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获得教养的途径单元检测(含2013试题)苏教版必修1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对应学生用书第129页)
1.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麻痹/秘鲁 狭隘/怨艾 蛟龙/言传身教
B.宽敞/场院 蚯蚓/龟兹 娓娓/韦编三绝
C.咖啡/关卡 嘉奖/雪茄 锦缎/竭尽全力
D.先后/纤夫 泡菜/泡桐 巫师/乌拉草
解析:D D项依次读xiān/qiàn, ( http: / / www.21cnjy.com )pào/pāo,wū/wù。A项依次读bì,ài/yì,jiāo/jiào。B项依次读chǎng/cháng,qiū,wěi/wéi。C项依次读kā/qiǎ,jiā,jǐn/jìn。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经中央军委批准,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命名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辽宁舰”,舷号为“16”。“辽宁舰”交接入列后将继续开展相关科研试验和军事训练等工作。
B.为促使救市方案极早通过表决,美国各地商会已致电所有国会议员,宣称“美国人民不会容忍那些漠不关心灾难发生的人”。【来源:21·世纪·教育·网】
C.最近一段时期以来,日美频繁举行连合军演 ( http: / / www.21cnjy.com ),刻意突出军事安全议程,加剧地区紧张局势,不利于促进亚太地区之间的安全互信,不符合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
D.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这是网上留传很广的一句话,当这句话成为现实时,多少会有一些悲凉。www.21-cn-jy.com
解析:A B项极早——及早;C项连合——联合;D项留传——流传。
3.(2013高考浙江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倒金字塔形的“421”家庭结构使得居家养老陷入困境,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又不够完善,以至中国养老问题日趋严重。
B.有人多次为芦山灾区慷慨解囊,倾尽全部积蓄;也有人声明自己将细大不捐,以抗议某些慈善机构运作缺乏透明度。
C.面对河水严重污染的现状,大学生自愿组成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满怀热诚地进行生态环境调查,积极宣传环保理念。【来源:21cnj*y.co*m】
D.随着出版业的市场化和多元化,类型多样、题材丰富的作品大量涌现,其中也有一些作品粗制滥造,令人不忍卒读。
解析:A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A项,以至:连词,直到,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要注意与“以致”区分开,以致: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B项,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抛弃。捐,抛弃。这里望文生义,误将“捐”理解为“捐献”。C项,热诚:诚心而诚恳。应用“热忱”。D项,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卒,尽,完。此处属望文生义。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美国苹果公司前任总裁乔布斯是一位传奇人物,他引领了一个时代的风尚,所以缔造了自己的企业,不断开发出最先进的电子产品。
B.2012年伦敦夏季奥运会的吉祥物是精灵文洛克,它以英格兰的萨罗普羊为原型,造型活泼而且富有动感,其设计充满了想象力。
C.美国民众在纽约发起了“占领华尔街”示威活动,抗议政府的权钱交易和贫富差距日增等问题,如今已成为席卷全美的社会运动。
D.武力手段是不是解决南海问题的唯一合理手段 大规模动用武力是否会对国家安定大局造成不良影响 很多人对此持否定态度。21教育网
解析:B A项不合逻辑,用“所以”联系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下句,强加因果。C项结构混乱,开始的主语为“美国民众”,最后分句的主语暗换成了“占领华尔街”示威活动;搭配不当,“抗议……问题”动宾搭配不当。D项表意不明,前面提出具有两面性的两个问题,后句中代词“此”,指向不明确。
二、阅读鉴赏(26分)(对应学生用书第129页)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至于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中国的这些经典 ( http: / / www.21cnjy.com ) 我想主要是为了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是承继传统的一种必要的方式。其意义又不止于此。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化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受传统文化资源熏陶得比较多的人和受熏陶比较少的人,其气质风度是截然不同的。朱熹就说过,读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人变化气质。读古人书、与古贤为伍,是一个人精神境界高尚的表现,可以提醒人们不要堕入俗流。有时称赞一个人的文章写得好,会惊叹地说这是古人的文章,这是极高的赞赏。古人、古贤、古书,都是传统文化积淀的代称,接触多了,势必使一个人的气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变化气质;对社会而言,可以转移风气。2·1·c·n·j·y
当然现代社会是多元文化交错的社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个人不可能只接受单一的某一种文化,近百年来西方强势文化影响于东方、影响于中国,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也无须拒绝这种影响。只是当我们接受异质文化的时候,应该收拾好自己文化的主体,打点好自己的文化精神,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溶解在一起,那才意味着新的文化的诞生。现在仍有很多人把现代化和“西化”完全等同起来,以为自己的文化传统无法和现代性相衔接,这是一种过时的看法,不应让这种看法成为我们的文化导向。我们正在进行的现代化进程,同时有一个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的任务,我可以肯定地说,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造成全民族的阅读风气,首先是造成阅读经久不衰的本民族文化经典的风气。
(刘梦溪《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
《中华读书报》2003年11月26日)
5.为什么我们要阅读经典 以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文化传承为目的 B.是承继传统的一种方式
C.可以变化人的气质 D.可以转移社会风气
解析:A “主要是为了文化传承的需要”不等于“目的”。
6.多元文化的今天,对外来文化的相关认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不可避免,也无需拒绝
B.中西文化需要融合,融合会让本民族的文化得以更好的发展
C.我们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外来文化
D.对外来文化接受、融合程度的高低,意味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高低
解析:D “意味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高低”的结论不当,原文也未作相关论述。
7.以下对这两段文字的相关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A.近百年,西方以其文化的强势给我们的文化传统带来了冲击
B.传统文化要走向发展,与现代化同步,就要在一定程度上允许文化的“西化”
C.观念的变化,时代的发展,离不开对经典的阅读
D.加速现代化进程,首先是要造成阅读经典的社会风气
解析:C A项,原文是“强势文化”;B项,“现代化”不等于“西化”;D项“造成阅读经典的社会风气”不是“加速现代化进程”的前提条件。21cnjy.com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7分)
轻松读经典
周国平
我的读书旨趣,第一是把人文经典当作主要读物,第二是用轻松的方式来阅读。
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21*cnjy*com
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那样一些著作,它们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因而是人文性质的,同时其影响得到了许多时代的公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而又是经典性质的。我们把这些著作称做人文经典。在人类精神探索的道路上,人文经典构成了一种伟大的传统,任何一个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无法忽视其存在。
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 当然是经典,只要我们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21·世纪*教育网
一个人如果并无精神上的需要,读什么倒是无所谓的,否则就必须慎于选择。也许没有一个时代拥有像今天这么多的出版物,然而,很可能今天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阅读得少。在这样的时代,一个人尤其必须懂得拒绝和排除,才能够进入真正的阅读。这是我主张坚决不读二三流乃至不入流读物的理由。
图书市场上有一件怪事,别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商品基本上是按质论价,唯有图书不是。同样厚薄的书,不管里面装的是垃圾还是金子,价钱都差不多。更怪的事情是,人们宁愿把可以买回金子的钱用来买垃圾。至于把宝贵的生命耗费在垃圾上还是金子上,其间的得失就完全不是钱可以衡量的了。
古往今来,书籍无数,没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能够单凭一己之力从中筛选出最好的作品来。幸亏我们有时间这位批评家,虽然它也未必绝对智慧和公正,但很可能是一切批评家中最智慧和最公正的一位,独立思考的读者也不妨听一听它的建议。所谓经典,就是时间这位批评家向我们提供的建议。
对经典也可以有不同的读法。一个学者可以把经典当作学术研究的对象,对某部经典或某位经典作家的全部著作下考证和诠释的功夫,从思想史、文化史、学科史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是学者的读法。但是,如果一部经典只有这一种读法,我就要怀疑它作为经典的资格。唯有今天仍然活着的经典才配叫做经典,它们不但属于历史,而且超越历史,仿佛有一颗不死的灵魂在其中永存。正因为如此,在阅读它们时,不同时代的个人都可能感受到一种灵魂觉醒的惊喜。在这个意义上,经典属于每一个人。 21*cnjy*com
作为普通人,我们如何读经典 我的经验是,无论《论语》还是《圣经》,无论柏拉图还是康德,不妨就当作闲书来读。也就是说,阅读的心态和方式都应该是轻松的。千万不要端起做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这里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所谓人文修养就是这样熏染出来的。在不实用而有趣这一点上,读经典的确很像是一种消遣。事实上,许多心智活泼的人正是把这当作最好的消遣的。能否从阅读经典中感受到精神的极大愉悦,这差不多是对心智品质的一种检验。不过,也请记住,经典虽然属于每一个人,但永远不属于大众。我的意思是说,读经典的轻松绝对不同于读大众时尚读物的那种轻松。每一个人只能作为有灵魂的个人,而不是作为无个性的大众,才能走到经典中去。如果有一天你也陶醉于阅读经典这种美妙的消遣,你就会发现,你已经距离一切大众娱乐性质的消遣多么遥远。
经典是人类精神财富的一个宝库,它就在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身旁,其中的财富属于我们每一个人。阅读经典,就是享用这笔宝贵的财富。凡是领略过此种享受的人都一定会同意,倘若一个人活了一生一世,从未踏进这个宝库,那是遭受了多么巨大的损失啊。
(摘自《文汇报》)
8.结合第3段,说说你对“人文经典”的理解。(3分)
答案:指那些“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并且“其影响得到了许多时代的公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的著作。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9.作者认为怎样的阅读才算完美的阅读 (5分)
答案:第4段中“真正的阅读……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
10.同样是书,作者认为有的装的是“金子”,而有的装的是“垃圾”。这里,“金子”指什么 “垃圾”又指什么 (4分)www-2-1-cnjy-com
答案:金子指那些能让人获得美的感受、受到启迪或有实际用途的好书;垃圾指那些无用的或给人以不良影响的书。【版权所有:21教育】
11.从读书的目的来说,第9段画横线的句子中“读经典的轻松”与“读大众时尚读物的轻松”有何不同 (5分)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答案:读经典的“轻松”是指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读大众时尚读物的“轻松”是指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娱乐性质的消遣)。【出处:21教育名师】
三、语言运用(12分)
12.(2013高考浙江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文字的寓意。字数不超过25字。(4分)
太阳怨云:“你为什么总是匆匆跑掉 ”云怨风:“你为什么吹得我站不住脚 ”风怨太阳:“你为什么总是用灼热的鞭子赶着我跑 ”
最后,雨一直下不来,禾苗干死了。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寓意解读题是一种新题型。本题可用由果溯因法解答。本则故事的果是“雨一直下不来,禾苗干死了“,原因是“太阳”“云”“风”相互“怨”,让人不由联想到社会上那些“踢皮球”“扯皮”现象,据此可写出答案。
答案:(示例)讽刺那些不承担责任,相互推诿而误事的现象。
13.观察漫画《这并不是胜利!》,完成下面的题目。(4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
(1)简要介绍漫画的内容。(2分)
(2)结合漫画的标题,用一句话谈谈你读漫画后的感受或启示。(2分)
答案:(1)漫画的主体部分,画了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棵手掌形的树。“手指”被砍去了三根,只剩下光秃秃的“食指”和“中指”成“V”形。画面的左上角有“这并不是胜利!”的字样。
(2)这不是表示胜利,而是对人类的控诉。这不是胜利,而是人类的毁灭。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瑞典文学院2012年10月11日19时宣 ( http: / / www.21cnjy.com )布,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诺奖评委会认为“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莫言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
假如能为中国历代的文学家们投票,谁最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希望得诺贝尔文学奖 对此,102名中国作家给出了他们的答案。呼声最高的是李白、曹雪芹、杜甫、苏轼、屈原和鲁迅,其中,李白和曹雪芹分别得了16票排并列第一,鲁迅得了6票位居第六。21·cn·jy·com
请你从这六位作家中任选一位,至少填出他的一篇代表作(要求为高中语文必修或选修教材中学过的),并为他们写出虚拟的获奖理由,不超过50字。2-1-c-n-j-y
作家: 代表作:《 》《 》
颁奖词:
答案:(示例)鲁迅 记念刘和珍君 祝福 拿来主义
李白 蜀道难 梦游天姥吟留别
屈原 离骚 湘夫人
杜甫 秋兴八首 咏怀古迹
苏轼 赤壁赋 念奴娇·赤壁怀古
李白:由于他杰出的诗歌拥有伟大的艺术性,在不适合幻想的人生里,诠释了人类的价值。
曹雪芹:和着血,蘸着泪,为封建末世大家族吟唱一曲挽歌,成就百科全书式的鸿篇巨制。
杜甫:世上疮痍诗中圣哲穷年忧黎元,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叹息肠内热
四、作文(50分)
15.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埃及著名作家阿巴斯·阿卡德在《我为什么 ( http: / / www.21cnjy.com )喜欢读书》一文中讲述自己喜欢读书的原因时说:“阅读——而不是别的,可以给我比一个人的生命更多的生命,因为它从生命的深处增加了生命,尽管它并不能在时间上延长它。”
请以“自己的生命和书本给予的生命”为话题,自行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写作提示:本题的考查目的决不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让考生漫谈、空谈、泛谈读书的作用,而是要求考生深刻思考这个个体的、自然的生命和人类创造积淀的文化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一个人不接受这种人类文明的传承,或者是接受比较肤浅,他就不可能对二者关系有多么深刻的思考,而肤浅又会对人造成巨大的障碍,因此,从本质上讲,对二者关系的理性思考实质上就是自己的一条出路。换句话说,人读书是为了提升价值和发掘自身的潜能。
另外,一些读书多、阅读面宽的考生面对这个话题将会比较从容。
本题对学生的读书方法将起到警示作用:死读书,不能从书本中跳出来反观自身是不行的。
例文
用书给生命润色
听说,上帝赋予人生命的时候,每一个人都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一样的。像一张没有着色的白纸,像一幅没有涂色的图画,没有一点瑕疵,没有一个污点。随着时间的流逝,生命出现了变化,或美丽动人,或丑陋不堪。人生这幅巨画的效果怎样,完全掌握在每个人自己的手里。如何去装扮它,如何去美化它,怎么给生命润色呢 我觉得应该从深处入手,去改变一个人的气质。那就要多读书,用书给生命润色。这样,生命就会幸福多彩,生命便会磅礴厚重,绚丽多姿。
用书给生命润色。书籍是精神世界的补给品,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活中要是没有书籍,就仿佛万物没有了阳光,就好像鱼儿没有了清水。在书的世界里,我们可以超越时间,可以跨越国界,任自己在思想这块广袤的土地上任意驰骋。可以领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可以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以感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以惊叹“飞流直下三千尺”,可以幻想“欲上青天揽明月”,可以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亦可以去月色中赏清清荷塘。用书做生命的底色,生命会更美丽。
用书给生命润色。“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都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与书为伍,便会染上书的清香,“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有书便能在千里之外运筹帷幄,有书便拥有了思想王国的天下。可以置身于酷暑而心静自然凉,可以置身于闹市而心远地自偏。可以坐观天下变,可以静卧览古今。在书中,常常能够找到醒世良言,找到治世良方。 可以感受千里冰封,可以体会生机盎然。可以知道欲速则不达,可以理解淡泊以明志。可以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去实现无限的生命价值。在博览群书中获取人生的乐趣,去充实自己的精神领地。
日子要一天一天地过,书要一页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页地读。要持之以恒,要不离不弃,水滴石穿。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生命厚重也非一日之功。读书忌半途而废,做事忌急于求成,做人忌华而不实,凡事应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人生也是,有基础的人才能经受大风大浪的考验,才能享受战胜艰难险阻的乐趣。打开了一本书,就拥有了一抹绿,拥有了一个春天。读一本书,就打开了一扇心窗,心灵便能融入很多阳光和温暖。与书交友,与书为伴,便有了一份宁静,一个知音,一刻幸福。
常言道“人如其所读”,确实不假。一个人平时读什么书,通过言谈举止就能反映出来。热衷理科的人思维缜密;热衷文科的人浪漫儒雅;常读史书的人善谈吐;常看哲学的人有深度。书读得多了,还能在书海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如豪迈的人遇苏东坡,含蓄的人逢李清照,重仁义的人见“桃园三结义”,多愁善感的人见“大观园的林妹妹”。在咬文嚼字中有自己独立的精神境界,在书山书海中体会心旷神怡。让自己的思想飞出世俗的羁绊,让自己的心灵宁静安详。
用书给生命润色,让自己在书的世界中不断 ( http: / / www.21cnjy.com )提升,不断完善;让自己的情感品味得到质的飞跃;通过文字的熏陶和书香的感染,让自己的生命充实而厚重;使自己因有文化的滋养而逐渐成熟和完善。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胸中有墨,身心芬芳。未来的日子很长,漫漫人生路,我将始终不忘用书给生命润色,与书相伴。
名师点评:本文是一篇语言朴实、寓意深刻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哲理散文。作者能围绕材料正确立意,重点阐述了读书给生命以厚重的道理。另外文章层次清晰,结构严谨,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