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提升作业
测量平均速度
(30分钟 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求出某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便可知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B.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C.平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内的
D.前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比后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小
【解析】选C。某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只能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这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不能代表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也不是速度的平均值;计算平均速度时,必须指明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速度时大时小,前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不一定就比后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小。故只有C选项是正确的。
2.(2013·宜宾中考)2013年4月20日清晨,雅安芦山发生强烈地震,距灾区
105 km的某驻军部队接到命令立即驱车赶 ( http: / / www.21cnjy.com )往灾区救援。出发50 min后中途遇山体滑坡道路阻断,经2 h抢通道路,继续前进40 min到达指定地点。救援部队全程平均速度应为( )
A.126 km/h B.70 km/h
C.52.5 km/h D.30 km/h
【解析】选D。总时间t=50 min+40 min+2 h=3.5 h,v===30 km/h,故选D。
3.如图所示,一个小物体沿光滑斜面由A点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从静止开始下滑,在它通过的路径中取AE并分成相等的四段,v1、v2分别表示通过AB段、BC段的速度,v表示BE段的平均速度,则v1、v2与v的关系是( )
A.v1C.v1=v2>v D.v1【解析】选A。本题考查对实验现象的理解。物体从光滑的斜面上下滑,物体运动得越来越快,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来越短;由于sAB=sBC,tAB>tBC,由v1=,v2=,所以,v1,则v==>=v2;所以v14.把带有墨水装置的小车放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水平桌面上的纸带上,小车每隔相等的时间滴一滴墨水。当小车向左做直线运动时,在纸带上留下了一系列墨滴,其分布情况如图所示。设小车滴墨水的时间间隔为t,那么小车从图中第一滴墨水至最后一滴墨水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小车的速度逐渐增大
B.小车的速度逐渐减小
C.小车的运动时间是8t
D.小车的速度时而变大,时而变小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及对速度变化情况的判断。由题图可知,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路程在减小,由v=可知,小车的速度是逐渐减小的。小车的运动时间为7t,图中有8个点,是8个时刻、7个时间间隔。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0分)
5.如图所示是甲、乙在相隔相同时间内运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的不同位置,则 (选填“甲”或“乙”)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相邻间隔的时间为0.02 s,则该物体的速度为 m/s。
( http: / / www.21cnjy.com )
【解析】由题图可知,在相等时间内,甲物体的路程相等,因此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在相等时间内,路程越来越大,则乙物体做变速运动。甲物体起始位置到最终位置间的距离s=6 cm=0.06 m,甲物体的运动时间t=0.02 s×4=0.08 s,则甲物体的速度v===0.75 m/s。
答案:甲 0.75
6.某班同学用皮尺和停表记录了小红同学跑步通过10 m、20 m、30 m、40 m处时所用的时间,如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计算下列问题。
路程/m 10 20 30 40
时间/s 2.5 4.6 6.5 8.5
(1)从起跑点至10 m处的平均速度是 m/s;
(2)从10 m处到30 m处的平均速度是 m/s;
(3)从30 m处到40 m处的平均速度是 m/s。
【解析】(1)v1===4 m/s
(2)v2====5 m/s
(3)v3====5 m/s
答案:(1)4 (2)5 (3)5
三、实验探究题(8分)
7.(2014·河南双语月考)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 http: / / www.21cnjy.com )
(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 和 测平均速度。
(2)该实验的原理是 。
(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4)实验中测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为v1,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s3上的平均速度为v3。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 。实验中,斜面应保持
(选填“很小”“较大”或“很大”)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 。
【解析】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测量。(1)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将沿斜面做变速运动,分别用刻度尺和停表测出不同时间段的路程和时间,可以算出不同时间段的平均速度。(2)测出路程s和对应的时间t,用v=计算速度。(3)小车由静止释放,沿斜面做加速运动。(4)小车沿斜面做加速直线运动,即运动的速度越来越快,故速度的大小关系为v3>v1>v2。实验中斜面应保持很小的坡度,使小车下滑时间较长,方便测出运动的时间。
答案:(1)刻度尺 停表 (2)v= (3)变速
(4)v3>v1>v2 很小 时间
四、计算题(10分)
8.(2014·襄阳襄州期末)“五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假日,爸爸驾车带小明一家外出郊游。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了一下速度及里程表盘如图甲所示,此时汽车的行驶速度是多少 汽车行驶了半个小时后,表盘的示数如图乙所示,那么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 http: / / www.21cnjy.com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平均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1)图甲中速度计上的速度值为80 km/h;
(2)汽车行驶半小时:t=0.5 h
汽车通过的路程:s=13 596 km-13 561 km=35 km
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v===70 km/h
答案:80 km/h 70 km/h
【培优训练】
(2012·潍坊中考)蚊香生产者为了节约原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用户使用方便,要根据蚊香的燃烧速度生产规格不同的各种蚊香。有一种蚊香如图所示,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测出该蚊香正常燃烧的速度,要求: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写出所需要的器材;
(2)说明测量方法。
【解析】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v=可知,要测量蚊香正常燃烧的速度,需测量蚊香燃烧的长度及相应的燃烧时间;由于蚊香呈螺旋盘绕状,其长度的测量需采用特殊方法——化曲为直法。
答案:实验器材:蚊香、细线、刻度尺、停表、火柴;
实验步骤:取一段弧形蚊香,让细线与蚊香重合,用刻度尺测出重合部分细线的长度L,用火柴点燃该段蚊香,测出其燃烧完毕所用时间t,则蚊香燃烧速度为v=。练基础·达标检测
1.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
A.航模飞行器以11m/s的速度飞行
B.汽车以50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
C.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0s跑完全程
D.从30m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用了2.5s到达地面
【解析】选B。本题考查计算平均速度。航模飞行器的平均速度为11m/s;汽车的平均速度为50km/h=13.9m/s;百米赛跑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m/s;从30m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的平均速度为=12m/s。可见,平均速度最大的是汽车的平均速度。故选B。
2.天佑同学用下列四种方法测量小球沿桌面滚动时的平均速度,其中你认为最好的是( )
A.先选定一段较长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B.先选定一段较短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C.先选定一段较长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D.先选定一段较短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解析】选A。平均速度最好选择范围较大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理量进行测量,误差会较小。如果选定较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小球通过的路程有可能会超过桌面的长度,所以应该在桌面长度范围内选定一段较长的路程,再测定时间较好,故应选A。
3.(2012·恩施中考)用斜面和滑块做“测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10cm/s B.9cm/s C.8cm/s D.7cm/s
【解析】选B。由题图知,滑块的路程s=40cm+5cm=45cm,运动时间t=5s,滑块的平均速度v===9cm/s,故选B。
4.(2013·郴州中考)小华同学每天步行上学,他很想知道从自家到学校的距离,进行了如下探究。
(1)小华在学校跑道上以上学步行速度步行100m,测得用时80s,则他步行速度为
m/s。
(2)小华步行上学需20min,则他家到学校的距离是 m。为了保证测量结果比较准确,除计时准确外,还必须控制步行 不变。
【解析】本题考查计算平均速度。小华步行速度为v===1.25m/s;小华家到学校的距离s′=vt′=1.25m/s×20×60s=1500m。根据公式s′=vt′知,为了保证测量结果比较准确,除计时t′准确外,还必须控制步行速度v不变。
答案:(1)1.25 (2)1500 速度
5.小明为研究蜗牛的爬行速度,他让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蜗牛沿刻度尺爬行。蜗牛由A位置爬行到B位置(如图所示),共用时20s,则蜗牛爬行的平均速度为 m/s。
( http: / / www.21cnjy.com )
【解析】由题图可知,在20s内蜗牛爬行了:
s=3.20cm-1.00cm=2.20cm=0.0220m,
则蜗牛爬行的平均速度为
v===1.10×10-3m/s。
答案:1.10×10-3
6.(2014·泉港三川质检)沿长廊AB方向铺有30块完整的相同的正方形地砖,如图甲。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小明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量其中一块地砖长度如图乙所示,则每块地砖的长度是 cm。
(2)小明用停表测量自己从长廊的A端走到B端所用的时间,停表的读数如图丙所示,他所用的时间是 s。
(3)根据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v= ,算出小明的步行速度为
m/s。
【解析】(1)由题图可知,一块地砖长度为60.00cm。
(2)由题图可知,运动的时间为20s。
(3)因为s=30×60.00cm=1800cm=18m,
小明步行的速度v===0.9m/s。
答案:(1)60.00 (2)20 (3) 0.9
【一点通】找找你容易错在哪里
暑假里,小明乘火车去游玩时,在行驶途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做了简单的测量:在15s内,路旁有10根电线杆从他眼前掠过。已知相邻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为50m,则火车的平均速度约为多少千米每小时
【学生自答】
由题意知火车在15s内行驶的路程s=10×50m=500m,则火车的平均速度v===33m/s。
【教师点评】
①计算过程有必要的文字说明,数值后有单位,有依据的公式,这是很好的习惯。
②经过的路程算错。
③计算结果未进行单位换算。
【正确答案】
解:火车在15s内行驶的路程s=(10-1)×50m=450m,则火车的平均速度v===30m/s=108km/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