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阿Q正传(节选)
1.挖掘“精神胜利法”的内涵,分析阿Q这一典型人物的性格特点。
2.从人物形象、叙述语言以及幽默、夸张、讽刺等艺术手法的角度,欣赏作品的艺
术独特性。
3.关注小说喜剧表象下的悲剧意味,探寻阿Q这一形象超越时代、民族的意义和价
值。
一、辨词义: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渺茫·苍茫
(1)印度尼西亚一艘渡轮与一艘货轮发生碰撞后沉没。救援人员表示,约30人仍然
下落不明,生还希望 渺茫 。
(2)看似平静的世界早已危机四伏,这片美丽富饶的 苍茫 大陆,即将迎来另一场
更为严峻的考验。
辨析 两者都是形容词。“渺茫”指因遥远而模糊不清;也指因没有把握而难以
预期。一般用来形容事物。“苍茫”指空阔辽远,没有边际。一般用来形容环
境、景色。
2.报复·抱负
(1)我们每个青年都有着雄伟的 抱负 ,都热望着祖国能够富强。
(2)一些专家表示,2020年家电及厨卫市场不会迎来 报复 式消费,但消费会逐步
理性地增长。
辨析 两者读音相同。“报复”是动词,指打击批评自己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人。
“抱负”是名词,指远大的志向。
3.奚落·数落
(1)这样一个爱脸面的人,让一个毛孩子当面 奚落 一句,说什么也得再回一句。
(2)那个好心情的农民 数落 开了:“村里要装电灯,装电话,装收音机;还要修澡
堂子,修电影院,修学校。”
辨析 二者都是动词,都有“数说”的意思。“奚落”指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
短处,使人难堪;讥讽嘲笑。“数落”指列举过失而指责,泛指责备;列举着说。
4.忘却·忘记
(1)别 忘记 明天去开会。
(2)青年时代的事早已 忘却 了。
辨析 二者都是动词,都有“不记得”的意思。“忘记”侧重于因为疏忽而本该
记住却没有记住,“忘却”侧重于因为时间久远而一时难以回忆起来。“忘记”
的对象可以是以往的人或事,也可以是将要做的事;“忘却”的对象常是以往的人
或事。
二、词语积累:请判断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的正误。
1.在梁山一见面就怒目而视想拔刀,阮氏三雄跟林冲到底有什么冤仇 ( √ )
怒目而视:愤怒地瞪着眼睛看对方,形容非常愤怒的神情。
2.鲁迅笔下的阿Q,妄自尊大,自轻自贱,欺弱怕强,擅于投机,这一典型人物暴露了旧
中国国民的“劣根性”。 ( √ )
自轻自贱:自己看不起自己。
3.现在我才懂得,这些不足为奇的东西,也是那么富有深意。可是我从来没有认认
真真地观察过它们。 ( √ )
不足为奇:不值得奇怪,指事物、现象等很平常。
4.在今天的班会上,班主任让张明同学介绍自己助人为乐的事迹,他竟然出言无状,
脸憋得通红,只说了一句:“这是我应该做的。” ( )
出言无状:说话不礼貌,态度傲慢。望文生义。
5.这个路口的一个红绿灯失灵了,一直处于红灯状态,让不少驾驶员无可适从。
( √ )
无可适从:不知听从哪一个好。指不知怎么办才好。
6.林黛玉自与宝玉口角后,也自后悔,但又无去就他之理,因此日夜闷闷,如有所失。
( √ )
如有所失:好像丢掉了什么东西。形容失意时心神不安的神态。
一、重点剖析
“你还不配……”表现了阿Q怎样的心态
答案 这句话充分表现了阿Q内心的无奈。阿Q照例发了怒,但他们并不怕。阿Q
没有办法,只得另外想出报复的话来。社会地位和武力的劣势是明摆着的,但在心
理和语言上不能亏了自己。
对于别人取笑自己的癞疮疤一事,阿Q具体用了什么样的方式来保持内心的平
衡
答案 (1)骂:口讷者。
(2)打:气力小者。
(3)吃亏的时候多:怒目而视。
(4)没有办法,说“你还不配……”。
(5)被闲人揪住黄辫子打,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
…”。
分析阿Q这一人物形象。
答案 (1)质朴愚昧而又圆滑无赖。一方面,阿Q靠出卖劳力聊以度日,浑浑噩噩地
过日子,几乎是凭着本能劳动和生活。但另一方面,阿Q又表现出圆滑无赖的一面,
如“口讷的他便骂,气力小的他便打”。
(2)自尊自大而又自轻自贱。一方面,所有未庄的居民,阿Q全不放在眼里,对赵太爷
和钱太爷也不表格外的崇奉。他的名言是:“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
什么东西!”这已到了自尊自大的地步。但另一方面,阿Q又很能自轻自贱,打败了
就轻易承认自己是“虫豸”而求饶;赌博赢来的钱被抢走,竟然自打嘴巴,用自贱的
手段来消除失败的痛苦。
(3)蛮横霸道而又懦弱卑怯。阿Q欺软怕硬,在比他弱小者面前表现出十足的霸道。
他被王胡打败,遭“假洋鬼子”的“哭丧棒”打,就无端迁怒于小尼姑;但在强者面
前他又十分懦弱卑怯,对赵太爷和“假洋鬼子”是骂不还口,打不还手。
(4)敏感禁忌而又麻木健忘。阿Q对自己的弱点神经过敏,那头上的癞疮疤成了他的
禁区,因而犯了禁忌症,但对实际的屈辱却又麻木健忘。阿Q的这种病态性格,正是
民族病态的典型化。 作者通过解剖阿Q的“精神胜利法”,写出了“一个现代的
我们国人的灵魂”,暴露了旧中国国民的“劣根性”。
你是怎样理解阿Q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胜利法”的 请探究“精神胜利法”形成的原因。
答案 (1)所谓“精神胜利法”,就是对事实上的屈辱和失败,用一种自慰自解的方
法,在想象中取得精神上的满足和胜利。《优胜记略》和《续优胜记略》两章,集
中刻画了阿Q的这一性格特征。他的身世很是渺茫,和别人口角时他会说:“我们
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他生活困窘,地位低下,连老婆也娶不
上,却偏偏要虚妄地想“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表现出盲目的妄自尊大。他忌讳
头上的癞疮疤,且颇为苦恼,当人们偏要拿他的癞疮疤寻开心时,他会说“你还不配
……”,于是觉得自己头上的癞疮疤非同寻常,是“一种高尚的光荣的癞头疮”。
当他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响头之后,站了一刻,心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
在的世界真不像样……”,表现出他的自欺欺人。后来人家打他,还要他承认不是
儿子打老子,而是人打畜生,阿Q被迫说:“打虫豸,好不好 我是虫豸——还不放
么 ”这下他该自认失败了吧 并不,他想,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除了
“自轻自贱”,“余下的就是‘第一个’。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他在精神
上又胜利了。他赌博赢得的洋钱被抢,无法解脱,“忽忽不乐”时,就自打嘴巴以假
想被打的是“别一个自己”,而在精神上转败为胜,表现出他的自我摧残。被王胡
撞头是“生平第一件的屈辱”,被“假洋鬼子”的“哭丧棒”打是“生平第二件
的屈辱”,调戏小尼姑时很高兴,这些都表现出他的畏强凌弱。阿Q在现实中处处
失败,却用这种法宝取胜,这种“精神胜利法”如同麻醉剂,麻醉了他的每一根神经,
使他不能认识到自己的悲苦命运,过着连奴隶都不如的生活,至死也不觉醒。生命
将要结束时,阿Q还自我安慰地想“孙子才画得很圆的圆圈呢”,最后还大声喊道:
“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这种性格至死不变。
总之,“精神胜利法”的基本特征是妄自尊大、畏强凌弱、麻木健忘、自轻自
贱、自欺自慰。
(2)“精神胜利法”形成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先从小说本身看,阿Q是未
庄的一个流浪雇农。他没有任何生产资料,只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生计;他没有任
何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只能受剥削、遭欺压,失去了起码的生活条件,遭遇生存危
机,被剥夺了一切反抗的手段。为了生存,为了自我安慰,“精神胜利法”就成了他
唯一的“救命稻草”——这些是不难看出来的。但是,小说是生活的折射,这种
“精神胜利法”还应有它的社会根源。从社会影响看,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的中
国饱受帝国主义欺压,中国的统治阶级形成了一种变态心理:一方面对帝国主义奴
颜婢膝,奴才相十足;另一方面对自己统治的臣民又摆出主子的架子,疯狂镇压,凶狠
盘剥,肆意奴役。他们自称为“天朝”,自吹为“东方精神文明”,自尊为“全球的
仰望”,到了灭亡的边缘仍追求精神上的胜利。这种思想深深毒害着下层劳动人
民,形成了“阿Q”们的精神胜利法。
二、写法赏析
1.喜剧的外套,悲剧的内核《阿Q正传》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用喜剧的外套,包装一个悲剧性的故事。阿Q的
一生是悲剧性的,他的下场令人同情,令人感叹,而这一切是通过阿Q日常生活中富
有喜剧性的事件表现出来的。所以读《阿Q正传》时,人们往往被阿Q可笑的言行
逗得忍俊不禁,可是掩卷沉思,又不免悲从中来,为阿Q的不幸遭遇而感叹,也对残暴
的统治者切齿痛骂。悲剧因素与喜剧因素在小说里相互交织、融合,构成了这篇
小说最大的艺术特色。
2.白描的手法,生动地展现
白描指在写作中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鲁迅抓住事物的特征,用最经济、
最简练的笔墨,把描写对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在作品中,有时可以运
用白描手法,通过一个词甚至一个字,准确、形象、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如阿Q瞪着眼睛说:“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这句话既体
现出阿Q因受屈辱而产生的愤愤不平,也体现出其对现实的穷困感到无奈。阿Q用
虚无缥缈的阔气来安慰自己,同时压倒别人,以取得精神上的胜利。
3.杂文的笔法,辛辣的讽刺
这篇小说运用杂文式的笔法,给读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首先,小说中处处使
用尖锐、诙谐的语言,进行讽刺、挖苦。或反语,或夸张,或大词小用,或庄词谐用。
如“阿Q看见自己的勋业得了赏识”中,“勋业”这个词很有分量,也很庄重,可是
鲁迅却用它来指阿Q“伸出手去摩”小尼姑的头皮、“动手动脚”的不规矩行为,
形象地揭示出阿Q的内心感受,极具讽刺意味。其次,作者对待不同的对象所运用
的讽刺态度是不一样的,对像阿Q这样的被压迫者,他的讽刺是善意的,是“哀其不
幸,怒其不争”的讽刺;而对统治者的讽刺却是无情的,是匕首,是投枪,他要把这些
丑恶的灵魂挂在十字街头枭首示众。
三、思辨探究
有人说,在现实生活中,人还是要有一点“阿Q精神”的。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观点一 生活中,我们往往需要面对许多我们不愿面对的事情,比如亲人的离世,高
考落榜,等等。生活是残酷的,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一旦发生了,我们就要面对。
面对挫折,特别是面对一些人力不可改变的难题时,我们不妨运用“阿Q精神”,它
可以给予我们面对挫折的勇气。
观点二 所谓“阿Q精神”,简而言之,就是在失败与屈辱面前,不敢正视现实,而使
用虚假的胜利在精神上进行自我安慰、自我麻醉。我们都知道,人生不如意十有
八九,面对不如意,如果我们不敢正视,那么我们如何战胜困难,向前发展呢 如此,人
生而何用 因此,“阿Q精神”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