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合作跑》(教案)体育三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跑—合作跑》(教案)体育三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体育与健康
更新时间 2023-07-05 15:39: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跑—合作跑》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本单元的教学在“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导下,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掌握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体能。课中根据三年级学生对足球有新鲜感以及好学好胜的身心特点,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身体练习为主线,游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教学的过程中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组织学生间互助合作学习,通过多元化评价方式力求所有的孩子在课堂中有成功的收获,同时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果断和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
学情分析:
跑是学生普遍喜欢的活动,三年级学生男生灵敏素质较好,好奇心强,学习兴趣容易得到激发;女生柔韧素质较好,平衡感强,但胆量小,力量不足,但都追求像风一样奔跑的感觉。跑就是一项兼速度和耐力的运动项目。教学中我循序渐进,加强心安全教育,重视自我保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学练情景,帮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为“合作跑”。跑作为一种最基本的活动能力存在于我们平时的生活中。而“合作跑”则来源于同学们平时的游戏和体育活动中,是跑的拓展,是跑这一教材内容在练习形式上多样性和趣味性的体现。“合作跑”对于学生间协作学练共同跑动的要求较高,需要很强的协调能力和相互合作的意识。通过科学合理的课堂组织,来有效达成合作跑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跑的基本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竞争、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更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而且可以更好的发展学生展现自我,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
学习目标:
技能目标:
积极参与,掌握合作握杆的技术动作。
健康目标:
提高学生下肢力量,发展学生节奏感以及身体协调性。
社会适应目标:
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方法、步伐一致
难点:协调配合、既稳又快
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
一、文体委员整队,检查服装。
二、报告人数。
三、师生问好。
四、宣布本课内容。
五、处理见习生。

××××××××
××××××××
○○○○○○○○
○○○○○○○○
要求:队伍整齐,精神饱满
准备部分
1、热身慢跑
2、徒手操
内容
1、左右相邻者两两挎臂同步慢跑约150米。左边同学迈右腿,右边同学迈左腿。
2、徒手操
(1)两人押肩
(2)两人体侧
(3)两人踢腿
(4)两人扶持单腿下蹲
基本部分
一、游戏:螃蟹赛跑
游戏规则:
1、听开始信号或夹抵好球后方可离开起跑线;
2、必须半蹲横行,身体不得直立;
3、跑动中如球落地,必须在落地处夹抵好球后才能继续前进;
4、不准抱球跑。
重点:掌握合作跑的方法
难点:同学之间的信任和配合
教法:
1、教师讲解游戏的规则和方法。
2、教师示范,学生做游戏。
3、各队进行比赛。
4、学生交流,总结经验。
5、学生再次进行比赛。
6、教师评价,学生总结。
二、游戏:火车赛跑
游戏方法:
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若干组(每组8-10人),各组成纵队分别站在起点线后,每组排头扮火车头双脚支撑,后面的人都向前举起右腿,前面的人用右手握住后面人举起的踝关节部位,左手搭在前面人肩上。游戏开始,组织者发令后,各组在“火车头”的带领下,有节奏地一起向前跳动,最后以“火车头”先到达终点线的组为胜。
游戏规则:
1、火车起动后,如有“脱钩”,“翻车”时,必须在原地“修复”(连接好)后,方能继续前进;
2、“火车”行进时,不得相互干扰。
重点:掌握合作跑的方法
难点:步调一致
三、游戏:理想之舟
游戏方法:
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若干组(每组8-10人)用一根大绳将每组学生包围,每个学生用双手握住大绳,用不同的行进方式向规定的目标共同前进。
游戏规则:
1、行进中每个学生必须将背对着大绳所围成的圆的中心。
2、每组同学必须全体到达终点,过程中不得丢弃任何一人。
3、过程中每个学生必须双手紧握绳子,不得脱手。
重点:掌握合作跑的方法
难点:同学之间的良好合作
教法:
1、教师讲解游戏的规则和方法。
2、教师示范,开始游戏。
3、教师指出错误。
4、二次游戏练习。
5、各队进行比赛。
6、师生评价。
7、师生小结。
学生活动:
1、学生观察游戏的方法和游戏过程,建立游戏的概念,产生游戏的热情。
2、学生分组开始游戏,实践,交流和鼓励,是线下组合作活动。
3、教师组织学生观察游戏,交流,并发现错误,学生小组讨论,纠正游戏错误。
4、学生二次游戏练习,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究、发现。
5、学生各组之间展示、比赛,发现差距,交流游戏心得,激发对游戏和体育课的浓厚兴趣。
6、学生评价各组完成情况,分析为什么?
7、师生小结游戏过程。
结束部分
1、身体课课练。
2、放松练习。
3、师生再见。归还器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