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四季之美(第一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四季之美(第一课时)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6 11:27: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四季之美(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语境中认识“旷、怡”这2个生字,会写“晕、鸦、翼、愈、旷、怡”这6个生字,理解“鱼肚色”“窠”“比翼而飞”等词语的意思。
2.借助关键句,体会动态描写中景物的美,感受其独特韵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及对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难点:
借助关键句,体会动态描写中景物的美,感受其独特韵味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指名1人读正确。课题中的“之”是什么意思,谁知道?(的)
2.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感受四季的美。(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1.(出示书p94、95全文扫描图)课文的题目,是对全文的高度提炼。要是请你用几句话也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哪些关键的句子是不能少的呢?把书翻到94页,带着问题,请你轻声读读课文,用直线把这些句子画出来。
2.谁来交流?(1人读句子,泛红)同意吗?这几句话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交流:句式相同,都在每小节的句首)
3.这几句话都用上了“是”表示判断,把四季美在哪里概括得清楚明白。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一起合作说一说:春天最美是——夏天最美是——秋天最美是——冬天最美是—— 板书:春(黎明)夏(夜晚)秋(黄昏)冬(早晨)
三、深入研读,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感受季节之美
1.(指板书)这节课,就让我们用心去体会它们美在哪里。先来看春日黎明。黎明大约是什么时候?(日出之前,天从暗到刚亮的时候)美在哪里呢?谁来读读句子,说一说。
▲春天
出示:
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1)这句话挺难读的,有两个词语带有多音字(圈出“鱼肚色”“红晕”)谁再来读一读?
*出示鱼肚色图片:图片上的这个部分,就是鱼肚色,就像鱼肚子的颜色,白里带点青。(读“鱼肚白”)
*红晕:谁还记得“晕”的意思?(光圈)那红晕就是——红色的光圈。
谁来读读这三个表示天空颜色变化的词组:(颜色变化美)板书:鱼肚色-红晕-彩云
现在,谁能把这句话读正确?(1人读)
(2)本来,我想给这句话配幅图的。没想到,一下子找到了3张照片,全都是黎明时的天空图。(出示图片)能帮帮我吗?该怎么选,更像作者当时看到的画面?(交流,第三幅写出了黎明的美。)如果要是改成多选呢?你又会怎么选?说说理由。
(3)看来,作者笔下的天空并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变化的。看看图,再读读句子,春天的黎明不仅仅美在颜色上,还美在哪里?还可以从哪里看出作者是怎么把这种变化的过程写出来的?(同桌讨论,3个动词泛红)
作者接连用“泛”“染”“飘”这三个动词,写出了一段时间里天空细微的变化板书:泛 染 飘 这三个动词将天空慢慢地变化过程写具体了,瞬间就有了画面感,这样的描写就叫做动态描写。(1人读句子)透过这些文字,你隐约感觉到了吗?作者大概是个怎么样的人?
(4)你们心目中热爱自然、观察细致的作者,是日本文坛了不起的女作家,名叫清少纳言。就请女生为我们读好第一自然段,注意放慢点节奏,读的柔和一些。
▲夏天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读句子,想象了作者看到的画面,又通过这些连续的动词,体会了天空动态的美。接下来,要是请你给夏天的夜晚也配上几幅图,至少要有哪几个场景的画面?默读第2自然段,特别是这几句话,想想理由。
出示:
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1)(交流)是呀,这三个场景,依次是—— 板书:月夜 暗夜 雨夜 可是三个画面,怎么只写两句句子呢?(交流)
(2)是呀,月夜的美,是大家公认的,不用多说,所以文中用上一个词叫——媒体出示:(固然)而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媒体出示:(也)再退一步,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这样阴沉,这样黑暗,应该看不到什么了,可作者却依然努力发现了——一只两只萤火虫。媒体出示:(即使)(也) 板书:萤火虫 飞 (出示:最后一句)那是怎样的画面呢?静静地听一听想一想(媒体播音频)你们被这雨夜的画面迷住了吗?说说看。(交流,读句子)
【提示:茫茫细雨的夜晚,四周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清,看不见。而此时此刻,一两只萤火虫飞入了你的眼帘,它们像……像……像……,它们为这寂静的雨夜,带来了灵动的美,这是一个多么璀璨而富有梦幻的雨夜啊。】
(3)看来,你们也能像作者一样去感受了。这一两只萤火虫,可不容易发现。正是这一两只萤火虫的飞行带来了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忽明忽暗的微光,给人以希望,让整个雨夜的画面活了起来,给人动感之美,难怪作者说这情景着实迷人。读到这里,你似乎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作者?(交流:热爱自然,深醉其中)清少纳言不仅去看了,还陶醉其中了。和老师合作读读第二自然段。
▲秋天
出示: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1)同样是写飞行的画面,和夏夜的萤火虫比一比,夕阳斜照时的归鸦和大雁,在作者的眼里有什么不一样?小组讨论。板书:夕阳斜照 归鸦 大雁
*归鸦:
①乌鸦急着飞去干吗?媒体:急飞 联系上下文,谁猜出了“窠”的意思?几只黑乎乎的乌鸦急急匆匆飞回家,这样的画面,在你眼中觉得美吗?(交流)可作者居然觉得这是秋日黄昏最美的画面。读读补充资料,想一想。
出示:
乌鸦是日本的国鸟。因为乌鸦有反哺自己父母的孝心,许多日本人都以乌鸦反哺为例,教育自己的儿女。因此,乌鸦成了他们心中最可爱的鸟。
②小结:是啊,乌鸦急急匆匆地赶回家,也许就是为了反哺自己的父母,它们像人一样有着情感。这样的情意,怎能不叫人感动?(1人读句子)(过渡:那大雁呢?)
*大雁:看老师写“比翼”这两个字。比,右半部分先写撇,再写竖弯钩。在这个词语里,比是靠近、挨着的意思。翼,指的就是——翅膀。关注羽字头,横折钩要变成横折。字形记住了,那比翼的意思谁知道?(翅膀挨着翅膀飞)“比翼而飞”的画面为何叫人感动呢?老师不教,自己读读资料。
出示:
长途飞行时,前面的雁用力扇动翅膀,会形成微弱的上升气流,后面的雁就能借助这样的气流托举力滑翔。整个雁群必须保持整齐的队伍,才能互相帮助,飞得快飞得远。
谁读懂了作者感动的原因?(交流后1人读句子:并肩前行,互相扶持,让人感到温馨,让人分外感动)
(2)想过没有,作者是怎么能把乌鸦和大雁飞行的画面写得让人感觉这么美、这么好的?(用心去感受/投入自己的情感去看)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读一读。(全班齐读)
(3)引读:夕阳西沉,夜幕降临,这美好的感觉也没有消失。板书:夕阳西沉(引读:因为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愈发是什么意思?(更加) 此刻的风声、虫鸣,听在作者耳中,又令她想到什么而更心旷神怡呢?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课后思考。板书:……
四、小结写法,布置作业
1.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美。每个时间段,作者都写出了景物的动态变化。板书:动态 有些景物变化不明显,比如黎明的天空。可以通过观察,用上“泛”“染”“飘”这样的动词,连续去写天空的细微变化。有些景物,本身就极具动感,会飞,比如萤火虫,可以直接描写它们飞行时的样子。我们今天还学会了一个新的本领,对于某些景物,比如归鸦和大雁,在动态描写时还可以带着情感。这样,就能更好地展现每个季节独特的韵味。(齐读第1-3自然段) 本单元我们也要学写一篇写景的文章,届时我们就可以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动态描写的方法,多感官多角度的将某一处景物的独特之美,通过你的笔墨描绘出来。
2.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看看作者又是如何来表现冬日早晨独特的美的。
板书设计:
22四季之美
春(黎明) 天空 泛 染 飘
月夜 (固然)
夏(夜晚) 暗夜 (也) 萤火虫 飞
(即使)雨夜(也)
夕阳斜照 归鸦 急飞
秋(黄昏) 大雁 比翼
夕阳西沉 ……
冬(早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