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问题:秦始皇陵兵马俑为什么都一致面朝东方呢?
1
课程标准
学科核心素养
1.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措施),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2.通过了解秦朝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
(时空观念与家国情怀)能够运结合秦朝疆域图概述秦朝疆域范围与郡县分布,认识秦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与开拓疆土的进步性;
(唯物史观与史料实证)能够从历史发展潮流角度认识秦统一的历史必然性,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历史解释与唯物史观)概况秦朝兴衰历程,理解制度创新对国家统一的重要意义,和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一 秦的统一
三 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
目录
二 秦朝的暴政
一、秦的统一
血缘分封 天下共主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变法图强 群雄兼并
◎ 你能根据以上信息概括出秦朝统一的历史背景吗?
公元前1046年(西周)
公元前770年(春秋)
公元前475年(战国)
1.统一背景
战国中后期,统一的呼声日益高涨。孟子提出了“定于一”的思想。成书于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也认为:“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作者认为只有统一才能结束战乱。
韩国派遣水工郑国游说秦王嬴政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嬴政采纳郑国建议后,发觉这是韩国的阴谋,于是下令驱逐所有其他诸侯国的人。为此,李斯上《谏逐客书》,改变了嬴政的主张,网罗了天下英才。其理由是: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史记·李斯列传》
思考:从人才角度分析,为什么只有秦能够统一六国?
(1)客观条件
①人民愿望: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②经济需求: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③地理位置: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2)主观条件
①励精图治:秦王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
②变法革新:商鞅变法后,尊奉法家,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
③策略得当: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策略。
太行山脉
秦岭
大巴山
1.统一背景
秦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 经济
政治
地理
军事
思想
社会
商鞅变法后,秦国物质基础雄厚,国力强盛;
各地域经济发展要求统一。
秦王励精图治,广纳人才,吏治清明。
秦国的地理位置优越,据山势之险,易守难攻。
秦国军事力量强大,名将辈出。
法家思想提供了治国的理论基础
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诸侯间兼并战争造成区域性的统一,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历史 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逐渐向封建社会过渡
实践 商鞅变法初步确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设县制,为其提供借鉴
政治 秦善于吸纳人才,外来人才在秦统一大业的实现上,功不可没
经济 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经济的发展,为统一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地理 秦国所处地理位置优越,物产丰富,物质基础雄厚
思想 法家思想提供了治国的理论基础
军事 采用了“远交近攻”的策略
民心 长期的战乱给社会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打破政治分裂、结束战争,成为历史大势、众望所归
2、过程
灭六国
击匈奴
征南越
控西南
魏
楚
齐
韩
秦
赵
燕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相继灭掉东方六国
击退匈奴的进攻,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征服南方越族地区
(开灵渠、设南海、象郡)
加强了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设夜郎、桂林郡)
华南、西南地区在秦朝已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其三》
前230年灭韩
前221年灭齐
前228年灭赵
前225年灭魏
前223年灭楚
前222年灭燕
前221年建立秦朝
策略:远交近攻
西到陇西
北抵长城
东达大海
南濒南海
秦朝面临的两大历史课题
王室衰微
应加强中央权力
诸侯争霸
应限制地方权力
?
?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秦如何实现对广阔疆域的有效统治,巩固统一?
皇权至上
皇位世袭
材料一: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
——《资治通鉴》卷第七《秦纪二》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资治通鉴》卷第七《秦纪二》
皇帝独尊
(1)创立皇帝制度
3.巩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
本质:
君主专制——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三 公 丞 相 百官之首,全国政务
御史大夫 律令图籍,监察百官(副丞相,位低权重)
太 尉 管理全国军务
九 卿 奉 常 宗庙礼仪、教育
郎 中 令 宫廷警卫
卫 尉 宫门屯卫
太 仆 宫廷车马
廷 尉 司法、首都警卫
典 客 少数民族、外交
宗 正 皇室宗族
治粟内史 租税、国家财政
少 府 皇家财政、官府手工业
皇 帝
御史大夫
丞 相
太 尉
奉
常
廷尉
少府
卫尉
宗正
郎中令
太仆
典客
治粟内史
3.巩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
(2)三公九卿
特点:互不相属、互相牵制;皇权专制; 家国一体。
地方治理方式的选择
丞相绾[wǎn]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关于秦朝建国初的国家治理问题,群臣展开了激烈辩论:
思考:丞相王绾和廷尉李斯的观点分别是什么,皇帝嬴政又是怎样的态度?
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置诸侯不便。
李斯
王绾
3.巩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
分封制:诸侯拥有世袭特权,容易形成割据势力、威胁中央;
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思考:
秦朝废分封、设郡县的原因?
秦朝:贵族政治被官僚政治取代。
在地方彻底废除分封制,将战国时已经出现的郡县制在全国推广,设立郡、县(道)两级行政机构,其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县(道)以下设乡、里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
3.巩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
(3)郡县制
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乡三老掌教化,由民间有
名望的人担任,不算官吏。有秩、啬夫管司法和赋税征收。
游徼管治安。乡下面有里,里有里正。里正除与乡政权的职能
相同外,还有组织生产的任务。在交通要道上,十里设一亭,
亭长负责捕盗贼等工作。
分封制 郡县制
同 目的: 性质:。 异 时代 奴隶社会
官员产生
官吏权利 拥有封地、爵位、土地管理权 只有俸禄,无封地、无土地管理权
与中央政府的关系 诸侯国有很强的独立性 (地方分权) 中央政府的地方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中央集权)
政治体制 贵族政治
影响 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封建社会
都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
都是为了巩固统治
皇帝任免
◆实行郡县制的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实现了中央
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度
一种决策方式,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汇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一种国家结构,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实行垂直管理。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
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制度层面统一)
特点:皇权至上、高度集权、官僚政治、家国同治:
1.被迫迁徙
如果穿越到了战国时期的楚国,成为了贵族,那么在秦统一后,你会过怎样的生活?
7.被抓服役
8.刑法严苛
2.办理户籍
3.兑换钱币
4.学习小篆
5.改变度量
6.移风易俗
9.焚书坑儒
迁徙六国贵族豪强
编制户籍
统一货币
统一文字
统一度量衡
整顿社会风俗
修建长城、驰道、皇陵、阿房宫
制定《秦律》,严刑峻法
经济文化社会上:
①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②修驰道、直道
③颁行法律---《秦律》
④编制户籍
⑤迁徙六国贵族豪强
⑥整顿社会风俗
▲秦*李斯
泰山刻石
(明拓本)
3.巩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
(4).其他措施
其他巩固统一的措施
(经济文化层面的统一)
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的统一,为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便利条件,也有利于巩固大一统的政治局面,对中华民族长期保持文化认同和凝聚力产生了重要影响。
小篆(李斯)---隶书(程邈)
统一和简化了文字
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统一车轨
修建驰道、直道
驰道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道”,始于秦朝。秦灭六国后,第二年(公元前220年)下令修筑以咸阳为中心,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
直道:北伐匈奴后,修建了由咸阳经云阳(陕西淳化)直达九原(包头)的直道,长约700余公里。
制定《秦律》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废除六国的法律,把原来秦国的法律推行于全国。史称“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秦律》细密、严苛,是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工具。
编制户籍
里耶秦简户籍簿
释文为:“东成户人士五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伤。”东成,里名。户人,户主。士五,身份称谓,指无爵或免爵者。女子,女性。大、小,课役身份的标志,登记于户籍,作为征发赋役的依据。夫、沙、泽若、伤,均为人名。
知识链接:
里耶秦简,2002年发现于湖南省湘西龙山县里耶镇,共37000多枚。主要内容是秦洞庭郡迁陵县的档案,包括祠先农简、地名里程简、户籍简等。里耶秦代简牍发现,学界认为它是继秦始皇兵马俑之后秦代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其研究成果将大大填补史料的缺佚。极大地改变和充实人们原有的知识结构。从某种意义上说,里耶秦简对于秦史的重要性不亚于甲骨文对于商史研究的意义,它将从根本上改变秦史研究的面貌。
加强政府对民众的管理,成为征税的依据。
(1)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国家,奠定了此后历代疆域的基本版图。
(2)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发展奠定了基础。
(3)促进民族交融,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促进中华文明的发展。
4.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在此之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上是分裂的,所谓“诸夏”或“中国”,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并无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直到秦统一,“中国”二字才有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具有明确政治制度的庞大帝国和明确地理区域的广大国土和民众。
——摘编自邹纪万《秦汉史》
【课堂探究】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分析秦朝的统一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问题探究: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但是,为什么统一后的秦王朝只存在了十几年时间就迅速灭亡?
历史纵横
秦朝的政治危机
秦统一之后,秦始皇多次到各地巡视,并且用刻石方式宣扬自己的显赫业绩,宣称“一家天下,兵不复起”“人迹所至,无不臣者”。然而就在一次出巡途中,发生了行刺事件,随从车辆被刺客掷出的铁锥击中,秦始皇侥幸逃生。后来,又有人在陨石上刻下“始皇帝死而地分”的标语。这都说明外表强盛的秦朝,实际上统治危机仍然存在。
二、秦朝的暴政
求仙问药
泰山封禅
秦朝肉刑
繁重的徭役
沉重的赋税
严苛的刑罚
文化的专制
阶级矛盾和统治阶层内部矛盾尖锐化,农民起义爆发
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P16—17,概括秦朝暴政的表现?
二、秦朝暴政
1、表现
2、后果
焚书坑儒:
为了钳制思想,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下令天下将非秦国历史的史书,非博士所掌管的《诗》《书》等诸子百家语,在30天内全部交给官府焚毁。只有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在其列。先秦以来的许多珍贵文献毁于一旦。秦始皇以“或为妖言以乱黔首”罪名,将460余名儒生方士坑杀。这就是著名的“焚书坑儒”。焚书坑儒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十分恶劣的影响。
焚书
坑儒
(1)实质:思想文化专制。
(2)影响:钳制思想,摧残文化,使我国文化典籍遭受严重损失。
三、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
原因
结果
▲ 陈胜、吴广起义进军路线图
①秦的暴政(根本原因)
②派往北部边境的戍卒,在大泽乡,遇雨受阻,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直接原因)
时空:公元前209年,大泽乡
领袖:陈胜、吴广领导,天下云集响应
特点:“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政权:在陈建“张楚”政权。是中国历史
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刘邦起义军进攻咸阳,推翻秦朝
概况
1.秦末农民起义(公元前209年——公元前207年)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杜牧《阿房宫赋》
材料一:一夫作难,而七庙隳(huī),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翻译:谁料陈涉一人起来发难,秦朝的社稷就毁灭了,国君死在别人的手里,被天下人嘲笑,这是什么道理呢?就因为不施行仁义,而攻守的形势也就不同了)——贾谊《过秦论》
材料二: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意思是,楚国即使只剩下三大氏族屈、景、昭,也还是一定要灭亡秦国。楚的王族姓芈,本支为熊氏,另分为昭(昭阳)、屈(屈原)、景(景差)三氏(三户)。并非后世所指的只是几户人家,几个人。
材料三:“在中国古代社会,由于忠、孝、节、义的教育深入人心,故而在大多数封建皇朝灭亡的时候,总有一些臣子为这个皇朝殉节。只有秦朝灭亡的时候找不到一个殉节的君王和臣子,原因就在于秦国和秦朝长期推行法家文化,过分强调以利益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忽视道德教化,尤其是节操教育。秦文化这种缺陷直接导致了秦上层的道德堕落,并成为秦王朝迅速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孟祥才《忽视道德教化:秦王朝灭亡原因的文化视角》
【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秦朝(BC221-BC207)为何短命而亡?
秦朝的暴政招致人民的反抗。
反秦势力强大,国家认同感的缺失。
法家理论(治国思想)的弊端。
主观:缺乏治理大一统帝国的经验。
2.楚汉战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 楚汉战争示意图
农民起义推翻秦朝后,中国历史的走向如何?是农民当家做主掌握国家政权吗?
探究2
背景
性质
①秦朝灭亡
②刘邦、项羽争夺帝位
争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
目的
争做皇帝
结果
刘邦打败项羽,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探究:刘邦能够打败项羽的原因
①刘邦与关中老百姓“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博取民心;
②废秦苛法,善于用人,听取谏言,指挥得当;
2.秦的速亡与楚汉战争
公元前207年,刘邦的军队进占咸阳,秦朝灭亡。
添加标题
刘 邦
添加标题
项 羽
“约法三章”
废秦苛法
善于用人
听取谏言
指挥得当
刚愎自用
不善用人
赏罚不明
烧杀掳掠
分封政策失当
完胜
败北
起义与速亡
课堂总结
难点解析:
历史上对秦始皇统一中国和所创立的秦制有哪些评价?
探究
历史上对秦始皇的评价一直众说纷纭。有人称他是“千古一帝”,有人说他是“无道暴君”。你支持那一观点?请简述理由。
争鸣
史料阅读
历代对秦始皇统一和秦制给予高度评价: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
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班固《汉书·主父偃传》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李白《古风·其三》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柳宗元《封建论》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李贽《藏书》
评价角度涉及下列几个方面:
(1)统一中国:
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新纪元。
(2)制度创新:
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影响深远。
(3)推动民族交流交融。
(4)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5)焚书坑儒、严刑峻法、滥用民力,专制暴虐。
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
【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并讨论,我们应该如何评价秦始皇?
请大家结合课前搜集的关于秦始皇评价的材料,从功与过两个方面进行展示。
评价秦始皇
①整体: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②一分为二:积极+消极
功绩 (1)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2)他还统一了文字、货币、车轨、度量衡,筑长城,修灵渠等,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3)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过失 (1)秦始皇以“焚书坑儒”的方式巩固政权,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2)赋税沉重、徭役繁重、刑罚严苛等暴政,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最终导致秦朝的灭亡。
【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应该如何评价秦始皇?
评价秦始皇
随堂检测
1. 秦统一后建立起“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幅员辽阔的国家。为了有效地管理地方,秦朝采取的措施是
A. 沿用分封制 B. 推广郡县制
C. 采用郡国并行制 D. 建立省制
2. 唐代诗人章碣有诗言:“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该诗中提到的秦朝的历史事件是
A. 统一六国,焚书坑儒 B. 商鞅变法,平定山东
C. 农民起义,刘项文盲 D. 焚书坑儒,农民起义
B
D
C
D
3.“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绩效”指郡县制( )
A.导致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B.形成中央间接管理地方的形式
C.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 D.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
4.秦始皇命蒙恬修筑了从咸阳直通北边九原的直道,“长千八百里”。这项措施( )
A.促进了北疆与内地的交往 B.加速了国家完成统一进程
C.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D.解除了匈奴对边境的威胁
5.有学者指出,秦朝以武力统一天下,却没有使原本属于各国的百姓感受到新政权带来的温暖,这成为秦朝短命而亡的“基因缺陷”。秦朝的“基因缺陷”指的是( )
A.强力推行重农抑商 B.实行皇位世袭制度
C.以郡县制控制地方 D.不合理的治理方式
D
A
D
B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