl、S、O、N四种元素未成对电子分别为1、2、2、3,则未成对电子最多的原子是N,S原子中能量最高电子所在能级是3p,其电子云形状为哑铃形,故答案为:N;哑铃形;
(2)由于Cl2与NH3反应生成NH4Cl,所以当有少量Cl2泄漏时,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有白烟生成,每有8个氨气参加反应,有2个被氧化,生成1个N2,转移6个电子;若反应中有0.08mol的氨气被氧化,有3×0.08mol=0.24mol电子发生转移,故答案为:有白烟生成;0.24;
(3)①热烧碱溶液吸收Cl2时,生成NaCl得到电子,生成NaClO和NaClO3失去电子,利用得失电子守恒可知,n=1+5=6,则n=4,故答案为:6;
②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则6×10-6+4×10-6+2×10-5+a=2×4×10-5+2×10-5+3×10-5,a=10-4,pH=4,故答案为:4;
(4)①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NO2与NH3可反应生成无害物质N2和H2O,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NO2+8NH37N2+12H2O,故答案为:6NO2+8NH37N2+12H2O;
②由于烧碱溶液吸收NO2和NO生成NaNO2和NaNO3,利用氮元素和钠元素相等可知,当消耗100mL0.5mol·L-1的烧碱溶液时,共吸收混合气体0.1L×0.5mol·L-1×22.4L/mol=1.12L,故答案为:1.12。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