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蒙城县第六中学高中语文 2.1.1劝 学(节选) 练习题 苏教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蒙城县第六中学高中语文 2.1.1劝 学(节选) 练习题 苏教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0-22 06:03: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安徽省蒙城县第六中学高一语文练习题:2.1.1劝 学(节选) (苏教版必修1)
一、语言积累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绳(zhònɡ)      槁暴(pù)
B.跂而望(qí) 须臾(yú)
参省乎己(xǐnɡ) 靛青(dìnɡ)
C.跬步(ɡuī) 蓼蓝(liǎo)
生非异也(xìnɡ) 骐骥(jì)
D.锲而不舍(qiè) 驽马(nú)
金石可镂(lǒu) 蛟龙(jiāo)
2.下列各句中,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B.用心躁也
C.用心一也   D.先帝不以臣卑鄙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4.下列四句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求人可使报秦者   D.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5. 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译文: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 http: / / www.21cnjy.com )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1cnjy.com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 ( http: / / www.21cnjy.com )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www.21-cn-jy.com
6.下列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B.
C.
D.
7.下列叙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在第三段文字中,作者用了十个比喻论证了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B.人们掌握知识、培养品德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发展,由不知到知,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C.“朽木”与“金石”对比,说明“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于“舍”。
D.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对比论证,意在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用心专一。
三、一法一练——弄清文言文的句读
弄清句读是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步。“句读之不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原文的意思就会领会错误。本文中一些较长的句子在诵读时也要注意停顿,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古文断句与古文阅读理解是相辅相成的。下面介绍一些断句的具体方法:, 1 掌握大意,高屋建瓴。断句的基础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而领会全篇的文意的基础是对文段中关键词句的理解。, 2 抓住标志,沿波讨源。,①虚词标志:句首虚词,夫、惟、盖、凡、窃、请、敬、即、苟、若、纵、纵使、于是、且夫、向使、虽等;句中虚词,于、以、而、者等;句尾虚词,也、乎、哉、矣、耶、耳、焉等。这些分类只是相对的,如“也”有时也作句中语气助词,“者”也可作分句末的停顿语气词,等等。,②实词标志:a.对话中的标志动词——曰、道、云;b.一般动词作标志;c.人名、物名作标志。,③修辞标志:a.以顶真确定句读,b.以排偶确定句读,c.以反复确定句读。,④句式标志:文言文中有一些特殊的句式,如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等,都可以作为我们断句的切入点。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8.根据以上方法,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疆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暑不能使之疾妖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妖怪未至而凶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选自荀子《天论》)21教育网
答案
1.A 2.B 3.D 4.B 
5.(1)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2)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也不会有过错了。
(3)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
6.C 7.D 8.C 
9.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疆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暑不能使之疾/妖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妖怪未至而凶/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21·cn·jy·com
参考译文
上天的运行有一定的规律,不会因为圣 ( http: / / www.21cnjy.com )君尧就存在,也不会因为暴君桀就灭亡,(人)以礼义来配合(天)就会吉祥,(人)以暴乱(不以礼义)来配合天就会凶险。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而节约用度,那么天不能让人贫穷;保养周备而行动合时,那么天不能让人生病;依循礼义正道而没有什么差错,那么老天不能加祸给人。所以水灾、旱灾不能让人饥饿,冷热变化不能让人生病,自然灾害不能让人凶险。荒废农业生产而用度奢侈,那么天也不能让人富有;保养简略而行动逆时,那么天也不能让人保全;违背礼义正道而胡作非为,那么天也不能让人吉祥。所以水灾、旱灾还没来就闹饥荒了,冷热还没逼迫就生病了,自然灾害还没产生就有了凶险。这些所接受的时间和治世完全相同,然而灾殃、灾祸却和治世不一样;这不可以怨天,都是人的作为造成的。所以明白了天和人职分的不同,那就可以称得是至人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