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声声慢》教学设计(表格式)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9.3《声声慢》教学设计(表格式)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5 14:36: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声声慢(寻寻觅觅)》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把握意象,抓住意境,体会词中情感。 2.掌握诗词借景抒情的方法,提升审辩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诵读李清照《声声慢》,把握意象,抓住意境,体会词中情感,鉴赏艺术手法,理解诗人复杂深沉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词是人学,更是人心之学。在诗意的长河中一起品读经典,在诗人的吟咏中共同感悟人生,与时光作伴,听世纪回响,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李清照的诗意人生。(配乐) 二、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一:朗诵,把握感情基调 全词中哪一个字最能表现词人的感情? 引导:让我们具体探讨一下词人是如何表达她的悲苦愁绪的。 学习活动二 :朗读并思考诗人抓住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其愁情的。 淡酒(三杯两盏淡酒) 1.借用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范仲淹的“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杜甫的“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得出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2.词人为何说是“淡酒”呢?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 言酒淡,实说愁浓。 晚年凄凉惨淡 (二)晚风(怎敌他晚来风急) “风”又代表着什么含义呢?杜甫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柳永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都借着秋风,渲染了一种萧瑟孤苦的悲感。 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念奴娇》:“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雁,一种离情别恨的希望;一种怀古伤情的寄托。过雁象征悼亡之悲、怀乡之思 。都借着过雁诉说着词人们的离愁和思乡 黄花(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菊花,孤傲高洁品格的象征;诗人孤独寂寞情的寄托。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五)梧桐(梧桐是悲凉、孤寂、凄苦的象征) (六)细雨(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七)小结 学习活动三:课后思考 1. 上联:月满西楼,落花流水寄绵绵情思 下联: 请根据《声声慢》的意境描写对出下联。 2.准确理解了词中的意象,感受了词的意境,把握了词中“愁”的内涵后,请同学们将《声声慢》改写成诗歌或散文,注意把握情与景的关系。
推荐的学习资源
梁衡《乱世中的美神》;康震《康震评说李清照》(中华书局,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