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蒙城县第六中学高中语文 1.1.1沁园春 长沙练习题 苏教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蒙城县第六中学高中语文 1.1.1沁园春 长沙练习题 苏教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0-22 06:02: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专题一 向青春举杯
文本1 沁园春·长沙
——多彩壮阔的人生图画
一、语言积累
1.下列各组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上阕(jué)      挥斥方遒(qiú)
执著(zhuó) 言简意赅(ɡāi)
B.橘子(jú) 峥嵘岁月(zhēnɡ)
结束(shù) 同仇敌忾(kài)
C.稠密(chóu) 浪遏飞舟(jiē)
切磋(qiē) 咄咄逼人(duō)
D.寥廓(?uò) 慷慨激昂(kǎi)
暂时(zàn) 引吭高歌(hánɡ)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火势蔓延  漫江碧透  轻歌慢舞  漫无边际
B.苍海桑田  苍茫大地  满目疮痍  天下苍生
C.百舸争流  苛政如虎  道路坎坷  沉疴痼疾
D.鱼翔浅底  材料翔实  吉祥如意  周密祥尽
( http: / / www.21cnjy.com )
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设问句含蓄地提出了革命领导权的问题。通过询问应由谁来主宰大自然的盛衰荣枯,表现了词人的博大胸怀。
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虚实相映,激人想像,以游水搏浪之实来写人生奋斗之虚,颇有双关之妙。21·世纪*教育网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当我们几个都站在牛鼻寨的一个山尖时,脚下是茫茫云海,眼前是________天空,此刻的我们,已经情醉崀山,魂系崀山!www-2-1-cnjy-com
②从来都没有见过这些小青年能够这样________风发,斗志昂扬。
③容琪________经营了一家服装设计公司,因此熟悉她的人都说她是一位不让须眉的女强人。
A.寥廓 义气 独立 B.辽阔 义气 独力
C.寥廓 意气 独力 D.辽阔 意气 独立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国不少理工科院校把大学语文排斥在必 ( http: / / www.21cnjy.com )修课之外,而近年来,外国留学生报考HSK(汉语水平考试)的人数大幅度上升,真可谓“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B.求学期间,他春风得意,事事顺心,没料到踏入社会后,几桩生意下来,就被骗得血本无归,于是他总是感叹遇人不淑,命途多舛。21教育网
C.同学们,考入大学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让我们志存高远,学海无涯苦作舟,在老师们的推波助澜下,直挂云帆济沧海!2-1-c-n-j-y
D.等我赶到赛场,乒乓球赛已经结束,遇见小李,我忙打听战绩,他说:“我们几个本来就是‘马尾串豆腐’,碰到强手,当然是‘孔夫子搬家’了!”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文后题目。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1925年
6.“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词人为什么要把“独立”放在最前面?
答: 
 
 
7.上片的“看”字统领哪些句子?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作者是抓住哪些典型景物(意象)来描绘这幅画面的?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 
 8.本词在景与情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答: 
三、一法一练——把握诗歌中借景抒情的手法
借景抒情也叫寓情于景,是诗人带着强烈主观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感去描写客观景物,把情感寄托在景物描写中的间接抒情方法,因此又称“融情入景”或“缘情写景”。借景抒情就是“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的“有我之境”。借景抒情分为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情和以哀景写乐情四种方式。在诗歌中,诗人常调动各种感觉从时间、空间、状态、声音、形状、光线、色彩等多角度工笔细描景物,使画面富有立体感。本词作者调动多种感官及视角描绘了一幅富有生机律动的湘江秋景图,从中表现出作者青年时代的革命精神和远大理想。
9.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忆秦娥
李 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21·cn·jy·com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两首诗词都通过景物描写渲染气氛,但所渲染的气氛并不相同,请加以概括说明。
答: 
 
 
 
 
(2)两首词的结尾都通过写景来抒情,气象宏大,但所抒发的感情不同。请概述其感情的不同之处。
答: 
答案
1.B 2.C 3.D 4.C 5.D 
6.突出词人爱秋而不惧严寒的卓然而立的形象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人在这里独自游览,能更好地赏景并回忆从前在这里的革命活动。置“独立”于句首,加以强调,表现出不同于凡俗的英雄气概。
7.“看”字统领至“竞自由”。
词人站在橘子洲头,远眺近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切尽在视野之中。通过寒秋、霜天、万山(层林尽染)、湘江(碧透、百舸争流)、飞鹰、游鱼“万类竞自由”等景物(形象、意象)的描写给我们展示出一幅湘江秋景图。www.21-cn-jy.com
8.上片虽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词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则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情,自然带出下片的抒情乐章。下片虽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以“峥嵘”形容“岁月”,新颖、形象,将无形的不平凡的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嵘的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沁园春·长沙》的崇高美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它不仅使我们得到欣赏壮丽秋景的艺术享受,也使我们从词人昂扬、炽烈的革命情怀中,汲取奋发前进的信心和力量。
9.(1)李词的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凄凉、冷落、伤感的气氛,毛词渲染的是一种紧张、激烈、悲壮的战斗气氛。2·1·c·n·j·y
(2)李词结尾抒发了一种怀古伤今的悲壮之情,毛词抒发的是红军战士越过天险娄山关时的那种豪迈雄壮的感情。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