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合肥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5 15:05:51

文档简介

{#{QQABbY6EggCAAgBAAQACEwWCCAMQkhACAAgGREAcIEAAiBFABCA=}#}
{#{QQABbY6EggCAAgBAAQACEwWCCAMQkhACAAgGREAcIEAAiBFABCA=}#}
{#{QQABbY6EggCAAgBAAQACEwWCCAMQkhACAAgGREAcIEAAiBFABCA=}#}
{#{QQABbY6EggCAAgBAAQACEwWCCAMQkhACAAgGREAcIEAAiBFABCA=}#}
{#{QQABbY6EggCAAgBAAQACEwWCCAMQkhACAAgGREAcIEAAiBFABCA=}#}
{#{QQABbY6EggCAAgBAAQACEwWCCAMQkhACAAgGREAcIEAAiBFABCA=}#}
{#{QQABbY6EggCAAgBAAQACEwWCCAMQkhACAAgGREAcIEAAiBFABCA=}#}
{#{QQABbY6EggCAAgBAAQACEwWCCAMQkhACAAgGREAcIEAAiBFABCA=}#}
{#{QQABbY6EggCAAgBAAQACEwWCCAMQkhACAAgGREAcIEAAiBFABCA=}#}
{#{QQABbY6EggCAAgBAAQACEwWCCAMQkhACAAgGREAcIEAAiBFABCA=}#}2022—2023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1. (3 分)
【参考答案】A
【解析】A 项“由于梁启超的推动”错误,“一些较早接触域外文学文化的知识分子” “梁
启超首倡”“小说的译印和创作风起云涌”等内容都表现出这种推动是由先进知识分子群体
推动的。
2. (3 分)
【参考答案】B
【解析】B 项“这一观点终结了有关《红楼梦》作者之谜的争论”错误,原文陈述的是胡适
的观点,并未提及争论被终结。
3. (3 分)
【参考答案】C
【解析】A 项“索隐派即以此种方法探寻作品背后的真相”分析不当,“谐音”只是索引的
一种方法。
B 项“最重要的原因莫过于此”错误,蔡胡论战最后以胡适胜利告终,固然与胡适的不同批
评策略有关,但“蔡元培的身份背景”“亚东版《红楼梦》的大行于世”“对著者和本子的考
证”等都是重要原因,文中信息不足以支撑“莫过于此”的表述。
D 项“如果没有……胡适的考证成果就很难被公众认可”不恰当。其一,《新青年》杂志刊
发的是《论短篇小说》的演讲,非考证成果;其二,亚东版《红楼梦》的大行于世促进了胡
适考证学说的影响力,但不等于没有小说的出版就不会被公众认可。
4. (4 分)
【答案示例】
示例 1 :①传统史学讲究微言大义,以曲折、精微的文笔隐寓褒贬、寄托深意。如“夜缒”
可反映出国势之危急,并暗含对统治者昏庸短视的批评,对烛之武深明大义爱国精神的赞美。
示例 2 :①文学作品中常常运用比喻和象征等手段,蕴含深刻的意蕴。比如《赤壁赋》中
以“桂、兰”象征美好的德行, 以“美人” 象征美政。
示例 3 :①文学作品中有时似贬实褒,字里行间隐含深意。比如草莽、傻、狂等词语,看
似批评宝玉性格乖张、不学无术,实则写出宝玉之重情脱俗。
【解析】“史学和文学”与“孔子的春秋笔法、屈原的香草美人”间的呼应关系,表明史学
和文学作品通常有着微言大义、含蓄蕴藉的特点;而“隐秀”,与“比兴”“夸 饰”等并举,
“文外之重旨”等内容,则暗示“隐”通常借助约定俗成的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表达字面
以外的意思。因此,“传统史学与文学的一个重要的美学原则”当指作品运用一定的策略或
技巧来达到含蓄隽永、意蕴深刻等效果的艺术风格。解析时要注意结合语境理解其含义,并
举例进行分析。
5. (4 分)
【参考答案】
①敢于质疑,不畏权威,如胡适与蔡元培论战,对索隐派提出批评等。
②注重实证,勇于开拓,如胡适做了厘清诸多作品的成书过程、版本之间的关系等大量开创
性工作。
③讲究策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同是对索隐派的批评,他采取了不同的研究方法。
④着眼未来,领风气之先,如胡适的考证与新式标点小说风行、肯定小说社会价值和教化功
语文试题 第 1 页 (共 5页 )
{#{QQABbY6EggCAAgBAAQACEwWCCAMQkhACAAgGREAcIEAAiBFABCA=}#}
用的文化大背景相一致。
【解析】胡适的考证工作可以给人很多启迪,学生可以从考证背景、考证方法、考证观点的
提出、考证成果的推广等角度进行思考和概括。答题时除角度完备、要点准确外,还要注意
与原文的关联性。
6.(3分)
【参考答案】C
【解析】表达了作者对现代都市生活的厌弃错,应是流露出失落与惆怅。
7.(3分)
【参考答案】A
【解析】少年人与看瓜人对话一幕,属情节的“摇摆”,是作者故意宕开的一笔,起到减缓
情节发展节奏、增强其曲折性的作用,所以,并没有推动情节的向前发展。
6. (6 分)
【参考答案】
(1)传说灯影下老狼吃人,少年却平安无事。(2)少年找到灯影村,却因求学而被迫离开。
(3)少年回过灯影村,做官后却打听不到了。(4)他按记住的路径找,却始终找不到村子。
(5)他失望而归,却发现前面出现一点光亮。(6)老人说灯影村仍在,他却再也找不见了。
(每点 2 分,任选三点,意思相近即可,共6分)
7. (6 分)
【参考答案】
“厚实”体现在:
(1)作者把故事放在历史、民俗的氛围中,使小说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2)灯影村的失落寓示着人们失去纯真的天性,故事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3)天真勇敢的少年变成庸俗功利的大人,这一角色有着很强的典型意义。
(4)对灯影村的描写反映作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情感真挚而热烈。
“轻灵”体现在:
(1)小说描写的灯影村具有强烈的奇幻色彩,是轻灵飘逸的精神世界。
(2)小说语言平易流畅,情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厚实”和“轻灵”只需答出其中三点,意思相近即可,共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10. (3分)
【参考答案】BDF
【解析】“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为对偶句式,可据此将 BD 处断开,“以奉其身”表目的,
故在 F处断开,断对一处1分。
11. (3分)
【参考答案】 C
【解析】文中“居”指居住,与《登泰山记》中“半山居雾若带然”的“居”意思不相同。
12. (3分)
【参考答案】C
【解析】“这是因为与住新宅的快乐相比,晏子更看重旧邻之谊”分析错误,综合三则材料可
知,晏子主张节俭,是不想因为自己奢侈享受而劳民伤财,助长国君奢靡之风。
13. (8 分)
【参考答案】
(1) (4 分)您筑.高.台.凿.深.池.,征.收.赋.税.好像唯恐得到的少,施加刑罚唯恐不能用.尽.酷刑。
【解析】译出大意 1分,“高台深池”“赋敛”“胜”翻译准确各1分。
语文试题 第 2 页 (共 5页 )
{#{QQABbY6EggCAAgBAAQACEwWCCAMQkhACAAgGREAcIEAAiBFABCA=}#}
(2)(4 分)想到(君位)高而险,就要不忘谦虚,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害怕骄傲自满就
想到江海处于百川之下却能海纳百川。
【解析】译出大意 2分,“牧”“下”翻译准确各1分。
14.(3分)【参考答案】①劝谏景公戒除奢侈;② 拒绝重修住宅;③ 乘破车驾劣马以为甘。
(答出一点1 分,意思相近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
三十二年(前 516),天空出现慧星。景公坐在柏寝台上叹息说:“堂皇的亭台,终归谁
手呢?”群臣忧然泪下。晏子反而笑起来,景公很恼怒。晏子说:“我笑群臣过于谄谀了。”
景公说:“慧星出现在东北天空,正是对着齐国的地域位置,寡人为此而担忧。”晏子说:“您
筑高台凿深池,征收赋税好像唯恐得到的少,施加刑罚唯恐不能用尽酷刑,最凶的茀星将出现,
您怕什么慧星呢?”景公说:“可以用祭祷禳除慧星吗?”晏子说:“如果祝祷可以使神明降
临,那么祈禳也可以使它离去。但百姓愁苦怨恨的成千上万,而您让一个人去祈禳,怎么能
胜过众口怨声呢?”当时景公好大造宫室,多养狗马,奢侈无度,税重刑酷,所以晏子借机
谏止齐景公。
材料二:
当初,齐景公想要为晏婴更换住宅,对晏婴说:“你的住宅靠近市场,下湿狭窄,而且
声音喧闹、尘土飞扬,不能居住,请给你更换到明亮干燥的地方。”晏子推辞说:“君主以前
的臣子就容身在这里,我本不足以继承他的职位,我住在这里还觉得奢侈呢。又且我靠近市
场,早晚能够得到我所需要的东西,这是我的利益,哪里还敢麻烦人来管理我的家宅呢?”
齐景公笑着说:“你靠近市场,货物价格的贵贱你知道吗?”晏婴回答说:“既然得到靠近市
场的好处,还能不知道市场价格?齐景公问:“什么东西贵,什么东西贱?”当时齐景公刑
罚繁重,好多人被砍掉腿脚,于是市场上就有出售假肢的人,所以晏婴回答说:“削掉足的
人所用的假肢价钱贵,鞋贱。”齐景公因此减少了刑罚。
等到晏子出使晋国,齐景公就为他建筑新居。他回到齐国后,新居已经筑好。晏婴拜谢
了齐景公,就把这所新宅毁掉,而把因给他建新宅拆毁的住宅重新修筑起来,都修成它们原
来的样子,让原来居住的人仍旧住回去,对这些人说:“谚语说:不要选择住宅,只是要选
择邻居。你们都先选择邻居吧。如果违背了占卜的结果就不会吉祥。君子不做那些不遵礼法
的事,小人们不做那些不吉利的事,这是古人的遗训。我敢违背它吗?”最终恢复他的旧居,
齐景公不允许,晏婴又通过陈桓子向齐景公请求,齐景公最终允许了。
材料三:
晏子入朝的时候,每每乘坐破旧的车子,用劣马拉车。齐景公发现了这种情况,惊讶又
自责地说:“哎呀!先生的俸禄太少了吗?为什么乘坐这么破旧不堪的车子呢?”
晏子回答说:“倚仗国君的恩赐,我得以保全父、母及妻三族的衣食,还能周济国内的
游士,使他们得以生存。国家给我的俸禄很多啊。我能够穿暖吃饱、还有车马可以自己用,
我已经很满足了。”
15.(3 分)
【参考答案】D
【解析】D 项“郎中为了在仕途上追求更好的前程”错误,化用成语登堂入室,是指学问和
技艺由浅入深之意。
16.(6 分)
【参考答案】
①要学习杜甫诗歌传承古代诗歌(“国风”)的优秀传统,保持纯正的诗风。
②要学习杜甫的现实主义创作笔法和其中蕴含的忠义精神。
③深入研究杜甫诗歌的不同版本,校正错误。
语文试题 第 3 页 (共 5页 )
{#{QQABbY6EggCAAgBAAQACEwWCCAMQkhACAAgGREAcIEAAiBFABCA=}#}
【解析】
首联“老杜文章擅一家,国风纯正不欹斜”中大意是说杜甫擅长写诗独创一家,继承诗
经国风的特点坚守纯真的风格。
颔联“帝阁悠邈开关键,虎穴深沈探爪牙”大意是写杜诗深沉雄健、沉郁顿挫的风格。
结合首联颔联得出答案(1)文章倡导学习杜诗传承古代诗歌(“国风”)的优秀传统,保持
纯正的诗风,具有大气深沉沉郁顿挫的风格;
颈联“千古是非存史笔,百年忠义寄江花”大意是说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千年历史的
是非对错均体现于诗歌中,一生坚守忠义具有忧国忧民的思想,得出见解(2)要学习杜诗
的现实主义笔法和其中的忠义精神。
颔联“潜知有意升堂室,独抱遗编校舛差”大意是说私下里得知盖郎中有意提升自己的
技能水平,独自抱着杜甫遗留的作品校对并纠正错误,得出(3)要深入研究杜诗的不同版
本,校正错误。
17. 【参考答案】
(1)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2)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3) 示例一: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示例二: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示例三: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湖》)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8.(3 分)
【参考答案】D
【解析】①与③处的“一”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如“一卷”“一拉”,
后面紧跟动作的结果;②处的“一”是最小的正整数如一个“一段”;④处的“一”与“起”
合起来是“一块”的意思。
19.(4 分)
【参考答案】
淄博市文旅局将以饮食文化为主题(或“围绕饮食文化主题”),深入挖掘饮食文化资源
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元素,设计生产更多的文创产品,不断增强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解析】句子共有三处语病:①“围绕……为主题”句式杂糅;
②开掘.....值内涵和文化元素”搭配不当;③“生产设计”语序不当。
【评分标准】改对一处得 1 分, 改对两处得 2 分,改对三处得 4 分。
20.(5 分)
【答案示例】
在一个偌大的贵族院落里,一人慢慢地转动着烤串,一人用扇子徐徐地给“碳火”加着
温,香气伴着旁边舞女曼妙的舞姿氤氲开来,清风就这样醉满了院落。
【评分标准】烤串、扇风、舞女,能写出两个要素得 1 分,适度想象 1分,用到修辞 1 分,
含蓄表现惬意 2分。含蓄属于文学性要求,可以通过各种描写、形象性的画面、合理的修辞
手法等文学手段实现。
21.(6 分)
【参考答案】
①承重结构与维护结构分开 ②便于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 ③便于就地取材和加工制作。
【评分标准】(每点 2 分,共 6 分)
22.(2 分)
【参考答案】 檐牙高啄
【解析】图中为屋檐四角高高翘起,没有相互交错,故“钩心斗角”等不给分。
语文试题 第 4 页 (共 5页 )
{#{QQABbY6EggCAAgBAAQACEwWCCAMQkhACAAgGREAcIEAAiBFABCA=}#}
四、作文(60 分)
(一)材料分析
本题材料中提供了一个由一组具体的生活实例(或现象)引发出的一个有待辨析的观
点,要求针对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将有待辨析的观点转化成的基本问题是:事.物.在.搭.配.中.是.否.能.够.更.好.体.现.其.固.有.价.值.?.
显然“搭配”是手段,体现价值是目的,一种手段的运用可能达到目的,也可能达不成
目的。需要通过合理的分析,准确把握“搭配”的含义,辩证把握搭配对体现或发挥事情固
有价值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而对基本问题作出合理回答,展开相关论述。
(二)立论角度
1.侧重于肯定的普遍情况下“事物在搭配中更好体现其固有价值,并兼顾对特殊情况的考虑。
(重在“立”)
2.侧重于质疑“事物在搭配中能更好体现其固有价值”,着重思考“搭配”不当带来的不良
后果。(重在“破”)
3.辩证思考“搭配”与体现事物价值之间的关系,对事物能否在搭配中更好体现其固有价值
做出全面而合理的考量。(破立结合)
语文试题 第 5 页 (共 5页 )
{#{QQABbY6EggCAAgBAAQACEwWCCAMQkhACAAgGREAcIEAAiBFABC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