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3张PPT。如果了解这则新闻,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报纸电视媒体互联网大众传播媒介6大众传播媒介
的更新专题四第3课湖北襄阳三中 杨鹍鹏课程标准 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分组讨论:全班一共分成四个大组,讨论问题(12分钟) 1.阅读第1—2自然段,回答中国近代报刊什么时候兴起的?(1分)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4分)及其对我们生活的影响。阅读第3自然段,概括通俗性报刊的特点(4分)
2.阅读第4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我国近代广播事业的发展概况。(2分)阅读第5自然段,回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播事业发展的表现是什么?(3分)
3.阅读第6—8自然段,根据我国电影发展的历程,概括我国电影发展的特点(3分)并分析,相对于广播,电影有什么优点?(1分)阅读第9自然段,分析电视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
4.阅读第10—12自然段,分析互联网发展的原因(2分),并例举互联网应用的事例(4分).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上网?(4分)
汇报展示(16分钟) 各小组学生根据刚刚讨论的结果,按着顺序进行成果展示。
教师展示参考答案,并进行及时评价。 一.大众报业的发展唐代中国就出现具有新闻传播功能而且只是在官员间传阅的报纸——《邸报》(887年) 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报纸的故乡在中国。” 《邸报》是官方主办的报纸,其主要内容是发布皇帝的诏书、命令,皇室的动态,以及封建王府官员的升迁罢黜、任免、赏罚等方面的消息。 第一组:1.阅读第1—2自然段,回答中国近代报刊什么时候兴起的?(1分)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4分)及其影响(4分)。阅读第3自然段,概括通俗性报刊的特点(4分) 材料一:“中国通商各口,如上海、天津、汉口、香港等处,开设报馆,主之者皆西人,每遇中外交涉,间有诋毁当轴,蛊惑人心者。”“西人谓中国人事无大小,非用压力不行,故动以兵船相要挟。……西报掩其不善而著其善,反谓中国之待外人如何凌辱,意在激怒其民,以与中国为难耳。”——思想家郑观应
想一想,上述报刊和文字材料,说明了中国近代报刊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西方报业的发展与文化扩张。 重点突破:材料二《申报》是旧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它从1872年4月30日(清同治十一年三月廿三日)创刊,是一份以赢利为主要目的商业报纸。 1895年康有为在上海创办《强学报》。
1896年在上海创办《时务报》,主要宣传进化论,倡导兴学校废科举,设议院兴民权,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呼吁捍卫民族独立,在具有资产阶级倾向的士大夫知识分子和统治阶级中的爱国分子中引起了很大影响。 1895年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三个月后改组为《中外纪闻》,成为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第一份机关报。上述报刊和文字材料,说明了中国近代报刊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民族资产阶级传播思想的要求近代报刊产生的原因(4分):
1.社会形势的急剧变化,使人们的信息需求大增;
2.西人办报潮流的推动;
3.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4.民族资产阶级传播思想的要求;
参考答案:第一组:1.阅读第1—2自然段,回答中国近代报刊什么时候兴起的?(1分)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4分)及其影响(4分)。阅读第3自然段,概括通俗性报刊的特点(4分)近代报刊产生的原因(4分):
1.社会形势的急剧变化,使人们的信息需求大增;
2.西人办报潮流的推动;
3.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4.民族资产阶级传播思想的要求;
近代报刊产生的影响(4分):
1.促进了西方科学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2.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
3.适应了近代商业社会的需要;
4.满足了市民消闲娱乐的需要。
通俗性报刊的特点(4分):
取材世俗;运笔浅显;
专门分工;满足市民阶层休闲娱乐的需求。
参考答案:二、中国广播影视的普及第二组:
2.阅读第4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我国近代广播事业的发展概况。(2分)阅读第5自然段,回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播事业发展的表现是什么?(3分)参考答案:1.近代我国广播发展概况: 我国近代广播事业在20世纪20年代产生并得到初步发展,但是只局限于少数大城市,覆盖面小。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播事业发展的表现:①节目种类多,听众多;
②节目内容丰富多彩;
③深深影响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能力突破:以上图片,可以看出广播发展的特点(趋势)是什么? 参考答案:
体积越来越小,便于携带;
样式越来越时尚、美观。第三组: 阅读第6—8自然段,根据我国电影发展的历程,概括我国电影发展的特点(3分)并分析,相对于广播,电影有什么优点?(1分)阅读第9自然段,分析电视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参考答案:
电影发展的特点(3分):从无声到有声,
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片到国产片。
电影的优点(1分):真、奇、活
广播影视的普及——电影1895年,由
卢米埃尔兄弟
制作的电影
《火车到站》、
《工厂的大门》
在巴黎公映,
标志着世界电
影的诞生。 广播影视的普及——电影 电影在发明之后不久就传入中国。1、中国第一次放映电影的时间、地点1896年,上海徐园“又一村”2、中国第一部自拍电影:《定军山》 1906年,北京丰泰
照相馆拍摄了中国第
一部电影:京剧《定
军山》,演员为中国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谭鑫培。广播影视的普及——电影3、民国时期,国产电影取得快速发展①20世纪二三十年代:《孤儿救祖记》、《火烧红莲寺》、《姊妹花》、《渔光曲》
②抗战结束后:《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 《松花江上》、 《小城之春》、 《万家灯火》、 《三毛流浪记》等我国第一部获得国际
荣誉的影片《渔光曲》于1934年6月在上海引起轰动,连映3个月,主题歌《渔光曲》哀婉动人,成为传唱一时的流行歌曲。1935年2月在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荣誉奖,成为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 本片根据张乐平的同名漫画改编而成。2005年,在中国电影诞辰100周年之际,该片被评为“我最难忘的百部中国电影”之一,王龙基扮演的三毛被评为“中国电影百年百名经典银幕形象”之一。该片在海外也同样受到欢迎,例如1981年在巴黎6家电影院连演60天,轰动巴黎。该片荣获葡萄牙第12届菲格腊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奖;意大利第14届季福尼国际青少年电影节荣誉奖。 广播影视的普及——电影4、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电影一度遭受过重大挫折;改革开放后继续快速发展,目前已成为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电影大国之一。第三组: 阅读第6—8自然段,根据我国电影发展的历程,概括我国电影发展的特点(3分)并分析,相对于广播,电影有什么优点?(1分)阅读第9自然段,分析电视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参考答案:
电影发展的特点(3分):从无声到有声,
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片到国产片。
电影的优点(1分):真、奇、活
电视事业发展产生的影响(2分):
电视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精神生活,扩大视野,提高素养,使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悄然改变;
并对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它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想一想,这类节目对人们的政治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 参考答案:带有明显的政治导向,使人们了解时政,理解、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重点突破:通过以下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分析电视的功用。 想一想,这类节目对人们的经济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 参考答案:使人们了解各种经济信息,引导人们生产和消费。想一想,这类节目对人们的文化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 参考答案: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需要,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获得休养。全国电视台台标比一比三、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 我国的互联网事业起步虽晚,
但发展速度却是一日千里,发展
态势呈现出后发者的跳跃式特征。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1、1993年,中国第一条互联网专线开通;2、1996年10月,上网人数62万;3、 1999年底,上网人数890万;4、2000年底,我国互联网用户达到1580万,居世界第五位。5、2003年上半年,我国互联网用户达到6800万,居世界第二位。6、2010年中国互联网上网人数4.57亿人,占全球网民总数的23.2%,亚洲网民总数的55.4%。 第四组:4.阅读第10—12自然段,分析互联网产生和发展的原因(2分),并例举互联网应用的事例(4分)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上网?(4分)
参考答案:原因(2分):①当今社会正在经历着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巨变。②互联网本身的优势。
例举(4分):网上购物、网络办公、网络教学、
电子信箱、电子报刊、网络游戏等
对待上网态度(4分):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大众报纸的发展 广播影视的普及 互联网的发展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方便信息交流 促进经济发展 本节小结:1.下列不属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拍摄的影片( ) A、《渔光曲》 B、《姊妹花》 C、《火烧红莲寺》 D、《一江春水向东流》2.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市民不能做的事情是()
A、收听广播,关心国家大事
B、订阅一些报刊
C、周末到电影院放松心情
D、晚上打开电视看看新闻DD牛刀小试:3.《盛世危言》指出:“……置之,灾民流离困苦情形宛然心目。作奸犯科者,明正典刑,……中历历详述,见之者胆落气沮,不敢恣意横行,自有……,(士君子)足不逾户庭而周知天下之事……广郑观应在此盛赞的是( )
A.修筑铁路? B.创办报刊? C.放映电影? ?D.开通电话
4.伊朗门事件、克林顿丑闻事件、美军虐俘事件、西方其他国家高级官员的丑闻屡屡被曝光。这突出反映了(??? )
A.西方国家民主政治进程出现曲折
B.政府完全处于公民的监督之下
C.第三次科技革命负面影响增大
D.报刊、网络和电视等媒介监督作用增强BD5.(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23题)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3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 )
A.唐胥铁路开通
B.街上路人互行脱帽鞠躬礼
C.《申报》上刊登北伐的消息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的演说
6.(2010年海南高考历史18题)据1927年出版的《中华影业年鉴》统计,1925年前后华商共投资开设175家电影公司,其中有141家在上海。这一现象说明( )
A.国内政局的相对稳定
B.文化产业投资推动了上海电影业的出现
C.观看电影成为市民的主要娱乐方式
D.上海已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汇中心 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