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 3.1百合花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 3.1百合花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5 16:02: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 百合花
一、基础知识积累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点缀(zhuì)  竹梢(shào)
撤离(chè) 忸怩羞涩(niǔ)
B.半晌(shǎng) 挪步(nuó)
执拗(niù) 珠烁晶莹(shuò)
C.发髻(jì) 尽管(jìn)
裸露(luǒ) 月亮嬷嬷(mó)
D.泥泞(nìng) 匾额(biǎn)
劈手(pī) 磕磕绊绊(p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间歇   盲目   篷松松   自告奋勇
B.撂下 张皇 气汹汹 拘促不安
C.踌躇 惦量 傻乎乎 慌慌张张
D.抿嘴 皎洁 赤裸裸 脚不点地
3.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边涌起一轮满月”的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它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对战斗的激烈残酷起到了反衬作用,同时对人物的思想情感之美起到了正衬作用。
B.小说中有不少意蕴丰富的意象,如“百合花”,一方面指被子上的百合花图案,预示新婚夫妻百年好合;另一方面又象征了新媳妇的朴实美丽与纯洁无瑕。
C.小说没有避开对小通讯员牺牲过程的描写,又借他人之口交代了事情经过,使小说内容充实,极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D.《百合花》是一篇将战争主题和人性审美意蕴巧妙结合的佳作,对战争的描写用笔俭省,而对小通讯员、新媳妇则不惜笔墨,从中我们能体会作者的审美感受。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当人体免疫力大幅受损的情况下,“超级真菌”会乘虚而入,使病情雪上加霜,加速病人死亡,因此它被贴上了“高致死率”的标签,使人闻之色变。
B.近年来,一批精良艺术品质和积极价值取向的文艺作品受到观众广泛认可,这充分证明过硬品质是新时代文艺实现文化引领的基本条件。
C.中国的哲学蕴含于人伦日用之中,中国建筑处处体现着人伦秩序与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五千年前的中华文明正是良渚大量建筑遗址的见证者。
D.当前,以芬太尼类物质为代表的新型毒品来势凶猛,已在一些国家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将芬太尼类物质整类列入管制,是中国政府处理毒品问题的创新性举措。
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西塘最著名的不是那些桥,也不是弄深而窄、石薄如皮的“石皮弄”,而是有“烟雨长廊”之称的廊棚。沿着西塘河而建的“烟雨长廊”有一千多米,            。走在下面既无日晒雨淋之苦,又可尽览水乡烟雨秀色。“烟雨长廊”其实只是西塘人家伸长的屋檐。西塘人在水边老屋里住着,也顺便做一点买卖,他们或端着饭碗,或坐着板凳闲聊,偶尔跟路人点个头,脸上的笑也是淡淡的,就像西塘河的水。
A.是众多江南水乡中一道最独特的风景线,也是古镇中独一无二的建筑
B.是古镇中一道最独特的风景线,也是众多江南水乡中独一无二的建筑
C.是众多江南水乡中独一无二的建筑,也是古镇中一道最独特的风景线
D.是江南水乡中独一无二的建筑,也是众多古镇中一道最独特的风景线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黎明前夜
陈德鸿
大勇说,娘,回吧。
娘抓住大勇的右手说,到西风口寻到你弟,就让他回家来。一时走不脱,也让他寻机跑回来。娘顿了顿,又说,你爹这一没,日子眼瞅着就过不下去了。
大勇抽出手,揩了揩娘脸上的泪说,娘,我知道了。外面冷,回吧!
娘蹒跚着回了屋,一会儿又跑出来,冲走远的大勇喊,路上千万当心,寻不到,就早点回家。
走到村外一片收割后的田野时,大勇停下来,在地头找到了写着父亲名字的木橛。他蹲在地上,用右手抓了一把土,紧紧攥在手里,嘴里喃喃自语:小勇啊,咱家有地了,是政府分的,哥使不上力,你回来帮哥种吧!
第二天傍晚,大勇赶到西风口时,长长的队伍在不停地过着,土道旁,挤满了一层又一层的人。
大勇挤进人群,看着队伍中一张张一闪而过的脸,犯起愁来。这可上哪儿找小勇啊!听说兵是从昨天开始过的,小勇也不知过去了没有。
大勇想了想,也学旁人从队伍边拽出一个兵问,同,同志,我向你打听个人。
兵停住脚说,叫啥名,是哪个部队的
叫赵小勇,是,是三纵的。
不认识。兵摇摇头,三纵还没过来,你再等等吧。
大勇舒了口气,刚在离土道不远的一个土墙边坐下来,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便挤坐在他旁边。
大勇往边上挪了挪,男人又挤过来,说,兄弟,俺姓韩,刚才你和那个同志的话俺都听到了,俺儿子也是三纵的。
那敢情好。大勇说,我是赵家堡的,你是哪的
男人说,俺家在马家洼。
那地方我去过,有个牲口市。大勇问,那边的地也分了
分了,分了。我这次找儿子,就是告诉他这事。这回家里有地了,俺再倒腾点牲口啥的,日子就更好了。
家里还有啥人,能忙过来 大勇问。
家里还有个小的,不顶啥事。他娘病在炕上好几年了。男人说,俺一个人,多吃点苦就好了。
看着男人满足的笑意,大勇忽然想起来,前年在马家洼买骡子时,曾经和这个男人打过交道。
那时,大勇相中了一头骡子,这个男人要价15个大洋。大勇磨了半天,男人死活不吐口。眼瞅着太阳快落山了,一个年轻人突然把男人拉到一边,互相把手伸进对方的袖子里……大勇急了,拽过男人说,15个大洋,这骡子我要了。到家没几天,大勇发现这骡子走路时爱往右边去,找来八爷一看,说是骡子左眼受过伤。听大勇讲了买骡子时的情况,八爷说,你这是让人唬了,那是爷俩,专好下扣子。
见大勇不吭声,男人说,我儿在部队表现可好了,打锦州时还立了功呢。
大勇愣了愣,问,你这次来,是想把儿子叫回家去帮你
男人撇了撇嘴说,那哪行啊,俺就是想儿子,让他对家里放心,告诉他在部队里好好干,等全国都解放了再回来。
大勇尴尬地笑了笑,不再吭声。
半夜时,许多汽车和马拉的炮车驶过之后,又开始过起长长的队伍。男人问了几个兵,高兴地对大勇说,这是三纵的,咱俩精神点,互相帮衬着打听。
天快亮时,男人找到大勇说,兄弟,你慢慢打听着,我,我回家了。
咋 大勇一边盯着队伍,一边问。
俺儿,俺儿他没了。男人蹲在地上,呜呜哭了起来。
大勇不知怎样安慰男人,只是用右手轻轻拍着男人的肩膀。
过了好久,男人站起来,擦了擦脸上的泪,踉踉跄跄地边走边说,兄弟,没事,俺儿这是光荣,没给俺韩家丢脸。
走了几步,男人又折回来,对大勇说,兄弟,那事对不住了。等回去,俺给你寻头好的送家去,换回那头病骡子……
男人的身影在黑暗中消失了很长时间,大勇才回过神来,泪水早已湿了眼睛。
快中午时,大勇终于看到了队伍里扛着机枪的小勇。
小勇吃惊地摇着大勇的右手问,哥,你的左手呢。
大勇含糊着说,我这只右手也啥都能干,不耽误事儿。
小勇问,爹娘都好吗
都好,都好,地也分了,咱家分了二十多亩呢。大勇说,爹妈特意让我来告诉你,家里不用你操心,在部队上好好干,不解放全国就不许回家。
哥,家里的事就多辛苦你了。小勇向大勇敬了个军礼说,让爹娘放心,我一定会戴着军功章,平平安安地回家。
大勇往家走时,觉得自己的脚步比来时坚定了许多,也踏实了许多。
1950年4月,赵小勇在解放海南岛的战役中光荣牺牲。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注重细节描写,多次写大勇使用右手,暗示他身有残疾,独自承担家庭生活有困难,使大勇找弟弟回家的情节更符合现实。
B.小说精心设置主场景,安排大勇与韩姓男子在西风口寻找亲人时的巧遇,巧妙地联结了两个家庭的故事,使情节更集中,更有戏剧性。
C.目睹曾下套骗自己的韩姓男子的变化,大勇的情感是复杂的,听完他对儿子的夸奖和期盼,大勇以尴尬一笑和不吭声表示对他不信任。
D.大勇被韩姓男子支持革命的精神感染,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被唤醒,克服了小农意识的局限性,毅然决然鼓励弟弟留在部队。
7.小说以《黎明前夜》为题,有何寓意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8.小说以赵小勇光荣牺牲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请结合作品加以分析。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我曾多次看过大江、大海、大河,却一直没有看过草原上的河流。在我的想象里,草原上的河流蜿蜒飘逸,(      )。机会来了,夏天,我来到呼伦贝尔大草原,终于见到了流淌在草原上的河流。那里的主要河流有伊敏河、海拉尔河等,更多的是分布在草原各处名不见经传的支流。如同人体上的毛细血管,草原铺展到哪里,哪里就有流淌不息的支流。与南方的河流相比,草原上的河流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自由。左手一指是河流,右手一指是河流,它随心所欲,     ,想流到哪里都可以。我看到一条河流,河面闪着鳞片样的光点,淙淙地从眼前正流过。我刚要和它打一个招呼,说一声再见,它却有些调皮似的,绕一个弯子,又调头回来了。它仿佛眨着眼睛对我说:朋友,我没有走,我在这儿呢!在河流臂弯环绕的地方,是一片片绿洲。由于河水的滋润,绿洲上的草长得更茂盛,绿得更深沉。我该怎样描绘草原上的河流呢 我该拿什么升华它呢 我感到有些      ,甚至有些发愁。直到有一天晚上,我们来到被誉为长调之乡的新巴尔虎左旗,听了蒙古长调歌手的演唱,感动得      之余,我才突然想到,有了,这就是悠远、自由、苍茫又忧伤的蒙古长调啊!从此之后,不管在哪里,只要一听到      的蒙古长调,我都会想起草原上的河流。
9.在文中括号处填入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仿佛金色的舞台上歌女凌空飘飞的水袖,缠绵温柔
B.犹如在绿色的地毯上随意挥舞的银绸,漂亮动人
C.一定如美女乌黑的长发,又像闪着青春气息的瀑布
D.就像地上的小路,曲曲折折,时宽时窄,没有尽头
1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天马行空  无能为力  泪如雨下  荡气回肠
B.我行我素 鞭长莫及 泪如雨下 动人心魄
C.我行我素 无能为力 热泪盈眶 荡气回肠
D.天马行空 鞭长莫及 热泪盈眶 动人心魄
1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看到一条河流,河面闪着鳞片样的光点,从眼前淙淙地正流过。
B.我看到一条河流,河面闪着鳞片样的光点,正从眼前流过淙淙地。
C.我看到一条河流,河面闪着鳞片样的光点,正淙淙地流过从眼前。
D.我看到一条河流,河面闪着鳞片样的光点,正淙淙地从眼前流过。
12.仿照下面的例句,另选话题写两句话,要求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例句相同。
例句:梦想之于人生,正如星光之于黑夜,即使一点,也会驱走黯淡。梦想之于人生,正如色彩之于白纸,即使一抹,也会带来绚烂。
13.下面是“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的构思框架,请把它转写成一段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0字。
1.答案:B
解析:A项,“梢”应读“shāo”;C项,“尽管”的“尽”应读“jǐn”;D项,“绊”应读“bàn”。
2.答案:D
解析:A项,“篷”应为“蓬”;B项,“拘”应为“局”;C项,“惦”应为“掂”。
3.答案:C
解析:C项,“没有避开对小通讯员牺牲过程的描写”错误,作者是有意避开。
4.答案:D
解析:A项,“当……的情况下”句式杂糅,可改为“在……的情况下”或“当……的时候”。B项,谓语残缺,“精良艺术品质”前应加“具有”。C项,主客颠倒,应改为“良渚大量建筑遗址正是五千年前的中华文明的见证者”。
5.答案:D
解析:文段主要介绍西塘的“烟雨长廊”,横线前的内容写“烟雨长廊”很长,后文写长廊的特点。从后文的实用性和欣赏性的角度分析,应该先写“长廊”是建筑,再写“长廊”是风景。同时,“烟雨长廊”是属于西塘古镇的,因此应该是“众多古镇中一道最独特的风景线”。故选D项。
6.答案:C
解析:C项,“大勇以尴尬一笑和不吭声表示对他不信任”理解错误。韩姓男子对儿子的夸奖和期盼体现了他的识大体、明大义,大勇以尴尬一笑和不吭声来掩饰自己来此的目的是难以启齿的。
7.参考答案:(1)暗示了人民军队浴血奋战,即将赢得全国大解放的时代背景;(2)意味着翻身做主拥有土地的农民的思想觉悟开始发生深刻变化。
解析:“黎明前夜”的暗示意义明显,表层意思是天快亮或刚亮的时候,还要经历一段由黑暗到光明渐变的过程。联系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人物的命运、情节的变化发展和作者想要表现的主题,就能理解其中深层的含义。
8.参考答案:(1)照应小说的开头,交代赵小勇这个人物的结局,使小说的结构更完整,更有张力;(2)强调革命胜利需要民众的理解和支持,更需要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深化了作品的主题;(3)表现了战争的残酷性,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强化了悲剧之美。
解析:要注意从结构和主题两个角度分析。结构上的作用十分明显,是前后照应。主题上的作用,一方面真实地反映战争的残酷性,再现了人民解放军为解放全中国作出的巨大牺牲;另一方面又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小说中的人物为了全国人民的彻底解放,不惜牺牲个人、家庭的利益,乃至最宝贵的生命,给读者带来强烈的心灵震撼。
9.答案:B
解析:在这四个语句中,都涉及比喻的运用,根据本体草原上的河流的特点可知,B项无论是在形态上还是色彩上都最恰当。
10.答案:C
解析:“天马行空”,指神马在空中奔腾飞驰,多形容诗文、书法、言行等气势豪放,不受拘束。也形容说话做事不着边际。“我行我素”,不管别人怎么说,我还是照我本来的一套去做。两者的适用对象不同,应选用“我行我素”。“无能为力”,用不上力量,没有能力或能力达不到。“鞭长莫及”,原意是鞭子虽长,但是不应该打到马肚子上,后来借指力量达不到。这里没有“远”的意思,故选用“无能为力”。“泪如雨下”,眼泪像雨水似的直往下流。形容极其悲伤或深受感动。“热泪盈眶”,激动得眼泪充满了眼眶,形容人非常激动的情状。两者的感情程度不同。“荡气回肠”,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修饰“蒙古长调”十分恰当。“动人心魄”,指激动人心,非常动人。
11.答案:D
解析:画线语句存在的问题是副词“正”的位置不当,调整到“淙淙”前面即可。
12.答案示例:友谊之于人生,正如清风之于炎夏,即使一缕,也会驱走烦躁。友谊之于人生,正如甘泉之于沙漠,即使一汪,也会带来生机。
解析:这是一个开放式仿写题,要求另选话题,则不能再写“梦想”。例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让步关系的复句,仿句也要注意运用这种修辞手法和句式。
13.参考答案:“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借助场景应用和实例分析的方法,学习有关跨媒介的普及性著作,培养信息获取、处理和应用等能力,促进求真、求实态度的养成。
解析:这是一个结构框架图,可按照图中的总分结构,由总到分,逐项说明。关键点是选用恰当的词语串联图中的方法、目标和材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