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20世纪以来的人类经济与生活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9 20世纪以来的人类经济与生活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05 15:25: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第一目 世界经济的发展
第二目 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第三目 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课文结构:
(总体趋势)
课文导入:
2000年中国财务部创办了“中国政府采购网”
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立起军用网络后演化为互联网;
20世纪90年代实现商业化。
重点难点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
时间
20世纪初
1914——1918
1918——1929
1929——1933
1933——1939
1939——1945
1945—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70年代后
20世纪90年代
资本主义国家
垄断;政治经济不平衡
一战
发展、繁荣
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法西斯专政
二战
战后新变化
滞胀
新经济时代;金融危机
社会主义(苏联)
新经济政策1921
斯大林模式1928
二战
改革——困境
解体
新中国
三大改造、建设
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发展中国家
较高速发展
结构性问题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
(一)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
1、20世纪初:
垄断资本主义继续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为重新瓜分世界,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英 德 美 法
工业产值所占位次 3 2 1 4
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4 5 2
一战、二战的根本原因
2、一战后:
① 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 ②1929-1933年,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导致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柯立芝繁荣
(1923年-1929年)
“黄金二十年代”
咆哮的二十年代
2、一战后:
② 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扭转了危机,
德日意走上法西斯道路,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民主方式)
理论:
背景:
特点:
影响:
凯恩斯主义
胡佛“自由放任“ 政策失败
开创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
胡佛
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凯恩斯(1883-1946)
英国经济学家,他创立的宏观经济学与弗洛伊德所创的精神分析法和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一起并称为二十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
胡佛村
胡佛(1874—1964),美国第31任总统。
1895年毕业于斯坦福大学。1896年起以工程师身份从事矿业、铁路、冶金等业务,在世界各地活动并成为矿业界的富豪,曾在中国开滦煤矿任职。
3、二战后:
① 20世纪50-60年代,将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结合,出现“黄金时期”。
② 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政府减少对经济干预。
③ 20世纪90年代,现代现代科技进步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与传统产业的升级,经济复苏,90年代进入新经济时代。
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
④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原因
资本主义固有矛盾:
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重商主义
(16C-18C中期)
英国
《航海条例》
自由主义(18C中- 20C30S)
凯恩斯主义( 20C30S -70S )
新自由主义(20C70S – 今)
小结: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发展
克林顿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
政府垄断外贸
提高关税
组建大型商业公司
殖民掠夺
减少政府操控,
政府充当“守夜人”
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
实行国有化
建立国营企业
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出售部分国有企业
缩减福利开支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
(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
1、苏俄(1917)、苏联(1922)经济建设
①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1921)
背景:
主要内容:
影响:
内忧外患
(资产阶级反动势力、封建残余势力;协约国帝国主义的武力干涉)
余粮收集制等
保证军事胜利,巩固苏维埃政权
积极:
消极:
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② 新经济政策
主要内容:
重要影响:
(1921年—1928年)
实行粮食税;允许私营企业发展,以租让制引入外国资本
恢复经济,巩固政权
材料一: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凶猛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祖国的土地上盘踞着暴徒,我们的命运注定只有两种,不战胜,就在战斗中光荣牺牲。 ——杰米扬·别德内依
材料二:“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遇到了严重的失败。”
——列宁
材料三:1921年春,全国普遍发生了饥荒。忍饥挨饿的和生活无着落的农民自发地组织了一些暴乱,将暴乱的目标指向苏维埃政权……1921年2月28日,喀琅施塔得15000名水兵参加暴乱,参加暴乱者多数是刚刚穿上军装的农民。
——张建华《俄国史》
材料四: 新经济政策的实验,使苏俄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拄着拐杖走动了!”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
(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
③ 斯大林模式
内容:
措施:
成就:
(苏联模式)
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苏联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1937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位。
④ 战后经济改革
背景:
人物:
结果:
指令性计划和官僚化管理效率低下,运转不灵。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1989年东欧剧变,1991苏联解体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赫鲁晓夫把苏联搞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搞僵了,
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搞没了。
斯大林模式存在弊端,
改革成为必然要求
1、苏俄(1917)、苏联(1922)经济建设
历史分期 经济发展特点
过渡时期 (新民主主义社会) 1949-1956 恢复时期 巩固政权 1949-1952 国民经济恢复(土地改革、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改造时期 (社会主义革命)1953-1956 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中共八大、1958年总路线、人民公社化、大跃进、
1960-1965年经济调整
文化大革命1966-1976 国防、工业、农业、教育等反面的成就;“三线建设”;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
两年徘徊1976-1978
改革开放1978- 1978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年乡镇企业改革;1984城市改革;
199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对外开放新格局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
(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
2、中国经济建设
2010年,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
(三)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经济发展
史料:第三世界的多数国家是工业基础薄弱的农业国,经济结构单一,生产力水平低,人民生活贫困。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发展中国家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总的看来,前30年经济发展较快,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陷入停滞状态(被称为“失去的10年”)。90年代以后,才又出现新的发展势头。表现为:第一,创造了比独立前更高的经济发展速度,甚至创造了比发达国家更高的经济发展速度。第二,畸形的经济结构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变。
1、高速发展
2、充满挑战
3、应对措施:
时间:
背景:
目的:
措施:
二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获得政治独立
经济独立
发展国有经济与制定经济计划加速自身的工业化进程。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
原因
自身经济结构存在问题、西方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反对霸权主义,殖民主义,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
(四)21世纪以来的世界经济与中国
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倡议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①.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联系与依存日益加深;
② 经济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突出;
③ 增长动能不足;
④ 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1、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特点:
2、中国应对全球化的政策:
(1)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之一。(2)科学技术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
(3)全球化趋势明显。
(4)贫富分化加剧。
(5)经济危机时有发生。
(6)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课本p46 “思考点”: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何特点?
二、国家贸易与人类生活
(一)二战后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1、背景:
材料: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下,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对进口商品关税征收最高达53%。这遭到33个国家的抗议,各国纷纷提高关税,打起了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致使世界经济停滞,贸易总额相对于1929年减少了三分之二,世界经济全面衰退.......
霍莱——斯穆特法令
报复性关税
由于战争与经济危机,各国实行贸易封锁与提高关税保护本国贸易,
国际贸易总量放缓。
2、建立:
1947年在美国主导下达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1)宗旨:
(2)作用:
(3)不足:
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持续增长。
各缔约国通过谈判,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定,缺乏法律性的强制措施
3、发展: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扩大生产与贸易,建立更具有活力和永久性的多边贸易体制
(1)目的:
①世贸组织成员间关税下降和服务贸易市场开放,降低
相关产品和服务的费用,刺激需求,提高生活水平
(2)影响:
1969个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签署了《全球基础电信协定》,电报、电话、移动数据服务等电信市场相互开放,大大降低了人们的通信成本。
②扩大服务贸易,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推动国际
贸易增长
材料:在关贸总协定的努力下,到1988年止,发达国家工业品的平均关税已从40年前的40%下降至4%-5%;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关税水平也降至13%-15%。
1950年至1973年,国际贸易额平均增长率为10.3%,国际贸易量年均增长7.2%
使中国经济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参与制定规则和竞争的有利位置,从而得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对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产生深刻影响,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国家贸易与人类生活
(一)二战后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时间:
2、意义:
2001年
(三)贸易形式的新变化
1.表现:
①商品贸易同国际投资、技术贸易、劳务承包等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更多样的经
济合作方式。
②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手段,电子商务兴起。
2.意义: 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便利了生活。
三、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一)二战后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1、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1944-1971)
双挂钩 一固定:
① 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一盎司黄金=35美元
② 其他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同美元保持固定汇率。
2、建立国际金融组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2、建立国际金融组织
机构 成立 宗旨 业务
国际 货币 基金 组织
世界银行(国际 复兴 开发 银行)
重建国际货币制度,以维持汇率的稳定和国际收支的平衡,增强会员国维持经济繁荣的信心。
鼓励对外投资,促进战后经济的复苏与发展。
1945
美国
成立之初贷款对象集中在西欧国家,后来重点转向发展中国家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提供中长期贷款,发展中国家。
救穷
向会员国发放短期贷款,用于进行国际收支调整。
救急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阶段性的国家货币体系
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永久性的国际金融组织
三、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一)二战后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1、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1944-1971)
2、建立国际金融组织
3、建立多元化国际储备和浮动汇率的国际货币体系(牙买加体系)(1976——)
(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的发展
1、新发展
(1)金融全球化:
资本流动全球化、金融市场一体化和金融机构全球扩张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主导趋势。
(2)金融电子化: 电子金融与网络金融日益普及
(自动取款机、信用卡支付体系、互联网金融等)
2、局限性
金融风险一旦失控,就会导致大范围金融波动,甚至引起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1)2009年,中国政府开始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2)2010年,中国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三大成员,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3)2015年,中国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4)2016年,人民币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之一。
三、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一)二战后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三) 中国在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上升
(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的发展
小结:
比较: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两大体系”、“三大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