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课件(共19张PPT)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4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课件(共19张PPT)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5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5 18:15: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
1.梳理行文思路,感受科学发现背后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探索的历程。
2.学习文中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恰当的表达方式,了解科学哲学与科学史之间的区
别。
3.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激发对科学研究的热情。
一、辨词义: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遵循·遵守
(1)人人都要 遵守 交通规则。
(2)我们共产党人要 遵循 党的教导,把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做好。
辨析 二者都是动词,都有“遵从、依照”的意思。“遵守”侧重于不违背;“遵
循”侧重于不偏离。“遵守”多用于纪律、制度或规则等,适用范围较大;“遵
循”多用于理论、方法、原则、规律等,适用范围比“遵守”小。“遵循”的书
面语体色彩较“遵守”更为浓厚。
2.批判·批驳·批评
(1) 批评 他正是为了帮助他。
(2)对历史人物的 批判 ,应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
(3)愚公 批驳 了智叟的错误观点,每天仍挖山不止。
辨析 它们都是动词,都有“指出对方或他方错误”的意思。“批评”着重于指
出缺点、错误,语义比“批判”轻;“批判”着重于对错误的言行进行系统的分析,
加以否定,程度比“批评”重;“批驳”着重于对错误的意见或要求进行驳斥,驳斥
的是言,而不是行。“批评”的对象是人或知识,主要是指出错误、缺点,进行思想
帮助;“批判”的对象主要是错误的或反动的言行,包括具有这种思想、观点的作
品,也可以是人;“批驳”的对象主要是错误的意见或要求,不直接以人为对象。
3.制定·制订
(1)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精
神,国务院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制定 了一系列草案。
(2)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协助下,卫生部也正在 制订 健康促进战略,以便提高人们
对该病及其预防的认识。
辨析 “制定”指定出(法律、规程、政策等)。侧重于做出最后决定,使之完全确
定下来,常与政策、法令、方针、路线等搭配,多强调行为的结果。“制订”意思
是创制拟定。侧重于从无到有的创制、草拟而后的订立,常与计划、方案等搭配,
多强调行为的过程。
4.贯穿·贯串
(1)习近平主席出席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特别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贯串 其中
的重要思想就是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共抗疫情,迎来人类发展更加美好的明
天。
(2)这条隧道 贯穿 了整个山脉,可以想见工程的浩大与艰辛。
辨析 “贯串”指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连贯。“贯串”的事物一般
都比较抽象。“贯穿”指穿过,连通。“贯穿”的事物一般都比较具体。
二、词语积累:请判断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的正误。
1.青年人欲成大事,就必须沿着既定目标前进,并付出旷日持久的努力。 (  )
旷日持久:多费时日,拖得很久。句子想要表达青年人要付出长久的努力的意思,而
不是“拖得太久”,不合语境。
2.无论你是否喜欢,是否情愿,每一个学习汉字长大的人,都无法摆脱汉字根深蒂固
的文化心理以及汉字背后深远的文化传统的影响。 ( √ )
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3.节日期间,各大商场人流量激增,游玩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 (  )
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句
中用来形容“人”,使用对象错误。
4.当书中有我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人物、感情、思想时,似乎每本书都给我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 ( √ )
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原来是佛教用语,含有神秘奥妙的意思)。
5.人们习惯了加班加点、熬夜透支,且对此都不以为然,这导致身体过度疲劳的状
况更加严重。 (  )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不合语境,应用“不以为
意”。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6.《千家诗》是明清以来最为普及的蒙学诗歌读本,在社会上有着广泛的影响,各
种形式的注解本不胜枚举。 ( √ )
不胜枚举:无法一个一个全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
7.生活从来都是波澜起伏的,命运从来都是峰回路转的。正因为有了曲折,我们的
生命才会精彩。 ( √ )
波澜起伏:波浪四起;常用比喻义,比喻文章像波涛一样壮阔起伏,也比喻思潮的起伏
变化。
8.和中国捐赠的8万只口罩一起到达意大利的还有中国孩子们用画笔向意大利表
达的鼓励和祝福,中国孩子们的用心真可谓扣人心弦。 (  )
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使用对象错误且望文生义,
句中表达的是“温暖人心”的意思。
9.科学家一针见血地指出,长时间沉迷于游戏会给健康带来负担,甚至会出现关节
炎、静脉曲张等多种并发症。 ( √ )
一针见血:比喻话说得简短而能切中要害。
10.我这只是雕虫小技罢了,跟你们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比不得,一比就显得相形见绌
了。 (  )
相形见绌: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与前面的“显得”语意重
复。
11.有的人官僚主义严重,高高在上,不深入基层联系群众,不关心人民疾苦,贪图享
受,灯红酒绿,在群众中影响很坏。 ( √ )
高高在上:形容领导者不深入实际,脱离群众。
12.在巴西运动员尤其是小罗纳尔多进场时,中国球迷给予了热烈欢迎。他们对足
球的热爱,由此可见一斑。 ( √ )
可见一斑:比喻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也能推知事物的整体。
13.做学问不能一味将前人的学说奉为圭臬,而应敢于怀疑,善于创新,这样才会有所
建树。 ( √ )
奉为圭臬: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作准则。
14.中国抗击疫情时,各国纷纷伸出援手;当世界疫情形势严峻时,中国给多个国家捐
赠防疫物资。由此看来,各国之间的命运休戚与共,息息相关。 ( √ )
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
15.赫赫有名的张文宏医生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回应网友:“我希望大家不要叫我网
红,叫我文宏。” ( √ )
赫赫有名:形容名声极大。


一、重点剖析
持续了一千三四百年之久的浑盖之争,有何意义
答案 (1)浑盖之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重视实际校验的做法,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
一个优秀传统。
(2)促成了与之相关的众多科学问题的解决,促成了中国古代天文学诸多重要成就
的获得。

(3)表现了中国古人对宇宙问题的关注程度,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待科学问题的态
度。
文章的题目是“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为什么有关“天圆地方”说和“宣夜
说”的内容占了大量篇幅
答案 (1)展现中国古人在天文学探索道路上的曲折和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
“天圆地方”说和“宣夜说”虽然最终被天文学家抛弃,但它们都是古人对宇宙
探索的结果,体现了科学探究之路的坎坷和中国古人对待科学的严谨、坚持的态
度。
(2)使读者了解浑天说和盖天说提出的背景,凸显旷世之争的意义。中国人很早就
形成了对宇宙形状的认识,相继出现了“天圆地方”说和“宣夜说”,但这些学说最终都被否定了,这是浑天说和盖天说出现的背景,由此更凸显了“浑盖之争”的
价值和意义。
(3)使文章结构条理清晰,有层层深入之感。“天圆地方”说和“宣夜说”相较于
“浑盖之争”出现的更早,文章按时间顺序依次介绍,使文章结构清晰,由浅入深。
(4)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使读者全面了解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理论
的发展史。作者用饶有趣味的文笔和丰富的史料介绍了“天圆地方”说和“宣夜
说”,既让读者深入了解了中国古人在天文学理论方面的探索过程,又能体现出中
国古代天文学的进步与发展,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科学哲学家拉卡托斯说:“没有科学史的科学哲学是空洞的,没有科学哲学的科
学史是盲目的。”如何理解这句话
答案 拉卡托斯的话体现的是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的联系。“没有科学史的科学
哲学是空洞的”是指哲学离不开具体科学,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没有科学哲学的科学史是盲目的”是指哲学是具体科学
的概括和总结,同时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等方面的指导。
二、写法赏析
1.切题方式:以现象明论题
文章开篇由西方天文学的“地心说”与“日心说”之间的争论引出中国天文学史
上的“浑盖之争”。
2.论证结构:总分式
文章开头提出中国天文学史上著名的浑盖之争,然后第2段分析“天圆地方”说、
第3段到第5段分析“宣夜说”、第6段到第7段分析“盖天说”、第8段分析“浑
天说”。文章通过对这些学说的基本观点、历史贡献的分析,最后总结浑盖之争
涉及的宇宙结构问题及浑盖之争的意义。
3.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
引用论证,文中大量引用古代典籍,如第2段中引用曾子对“天圆地方”的解释,第3
段中引用《晋书·天文志》中对“宣夜说”的描述;举例论证,如第10段分析“浑盖
之争”时列举了扬雄和桓谭的争论,又列举了扬雄对盖天说所做的批驳;对比论证,
如第4段把宣夜说和古希腊人的水晶天说做对比并进行区分;类比论证,如文中阐述
的东西方天文学历史上都有的关于宇宙结构的争论;等等。
三、思辨探究
科学认识本来要达到必然性,但客观上常常由偶然性起作用,你是否认同这种观点
请简要阐述。
观点一 同意。科学认识的过程本身具有复杂性,其中目的性和意外性交织在一
起,这恰恰体现了主客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辩证统一。客观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总
是通过偶然性来实现的,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一旦条件具备,偶然的东西就会转化为必然的东西。
观点二 不同意。自然界的现象都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在表面上由偶然
性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隐藏的必然性的规律支配的,而问题在
于发现这种必然性的规律。偶然现象的背后可能会有某种必然性,只有认识到这
一必然性,才会格外留心偶然之事,并从中发现必然性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