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7.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高昂的热情
七年级历史试题
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艰苦奋斗,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下列成
就取得于三大改造完成后至文革前的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是
A.第一批解放牌汽车下线餐B.大庆油田投产
(考试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C.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D.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8.《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记述道:“1971年8月13日,中共中央提出,争取在‘四
如
第I卷选择题
五’计划期间,在农树普及小学五年教育…1975年‘四五’计划完成时,全国
中小学生在校数量出现了一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高峰。与1965年相比,1976年小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
学生人数增加了29.1%,初中生人数增加了4.4倍,高中生人数增加了10.3倍。”
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该“记述”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1.1949年9月,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指出:“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
A.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B.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人民大团结的会议…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这里的“工作”是指
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A.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9.右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
B.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
D.提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建设有没有计划性
发展状况
它标志着
B.“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A.彻底摧毁我国两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19525760
65
年份
C.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B.中国开始进入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D.“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C.新中国真正成为了独立的自主的国家
10.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流行一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
D.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对联中两个土地政策的共同点是
3.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在抗美援朝战争中,
志愿军战士不畏强敌,以钢铁般的
A.发生在三大改造时期
B.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
意志浴血奋战。他们体现的的时代精神是
C.发生在改革开放时期
D.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A.保家卫国,舍生忘死
B.艰苦创业,百折不挠
11.20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形成了“苏南”“温州”“珠江”等模式;90年代乡镇
C.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D.勇于改革,不断进取
企业开始向股份制新型企业发展,到1993年,其产值占全国社会总产值的1/3以
4.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
上。这表明
级: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此次改革
A.非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B.掀起农业合作化的热潮
A.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B.废除土地私有制
C.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
D.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C.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D.成立了人民公社
12.1984年,邓小平视察了深圳、珠海、厦门经济特区后说:“特区是个窗口,是
5.新中国成立时,“一辆汽车、
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一
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这句话概括了我
落后局面的改变开始于
国设立经济特区的
A“一五”计划时期
B.“大跃进”运动时期
A.背景
B.条件
C.作用
D.格局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3.1992年陪同邓小平巡视的陈开枝这样比喻:“南巡就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
6.邓小平在《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中指出“我们党的十三大阐述中
它看着船的方向有问题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航船摆正了”。材料中“航
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材料中的“初级阶段”
船摆正了”的含义是
开始于
A.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回归单一计划经济模式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D.广东设立首批经济特区
摇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七年级历史试题第2页,共8页
七年级历史试题第1页,共8页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1-5 ACAAA 6-10 CBBBD 11-15 DCCDD 16-20 BDABA 21-25 BADCB
26.(14分)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分)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分)
(2)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4分,能答出其中的两点即可得分,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3)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 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2分)
(4)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2分)
27.(12分)
(1)爱国主义精神、忘我拼搏、艰苦奋斗、埋头苦干。(2分,其它符合题意答案也可。)
(2)得到中央(党、政府)的肯定,随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开,促进了农业大发展。(2分)小岗村农民的自我革新精神(改革创新精神、探索精神),值得借鉴和学习。(2分)
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2分)
屠呦呦热爱祖国、人民热爱科学的精神和自身的努力。(2分)(不拘泥于答案,其它符合题意答案也可。)
(4)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科学,努力奋斗,自觉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任。(2分)(不拘泥于答案,其它符合题意答案也可。)
28.(10分)
评分标准
观点:可从对外开放、外交、祖国统一等方面的关系任选角度确定观点,观点要明确,与材料相关联。
论述部分:分三档计分
档次 要 求 分数
第一档 观点明确,史实运用合理,论述明确,论证充分;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体现与材料之间的关系。 8-10分
第二档 观点基本明确,史实运用较合理,论述较明确,论证较充分;有一定的 条理;与材料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4-7分
第三档 观点不明确,史实不准确或不能运用史实,论述不明确,逻辑混乱;条 理不清;论证与材料无关。 0-3分
【示例一】
观点:80年代我国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论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我国的对外开放从沿海开始,逐渐向内地纵深推进。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建立。1984年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开放大连、天津、青岛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和1992年开放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等内地省会城市。这样,我国就形成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到沿海经济开放区,再到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4分)
【示例二】
观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论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71年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拓展多边外交。1999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同年中国在上海主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16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举行。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到2019年中国已与世界上180个国家建交。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示例三】
观点: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论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到2019年,中国已与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为维护世界和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中国积极履行世界贸易组织的各项义务,为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做出了贡献。2001年和2016年,中国分别承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2017年又在北京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可见,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9.(14分)
(1)万隆会议; (2分) “求同存异”的方针。(2分)
(2)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1972年,中美双方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4分,其他符合史实,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3)增加出国留学的机会;方便出国旅游;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方便对“一带一路”参与国的全面了解和学习等。(4分,答出两项即可,其他符合史实,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4)中国坚持走和平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全球伙伴关系,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赢得广泛国际赞誉。(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