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同步练习(含解析)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同步练习(含解析)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05 16:52: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课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马克思认为:“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在经济方面形成完整的“世界史”的标志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工业革命
C.第三次科技革命
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2.有学者指出:欧洲的商业城镇不再只是作为世界的一个小部分的制造者和运输者,现在也是亚洲、非洲、美洲几乎所有国家的运输者和某种程度上的制造者。这种变化主要得益于(  )
A.重商主义的盛行     B.世界市场的形成
C.殖民体系的建立 D.自由贸易的盛行
3.有人比喻英国“像海绵一样从恒河边上吸取财富,又挤出来倒在泰晤士河中”。这句话揭示了(  )
A.英国在北美进行殖民统治
B.英国在印度进行殖民掠夺
C.法国在印度进行殖民掠夺
D.欧洲殖民者在美洲疯狂屠杀印第安人
4.西属拉美独立战争给西班牙殖民者以毁灭性的打击。西班牙殖民帝国的瓦解,正是中世纪与近代之交的一个封建堡垒的彻底崩溃。这说明西属拉美独立战争(  )
A.奠定了拉美各国的政治格局
B.促进了拉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C.加速了欧洲封建主义的崩溃
D.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
5.非洲一些国家的边界是用尺画出来的,是柏林会议“地图上作业”的结果。造成这种结果是由于(  )
A.文明的多样性 B.发展的程度高
C.西欧列强瓜分 D.地理环境特殊
6.黑斯廷斯是英印帝国的主要建立者,支配印度政治舞台长达二十年,他却被称为“一个一只手握着血迹斑斑的权杖、另一只手在扒窃的人”。这一评论(  )
A.肯定了殖民活动的积极意义
B.说明殖民掠夺成为英国财源
C.揭露了殖民者的贪婪与罪恶
D.表达了印度争取独立的诉求
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分裂》一书中悲愤地指出:“贩卖奴隶令人触目惊心之处在于从非洲内陆最初劫掠的奴隶几乎是最后在南、北美洲登陆的奴隶的4倍。算来一共糟蹋了4 800万人,差不多全是生产力旺盛的青壮年。”该现象(  )
A.反映了西欧殖民扩张的兴起
B.阻碍了非洲社会经济的发展
C.催生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标志着西方殖民体系的建立
8.从16世纪开始,种植园经济的发展改变了非洲、美洲、欧洲以及亚洲的面貌。它取代了古老的丝绸贸易,并将日渐具有活力的世界经济中心向西推进到了大西洋沿岸。这反映的主要历史现象是(  )
A.亚洲经济在这一时期陷入衰退
B.种植园经济模式推广到了全球
C.丝绸贸易刺激了种植园经济发展
D.种植园经济推动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
9.1823年,美国总统向国会提出咨文:“今后欧洲任何列强不得把美洲大陆已经独立自由的国家当作将来殖民的对象……美国不干涉欧洲列强的内部事务,也不容许欧洲列强干预美洲的事务。”咨文的真实意图是(  )
A.实现“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理念
B.承认和支持拉美各国的独立
C.将拉丁美洲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
D.构建美国为中心的世界格局
10.从1780年开始,东印度公司允许印度办报,其中1835至1842年两任总督的新闻政策最为宽松:“不能对印度报刊实行歧视性控制……将英国的统治建立在压制印度人思想自由之上的做法是不持久的,这样的统治终将垮台。”这种政策(  )
A.严重地违背了其殖民初衷
B.客观上有利于印度社会进步
C.根本上缓解了英印的对立
D.极大地促进了英印文化交融
11.下面是某位同学课堂笔记的一部分。据此推断,这一课的主题可能是(  )
一、亚洲的绝大多数地区已经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1.…… 2.…… 二、非洲的绝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 1.…… 2.…… 三、独立的拉丁美洲国家成为依附欧美国家的半殖民地A.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B.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D.世界由分散孤立到开始连成整体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印度的棉纺织业原来很发达,棉纺品曾经大量出口英国。19世纪以后,英国凭借强大的工业实力,采用各种手段,打击印度的棉纺织业,印度的棉纺织业迅速衰落下去。著名的纺织业城市达卡,1827年有人口15万人,8年后,只剩下3万人。英国把印度的棉花运到美国工厂加工成棉布,再返销印度。
——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
(1)概括材料一与材料二所述的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
(2)材料一与材料二所述的历史现象有何内在联系?
13.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粮食和原料的生产越来越集中于第三世界国家,工业生产则集中于欧美诸国和日本。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早期殖民扩张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4.17世纪,墨西哥土生白人最大愿望是到欧洲游学后回本地谋得政府职位,欧印混血人则将向西班牙捐买“血液净化”文书而获得土生白人的法律身份作为一生的追求。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欧印混血人种社会地位最低
B.拉丁美洲教育水平比欧洲低
C.墨西哥的法律制度尚不完善
D.殖民改变了墨西哥社会结构
15.(2021·福建高考)1884年,美国某公司推出一则主题为“给非洲带去文明”的香皂广告。此后近30年间,该公司的广告经常宣称,使用其香皂可以让非洲人皮肤变白,变得文明。同时期,法国和希腊的老牌香皂公司也声称其产品能“让黑人变白”。这主要体现了西方(  )
A.推广欧美生活方式 B.存在着固有的种族偏见
C.重视争夺非洲市场 D.旨在推动非洲文明进步
16.某历史探究小组的同学收集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殖民扩张与掠夺”“两次工业革命”“交通与通信技术的发展”等相关资料,他们探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  )
A.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渐确立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
C.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的进程
D.交通与通信影响社会生活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种植园奴隶经济的崛起将美洲送进了大西洋经济交往体系中的乡村地位,充当了欧洲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的角色,民族经济发展因素受到严重阻碍。但是,大西洋经济交往体系的建立使美洲辽阔荒芜的土地得到开发,为美洲了解世界市场与欧洲甚至亚洲社会提供了机遇与条件,也提供了直接学习西欧先进政治、经济、社会制度、思想、技术与经营方式的条件。
——摘编自陈雄章《交往与世界历史的变迁——
18世纪世界历史横向发展透视》
材料二 到18世纪下半期,拉美殖民地社会经济冲破了宗主国的种种限制而缓慢发展起来,出现了一批生产纺织品、皮革、陶器、铁器、玻璃、糖等的手工工场及造船厂……随着经济的发展,殖民地在经济上摆脱宗主国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从而推动殖民地走上争取独立斗争的道路。
——摘编自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美洲相联系的大西洋经济交往是如何形成的。指出这种经济交往给美洲带来了哪些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此时拉丁美洲走上争取民族独立道路的背景有哪些。
参考答案
解析:选D 材料“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说明之前世界的各个地区是分散孤立的,世界不是一个整体;“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说明世界史是历史发展的结果。结合所学可知,随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当中,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体,故选D项。
解析:选B 根据材料欧洲成为“亚洲、非洲、美洲几乎所有国家的运输者和某种程度上的制造者”和所学可知,这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重商主义盛行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通过殖民活动,欧洲与亚非拉地区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通过两次工业革命,欧洲具有了强大的生产能力,世界市场形成,因而出现材料中的变化,故B项正确;殖民体系建立不是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自由贸易盛行主要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故D项错误。
解析:选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恒河流经印度,泰晤士河在英国境内,据此可知题干内容反映出英国在印度汲取财富后转移到英国,即英国在印度进行殖民掠夺,故选B项。
解析:选C 根据材料“西班牙殖民帝国的瓦解,正是中世纪与近代之交的一个封建堡垒的彻底崩溃”可知,西属拉美独立战争对西班牙影响重大,加速了欧洲封建主义的崩溃,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西属拉美独立战争对西班牙的影响,不是对拉美政治格局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排除A、B两项;西属拉美独立战争没有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排除D项。
解析:选C 材料指的是1884年在德国首都柏林举行的列强瓜分非洲的会议。此次会议,西方列强划分了在非洲中部的势力范围,确定了在非洲拓展殖民地的共同准则,掀起瓜分非洲的高潮,故选C项。
解析:选C “握着血迹斑斑的权杖”“在扒窃”是在说支配印度政治舞台的黑斯廷斯这个英国殖民者对印度进行殖民掠夺的罪恶,故选C项;“血迹斑斑”和“在扒窃”是在揭露殖民活动的罪恶,而不是在肯定其积极意义,排除A项;题干并没有说到掠夺与英国财源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题干只是在说英国殖民者对印度的野蛮掠夺,并没有提到印度的态度,排除D项。
解析:选B 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进行三角贸易,非洲成为猎获奴隶的场所,这阻碍了非洲生产力发展,故选B项;材料强调新航路开辟对非洲的影响,而非西欧的殖民扩张,排除A项;依所学,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排除C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殖民体系最终确立,排除D项。
解析:选D 根据“种植园经济的发展改变了非洲、美洲、欧洲以及亚洲的面貌”“并将日渐具有活力的世界经济中心向西推进到了大西洋沿岸”可以看出种植园经济在新航路开辟后,影响了亚洲、美洲等地区,并把它们纳入世界市场之中,使世界的贸易中心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故D项正确。
解析:选C 据材料“也不容许欧洲列强干预美洲的事务”可知,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发表宣言,宣称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意图将拉丁美洲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故选C项。
解析:选B 根据材料可知英国驻印总督一度放松了印度的思想控制,客观上有利于印度的思想自由和近代化发展,故选B项;殖民总督放松对印度的思想控制主要目的是为了缓和英国与印度之间的对立关系,进而稳定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秩序,排除A项;英国与印度之间的民族矛盾并不会随着短期的思想控制放松而从根本上缓解,排除C项;材料与英印文化交融无关,排除D项。
解析:选B 由材料可知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大部分地区都沦为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说明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建立了殖民统治,世界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故选B项。
解析:第(1)问,首先据材料一、二可得出历史现象:材料一是强占原料产地,材料二是抢占商品市场;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者的内在联系。
答案:(1)历史现象:材料一,强占原料产地;材料二,抢占商品市场。
原因:工业革命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增强了资本主义的实力。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更大的商品市场和更多的廉价原料产地,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外侵略扩张,到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直接动力是获取利润。
(2)内在联系:印度传统棉纺织业的破产以及英国对印度市场的占领,说明印度已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
解析:选D 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是由于欧美和日本等国瓜分世界,使得第三世界国家成为其原料产地、产品销售市场和资本输出的场所,故选D项;新航路的开辟是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早期殖民扩张是在16—18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第二次工业革命不是形成世界劳动分工格局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
解析:选D 据材料可知,西班牙殖民统治改变了墨西哥的社会结构,故选D项;欧印混血人种地位次于土生白人,但并不是最低,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对比拉丁美洲与欧洲的教育,无法得知谁高谁低,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法律制度,排除C项。
解析:选B 材料“给非洲带去文明……让黑人变白”体现的是西方国家对非洲黑人的歧视,故选B项;仅香皂一例无法代表欧美生活方式,排除A项;材料与争夺非洲市场无关,排除C项;西方香皂公司旨在获取利益,排除D项。
解析:选B 据题干信息可知,这些资料涉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原因、方式、条件,故选B项;相关资料反映的是经济领域的史实,与A项关系不大,排除A项;“殖民扩张与掠夺”与城市化关系不大,排除C项;“殖民扩张与掠夺”与社会生活关系不大,排除D项。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所学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促使世界贸易中心逐渐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从材料一“种植园奴隶经济的崛起将美洲送进了大西洋经济交往体系中的乡村地位,充当了欧洲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的角色”可知,早期的殖民扩张(或者三角贸易)促进美洲种植园奴隶制经济发展,使其卷入世界市场中来。第二小问,从材料一“充当了欧洲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的角色,民族经济发展因素受到严重阻碍”可知,沦为欧洲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民族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从材料一“大西洋经济交往体系的建立使美洲辽阔荒芜的土地得到开发,为美洲了解世界市场与欧洲甚至亚洲社会提供了机遇与条件”可知,土地得到开发,能够了解世界市场和欧亚社会并可以直接进行学习;据所学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可知,给当地印第安人带来了沉重灾难。第(2)问,背景可从传统的政治、经济、思想、国际等方面分析。
答案:(1)形成:新航路的开辟促使世界贸易中心逐渐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早期的殖民扩张(或者三角贸易)促进美洲种植园奴隶制经济发展,使其卷入世界市场中来。
影响:沦为欧洲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民族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土地得到开发,能够了解世界市场和欧亚社会并可以直接进行学习;给当地印第安人带来了沉重灾难。
(2)背景:拉丁美洲经济的发展;欧洲殖民者长期的压迫;启蒙思想的传播;法国大革命的影响;美国独立战争的鼓舞。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