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9张PPT。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课标 要求: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四大发明(古代最具代表性的科技成就)一、表现(重点)远古和秦朝,人们把文字书写在什么材料上?龟甲、兽骨竹简、木牍
陶器、青铜器
铁器
缺点:书写比较麻烦,而且不易携带布、帛书 写、携带都方便,但是价格昂贵,不适合广泛使用。哪种材料能克服这些缺点呢?想一想?早在西汉时期,中国人就制造出了纸。近年出土了西汉时代的纸绘地图,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至东汉时,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植物纤维纸逐渐取代竹木简成为古代中国的主要书写材料。后传入欧洲,结束了羊皮纸和小牛皮纸的时代,有力地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发展。西汉纸1、造 纸 术 在印刷术发明前,人们用手抄书,既费时耗力,又易出错。到隋唐时期,人们从印章和拓石中受到启发,把字雕刻在木板上,使它成为反的凸字。然后刷上墨,铺上纸,一张一张地就印成了,它大大方便了文化地传播。2、印刷术的发明、发展它于1900年被英国人斯坦因
从敦煌所骗购。印刷于公元
868年的《金刚经》被认为
是世界上保存的最早的有明
确日期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1900年在甘肃敦煌县千佛洞发现的藏书中有一卷雕板印刷的《金刚经》,其末尾题着“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一行字。咸通九年,即公元868年。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有确切日期的最早的印刷品。这书的形式是卷子,长约1丈6尺,由7个印张粘接而成。最前面是一幅扉画,画的是释迦牟尼在孤独园说法的情景。其余印的是《金刚经》全文。这个卷子图文都非常精美,雕刻的刀法细腻,浑朴凝重,说明当时刊刻印刷的技术都达到了相当纯熟的程度。 大英博物馆所收藏的《金刚经》是最引人注目的海外中国流失文物之一,价值1.96万元的康熙手书写金版《金刚经》它于1900年被英国人斯坦因从敦煌所骗购。印刷于公元868年的《金刚经》被认为是世界上保存的最早的有明确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堆积如山的雕版泥活字版示意模型图 排版时用两块带框的铁板,板上铺一层松脂、蜡、纸灰的混合物。先将泥活字依据需要排在一块板上,用火烤板底,混合物遇热熔化,再取另一铁板将字压平,待混合剂凝固,就可以印刷了。另一铁板接着排字,两版交替使用。第一版完后,再加热熔化药剂,将活字取下,另行排新字。
毕昇经济、省时省力、方便灵活
发现错误还可以改动。对比活字印刷与雕版印刷,
体会毕升的创新“新”在哪里?两个“变”:
变死字为活字 , 变死版为活版3、火药火药是我们祖先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火药的研究开始于古代炼丹术,古人为求长生不老而炼制丹药,炼丹术的目的和动机都是荒谬和可笑的,但它的实验方法还是有可取之处,最后导致了火药的发明。恩格斯高度评价了中国在火药发明中的首创作用:“现在已经毫无疑义地证实了,火药是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药武器一道经过西班牙传入欧洲。”火药的发明大大的推进了历史发展的进程,是欧洲文艺复兴的重要支柱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我国古代发明的黑色火药是一种低级炸药,它的爆炸能力和自动燃烧的速度,都远远赶不上近代的高级炸药。近代的高级炸药是用硝化纤维和硝化甘油等做的,和黑色火药并不相同,可是它们都是从我国古代的黑色火药发展来的。据说成书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中,硫磺、硝石都被列为重要的药材。对炭、硫、硝三种物质性能的认识,为火药的发明准备了条件。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已经提到“火药”。中国古代的练丹家最早发明了火药,到唐末,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宋元时期各民族政权之间战争不断发生,火药在军事上的应用更为广泛,技术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如南宋时发明了“突火枪”,管形火器的出现,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元代火器进一步发展。火药传至欧洲后,经欧洲人的进一步改进,使得冷兵器时代首先在欧洲结束了。先进的西方火药不仅使欧洲封建贵族走向衰落,而且成了西欧资产阶级开拓殖民地的有力武器。元代火药铳火 药战国时期中国人就已经知道了磁性指南的特征。汉代就制作出了实际可用的司南,至北宋时即制作了用于航海的指南针,并在南宋时期制作了更为方便和精确的罗盘针,大量使用于当时的海上商船。后经阿拉伯人传入西欧,为西欧开辟新航路、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汉代的司南
注意:世界上最早的
指南仪器是战国的“司南”4、指 南 针宋·指南针 阅读: 《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东西方向)。”《鬼谷子谋》称:“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惑,指迷失方向)也。
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问:从材料看,司南至迟发明于什么时候?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它的辨别方向的功能?
战国: 生产(或采玉)、导航;迷信活动(或看风水)。归纳: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西汉: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侯纸”使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指南针战国:司南北宋:指南鱼南宋:指南鱼、指南龟对军事、经济、航海意义重大;推动近代的地理大发现火药唐末:应用于军事宋朝:火药武器广泛运用推动欧洲火药武器发展;及采矿业、金属制造业的发展印刷术隋唐:雕版印刷术北宋:活字印刷术 (毕昇)为世界文明作出重大贡献,为文艺复兴运动准备条件造纸术发明的伟大意义拓展:四大发明的外传1、 造纸术4世纪传入朝鲜,7世纪传到了日本,8世纪传人阿拉伯,12世纪由阿拉伯传人非洲和欧洲(有力地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发展。),16世纪传人美洲。
2、南宋时外传,13世纪由经阿拉伯人传入西欧,为西欧开辟新航路、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
3、元朝(13世纪)时火药首先传入阿拉伯国家,然后由阿拉伯14世纪传到欧洲。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对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先进的西方火药不仅使欧洲封建贵族走向衰落,而且成了西欧资产阶级开拓殖民地的有力武器。
4、印刷术北宋时外传,15世纪传人欧洲。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使欧洲更快地迈入近代社会门槛。
阅读: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问:应如何理解材料三的内容?
答:马克思指出中国的三大发明传到欧洲后,在欧洲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起到了促进作用。 思考:材料: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用拿来当药吃。”1、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2、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答:旧中国愚昧落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2、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1.《九章算术》和十进位值制记数法:
①十进位值制记数法的发明(商朝)和算筹记数法的出现(春秋战国):二、数学:《九章算术》和珠算10进就是逢10进1,位值制(place value system)是较高的单位不必创设新的符号。
譬如,同一个数码2可以表示2,也可以表示20或200,只要将它放在10位或100位上,222即表示二百二十二。 1.《九章算术》和十进位值制记数法:
①十进位值制记数法的发明(商朝)和算筹记数法的出现(春秋战国):
② 《九章算术》的问世:东汉
——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二、《九章算术》和珠算:二、数学:《九章算术》和珠算
2.珠算:算筹:珠算发明以前中国独创的、最有效的计算工具;珠算:古代中国发明的最伟大的计算工具,是计算机出现以前最先进的计算工具。
算筹记数摆法甲骨文中的13个数字 1.古代中国的宇宙结构学说:
①盖天说——“天圆地方”说:“天员(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天地之间有八根柱子撑着。
②浑天说:大地是个球形,外裹着一个球形的天穹,地球浮于天表内的水上(后来发展为“地在气中”),日月星辰附在天壳上,随天周日旋转。
③宣夜说: “天”只不过是无边无涯的气体,日月星辰就在气体中飘浮流动。 三、《石氏星表》和浑仪:1.古代中国的宇宙结构学说:
2.《石氏星表》——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三、《石氏星表》和浑仪:星表是把测量出的若干恒星的坐标(常常还连同其他特性)汇编而成的。我国古代最早测编星表是在战国,观测者叫石申,是魏人。大约在公元前4世纪。
石申编过一部书,叫《天文》,共八卷。因为这部书有很高的价值,所以被后人尊称为《石氏星经》。《石氏星经》这部书已经在宋以后失传,今天我们只能从一部唐代的天文学书籍《开元占经》里见到《石氏星经》的一些片断摘录。后人据此辑录出一份石氏星表来。其中有28宿距星(每一宿中取作定位置的标志星叫做这一宿的距星)和其他一些恒星共115颗的赤道坐标位置(注:按《开元占经》所编星号看,《石氏星经》原文应该有星121颗,但是其中6颗在今本《开元占经》中缺佚了。)1.古代中国的宇宙结构学说:
2.《石氏星表》 ——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3.浑仪与简仪:
①浑仪:望远镜发明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 ,最迟出现在汉武帝时期,用来测量天体坐标
②简仪:元代科学家郭守敬制造三、《石氏星表》和浑仪:小结:天文学成就:
(1)天文观测记录(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
A.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及哈雷彗星
B.世界上最早的星表:《石氏星表》(地位)
(2)天文观测仪器:浑仪、简仪等郭守敬(1231—1316),元朝天文学家、数学家和水利学家。简仪浑仪浑仪浑仪是以浑天说为理论基础制造的测量天体的仪器。
浑仪是中国古代用于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观测仪器。它是由一重重的同心圆环构成,整体看起来就像一个圆球。
存在着两大缺陷。一是要把圆环组装得中心都重合十分困难,因而易造成观测偏差。二是每个环都会遮蔽一定的天区,环数越多,遮蔽的天区也越大,这就妨碍观测。◇元代郭守敬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
早三百年四、《授时历》和四大农书◇夏代就制定了历法《夏小正》◇商代有历法称之为“殷历”●历法 郭守敬在全国各地设立二十七个观测站,进行了大规模的“四海测量”,编制了我国古代最先进的《授时历》,它被沿用达400 年之久。《授时历》的精确度很高,以365.2425 日作为一个回归年的长度,这个值与现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所采用的回归年值完全一致。《授时历》取敬授民时之意王祯《农书》详细包含了农业各方面的知识徐光启《农政全书》达到了传统农业科学的顶峰氾胜之贾思勰元朝明朝南北朝西汉《氾胜之书》《齐民要术》●四大农书南北朝时期-《齐民要术》:
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书,作者是北朝的贾思勰。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提出了因地制宜、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许多宝贵的思想。1.《黄帝内经》:战国问世、西汉编定,中医学的奠基之作五、《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黄帝内经》2.《伤寒杂病论》:东汉末年张仲景,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称为“万世宝典”
3.祖先独创的针灸疗法
4.《本草纲目》:明朝李时珍,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医圣”张仲景《本草纲目》李时珍全书52卷,约200万言,
收药1892种(新增374
种),附图1100多幅,
附方11000余首。是集
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
就之大成,在训诂、语
言文字、历史、地理、
植物、动物、矿物、冶
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
本书十七世纪末即传播,
先后多种文字的译本,对世界自然科
学也有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 《黄帝内经》中医学奠基之作《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临床医学
基础,被医家誉为
“万世宝典”《本草纲目》东方药物巨典《唐本草》最早由国家颁行
药典,比欧洲早
800多年唐政府李时珍张仲景东汉末唐朝明代战国问世西汉编定归纳:思考:古代科学技术长期领先世界的原因?(重点) 阅读:英国著名的研究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院士曾经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上古和中古时代,中国科学技术一直保持一个让西方望尘莫及的发展水平,中国科学发现和发明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古代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出与此相应的现代科学,其阻碍因素又是什么?” 这是李约瑟难题之一。 试分析中国古代科技为什么能长期领先于世界?16世纪后,中国科技没能产生与欧洲相同的近代科学的原因是什么?(1)长期领先世界的原因:①政治:最早确立封建制度,是当时社会制度最先进的国家。统一是历史主流,社会相对稳定。③民族交流、对外关系:国内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各民族 互相学习,共同创造了古代文化.也在不断吸取外来先进的文化来提高自己。②经济:中国农业、手工业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推动了科技发展。④教育事业发达⑤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2)没有产生近代科学的原因(为什么落伍了?): ①政治:当时中国腐朽的封建制度阻碍了中国现代科技的产生。A 中国封建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科技成果的产生、推广和应用。 B 明清统治者加强文化专制,禁锢了思想,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 ② 经济:明清时期封建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不能对科技的发展提出迫切要求和推动力。C “闭关”政策.阻碍了东西方文化的正常交流。 ④ 科技结构自身的缺陷制约着中国科技的发展。(根本原因)③思想: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和迷信落后思想阻碍科技发展
拓展:古代科技的特点:①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服务于生产和巩固统治的需要;
②中国古代科技著作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具有较强的经验性;
③中国古代科学理论的技术化倾向严重,而这些技术又不具有开放性(封闭性),没有转化为普遍的生产力。 鲁迅说:“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指南针在近代欧洲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表明的实质问题是
A.近代中国的愚昧落后
B.中国古代科技的沦丧
C.社会环境决定科技能否发挥进步作用
D.指南针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我国在封建社会初期天文历法成就比较突出,主要是由于
A.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B.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C.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D.封建迷信的日益盛行
四大发明之所以是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是因为四大发明
A.是西方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B.在推动人类进步的过程中作用巨大
C.发明的过程比较艰难
D.领先西方时间长,足以令中华民族骄傲 CBB练一练:◆鲁迅说:“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这句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中国迷信思想盛行
B.外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中国自然经济发展不需要科技
D.社会环境决定了科技作用的发展D 法国维克多·雨果对中西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
“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
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
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的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
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
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
下列有关这段话的认识比较合理的是
A.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创造能力
B.认为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展起到了保护作用
C.认为西方科学技术更加神奇
D.指出了中国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的事实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