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②铜矿冶炼技术水平低
)
龙岩市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高二教学质量检查
地 理 试 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请将试题的全部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不同的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服务的需求不同,所要求的环境安全临界值不同。以水质安 全为例,如果水质劣于所需的等级,就会产生与受害主体相关的环境安全问题。图1示意2021 年我国地表水质状况及各主体安全用水范围,图2示意三种不同用水类别环境安全临界值。据此完成1-2题
1. 图 2 中a、b、c所代表的用水类别依次为
A. 生活饮用水及水产养殖用水、 一般工业用水、农业用水
B. 一般工业用水、生活饮用水及水产养殖用水、农业用水
C. 农业用水、 一般工业用水、生活饮用水及水产养殖用水
D. 生活饮用水及水产养殖用水、农业用水、 一般工业用水
2. 若某地V 类水大规模用于水产养殖,最有可能导致
A. 小球在临界值左侧摆动,该地区产生环境安全问题
B. 小球缓慢移动到临界点,该地区产生累积性环境安全问题
C. 小球处于临界点上,该地区不会产生环境安全问题
D. 小球从左向右越过临界值,该地区产生严重的环境安全问题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显示,环境质量在前期会随着经济增长而逐渐恶化,但到达某个临界点 之后环境污染的程度会逐渐降低。2003-2017 年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环境变量(以人均工业废 水排放量为研究变量)与经济变量(人均GDP) 数据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图3示意珠 江三角洲城市群2003-2017年的人均 GDP 和人均工业废水排放变化情况。据此完成3-4题。
(
人均GDP
(元)
人均工业度水排放量(吨人)
人的工业废水撞放量
)
图3
3.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环境质量开始好转的时间是
A.2005 年 B.2007 年 C.2010 年 D.2017 年
4.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环境质量转好的原因是
①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不断提高 ②资源消耗不断减少 ③清洁生产技术进步
④废水等污染物排放不断减少 ⑤环境保护趋于严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④⑤
近年来,内蒙古乌兰察布大力发展绿氢(指
(
图4
)利用可再生能源分解水得到的氢气)产业,规划
中的“西氢东送”工程首条线路西起乌兰察布,
终点位于北京燕山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管道全长
400多千米。线路完工后,输送的绿氢将用于替
代京津冀地区现有的灰氢(通过化石燃料燃烧产
生的氢气)及交通用氢。图4为“西氢东送”工
程首条线路构想图。据此完成5-6题。
5. 乌兰察布大力发展绿氢产业的原因是当地
A. 生态环境脆弱 B. 水资源丰富
C. 风、光资源丰富 D. 市场需求量大
6. 绿氢替代灰氢,有助于京津莫地区
A.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B. 增加就业机会
C.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D. 实现减排目标
铜是一种重要的战略性金属资源,我国钢矿
(
需求
电力行业
建筑行业
机械电子
) (
冶炼
粗钢
阳极钢
精炼
电解铜
(阴极铜)
) (
深加工
线材
棒材
板带材
) (
矿山采造
铜精矿
) (
粗炼
) (
应用
) (
废杂铜
) (
回收
图5
)资源较为贫乏,约占全球总量3%,而且资源禀赋
条件较差。2021年,中国精炼铜产量占全球总量
的42.7%,整体铜矿对外依存度高达82%。我国
铜材深加工企业集中在东南沿海省区,其中铜矿
资源储量不足全国0.3%的浙江省铜材深加工量
超过全国的1/3。近年来,浙江省积极回收废杂
铜资源再利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及生态效
益。图5示意铜产业链。据此完成7-9题。
7. 铜矿资源对外依存度高是由于我国
①铜矿资源储量低
③废杂铜回收率低 ④铜产品的需求量大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8. 浙江发展铜材深加工的优势条件
A. 海运便利 B. 人口众多 C. 能源充足 D. 政策支持
9. 从保障资源安全的角度看,浙江省回收废杂铜可以
A. 管控战略资源开发 B.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C. 加强战略资源储备 D. 增加区外资源贸易
植被覆盖指数 (NDVI) 主要应用于监测植被生长状态,数值越大表示植被覆盖状况越好。
图6示意1999—2018年黄河流域不同季节NDVI 年际变化趋势,据此完成10-12题。
图 6
10. 图中①②③④曲线代表的季节是
A. 春季-夏季-秋季-冬季 B. 秋季-夏季-春季-冬季
C. 夏季-秋季-春季-冬季 D. 夏季-春季-秋季-冬季
11. 形成④曲线变化趋势不太明显的最主要因素是
A. 土壤 B. 植被类型 C. 气候变化 D. 光照
12. 图示时期,黄河流域 NDVI 整体变化趋势及其原因是
A. 减少 城市化快速推进 B. 减少 人口大量迁入
C. 增加 限制畜牧业发展 D. 增加 实施生态恢复
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土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
张程度。 图7示意贵州乌蒙山区(贫困山区)各海拔地带2000年、2008年人口耕地弹性系数
状况, 据此完成13-14题。
图7
13. 2000-2008年,该地区人地关系最紧张的海拔范围是
A. 1300-1600米 B. 1600-1900米
C. 1900-2500米 D. 1300米以下
14.2000-2008年,该地区1300米以下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的原因及影响可能是
A. 大量开垦耕地,人地关系趋于缓和 B. 人口迁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
C. 大量退耕还林,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D. 人口迁入,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淮北市位于安徽省北部,是因煤炭工业发展起来的资源型城市。2009年,淮北市被列入资 源枯竭型城市名单,同时也被安徽省定为城乡一体化改革试点城市。淮北市在城镇化和工业化 的发展过程中,其城乡空间结构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85-2000年为“城 ·矿 · 乡”分 离,低速均衡发展阶段(图8a)、2000-2010年为“城 ·矿 · 乡”协调,单中心集聚发展阶段(图
8b)、2010 年至今为“城 ·矿 · 乡”融合,圈层扩散发展阶段。据此完成15-16题。
15.1985-2000年,淮北市主城区发展速度慢的主要原因是
A. 主城区的辐射功能弱 B. 农业产业化水平高
C. 主城区产业结构多元 D. 煤炭产业迅速衰落
16. 促进淮北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 城乡产业结构演变 B. 社会发展政策变迁
C. 城乡人口空间流动 D. 城乡交通网络完善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其下游河道泥沙淤积严重,形成了“地上悬河”。研究表 明,黄河下游细沙(粒径小于0.025mm 的泥沙)对河道淤积影响不大,粗沙(粒径大于0.05mm 的泥沙)淤积严重。小浪底水利枢组工程是黄河干流上一座集减淤、防洪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 性水利工程。其通过与三门峡及以上的水库联动调水调沙,减轻了黄河泥沙淤积,取得了良好 的生态效益。图9黄河流域主要水电站分布图。
图 9
(1)从减淤的角度,判断黄河流域上下游水库联动开闸放水的先后顺序,并简述理由。(6分)
(2)说明调水调沙后对黄河河口处泥沙平均粒径的影响。(4分)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材料一:南日岛是福建省第一大离岸岛(海岛远离陆地,需要乘船前往),其附近海域生产 的南日海带、南日紫莱、南日鲍等,因水质优、接近野生而饮誉天下。2018年底,南日岛海洋 牧场获批成为福建省首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2022年9月29日,全国首单村集体海洋渔 业碳汇交易合同在南日岛成功签约,对助力碳中和具有积极意义。
材料二: 海洋牧场旨在通过在一定的海域范围内建造人工渔礁、人工海藻场等设施来改善 生态环境,再投放人工培育的海洋生物幼苗,使其以自然环境中的食物为饵料生长,从而实现 海洋生物资源增长。图10示意东海及其邻近海区冬季海流流系(夏季东海沿岸流流向与冬季相
反)。
图 1 0
(1)简述南日岛附近海域水质优的原因。(6分)
(2)从碳循环角度,说明南日岛海洋牧场固碳除碳的原理。(8分)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 料 一 灌丛沙堆(又名灌丛沙丘、灌丛沙包)是一种典型风积地貌类型。自然状态下, 灌丛沙堆形成、发展和消亡的一般过程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周期。地处农牧交错带的河套地区 ( 图 1 1a) 生态环境脆弱,灌丛沙堆广布(图11b)。
材料二 河套地区农牧交错带红旗一社灌丛沙堆近10年来面积呈现明显的减少趋势,图 11c 示意2009—2020年红旗一社的降水变率(各年降水量的距平数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 比,表征降水量的变化程度)。 一般认为,降水变率小于60%,可认为年降水量变化不大。
材料三 研究结果表明:人类的垦荒活动和利用沙物质改良土壤盐碱化是灌丛沙堆减少的 最主要原因。当地农民在每年种庄稼之前,会引黄河水灌溉淋盐压碱,保持土壤水盐平衡,并 将沙土覆盖于去盐碱化的土壤中,以此来改良土壤质地,确保农作物正常生长,提高粮食产量。
年份
(
a
) (
C
)图11
(1)判断河套地区灌丛沙堆的面积变化与降水变率的相关性强弱,并说明理由(6分)
(2)分析灌丛沙堆能被用于改良土壤盐碱化的原因(6分)
(3)以南日岛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为例,阐述大力发展海洋牧场对我国国家安全的有利影响。
( 8 分 )
(3)简析河套地区农牧交错带灌丛沙堆消亡现象与农业活动的关系(8分)
龙岩市 2022~2023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高二教学质量检查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 )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D B C C D C A B C B D B C A A
二、非选择题 (共 52 分 )
17. ( 10 分)
(1)下游水库先放水,上游水库后放水( 2 分);下游水库放水形成人造洪峰,加深河床、拓 宽河道( 2 分);下游水库放水后库区水位下降,与上游水库的比降增大,上游水库放水 时,流速增大,冲沙、携沙能力增强,减轻黄河泥沙淤积。(2 分)
(2)实施调水调沙期间,下游河流的瞬时流量增大(1 分),瞬时流速加快(1 分),携带更多 大颗粒的泥沙到河 口处(1 分),(同时,在河 口处沉积的较细颗粒的泥沙被冲到更远离河 口处),使黄河河口处沉积的泥沙平均粒径总体增大( 1 分)。
18. ( 22 分)
(1)(地处东海与南海的分界处附近,)四面环海,远离大陆,(2 分)周边基本无工业污染。(2 分)洋流流经,水深潮畅(海水流动速度快),水质清澈( 净化能力强)。(2 分)
(2)南 日岛接近野生的养殖模式避免投喂人工饲料,可以有效减少碳源(碳排放);(2 分)海 水中的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固定二氧化碳,(2 分)贝类的钙化过程从海水中吸收碳 元素也促进碳的沉积。(2 分)鱼类以浮游生物、贝类、藻类植物等为食,鱼类和贝类成 熟后,被(渔民)捕捞,(2 分)碳元素被移出海水,达到固碳除碳的 目的
(3)不投喂人工饲料,可缓解沿海海水环境污染,保障国家海洋环境安全 ; (2 分)开发和充分 利用海洋空间资源,可以丰富资源类型,缓解陆地上资源紧缺的局面,保障国家资源安全; (2 分)提高渔业生产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增加海洋蛋 白质供应,缓解陆地土地资源供 给肉蛋奶等农产品的压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 分)提高国家对海洋国土的管控能力, 保障国家海洋国土安全。(2 分)
19. ( 20 分)
(1)(河套地区灌丛沙堆的面积变化与降水变率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弱( 2 分)
理由:该地近 10 年灌丛沙堆分布面积呈现持续减少趋势;(该地近 10 年内仅有 2018 年降 水变率较高,达到 76.82%,其余年份的降水变率绝对值均小于 60%,)年降水量总体上变 化不大( 2 分); 自然状态下,灌丛沙堆形成、发展和消亡的一般过程需要经历较长的时 间周期。(所选时段较短,降水对灌丛沙堆形成影响较小。)(2 分)
(2)沙子与土壤混合可以有效改善土壤质地,使土质疏松,增加空气,改 良土壤结构(有利于 改善盐碱土硬化板结) ;( 2 分)沙子吸热能力强,覆盖于去盐碱化的土壤表层,提温和 保温效果好;(2 分)灌丛沙堆中枯枝落叶可增加土壤中的腐殖质含量,利于提高土壤肥 力 。(2 分)
(3)①农业活动加剧该地灌丛沙堆消亡。(2 分)一方面,灌丛沙堆( 相对高度小,土地易平 整,)是垦荒造田(开辟新的耕地)的重要源地;(2 分)另一方面,灌丛沙堆的沙子大量 被用来改 良盐碱地,破坏灌丛沙堆。(2 分)②灌丛沙堆消亡,(大量 自然植被丧失,使固 定沙丘活化,)土壤风蚀强度增大,耕地质量下降,(面积减少,)从而促使农民进一步垦 荒造田,形成恶性循环。(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