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甲烷
说课内容
3、学习目标
4、教法学法
5、教学过程
6、课后反思
1.教材地位
2.学生情况
影响各类有机物的学习
对学习第三章有重要意义
有机化学的概念
函盖了甲烷和烷烃的结构和性质
选自人教版化学必修(2 )第三章第一节
一、教材地位
1、九年级教材上已经初步了解甲烷;2、掌握化学键理论知识,会书写甲烷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
1、我校一直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达标, 分组管理,整体提高”的教学理念,
2、学生已经习惯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知能储备
存在的问题
学习方式
对甲烷分子空间构型的理解还存在障碍更不易从结构角度认识其性质.特别是对取代反应的理解。
二、学生情况
1.知道:甲烷的结构和重要性质
2.培养:
培养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新课标要求
的探究模式形成基本的科学素养,为学习 《有机化学基础》模块打下坚实的基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动手搭建模型培养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
2、通过学生的讲解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模型制作、实验探究、观察、讨论、合作等方法建立有机物的认识关系。
知识与技能
了解甲烷的结构特点、物理性质、用途和取代反应,掌握甲烷的化学性质。
三、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甲烷的结构特点
理解甲烷的取代反应
学生对有机物立体结构模型的建立
教学难点
2
教学重点
1
四、教法学法
结论和体验
问题
小组活动
交流
教
学
方
法
学
习
方
法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实验探究
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五、教学过程
活动元教学模式,分为五个活动元。即:
活动元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约2分钟)
活动元二:甲烷的结构探究实践活动(约10分钟)
活动元三:探究甲烷的性质(物理性质、稳定性、氧 化反应);(约13分钟)
活动元四:探究甲烷的性质—取代反应(约10分钟)
活动元五:归纳总结与目标检测。(约5分钟)
活动元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图片展示
解说图片
提出问题
组织学习
观看图片
听取信息
阅读教材
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了解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学好甲烷意义重大,激发学生学习甲烷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得信息的能力。
3. 高考第一个选择题往往出自每一章节的引言部分,让同学们得以重视。
中国西气东输工程已向八十多个大中城市供气记者从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获悉,西气东输工程全线商业运营以来,目前已向中国十二个省区、八十多个大中型城市供气。
2006年西气东输供气九十九亿立方米,高峰期日均超过三千六百万立方米。
西气东输是中国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是联接东西部的能源大动脉。该工程西起新疆塔里木,东到上海市白鹤镇,全长四千多公里。
活动元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图片展示
解说图片
提出问题
组织学习
观看图片
听取信息
阅读教材
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了解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学好甲烷意义重大,激发学生学习甲烷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得信息的能力。
3. 高考第一个选择题往往出自每一章节的引言部分,让同学们得以重视。
活动元二 :甲烷的结构探究
提出问题
甲烷有着怎样的空间结构 ?
猜 想
实践活动:
1、黑橡胶球代表碳原子,白球代表氢原子,细铁棒代表碳原子与氢原子间的共价键 。
活动探究
交流讨论
平面结构?立体结构?那种结构更合理?
判断的方法和原则是什么?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2、为每个同学准备了一段长25cm,宽8.7cm的矩形纸板按照教材P60实践活动,截去两头的小三角形,按虚线折成如图所示的正四面体。
猜测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
正方形 空间正四面体 四棱锥形 三棱锥
(鞍马型) (底面四原子
共平面)
根据碳四价原则尽可能合理而与众不同地构建出你想象中的甲烷分子。
3-1 甲烷分子结构示意图
经过大量的科学实验证明,甲烷分子里的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并不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形成了一个正四面体的立体结构,碳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而四个氢原子分别位于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上。
空间构型:正四面体
4个C-H键的键长和强度相等,夹角相等。
活动元二 :甲烷的结构探究
提出问题
猜 想
分组实践活动:
1、黑橡胶球代表碳原子,红球代表氢原子,细铁棒代表碳原子与氢原子间的共价键 。
活动探究
交流讨论
2、为每个同学准备了一段长25cm,宽8.7cm的矩形纸板按照教材P60实践活动,截去两头的小三角形,按虚线折成如图所示的正四面体。
设计意图
1、学生自主学习确立甲烷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 。
2、通过组内合作动手搭建模型并进行展示培养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为烷烃和甲烷性质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活动元三:甲烷的物理性质、稳定性、氧化反应
观察思考
阅读填表
展示甲烷
1、物理性质
老师点拨
由分子构成 M=16g/mol 正四面体
反映
决定
在水中
溶解性
密度
状态
气味
颜色
无色
无味
气体
0.717g/l
难溶于水
性质
结构
2、稳定性
教师活动
猜 想
创设情境
验证猜想
组织活动
KMnO4溶液
甲烷
NaOH溶液(石蕊)
甲烷
分组实验
交流表达
得出结论
学生活动
指导实验
演示实验
1、通常情况下,与高锰酸钾、强酸、强碱不反应。
活动元三:甲烷的物理性质、稳定性、氧化反应
3、可燃性
通常情况下,甲烷比较稳定。点燃CH4+2O2→CO2+2H2O
甲烷的热分解反应:
反应方程式:CH4 C + 2H2
高温
活动元三:甲烷的物理性质、稳定性、氧化反应
自主阅读P61资料卡片并思考:
在矿井采矿时,为预防瓦斯爆炸,你会采取哪些措施?
2、稳定性
教师活动
猜 想
创设情境
验证猜想
组织活动
分组实验
交流表达
得出结论
学生活动
活动元三:甲烷的物理性质、稳定性、氧化反应
设计意图
让学生学会用实验方法研究甲烷的性质,体验了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思想,并提高安全意识,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化学物质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利与弊。
指导学生
除此之外甲烷是否可以发生其他的反应呢?
什么样的反应?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科学家不但发现了甲烷的这一化学反应,而且巧妙地运用了这一反应确定了甲烷分子真正的空间结构。
活动元四:甲烷的取代反应
活动元四:甲烷的取代反应
避光试管
光照试管
白雾
油状物质
颜色
对比实验
结论:甲烷与氯气在
光照条件下发生了反应
①实验中得到哪些信息?
②从所得信息中获得哪些启示?
小组演示实验
同学观察思考
小组交流汇报
得出结论
同学交流讨论
达成共识
提出质疑
引出重点
指导实验
取代反应
提供材料并讲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CH4
+
Cl2
光照
CH3
Cl
+
HCl
取代反应:
有机物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代替的反应。
一氯甲烷
+
Cl2
光照
CH2
Cl2
+
HCl
+
Cl2
光照
CH
Cl3
+
HCl
+
Cl2
光照
CCl4
+
HCl
二氯甲烷
三氯甲烷
四氯甲烷
CH3
Cl
CH2
Cl2
CH
Cl3
避光试管
光照试管
白雾
油状物质
颜色
对比实验
色变浅------说明量筒内的混合气体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了化学反应。
出油滴------说明反应中生成了新的油状物质,且不溶于水。
有白雾------说明随着反应的进行,有HCl生成。
氯气参与反应
有新物质生成
信息:反应物:CH4 Cl2
有五种式量不同的产物,式量分别为:
50.5 85 119.5 154 36.5
提示:
式量: CH4:16; H原子量:1;Cl原子量: 35.5
(1)式量相同,结构不同的有机物具有不同的沸点。
(2)甲烷和氯气反应后,测得式量为50.5的沸点只有一个;27.5oC。
(3)式量为85的产物沸点也只有一个: 39.75oC.
十九世纪,科学家的思考
又已知:
一氯甲烷
二氯甲烷
三氯甲烷
四氯甲烷
氯化氢
一氯甲烷
二氯甲烷
一氯甲烷的种数
1
1
1
2
2
1
2
A B
D
二氯甲烷的种数
C
正方形 四棱锥形 空间正四面体 三棱锥
活动元四:甲烷的取代反应
1 学会用实验的方法研究甲烷的性质。
并且能够科学质疑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根据科学信息进行有效实践。
2 在老师的指导下使本节课的甲烷的立体结构和甲烷的取代反应得以升华!
小组演示实验
同学观察思考
小组交流汇报
得出结论
同学交流讨论
达成共识
提出质疑
引出重点
指导实验
讲解取代反应
提供材料并讲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元五:板书总结与目标检测
a. 甲烷分子式、结构式和电子式
CH4
b. 甲烷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嗅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e. 甲烷的热分解反应:
c. 甲烷的氧化反应:
d. 甲烷的取代反应:生成四种氯代物
反应方程式:CH4 C + 2H2
高温
1、下列有关甲烷物理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烷是一种黄绿色气体。 B、甲烷是一种有臭味的气体。
C、用排水法收集甲烷,因为甲烷的密度与空气的密度相近。
D、甲烷能用排水法收集是因为甲烷难溶于水
活动元五:板书总结与目标检测
2、对二氯甲烷(CH2Cl2)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只有一种结构 B、有两种结构
C、属于烃类物质 D、正四面体结构
3、若CH4与Cl2以物质的量之比为1:1混合,在光照下得到的产物是:(1)CH3Cl(2)CH2Cl2(3)CHCl3(4)CCl4,其中正确的是()
A、只有(1)
B、只有(3)
C、(1)(2)(3)的混合物
D、(1)(2)(3)(4)的混合物
活动元五:板书总结与目标检测
作业:
课后题:1-4
六、课后反思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甲烷同学们并不陌生,初中时对甲烷气体有初步的了解,但作为有机化学的起始章节就需要进行深入探究其结构和性质。
2、我校一直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达标, 分组管理,整体提高”的教学理念,但在难点的突破上还需要老师的点拨。使得重难点内容得以升华。
六、课后反思
3、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体。只有最大程度的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意义的参与到课堂中来,才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能自主学习,能小组讨论,能相互交流,能科学质疑,能总结归纳由“让我学”变成“我要学”。学生的成绩就会很好,学生的能力会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