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陈情表课件(共22张PPT)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9.1陈情表课件(共22张PPT)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2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5 17:57: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陈情表
1.疏通文意,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文言句式,并背诵全文。
2.学习文中恰当得体的用语,体会文中婉言拒绝的表达艺术。
3.品味作者在叙述过程中蕴含的真切情感,继承并发扬优良的孝风传统。

陈情表
李 密
臣密言①:臣以险衅②,夙③遭闵凶④。生孩六月,
臣李密上言:我因为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不幸之事。刚生下来六个月,
慈父见背⑤;行年⑥四岁,舅夺母志⑦。
慈父就弃我而去;年龄到了四岁,舅父强行改变了母亲想守节的志向。
祖母刘愍⑧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
祖母刘氏怜惜我孤单体弱,亲自抚养我。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
不行⑨,零丁⑩孤苦,至于成立 。 既无伯叔,终鲜 兄弟,门 衰祚
还不会走路,孤苦伶仃,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伯,又没有兄弟,家门衰微,福分
薄,晚有儿息 。外 无期 功强近 之亲,内无应门 五尺之
浅薄,很晚才有儿子。在外没有什么近亲,在家里没有守候和应接叩门的
僮 ,茕茕 孑 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 疾病,
童仆,孤单无依靠地独自生活,身子和影子互相安慰。祖母刘氏早已疾病缠身,
常在床蓐 ,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
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药,不曾停止侍奉而离开(祖母)。
{①臣密言:开头先写明上表人的姓名,是表文的格式。当时的书信也是这样。②险
衅(xìn):艰难祸患,指命运不好。险,坎坷。衅,祸患。③夙:早年。④闵凶:忧患凶丧
之事。⑤见背:弃我而去,指尊长去世。⑥行年:年岁,年龄。⑦舅夺母志:舅父强行
改变了母亲想守节的志向。这是母亲改嫁的委婉说法。⑧愍:怜惜。⑨不行:不会
走路。这里形容柔弱。⑩零丁:孤独的样子。 成立:成人自立。 鲜(xiǎn):少。
这里是“没有”的意思。 门:家门。 祚(zuò):福分。 儿息:子嗣。 外:指自
己一房之外的亲族。 期(jī)功: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确定丧服和服丧的时
间。期,穿一年孝服的亲族。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这都
指关系比较近的亲属。 强(qiǎng)近:勉强算是亲近的。 应门:指守候和应接
叩门。 五尺之僮:指儿童、小孩子。 茕(qióng)茕:孤单的样子。 孑(jié):孤
单。 吊:安慰。 婴:缠绕。 蓐(rù):草垫子。 废离:停止侍奉而离开(祖
母)。}
段解 陈述家庭的不幸和祖孙相依为命的情形。
逮①奉②圣朝③,沐浴④清化⑤。前太守⑥臣逵察⑦臣
到了晋朝建立,(自己)受到晋朝清明教化的润泽。从前太守名逵的推举我为
孝廉⑧,后刺史⑨臣荣举臣秀才⑩。臣以供养无主 ,
孝廉,后来刺史名荣的举荐我为优秀人才。我因为供养祖母之事没有人来做,
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 臣郎中 ,寻蒙国
辞谢而未接受任命。(陛下)特地下达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朝廷的
恩,除臣洗马 。猥 以微贱,当 侍东宫 ,
恩典,任命我为太子洗马。我凭这样卑微低贱的身份,承担侍奉太子的职务,(皇帝的
非臣陨首 所能上报。 臣具 以表
恩遇)不是我用生命所能报答的。我(把自己的苦衷)在奏表中一一
闻 ,辞不就职。诏书切峻 ,责臣逋 慢 ;
呈报,辞谢不能就职。(现在)诏书(又下),言辞急切严厉,指责我有意拖延,怠慢上命;
郡县 逼迫,催臣上道;州司 临门,急于星火 。 臣欲奉诏奔
郡县的官员逼迫我,催我上路;州官登门催赶,比流星还要迅急。我想奉命
驰,则刘病日笃 ;欲苟顺私情,
急速上路,但(祖母)刘氏的病一天比一天沉重;想暂且顺应自己的私情,
则告诉 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
但向上申诉不被许可:我面对是否出来做官之事,实在是进退两难。
{①逮:及、至。②奉:承奉。③圣朝:指晋朝。④沐浴:这里指承受恩泽。⑤清化:清
明的教化。⑥太守:郡的最高行政长官。⑦察:经考察后予以推举。⑧孝廉:汉代所
设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晋时仍保留此制。⑨刺
史:州的最高行政长官,这里指益州刺史。⑩秀才:汉代所设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推
举优秀人才。晋时仍保留此制。与科举考试的“秀才”不同。 主:主事的人。
拜:授官。与下文“除”同义。 郎中:尚书省的属官。 洗(xiǎn)马:太子洗
马,太子的侍从官。 猥(wěi):谦辞,辱。 当:承担。 东宫:指太子,太子居东
宫。 陨(yǔn)首:头落地,指不惜性命。 具:详尽。 闻:使上闻、报告。 切
峻:急切严厉。 逋(bū):逃避。 慢:怠慢、轻慢。 郡县:指郡县的官员。 州
司:州官。 星火:流星。 日笃:一天比一天沉重。笃,病重。 告诉:申诉(苦
衷)。 狼狈:形容进退两难的窘状。}
段解 写朝廷对自己优礼有加,而自己却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伏惟①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②,犹蒙矜育③,
我俯伏思量圣朝用孝道治理天下,凡是元老,尚且都受到怜惜养育,
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④,历职郎署⑤,
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况且我年轻时做伪朝的官,曾担任郎中和尚书郎,
本图宦达,不矜⑥名节⑦。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本来就希图官职显达,并不想顾惜名誉与节操。现在我是亡国卑贱的俘虏,极其卑
微浅薄,
过蒙拔擢⑧,宠命⑨优渥⑩,岂敢盘桓 ,有所希冀 。
过分地受到提拔,加恩特赐的任命优厚,怎么还敢犹疑不决,而有非分的愿望呢
但以刘日薄 西山,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 ,朝不
只因为祖母刘氏的寿命即将终了,已经到了奄奄一息、寿命垂危、随时都可
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
能离世的地步。我没有祖母,不能活到今天;祖母没有我的照料,不能度过
余年。母、孙二人,更相 为命,是以区区
剩下的岁月。祖孙二人,相依为命,因此我的私情(使我)
不 能 废远。
不愿停止奉养而远离(祖母)。
{①伏惟:俯伏思量。古时下级对上级表示恭敬的用语,奏疏和书信里常用。伏,俯
伏。惟,想。②故老:元老,旧臣。③矜育:怜惜养育。矜,怜悯。④伪朝:非正统的朝
廷或非法政府,指蜀汉。⑤郎署:郎官的衙署。李密在蜀汉曾任郎中和尚书郎。⑥
矜:看重、推崇。⑦名节:名誉与节操。⑧拔擢(zhuó):提拔、擢升。⑨宠命:加恩特
赐的任命。对上司任命的敬辞。⑩优渥(wò):优厚。 盘桓:犹疑不决的样子。
希冀:这里指非分的愿望。 薄:迫近。 奄奄:气息微弱、将要断气的样子。
危浅:垂危。 更相:相互。 区区:自己的私情。}
段解 进一步表明辞不赴命的原因:不是想保全名节,而是力行“圣朝以孝治天
下”的纲领。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
我今年四十四岁,祖母今年九十六岁,(这样看来,)我尽忠于陛下
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①私情,愿②
的日子还长,而报答祖母的日子却不多了。(我怀着)乌鸦反哺的心情,希望
乞终养。臣之辛苦③,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④
求得奉养祖母以终其天年。我的辛酸悲苦,不单是蜀地的人士和太守逵和刺史荣
牧伯⑤所见⑥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⑦。愿陛下
明明白白知道的,(而且是)天地神明实在也都看得清清楚楚的。希望陛下
矜愍⑧愚诚⑨,听⑩臣微志,庶 刘侥幸,保卒
您怜恤我的诚意,应许我实现这个微小的心愿,希望刘氏能幸运地(蒙您恩典),(得以)
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
终其余年。(若您成全,)我活着会不惜性命为国出力,死了也要报答陛下之恩。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 以闻。
我怀着如同犬马在主人面前的那种恐惧的心情,恭敬地上表章奏报陛下。
{①乌鸟:乌鸦。传说乌鸦能反哺其母,常比喻孝亲之人。②愿:希望。③辛苦:辛酸
悲苦。④二州:指梁州和益州。⑤牧伯:称州郡长官。⑥见:表被动。⑦鉴:照察、审
辨。⑧矜愍:怜恤。⑨愚诚:谦辞,指自己的诚意、衷情。⑩听:任从。这里指应许。
庶:希望。 结草:代指报恩。 拜表:上表章。}
段解 明确陈情的目的——“愿乞终养”,先尽孝后尽忠。
先以“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八个字概括自己的坎坷命运,然后具体讲述自己幼
年时期丧父失母,孤苦多病,全赖祖母抚养的经历,说明“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叙述家门人丁衰微的状况,文中反复强调的是一个“无(鲜)”字;至于“儿息”,
则虽“有”而“晚”。又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写自己孤单凄凉的心情。段
末点明“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暗含为了尽孝无法接受任命之意:身边有一个疾病
缠身的老祖母,怎能离家远行呢
朝廷对自己优礼有加,先以“逮奉圣朝,沐浴清化”表达自己对晋武帝的感激之
情,再历叙郡、州、朝廷优礼的事实。“前”“后”“寻”等字眼,表明文章内容
是按时间顺序记叙的,说明了朝廷征召之殷切。
征召的级别越来越高:先是郡,然后是州,最后是朝廷。“逼迫”“催”“急于星
火”等词语写出了征召的紧急。
“奔驰”显示了作者希望立刻赴任为朝廷奔走效劳的急切心情。“刘病日笃”
准确地叙述了祖母的病情。申诉自己不敢违逆君命,但又不能离开祖母的进退两
难的矛盾心理和尴尬处境,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想忠孝两全但又无法兼顾的心情。
提到晋朝“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纲领,并陈述了自己的从政经历和人生态度。
自己出仕蜀汉是希图官职显达,并不顾惜名誉与节操,而今作为身份卑微的亡国贱
俘,能蒙受恩德,显达升官,感恩戴德还来不及,哪还敢犹豫另有他求呢 如此诚恳的
言辞很容易打消晋武帝的猜疑。
以“日薄西山”来说明祖母时日无多,写尽了内心的悲痛,也将读者带入了沉痛
的氛围之中。这样就消除了对方的猜疑,也把自己的心意表达得更明白。文章此
处写得缠绵悱恻,情深义重,感人至深。
一“长”一“短”的对比,说明尽忠之日长,尽孝之日短。“报国恩”与“顺私
情”只有暂时的矛盾,从长远来看根本就没有矛盾。
“明知”“共鉴”显示了作者的辛苦,以“愚诚”“微志”“侥幸”这样谦恭
的口吻含泪哀求,以“陨首”“结草”的誓言作结。这一连串的话语,入情入理,感
人至深,令晋武帝无法拒绝。


一、重点剖析
本文的第一段和第三段能否调换顺序,即先讲理后讲情 试阐明理由。
答案 不能。第一段先陈述个人的悲惨遭遇及家庭境况,突出了祖孙的特殊关系,
作为陈情的依据。第二段写自己愿意立刻奉诏,但因“刘病日笃”而不能离开祖
母的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帝的同情。第三段借朝廷“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
求准如所请,同时表明自己的心迹,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全文结构缜密,脉络分明,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但是如果一开始就直接说理,就会使晋武帝认为李
密的“况臣孤苦”是空话,之后无论李密如何表明心迹,也都无济于事,反而会加重
晋武帝对他的猜忌。出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
情。
请赏析李密的婉拒艺术。
答案 (1)以弱动人。开篇之言,李密并不直述要孝养祖母,不愿出仕,而是从自己的
幼年经历开始说起,陈述了自己父死母嫁、孤苦多病、内外无人、祖孙相依为命
的不幸命运,目的是让晋武帝明白自己的苦衷,进而同情他。这些不幸恰恰符合晋
武帝在公元268年颁下的五条诏书中的“抚孤寡”的要求,因此当他说到祖母现在
积劳成疾、卧床不起时,自然能够打动晋武帝之心。
(2)以颂求人。李密以“逮奉圣朝,沐浴清化”表达了自己对新朝的无比感激,用
“欲奉诏奔驰”来显示他希望立刻为皇家奔走效劳的急切心情,用“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来向晋武帝表明自己的忠心。同时,他把自己放到了非常低微的位置,用
“愚诚”“微志”“侥幸”“保卒”等一连串词语,诚惶诚恐、谨慎恭敬地对武
帝大加赞扬,充满感激,让武帝霁怒为怜。
(3)以诚宽人。晋朝三番两次,从地方到朝廷,不断给李密加官晋爵,他却不为所动,
屡次拒绝,难免会让晋武帝怀疑他依然心系故国。因此,李密兵行险招,坦陈自己的
历史问题、人生态度,对自己的从政思想进行了彻底的交代,告诉晋武帝自己做官
不是为了尽忠于蜀汉,而是“本图宦达”,所以“不矜名节”,如此一来,自然打消了
晋武帝的猜疑。
(4)以计安人。李密知道,无论自己的身世多么感人,姿态多么谦卑,态度多么诚恳,
晋武帝为国家利益考虑,还是会要求他为国效力。因此他主动提出一个方法:利用
时间差,先尽孝后尽忠。这样从长远考虑,报国恩和奉养祖母自然就不会矛盾,同时
也给晋武帝收回成命找好了台阶。
二、写法赏析
1.融情于事,融情于理
作者无论是陈述自己的孤苦无依之境,还是表达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
都是通过叙事来表现的。而自己对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对晋武帝的忠心,则是以充
满情感的笔调来写的。上表陈辞,不仅在叙事中动之以情,还在陈情中晓之以理。
感情真切,读来令人唏嘘不已。
2.骈散结合,音韵和谐
作者使用了大量的四字句、对偶句,但又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骈文,其中有不少散文
句式。这种骈散相间的形式,既简洁凝练,语势连贯,读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又增
强了文章表现力,渲染了浓郁的感情,突出了自己的拳拳孝心。
3.陈辞婉曲,屈伸适宜面对皇帝,作者用了不少委婉之词,比如不说“父死”,而说“慈父见背”;不说“母
亲改嫁”,而说“舅夺母志”。又如“猥以微贱”“伏惟”“犬马怖惧”等,以典
雅谦恭的语言和恳切真挚的语气,从多方面表明自己的心迹,并以“生当陨首,死当
结草”为誓,打消晋武帝的疑心,博得了他的同情。可以说是层层铺垫,逐渐渗透,曲
尽其意,
三、思辨探究
有人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寻找的借口。你同意这
一观点吗,为什么
观点一 不同意。李密反复强调孝亲,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寻找的借口,而是真
心因为要终养祖母才难以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他与祖母相
依为命的孤苦、祖母朝不保夕的处境,感受到他进退两难的苦衷,感受到孙儿对祖
母的一片真情。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
《陈情》,把两者相提并论。
观点二 同意。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曾说刘禅“可次齐桓”。更何况司马氏
通过篡权夺位而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
有所顾虑、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的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察觉了,因此“诏
书切峻,责臣逋慢”。这就使李密在“拜表以闻”时,遇到了更大的困难。然而李
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词,动之以情,恰到好
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