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像山那样思考落实应用训练 苏教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像山那样思考落实应用训练 苏教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0-21 21:32: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像山那样思考落实应用训练 苏教版必修1
(时间:40分钟 分值:50分)
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嗥叫/呼号  峭壁/金蝉脱壳  嬉戏/独辟蹊径
B.停泊/刺柏 碰撞/人影幢幢 羹匙/更上层楼
C.饿殍/漂染 屈服/弯弯曲曲 搅和/矫揉造作
D.不堪/看管 疲惫/背黑锅 郊狼/言传身教
解析:B项全都不同:bó/bǎi,zhuàng/chuáng,gēng/gèng。A项全都相同:háo,qiào,xī。C项全都相同:piǎo,qū,jiǎo。D项一处相同,其余不同:kān,bèi/bēi,jiāo/jiào。
答案:B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湍急   荡漾  驮马  毛骨耸然
B.撕鸣 蠕动 峭壁 残羹剩饭
C.察觉 荫影 灌木 无动于衷
D.嬉戏 抵制 枪膛 皱皱巴巴
解析:A项,耸—悚;B项,撕—嘶;C项,荫—阴。
答案:D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1)那些不能__________其隐藏的含义的人也都知道这声呼唤的存在。
(2)这也许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__________。
(3)也许,这也就是梭罗的名言潜在的含义:这个世界的__________在荒野。
A.辨认 内涵 启事    B.辨别 内含 启示
C.辨别 内涵 启示 D.辨认 内含 启事
解析:辨认:侧重于根据特点作出判断。辨别:侧重点在“区别”。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内含:是内部含有。“启示”作名词时指通过启发提示领悟的道理。“启事”则是为了说明某事而登在报刊上或贴在墙壁上的文字。
答案:C
4.下列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狼的嗥叫,让孤独的夜行人诚惶诚恐。
B.当我们的来复枪膛空了时,那只狼已经倒了下来,一只小狼拖着一条腿,进入到那呆若木鸡的静静的岩石中去。
C.一外地客人在本市乘的士时遭劫,载他的“的哥”竟坐山观虎斗。
D.它使那些在夜里听到狼叫,白天去察看狼的足迹的人毛骨悚然。
解析:“毛骨悚然”形容很害怕的样子;A.“诚惶诚恐”形容惶恐不安,原是君主时代臣下给君主奏章中的套语,此处使用不当;B.“呆若木鸡”形容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不适用于岩石;C.“坐山观虎斗”比喻对双方的斗争采取旁观的态度,等到两败俱伤的时候再从中取利,不合语境。
答案:D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山只有长久地存在着,才能够客观地聆听狼的嗥叫。
B.但是,在看到这垂死时的绿光时,我感到,无论是狼,或是山,都不会不同意这种观点。
C.它们确确实实是一群就在我们的峭壁之下的空地上蠕动和互相碰撞着的狼。
D.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了沙尘暴,把未来冲刷到大海里去了。
解析:A项,不合事理,“山”“只有”应调换,B项,否定不当,应删去第二个“不”;D项,成分残缺,“冲刷”的主语应是“河水”。
答案:C
二、类文阅读(20分)
阅读下文,完成6~9题。
在春天里观察两只鸟
陈峻峰  
不是一棵,也不是两棵,而是一排水杉,在我居住的城市的东南,向天空高高地直立着,高过了那些栗树、梧桐、刺槐和雪松。
两只鸟,我们权且可以称它们为山喜鹊吧,在早春里飞来。我以为我认识它们,我以为它们是去年的那一对。它们的巢还在,也就是说它们原来的家还在,经过了去冬的那场大雪,看上去好像依然完好无损。而且,就一只鸟巢而言,它的高度、支点、造型,都大抵可以称得上经典。
两只鸟飞来,先在空中盘查了一会,停留在附近的一棵树上,对去年的那只鸟巢进行确认。我不知道上帝赋予它们怎样的心灵提醒和暗示,也不知道它们依循了怎样的信息和气息,能够从浩渺的远方,准确地找到这一排杉树,找到它们的巢穴。我猜它们一定会先检查它们一冬没有居住的房子,然后进行外墙的修补,并且把卧室装饰一新。它们要在那里缠绵相拥、谈论天气和诗歌、生儿育女,当然也要在那里抵御今年的飓风、雷电和大雨。
很快,我发现我错了。那两只鸟并未干这些事情,它们选择了另一棵树,开始建造一个新的巢。循着我的目光从左到右看过去,如果去年的那个巢在第三棵水杉上,那么,它们选择的就是第五棵
现在我似乎知道了,这两只鸟不是去年的那两只鸟,而应该是去年那两只鸟的儿女吧。年轻的一代,风华正茂,奋发有为,热爱生活,富于幻想,它们怎肯居住父母的旧巢呢。它们的家族不遗传依赖和懒惰,这是天然的风范;只有人类才会有不肖子孙,好吃懒做,在父辈的财富中坐享其成坐吃山空。鸟类不会。它们担当不起上帝的指责和同类的嘲笑。
当然,建造一个家是复杂的、艰难的。我无法知道那两只鸟整个春天的辛勤和劳苦,我只能通过它们飞翔忙碌的身影对它们进行判断和猜想。就这样,有一天,我像是突然发现,它们的家建好了。一只巨大的鸟巢也像是突然从枝头上长出来,和树完美地融成一体。我能感觉到巢的坚固和安稳,也能想象那卧室的簇新和舒适。
那天,让我觉得仿佛整个春天里,我都在向它们仰着脸。年轻人的新巢建在第五棵树上,父母的旧居建在第三棵树上;父母亲不在了,高高树顶的旧居空着,仿佛一个家族的图腾和标志;从我的角度看去,直立的杉树举着那只旧巢,更像是举着一个祖宗的牌位。那么,这两只鸟选择在第五棵树建造自己的新家,是想虔诚守着父母的遗址和祖宗的牌位。那么,与之间隔一棵树的距离,是不是想和旧时的文化传统既不挨得太远,又不挨得太近。它们在生命的繁衍和承续中,需要有自己年轻独立的思想,需要创造一种完全属于自己的信心、锐气和生活。
而我必须自觉离开了,我要做的不是对两只鸟进行观察和猜测,而是能否进行自身的反省,包括我们对待美妙自然和可爱生灵的态度和行为。旧巢和新巢都建在树的高处,那几乎是树的梢顶了。它们未必不知道这要担当多么大的风险,但它们更知道这世上真正的风险,来自人类。因此它们把巢尽可能地建在高处,建在梢顶,那是对人类最明白无误的拒绝、痛斥和对峙。
那个悬在高空的巢穴,高高悬在我们的头顶之上的巢穴,不知是鸟类的天性不安,还是人类的巨大痛苦。
(有删改)
6.“那天,让我觉得仿佛整个春天里,我都在向它们仰着脸。”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句中“仰着脸”三个字很重要,“仰”有“仰望”之意,也有“敬仰”之意。
答案:表面写仰望鸟不住旧巢,不辞劳苦另筑新巢;实则表达了对鸟这一行为的敬仰。敬仰之情尽管是在那天才突然萌生,但这一深重的感情好像贯穿了整个春天。
7.文章是围绕“我观察两只鸟”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注意总结文段意思,从“鸟”的角度看是寻找旧巢、建筑新巢,从“我”的角度看是观察、引发思考,两者的联系是本文的线索。
答案:文章以“我”观察两只鸟为线索,先写两只鸟寻找和放弃旧巢与“我”的观察和猜测,再写两只鸟在离旧巢不远不近处筑新巢与“我”的观察和思考,最后写两只鸟把巢建在树梢引发的“我”对人类自身的反省。
8.根据文意,请简析两只鸟把巢筑在第五棵树梢顶的原因。(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首先锁定答题区域在文章倒数第2、3段,其次从文中寻找重要词语,将其连缀成句,如“祖宗的牌位”“独立的思想”“风险,来自人类”等。
答案:即可守望父母的遗址(祖宗的牌位),又与“文化传统”保持适当的距离。体现出年轻一代对属于自己的独立、信心、锐气和生活的追求。可以远离来自人类的威胁。
9.文章最后写道:“那个悬在高空的巢穴,高高悬在我们的头顶之上的巢穴,不知是鸟类的天性不安,还是人类的巨大痛苦。”请结合全文,分析这句话所体现的作者的观点。(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首先应确定作者说的这句话的意思,然后分析鸟类为什么对人类拒绝、痛斥和对峙,进而分析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
答案:(1)用存疑的方式表达作者的观点:不是鸟类的天性不安,而是人类的巨大痛苦。(2)巨大痛苦源于人类不善待鸟类而招致鸟类的拒绝、痛斥和对峙,作者因此既饱受良心的责备,又担心遭受自然的报复。(3)主张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启示人类应亲近自然,善待生灵。
三、语言运用(15分)
10.大量地捕杀狼,会使鹿等动物失去天敌,从而破坏了生态平衡。请在下面文段的末尾加上一句总结性的话,来概括“生态平衡”的重要性。(4分)
生态平衡又称“自然平衡”。在自然界中,不论是森林、草原、湖泊——都是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成分和光、水、土壤、空气、温度等非生物成分所组成。每一个成分都并非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综合体。它们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称为生态平衡。实际上也就是在生态系统中的生产、消费、分解之间保持稳定。如果其中某一成分过于剧烈地发生改变,就可能出现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如果某种化学物质或某种化学元素过多地超过了自然状态下的正常含量,也会影响生态平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生态平衡是生物维持正常生长发育、生殖繁衍的根本条件,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11.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可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5分)
①美国国会图书馆把《瓦尔登湖》列入“塑造读者人生的25部首选经典”之中。
②美国著名的作家和思想家梭罗于1854年写作并出版了《瓦尔登湖》这本书。
③《瓦尔登湖》记录了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时的观察、体验和思考。
④这本书是在瓦尔登湖畔的一间小木屋里写的。
⑤《瓦尔登湖》被誉为“美国人的《圣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美国著名作家和思想家梭罗于1854年在瓦尔登湖畔的一间小木屋里根据自己的观察、体验、思考写成了被誉为“美国人的《圣经》”,并被美国国会图书馆列入“塑造读者人生的25部首选经典”之中的《瓦尔登湖》。(或:由美国著名作家和思想家梭罗于1854年在瓦尔登湖畔的一间小木屋里根据自己的观察、体验、思考写成的被誉为“美国人的《圣经》”的《瓦尔登湖》,被美国国会图书馆列入“塑造读者人生的25部首选经典”之中。)(只要能整合成一个单句,重要信息无遗漏,语意通顺合理即可)
1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6分)
如今,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利用双休日,节日长假等机会,自驾车到周边乡村,住农家屋,吃农家饭,赏田园风光,品民俗文化,各地农家乐旅游异常火爆。这本是利人利己的好事,但遗憾的是,有些人在那里玩些啥?在树干上荡秋千,在林子里用弹弓打鸟,到小河里抓青蛙。还有一些人甚至在“农家乐”里摆阔炫富、乱丢垃圾,赌博酗酒等。可见,目前农家乐旅游尚待引导、规范。
(1)请你对不文明的游客说一句得体的劝告。(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保护环境,增进城乡文明交流,请你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为农家乐接待方设计一条宣传标语。(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示例)(1)这一方美丽和谐的净土,需要您用心呵护。(语言得体即可)(3分)
(2)留下城市文明,带走农家快乐。(或“农家乐,乐农家”等)(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