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故乡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鲁迅及写作背景
壹
学习重点生字词
贰
梳理文章内容
叁
了解作者鲁迅及
写作背景
壹
鲁迅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是我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且介亭杂文》《华盖集》。等。
背景资料
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但是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由于这双重的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中国的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作者于1919年回故乡期间,耳闻目睹了中国农村疮痍累累的残酷现实,加之在这个风雨飘摇的社会中求索了三十余年的生活体验,于是写出了这篇悲凉沉郁但又不失希望的小说。
学习重点生字词
贰
检查字词
阴晦 瓦楞 胯下
獾 秕谷 鹁鸪
髀 嗤笑 絮
瑟索 蜷缩 寒噤
折本 惘然 恣睢
潺潺 黛色 愕然
五行 颧骨 伶仃
(huì)
(léng)
(kuà)
(huān)
(bǐ)
(bó gū)
(chán)
(zì suī)
(wǎng)
(shé)
(jìn)
(quán)
(sè)
(bì)
(chī)
(xù)
(dài)
(è)
(xíng)
(quán)
(líng)
萧索
荒凉、冷落的意思。
家景
家庭的经济状况。也叫家境。
无端
没有来由;无缘无故。
如许
如此;这样。
鄙夷
轻视;看不起。
辗转
经过许多人的手或经过许多地方。
恣睢
放纵,凶暴。
景况
光景、情况。本课指生活状况。
伶仃
孤独、没有依靠。
字词释义
愕然
吃惊的样子。愕:惊讶,发愣。
寒噤
因受凉或受惊而身体颤动。
松松爽爽
形容轻松爽快。
字词释义
梳理文章内容
叁
“我”于1919年12月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北京,目睹农村的破败和农民的凄苦,深切感受到少年的好友与乡邻同“我”之间的巨大隔膜,引起“我”内心无法消除的痛苦的感情波澜,同时也激起了“我”要求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一年后,作者便以这段经历为素材,写下了这篇小说。
“故乡”这个题目,既交代了事情发生和发展的具体地点,又为人物活动提供了特定的场所和环境。
题目解说
1.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2.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整体感知
写远望故乡见到的情景。萧索的景象和悲凉的心境为全篇定下了抑郁深沉的感情基调。
3.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整体感知
承上启下,心绪由悲凉变为沉重。
1.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2.……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3.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4.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
5.我这次是专为了别他而来的.……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1-5段),回故乡。
描写了故乡的萧条景象和“我”见到故乡时的复杂心情,并交代了“我回故乡的时间和目的。”
6.第二日清早晨我到了我家的门口了……
7.我的母亲很高兴……
8.但我们终于谈到搬家的事……
整体感知
第二部分第一层(6-8段),写老屋的冷寂和母亲的神态,以及“我”与母亲商量搬家的事情。
9.……
10.
11.“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回面。我已经将你到家
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
12.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
整体感知
回忆少年闰土月夜瓜地刺猹,为下文与中年闰土的对比埋下伏笔
13这少年便是闰土。我认识他时,也不过十多岁,离现在将有三十年了;那时我的父亲还在世,家景也好,我正是一个少爷。那一年.……
整体感知
介绍“我”的家境、祭祀及忙月,为下文写“我”与闰土的真挚友谊做铺垫,也为下文写闰土的封建等级观念埋下伏笔。
14.我的父亲允许了;我也很高兴,因为我早听到闰土这名字.……
17.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
18..……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
整体感知
闰土教“我”雪地捕鸟。
19.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
..……
28.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整体感知
少年闰土有着丰富的生活常识,让“我”看到了一个辽阔而鲜活的世界,“我们”建立起了纯真的友谊。
9.……
……
33.“他?……他景况也很不如意……”母亲说着,便向房外看,“这些人又来了。说是买木器,顺手也就随便拿走的,我得去看看。”
整体感知
第二部分第二层(9-33段),回忆了“我”与少年闰土的友情。
34.母亲站起身,出去了。门外有几个女人的声音……
……
52.“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
整体感知
第二部分第三层(34-52段),刻画了杨二嫂的市侩嘴脸。
53.此后..……
..……
55.这来的便是闰土..……
整体感知
采用对比手法,从身材、脸色、眼睛、衣着、手的变化等方面表现了中年闰土穷苦窘迫的生活状态。
56.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
61.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整体感知
中年闰土见到“我”时的毕恭毕敬,让“我”意识到“我们”少年时代的纯真友谊已经被森严的封建等级观念取代了。
62.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这是第五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躲躲闪闪……”
..……
72.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
整体感知
写闰土心里有说不尽道不明的苦。
53.此后..……
……
77.又过了九日,是我们启程的日期。闰土早晨便到了,水生没有同来……
整体感知
第二部分第四层(53-77段),刻画中年闰土的形象,表现了闰土的愚昧麻木。
整体感知
第二部分(6-77段),在故乡。
写“我”在故乡的所见、所闻、所以、所感,重点写出了闰土的变化,中间插入对杨二嫂的描写,既作为衬托,又补充了旧体制造就的另外一种人。
78.我们的船向前走,两岸的青山在黄昏中,都装成了深黛颜色,连着退向船后梢去。
..……
82.“可是,水生约我到他家玩去咧……”他睁着大的黑眼睛,痴痴的想。
整体感知
“我”与宏儿的对话,是寄希望于下一代,表达了“我”希望打破彼此间的隔膜,探索人生新路的执着信念与追求。
78...……
……
83.我和母亲也都有些惘然,于是又提起闰土来。母亲说,那豆腐西施的杨二嫂……
整体感知
第三部分第一层(78-83段),写一家人乘船离开故乡。
84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
……
88.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
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整体感知
第三部分第二层(84-88段),写“我”坐在船上,渐离故乡时的感受。
整体感知
第三部分(78-88段),
离故乡。
写“我”离开故乡时的心情、感触,表达了我对新生活的执着追求。
理清结构
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5)
描写了故乡的萧条景象和“我”见到故乡的复杂心情,
并交代了“我”回故乡的目的。
第二部分(6——77)
写“我”回故乡的见闻与感受。
第一层(6——8)写老屋的寂寥,更使“我”沉浸在深深的悲凉之中;还写与母亲商定搬家的事情。
第二层(9——33)“我”回忆与少年闰土的友情。
第三层(34——52)“我”见到了圆规杨二嫂。
第四层(53——77)写“我”见到了中年闰土。
第三部分(78——88)
写“我”怀着深深的失望与痛苦的心情离开故乡,
但“我”并不因此消沉、悲观,而是寄希望于未来和下一代。
全文共分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