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江南的冬景落实应用训练 苏教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江南的冬景落实应用训练 苏教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0-22 06:16: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南的冬景落实应用训练 苏教版必修1
(时间:40分钟 分值:50分)
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煮茗(mínɡ)     远阜(fù)
涮羊肉(shuā) 曝背谈天(pù)
B.乌桕(jiù) 夹衣(jiā)
赭色(zhě) 槎桠(chá yā)
C.恣意(zì) 丰腴(yú)
冬霖(lín) 绿林好汉(lù)
D.月晕(yùn) 愚劣(yú)
正月(zhēnɡ) 剥花生(bō)
解析:A项,“涮”应读shuàn;B项,“夹”应读jiá;D项,“剥”应读bāo。
答案:C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蜇居   铭刻  恩惠  暮雨潇潇
B.逍遥 清福 元霄 树枝歧出
C.暄哗 胸襟 洋溢 直接了当
D.肃杀 闽粤 碧落 莫名其妙
解析:A项,蜇—蛰;B项,霄—宵;C项,暄—喧,接—截。
答案:D
3.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①________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②________,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③________,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④________,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
将下列诗句填在相应的横线上。(只填序号)
A.“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B.“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C.“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解析:注意后文语句的暗示作用。①后有“日暮”一词,可推知应填C。②后有“雪月梅”三字,可推知应填A。③后有“更深人静”,和“犬吠”“夜归”对应,应填D。④后的“村景”和“一枝开”相照应,应填B。故①选C,②选A,③选D,④选B。
答案:C A D B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这部电影无非是一部贺岁的商业片,我看到后来只觉得莫名其妙,又觉得无聊,大概是我对它的期望值稍微高了一点吧。
B.江北的春天,人们喜欢游春;江南的冬天,人们也喜欢郊外散步,看来江南的冬天和江北的春天是半斤八两,景致一样宜人。
C.早已高调宣布退休的达赖再次向其信徒发出号召,鼓动信徒参与“自焚”等和平运动。其浓重的血腥味再次证实达赖“和平运动”,不过是欺世盗名而已。
D.微软一名发言人直截了当地表示:“微软没有在开发智能手机。”
解析:B项,八两,即半斤,旧制一斤为十六两。半斤、八两轻重相等。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不相上下,多为贬义。句中使用不合语境。
答案:B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B.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亦有时候会保持至少三个月以上的生命。
C.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加强,我们可以轻松地将现实世界的信息用三维技术直观、本真地呈现在人们眼前。
D.艺术欣赏中的审美体验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经点破,那含蓄蕴藉的美感常常会遭到破坏的危险。
解析:B.“至少”与“以上”矛盾,删除一个;C.逻辑顺序不合理,应为“本真、直观”;D.句式杂糅,去掉“的危险”。
答案:A
二、类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9题。
感悟春天
朱国良  
①江南的春天,总是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悄悄来临,“杏花春雨江南”,这是上了名诗之页的。数落我经历的几十个春天,总是乍暖还寒,反反复复需要冲破凛冽的西风和反攻的寒潮才降临人间。因此春光很金贵,春色也往往只能雨中窥视,总在不经意中,只一眨眼,便进入了初夏的境地了,常常令人生出春光难觅的感慨。
②珍爱春天,是热爱生活的一种执著,这也是对照冬天的岁月,有比较而有鉴别的一种实际行动。虽然说,冬天的寒冷对于世界,是净化,是考验,是生命的再生前提和生活的新生要素。这也是一种反衬和折射:没有坚冰,谁去认可红梅的烂漫?没有白雪,谁去判定青松的高洁?没有严寒,谁去仰视乔木的耸立?但是那似乎是哲学的命题和诗人的想像。只有春天才是大众的,才是为伟人和凡人、诗人和农人共同承认和赞美的。
③谁不承认春天是美好的?“遇物尽欢欣,爱春非独我”,诗人白居易就是这样说的,翻翻一部唐诗吧,那里面尽有李白、杜牧、韩愈、李贺们对春的感慨。摆着道学面孔的人物,是不是不咏唱春天呢?北宋理学家程颢写下了《春日偶成》,还成了《选本千家诗》的第一首。朱熹更是有名的“老夫子”,他面对朗朗春光,盈盈春意,也唱了“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春日》诗。和尚是讲究四大皆空的佛门子弟,也不能不被春天打动“凡心”。宋朝的志南和尚写下了这样的名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在中国的古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们从各个角度歌唱春天,从春风、春水、春雨、春草、春柳、春鸟、春山、春游、春宵、春眠等来尽情歌唱,进而从欣赏春天写到珍惜春光。
④品味春色,目送春鸟,沐浴春风,可以感召人性,感受浮生,感叹世事,感谢生活。这可以说是中外一致、概莫能外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如果这位生在封建时代的女子奈何不了这种生活,这位女子可谓是个贵妇,但从一缕春色中感悟到人伦之乐才是大乐。那么现代的那位美国哲人桑塔耶那则更有想得破,甘愿为春天俘虏的意味了。这先生长期在哈佛教书,50岁那年,春日的一天,在讲台上,偶有知更鸟飞来,立在窗格子上,他注意到了,又一个春天的到来。他回过头来,向学生们说,我与阳春有约!冲出教室,开始了他云游欧洲大陆之行。
⑤生命四季,是我们每个人都共有的,而春天更能开启人们的感情之源,心灵之泉。英国诗人拜伦有一年春天看见一位盲人在沿街乞讨,旁边还有一牌子写着八个字:“自幼失明,沿街乞讨。”但盆中只有稀稀落落几个钱。拜伦同情之下,马上给他改了八个字:“春天来了,我看不见!”哪里还有比看不见春天更痛苦的呢?路人见状,纷纷给以施舍。这是文字的力量,更是春天的魅力!难怪首次在甲骨文里露面的形声字就是“春”,难怪古人殷殷切切地寄语他的友人“此行江南去,千万和春住”,居住在大观园中的湘云更是大声疾呼:“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可是事实上春光难永驻,有来必有去,谁也挡不住“流水落花春去也”的结局。不管是落花有意,还是流水无情,都是表现了时间之易逝的自然迹象,但是精神上的青春,意志里的春色,进取中的春光,则当常驻于有志人和奋斗者的岁月年华里!
(文章有改动)
6.第①段写江南春天,请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江南春天到来和离去的特点。(3分)
答: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应当抓住题干中“江南春天到来和离去”的要求,然后根据题干要求去寻找关于江南春天到来和离去的相关语句加以概括。这个信息的区间主要就在文章第①段,这一段中“总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悄悄来临”“反反复复需要冲破凛冽的西风和反攻的寒潮才降临人间”“总在不经意中,只一眨眼,便进入了初夏的境地了”就已将“江南春天到来和离去”的特点明确地表现出来了。
答案:悄悄来临 来得不易 匆匆离去
7.第②段“但是那似乎是哲学的命题和诗人的想像”一句中,“哲学的命题”“诗人的想像”在文中分别指什么?作者这样说的用意是什么?(6分)
答:(1)哲学的命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人的想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关键词语含义的理解及表达技巧的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注意“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阅读原则。在本题的解答过程中注意“那”指代词的提示作用,它表明答案的具体筛选区间应在此词的前面句段,而此词前面的句子可分为两层,第一层为“冬天的寒冷对于世界……新生要素”,第二层为“这也是一种反衬和折射……乔木的耸立”。这两层也恰好分别是“哲学的命题”“诗人的想像”的含义。而作者这样说的用意正是用冬天来衬托春天。
答案:(1)(哲学的命题:)在文中指的是冬天对于世界的意义(或冬天的寒冷对于世界,是净化,是考验,是生命的再生前提和生活的新生要素)。(诗人的想像:)指的是诗人赋予梅、松、乔木等在冬天里反衬和折射出的品格。
(2)用意:突出春天才是大众的,是大众承认和赞美的。
8.请简要说明第⑤段中加点处的引文在文中的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能力。“引用”的一般共性的作用往往有如下几点:一是内容上的突出强调,二是结构上的照应或过渡,三是增添语言魅力。所以紧扣“引用”的这三个作用联系文章具体分析即可。
答案:①内容上更加突出了作者对春天的感悟:a.春天是有魅力的;b.春天易逝。②结构上引出了作者对人生应永葆青春的感慨。③增添了文采。
9.综观全文,结合作者对春天的感悟,谈谈你对春天的感悟。(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为探究性题目,探究的内容侧重于对文本深层意蕴的挖掘延伸。所以解答本题的关键有两点,一是把握作者对春天的感悟,二是联系文本外的知识谈自己对春天的感悟。
答案:①春光难觅,值得珍惜;②珍爱春天就是热爱生活;③春天是美好的,是大众的;④春天可以感召人性(或“感受浮生”“感叹世事”“感谢生活”);⑤春天可以开启心灵;⑥自然的春天易逝,应永葆精神的青春。
三、语言运用(15分)
10.根据上下文意,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句子,使内容相对,句式一致。(6分)江南文化与西北文化是特色迥异的两大体系。比之以人物,若江南文化是眉清目秀、伶牙俐齿的才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之以季节,若江南文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文化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之以宋词,若江南文化是缠绵悱恻、婉约柔美的柳词,西北文化则是铿锵雄浑、高亢豪放的苏词。
答案:西北文化则是粗犷豁达、驰骋沙场的武将 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阳春 大红大绿,丰硕饱满的金秋
11.按要求把下面的句子扩写成一段话。(5分)
这个冬季,天气异常寒冷。
要求: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②至少运用两种不同的修辞方法。③不少于8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个冬季异常寒冷,平均气温低于常年好几度,路边的大树都被冻得缩手缩脚,似乎比平时矮了一截;人们都找出最厚的衣服穿在身上,早上上班的时候,在大街上望去,一个个打扮的就像大笨熊似的,就连平日那些最爱美的女孩,也一个个“全副武装”,全然不见了往年那翩翩的裙裾。
12.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恰当的一段话。(只写句子序号)(4分)
①寄情于酒,愁酒喜酒悲酒书酒歌酒甚至自己酿酒卖酒
②或者是他们生活的一幅写意画
③郁达夫更是将中国文人的这一道统淋漓挥洒
④中国文人天生就与酒有着不解之缘
⑤酒于是成为了一种中国旧文人的象征
⑥使其诗文常常漂浮着淡淡的愁怨
⑦把自己的向往、寄托、理想,以及深植于胸的哀乐悲苦,一次次酿于酒泻于杯求于
⑧浸透于浪漫文章
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要确定中心话题或陈述对象,保持语句的统一性,理清整个句群的结构,注意每个句子中的指示代词或连接词语。通览各句可以看出整个句群应该是总分关系,且先说中国文人与酒的关系,然后再说郁达夫。所以确定首句为④,由“寄情于酒”“或者”“更是”“这”“于是”“使”“把”等表示句群思路的词可排出后面7句的顺序。
答案:④①⑤②③⑦⑧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