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项脊轩志课件(共27张PPT)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9.2项脊轩志课件(共27张PPT)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9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5 18:16: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项脊轩志
1.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2.学习本文以细节和场面状写人物、表达感情的技法,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动
人的艺术特色。
3.理解作者对家道衰落的伤感和对已故亲人的深深眷恋。

  项脊轩志
归有光
项脊轩,旧①南阁子也。室仅方丈②,可容一人居。
项脊轩,是原来的南阁子。室内面积仅一丈见方,只可容纳一个人居住。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③,雨泽④下注;每移案,
这是已有上百年的老屋子,(屋顶墙头上的)泥土渗漏,雨水也往下流;每当移动桌案
时,
顾视无可置者⑤。又北向⑥,不能得日,日过
左看右看没有可以挪置(桌案)的地方。加上屋门方位朝北,不能照到阳光,一过
午已昏。余稍为修葺⑦,使不上漏。前
中午屋内就已经昏暗了。我稍稍修补了一下,使它不从上面漏土漏雨。在阁子北

辟四窗,垣墙⑧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
开了四扇窗子,四周围绕院子砌上墙,用(北墙)对着南边射来的日光(使其反照室内),
室内
始洞然⑨。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⑩,亦遂
才明亮起来。又在庭院里错杂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往日的栏杆,也就
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 啸歌 ,冥然兀
增加了光彩。借来的书籍摆满了书架,我安居室内,长啸歌吟,(有时)静静地独自
坐 ,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
端坐,听到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声音;庭院、阶前却静悄悄的,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
至不去。三五之夜 ,明月半墙,桂影
到了它们面前也不离开。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明月高悬,照亮半截墙壁,桂树的影

斑驳 ,风移影动,珊珊 可爱。
错杂,微风吹来,树影摇动,美好可爱。
{①旧:旧日的,原来的。②方丈:一丈见方。③渗漉:渗漏。④雨泽:雨水。⑤无可置
者:没有可以挪置(桌案)的地方。⑥北向:方位朝北。向,朝着。⑦修葺:修补。⑧垣
墙:用作动词,砌上垣墙。垣,矮墙,也泛指墙。⑨洞然:明亮的样子。⑩栏楯(shǔn):
栏杆。 增胜:增加光彩。胜,美。 偃仰:俯仰,这里指安居、休息。 啸歌:长啸
歌吟。 冥然兀坐:静静地独自端坐。 三五之夜: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 斑
驳:错杂。 珊珊:树影摇动的样子。}
层解 (第1段)写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①庭中通南北
然而我住在这里,有许多可喜的事,也有许多可悲的事。在此以前,庭院南北相通
为一。迨诸父异爨②,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③。东犬
成为一体。等到伯、叔分家,在内外设置了许多小门和墙壁,到处都是。东家的狗
西吠④,客逾庖而宴⑤,鸡栖于厅。 庭中
(听到西家的声音)就对着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里歇宿。庭院

始为篱,已⑥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
开始是用篱笆隔开,不久后又砌了墙,一共变动了两次。家中有位老婆婆,曾经在这

此。妪,先大母⑦婢也,乳二世⑧,先妣抚⑨之甚厚。
居住。(这个)老婆婆,是我去世的祖母的婢女,给父亲和我两代人喂过奶,先母对待
她很好。
室西连于中闺⑩,先妣尝一至。妪每 谓余曰:“某所,而母
房子的西边和内室相连,先母曾经来过一次。老婆婆经常对我说:“这个地方,你的
母亲
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
(曾经)站在这儿。”老婆婆又说:“你姐姐在我怀中,呱呱地哭泣;你母亲用手指敲

门扉曰:‘儿寒乎 欲食乎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
房门说:‘孩子是冷呢,还是想吃东西呢 ’我在门外向你母亲一一回答。”话还没
有说完,
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 曰:
我就哭了,老婆婆也哭了。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内读书,有一天,祖母来看我,说: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
“我的孩子,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待在这里 很像个
女郎也 ”比去 ,以手阖 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
女孩子呀!”等到离开的时候,用手关闭门,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家的读书人
效 ,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
在科举上无所成就已经很久了,这孩子长大,就可以有指望了呀!”不一会儿,拿着一
个象牙制
笏 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
的手板过来,说:“这是我的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朝见皇帝时用的,以后你应当
会用
之!” 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 不自禁。
到它!”瞻视回顾先人留下的旧物,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让人忍不住大哭。
{①先是:在此以前。②迨(dài)诸父异爨(cuàn):等到伯、叔分家。迨,等到。诸父,伯
父、叔父的统称。异爨,分灶做饭,意思是分家。③往往而是:到处都是。④东犬西
吠:东家的狗(听到西家的声音)就对着西家叫。⑤逾庖而宴:越过厨房去吃饭。因
为多置小门墙,所以宴客的时候客人要经过厨房。⑥已:不久后。⑦先大母:去世的
祖母。下文的“先妣”,指去世的母亲。⑧乳二世:给父亲和自己两代人喂过奶。
乳,喂奶、哺育。⑨抚:爱护。这里是“对待”的意思。⑩中闺:内室。 每:经常,
不止一次。 而母立于兹:你的母亲(曾经)站在这儿。 过余:到我(这里来),意思
是来看我。 大类:很像。 比去:等到离开的时候。 阖(hé):关闭。 不效:没
有效果。这里指科举上无所成就。 象笏(hù):象牙制的手板。古代品级较高的官
员朝见君主时执笏,供指画和记事。笏多以象牙、玉制成。 长号:大哭。}
层解 (第2段)写项脊轩的变迁,回忆母亲和祖母的往事,以“悲”贯穿,表现家世之
痛、思亲之情。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①
项脊轩的东边以前曾经是厨房,人们到那里去,必须从轩前经过。我关上窗户在
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
里面住着,时间长了,能够根据脚步声辨别是谁。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

焚,殆②有神护者。
焚毁,可能是有神灵在保护着吧。
{①扃(jiōng)牖:关上窗户。扃,关闭。②殆:恐怕,可能。}
层解 (第3段)写自己在轩中闭门读书,闻足音而辨人的情景,表明作者不但感觉细
微,而且耐得住寂寞。写项脊轩多次遭火未焚,是对“悲”的进一步补充。
…………
余既为此志①,后五年,吾妻来归②,时至轩中,从余问
我已经作了这篇志,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她时常来到轩中,向我问
古事,或凭几学书③。吾妻归宁④,述诸小妹
一些旧时的事情,有时伏在桌上学写字。我妻子回娘家省亲,(回我家后)转述她小
妹们的
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⑤何谓阁子也 ”其后六年,
话,说:“听说姐姐家有个小阁子,那么什么叫阁子呢 ”这以后过了六年,
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
我的妻子去世,小轩破败没有整修。又过了两年,我生病长时间卧床,闲极无聊,就
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⑥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派人再次修缮南阁子,它的形制跟过去稍有不同。然而此后我多在外边,不常住在
这里。
{①余既为此志:我已经作了这篇志。此志,指本篇中这一句之上的内容,从这一句
以下是后来补写的。②来归:指嫁到我家来。③书:写字。④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
家省亲。⑤且:助词,用于句首。这里有“那么”的意思。⑥制:形制,规制。}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①
庭院中有一株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那年亲手种下的,现在已经高高地直立着,
如盖②矣。
(枝叶繁茂)像伞盖一样了。
{①亭亭:直立的样子。②盖:伞盖。}
层解 (第4—5段)通过补叙,表达对亡妻的怀念之情。第4段补记婚后两人在轩内
的生活情景,以“喜”衬“悲”,表现了丧妻的悲伤。第5段写作者睹物思人,表现
了物是人非之感,表达了对妻子的怀念。
项脊轩是“百年老屋”,破漏、狭小、昏暗。经过修葺,轩内不再漏土漏雨,而且
明亮起来了;轩外“杂植兰桂竹木”。白天,轩内作者“偃仰啸歌,冥然兀坐”,轩外
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月明之夜,桂影斑驳。这是多么和谐、幽雅的小天地
啊!这方天地是属于作者的,人居其中,有书可读,有景可赏,自然“可喜”。
庭院原本南北相通,是一个整体。自从“诸父异爨”后,设置了许多“小门墙”
(四分五裂之状)。先是用篱笆相隔,后来更是用一堵墙壁阻断往来。“东犬西吠,
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寥寥几笔,将一个封建大家庭分家后颓败衰落、混乱不堪
的情状表现得淋漓尽致。
母亲听到姐姐“呱呱而泣”时,用手指敲南阁子的门扉说:“儿寒乎 欲食乎 ”
用极普通的动作描写和极平常的生活话语,生动地表现出母亲对孩子的怜爱,读来
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倍感真切。“语未毕,余泣,妪亦泣”,悲戚的感情是自然生发
的。林纾曾说:“震川之述老妪语,至琐细,至无关紧要,然自少失母之儿读之,匪不
流涕矣。”
作者祖母的祖父在宣德年间曾任朝廷官员(太常寺卿),而如今,“吾家读书久不
效”,儿辈们在科举上无所成就,反以分家为能事,使这个钟鸣鼎食之家四分五裂,乌
烟瘴气,祖母只有把希望寄托在孙儿归有光的身上了。
第3段写作者在轩中读书和小轩四次遭火灾而没有被焚毁的事情,其中暗含着轩
中读书之“可喜”与轩遭火灾、自己读书还未得志之“可悲”。
第4段续写项脊轩在妻子去世前后的变化,寓有悼亡之情。回忆妻子生前琐事,于
平淡中见隽永,与前文格调毫无二致。

文末摇曳生姿,写妻子生前亲手种下的一棵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亭
亭”一词,既使人想到树木高高直立的样子,又使人想到人之亭亭玉立,在这一笔中,
寄寓了作者的感慨和惆怅,读来富有韵味。

一、重点剖析
“项脊轩”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 “项脊轩”是全文布局谋篇的线索。文中通过写“百年老屋”的几次变
迁,将与“项脊轩”密切相关的几件事串联成篇,寓有人世沧桑之感慨。往事如烟,
可写可记之事很多,而作者将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发生都限制在“项脊轩”及其
庭院中,把人和事用“项脊轩”紧密联系起来,写景、叙事、抒情,无不围绕“项脊
轩”这一中心展开,条理井然,形散神聚。

课文第1段写了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景象,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小轩的眷恋
之情。说说作者是怎样表现这种深挚的感情的。
答案 文章开篇紧扣题目,落笔即写项脊轩:“项脊轩,旧南阁子也”,点出它的来
历。接着写它的特点:“尘泥渗漉,雨泽下注”,写其破旧;“每移案,顾视无可置
者”,写其狭小;“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写其昏暗。用寥寥数笔介绍项
脊轩,渲染出一种衰败、阴冷的凄清气氛,并渗透了作者的主观情感,在轩内苦读的
情景历历在目,难免会令科考不利、数次落榜的作者唏嘘感慨。可是作者用笔婉
曲而不简略草率,接下来并没有马上抒写他的伤感和愁怀,而是从“悲”的反面,即
“喜”来着笔。阁子“稍为修葺”,弥补了漏土漏雨的缺陷;辟窗筑墙,弥补了昏暗
阴冷的缺陷;“杂植兰桂竹木”,弥补了零落残败的缺陷。略加整理,面貌稍新,作者
便在这既不宽阔也不完美的世界里自我欣赏、自我陶醉起来,陶醉于“借书满架,
偃仰啸歌”的读书生活中,陶醉于“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的寂寂庭阶上,陶醉
于“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的清幽月景里。主人公的精神世界与方丈之室的项脊
轩,恰好都是一个狭小的天地。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互相融合,营造了一种艺术
的意境,将作者那自得其乐的喜悦,表现得非常真实而又自然。这里作者写的是景,
但景中含情,从那“珊珊可爱”之景中,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项脊轩那种深挚的
眷恋之情。归有光善于将感情融入叙事和描写之中,因此读他的文章,便能感受到
一种浓浓的抒情气氛。正如明人王锡爵在《归公墓志铭》中所说:“无意于感人,
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

这篇课文的尾段历来为人称道,请鉴赏它的妙处。
答案 (1)借物抒情。作者把极深的悲痛寄寓于一棵枇杷树,无一字言思念,思念之
情却透过景物表现得极为诚挚动人。这“亭亭如盖”的枇杷树,是妻死之年亲手
所植,送走了多少春夏秋冬,经受了几番风霜雨雪,年年岁岁,陪伴着古旧的项脊轩,
睹物思人,怎能不黯然神伤!莫非它也像主人一样,不能忘怀逝去的年华和昔日的悲
欢 这“亭亭如盖”的枇杷树,摇曳着作者满腹绵绵不尽的思念。
(2)以景结情,耐人寻味。文章结尾,贵有余味,这篇课文的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由“亭亭如盖”的树,自然就会联想到当年亭亭玉立之人,但现实是物虽在
而人已逝,占据着心头的只是一片惆怅之情,余韵悠长,令人久久不能释怀。
(3)语言凝练,言简义丰。尾段融入了作者的无限感伤之情,道尽了世事沧桑、物是
人非的感慨,寄托了作者对亡妻深沉的怀念之情。
李密的《陈情表》和归有光的《项脊轩志》都写得情真意切、凄婉动人。请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两种文体在表达方式上的差别。
答案 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也是封建社会下臣对
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文心雕龙·章表》中说:“章以谢
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由此可见,“表”虽是公文,但主要用途是
“陈情”,往往带有倾诉衷情的特点,主要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讲究文采。如诸葛
亮的《出师表》陈述的是忠臣报国之情,李密的《陈情表》陈述的是乞养祖母、
辞不就职之情。统观众多表文,尽管具体内容不同,但都离不开抒情手法的运用,行
文都着力于表白心迹和恳切陈情,有浓郁的抒彩,不仅仅晓之以理,更动之以
情。
志,有时亦作“记”,指古代叙事、记人、写景、状物的杂记类文体。它内容庞杂,
可以写“亭台名胜”,可以写“书画杂物”,也可以写“书斋”,如《项脊轩志》通
过选取日常生活中的琐事,运用细节描写来抒情言志。此类文章要求围绕所记的
对象特点,既写其形,更叙其事、传其神;写法上不拘一格,随物赋形,言而有序。由
于“杂记类”有这些特点,所以这类文章大多灵活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等多种表达方式来记人叙事,描摹对象,抒发怀抱。
二、写法赏析
1.结构严谨,文脉贯通
作者善于用线索串联生活琐事,使文章形散而神不散。项脊轩是贯穿全文的线
索。顺着这条线索,作者或陈述项脊轩的变迁,或叙写亲人之间的琐事,或直抒胸臆,将“悲”和“喜”的感情交织在一起,将记物、叙事、抒情熔于一炉,使全文结构
严谨,文脉贯通。
2.场面细节,生动传神
作者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感受最深的细节和场面,表现人物的风貌,寄托内心的
感情。如,写修葺后的南阁子——书籍满架、小鸟时来、明月半墙、桂影斑驳,充
分表达了作者怡然自得的情绪。又如,写老妪叙述先母之事,寥寥数语,老妪的神
情、母亲的慈爱无不尽现眼前。对祖母的回忆尤其感人。此外,婚后妻来小轩时
的往事,妻从娘家回来后转述的诸小妹的话语,亭亭如盖的枇杷树等,无不真切感
人。
3.语言平实,情意动人
文章质朴自然,毫无矫饰,字里行间渗透着浓郁的思念之情。如写祖母来看望和勉
励作者时的情景,十分真实感人:“吾儿 ……大类女郎也 ”语气亲切而又诙谐,自然地传达出祖母对孙子的关切和疼爱之情;临去,“以手阖门”的动作和“吾家…
…可待乎”的言语以及“顷之,持一象笏至”的动作等,把祖母对孙儿的关心、疼
爱和期待惟妙惟肖地表现了出来。寥寥几笔,平淡之至却感人至深。这一切,作者
全用平淡朴素的白描叙写出来,显得格外真挚动人。
三、思辨探究
散文贵在“神聚”,本文写的虽然都是生活中的琐事,却感人至深。那么本文的线
索是什么 请探究作答。
观点一 项脊轩的兴废变迁。第1段,开头一句点明“轩”的地址和“轩”的特点
——修整前狭小、破漏、昏暗,修整后明亮、宁静、幽美;第2段写项脊轩的变迁及
与项脊轩有关的母亲和祖母的往事;第3段写项脊轩多次遭火灾未焚和作者在项脊
轩中苦读的情景;第4段回忆与亡妻在项脊轩中度过的美好时光。作者把零散材料
集中到一定的空间中来,这些材料看似互不关联,实则都与项脊轩相关,作者借项脊轩把所见、所闻、所感等有机地贯穿起来。项脊轩既是文章写作的对象,也是作
者抒情的载体,更是行文的线索。
观点二 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一句,在文中不
但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更是本文的情感线索。第1段先写修整前的项脊轩的狭小、
破漏和昏暗,继而写修整后的项脊轩的幽美、宁静和明亮,表现的是作者对项脊轩
的喜爱之情和高雅的志趣、恬淡的心境。第2段写家族的分崩离析和衰落,表现了
作者对家族衰败的悲痛;先妣对子女无微不至的关怀,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
感伤;回忆祖母对自己的关心、赞许和期盼,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名未
成、辜负亲人期望的无限沉痛的心情。第3段写作者耐得住寂寞在轩中苦读并对
项脊轩多次遭火灾而未焚感到庆幸。第4段回忆亡妻,表达了作者对妻子深沉的怀
念。“悲”“喜”之情在文中交替,使本来互不关联的事情产生紧密联系,在
“形”“神”上得到了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