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浙江杭州市绿城育华学校2017届高中语文《始得西山宴游记》作业 苏教版必修1
【必做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僇人(lù) 惴栗(zhuì) 施施而行(yí) 半身不遂(suì)
B.斫(zhuó) 榛莽(zhēn) 簸箕(jì) 盘踞(jù)
C.衽席(rèn) 岈然(yá) 洞穴(xué) 垤(dié)
D.培塿(pǒulǒu) 攒蹙(cuán) 颢气(hào) 觞(shāng)2·1·c·n·j·y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隙也(公务之暇) 施施而行(随意行走的样子) 日与其徒(随从)
B.斫榛莽(砍伐) 攒蹙累积(聚集收缩) 遁隐(隐藏)
C.岈然(山谷空阔的样子) 外与天际(交会) 颢气(天地自然之气)
D.恒惴栗(忧惧不安) 吾向之未始游(先前) 为之文以志(记录)
3.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自余为僇人 B.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C.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 D.悠悠乎与颢气俱
4.下列句子中不存在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日与其徒上高山 B.穷山之高而止
C.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D.望西山,始指异之
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B.攀援而登
C.攒蹙累积 D.游于是乎始
6.与“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 师不必贤于弟子 D.是岁,元和四年也
7.写出下列句子中“而”的不同意义和用法。
(1)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觉而起,起而归 21教育网
(3)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www-2-1-cnjy-com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8-11题。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 ( http: / / www.21cnjy.com )指异之。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筏,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邀,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枉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21*cnjy*com
8.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 是:这个
B. 始指异之 始:才
C.穷回溪 穷:走到……尽头
D.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极:极点,尽头
9.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居是州,恒惴栗 是岁,元和四年也
B.望西山,始指异之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C.悠悠乎与颢气俱 游于是乎始
D.不知日之入 其高下之势
10.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段中的“高下之势”、“尺寸千里”、“外与天际”三组画面,生动、准确地描绘出西山的“怪异”之景。【来源:21cnj*y.co*m】
B.文段中的“过”“缘”“斫”“焚”四个动词,领起四个短语,构成一种急促之势,说明他老而不稳的性格。【出处:21教育名师】
C.在表现手法上,文段采用了“从对面着笔”的描写手法(衬托),产生了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
D.在主题上,情景交融,将山水人格化,达到了描摹山水与言志抒情完美结合的境界。
1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选做题】
1.对西山之外的众山“漫漫而游”给了作者什么样的享受,试从文中找出语句加以说明。
2.“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这里的“醉”与以往的“醉”是否一样,为什么 文中用“入”而不用“落”,妙处何在 21cnjy.com
3.有人说,西山的景象给了柳宗元心灵的慰藉,让人摆脱了“恒惴栗”之感,你是否认同,为什么?
4.文中画线的句子“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 ( http: / / www.21cnjy.com )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这一哲理的理解。【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始得西山宴游记》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必做题】
1.D (A项中“遂”应读为二声;B项中“箕”应读作一声;C项中“岈”应读作 xiā。)
2.A (A项中“施施而行”意为:缓慢行走的样子)
3.A( A项“僇”通“戮”)
4.C(A:日,名作状;B:穷:形作动;D:意动)
5.B(A项“凡是”,古义是所有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今义是只要是;总体概括之词,指某个范围内的一切。C项“累积”,古义是堆积的意思;今义是积累。D项“于是”,古义是从此;今义是表示后一事承接前一事。)
6.A(同为定语后置句)
7.(1)连词,表修饰 (2)连词,表承接 (3)连词,表转折
8.D(极:至)
9.A (均为“这”。B项才/曾;C项……的样子/句中表停顿;D项取独/的)
10.B (“老而不稳”不当)
11.(1)以为所有这个州有奇异形态的山水,我都游览了,却不知道西山的怪异特立。
(2)精神专一,忘掉形骸,似乎与万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相融合。这样之后知道我先前不曾游玩,游玩从此开始。 21·cn·jy·com
【选做题】
1. 例:在“行”“游”两个动词前面,作者故意用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施施”“慢慢”两个重叠的形容词。“施施”“慢慢”,是漫步走着的样子,漫不经心的外在动作。通过外在动作的描写,实际上表现了作者在游览的时候,一种寂寞、愁闷的、无可无不可的精神状态。www.21-cn-jy.com
2.这里的“醉”指的是陶醉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大自然的美景中,而前者的醉指的是借酒浇愁排遣胸中的郁闷。 用“入”字显得悄无声息,更能见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之中忘了周围的一切21·世纪*教育网
3.游览西山时,作者看见 ( http: / / www.21cnjy.com )壮阔的景色,令他有悠然自得的感觉,与天地正气合而为一,进入无涯的境界;在沈醉于大自然的景色下,作者觉得自己的心和形与万物化为一体,于是放下僇人的感觉。
4.“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求学之路,永无止境,永不知足”“对事物的认识不能靠主观臆断,要探索实践”等2-1-c-n-j-y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