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的一滴落实应用训练 苏教版必修1
(时间:40分钟 分值:50分)
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涟漪(qī) 甬道(yǒnɡ)
吞噬(shì) 疲惫(bèi)
B.蓊郁(wěnɡ) 蠕动(rú)
嗥叫(háo) 扁舟(piān)
C.刹那(chà) 饿殍(fǔ)
瞄准(miáo) 峭壁(qiào)
D.惬意(qiè) 划船(huà)
虚掷(zhì) 徜徉(chánɡ)
解析:A项,“漪”应读yī;C项,“殍”应读piǎo;D项,“划”应读huá。
答案:B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姿容 挥霍 嬉戏 艾蒿
B.清澈 游戈 油腻 蜿蜒
C.引擎 聆听 辩别 深邃
D.暄嚣 漂浮 账户 察觉
解析:B项,戈—弋;C项,辩—辨;D项,暄—喧。
答案:A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
A.大约有25万只企鹅共同鸣叫,那声音用震耳欲聋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B.法庭认为,张师傅因正当防卫而致使歹徒丧命,实属情有可原。
C.这孩子,基础不太好,读书又无动于衷,这样的学习态度,怎能指望他的成绩提高呢?
D.长期以来,社会公众对慈善救济款物的管理不良指责不断,捐赠信息常常石沉大海,了无音讯。
解析:A项,震耳欲聋,指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B项,情有可原,指在事理上有可以原谅的地方。D项,石沉大海,指像石头掉到大海里一样,不见踪影,比喻始终没有消息。
答案:C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湖是自然风景中最有表情、最美的姿容。
B.有些山凹中,葡萄藤爬过了湖边的树,盘成一弯凉亭,可以在下面惬意地通过。
C.这恶魔似的铁马已经传遍全乡镇了,它已经用肮脏的工业脚步使湖水混浊了。
D.每天他们至少有一次机会与庄严、纯洁的瓦尔登湖相遇。
解析:A项语序不当,“最有表情”和“最美”互换位置;B项成分残缺,最后一个句子缺主语,应加“船只”一词;C项搭配不当,第一句话的主语“铁马”与后面的“已经传遍全乡镇了”不搭配。
答案:D
5.将下面几句话按合理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长时间,这小鸟又好像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安睡了
②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
③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
④山上竹篁在月光下变成一片黑色
⑤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啰啰啰嘘”啭着它的歌喉
A.⑤①②④③ B.③⑤①②④
C.④②③⑤① D.②④③⑤①
解析:本语段先总写月色,然后写月色下的景象。
答案:D
二、类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瓦尔登湖的遥想
刘晓娟
①这是一池清澈的湖水,水中的一草一木一鱼一石甚至是蓝天云彩的微影浮动,都可尽收眼底;这是一方宁静的宝地,鸟鸣嘤嘤、松风阵阵尽在耳畔。阳光的明媚和煦,世外的宁静淡然召唤着渴望远离尘嚣的亨利·大卫·梭罗,于是他借来一把斧头,来到了这里,瓦尔登湖畔。
②瓦尔登湖的风景是卑微的,虽然很美,却并不壮观宏伟,甚至在地图上找不到它的标记。不常来游玩的人,不住在岸边的人未必能被它吸引住,可是它深邃澄澈远离尘嚣。梭罗就在它的岸边用斧头伐木造自己的房子,独居林中,方圆一英里之内没有任何邻居。就这样每天出去打水、生活、阅读、倾听、种豆、生火、做饭,孤独了920天。温暖的黄昏,他常常坐在船里吹笛,看着鲈鱼在周围游来游去,仿佛笛声已将它们迷住。月光映照在罗纹条状的湖底,湖底零星散落着林木碎片,深更半夜,月色皎洁,梭罗坐在船里,一连钓了好几个小时的鱼,成群的银色小鱼在月光下尾巴一扫一扫,给水面撩起阵阵涟漪。泛舟湖上,听着猫头鹰和狐狸的小夜曲及一些不知名的鸟儿的吟唱,这些对于梭罗来说弥足珍贵。他说所有的生物都生活在自然中,黎明来临,自然透过宽宽的窗户,凝视着室内,神态安详,心满意足。在这个湖光潋滟的湖畔,他细心观察体验,看到了人类最原始的生存状态,体会了一餐一饮的艰辛。
③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并不能被视为隐士生涯,他的宁静不是一潭死水,不是独善其身,他是在探索人生。在《瓦尔登湖》结束语中他说:如果一个人按照梦中指引的方向勇往直前,过他想过的日子,那他就会获得平时意想不到的成功。生活越简单,宇宙法则就越不复杂,孤独不成其为孤独,贫困不成其为贫困,软弱不成其为软弱。由此可见他对人生异样而深刻的感悟。梭罗很自然地让我想起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他的生活理想是落英缤纷、良田美池、阡陌交通而又鸡犬相闻的桃花源,其间没有战争、没有黑暗,一片和谐安乐,看似陶潜在逃离社会,然文字中流淌的实则是一种大胆的斥责和无畏的反抗,一种深沉的人生追问。
④不论中西方在文化上的差异有多大,二者在人生的探寻上似乎是血脉相通的。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描绘了一个具有清晰统治原则和丰富管理手段的理想之国;托马斯·莫尔假托神秘旅行家拉斐尔·希斯拉德之口讲述了一个没有贫穷,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花草果木令人心旷神怡,一切财产共有的乌托邦;当然还有詹姆斯·希尔顿在《消失的地平线》中描写的一个在中国西南部深山中的乐园,一片充满和平、安宁与幸福的人间乐土——香格里拉……太多太多的遐想。桃花源最终无迹可寻,理想之国也不过是幻想,乌托邦本身的含义就是乌有之邦,香格里拉意为心中的日月……如何看得见?而唯有梭罗勇敢地拿起斧头孤独地来到瓦尔登湖畔,亲自去探索一番人生,体会一番生活,他是我们未来的引擎人,是寂寞的高歌者。
⑤但寂寞不是保守,不是隐退,不是与世隔绝,寂寞是脱离复杂而廉价人际关系的沉思,是心与心默契的对话。他以选择宁静的方式选择瓦尔登湖,选择远离尘喧的恬静,选择春日湖畔的那份好心情。他在湖边,在林中,在瓦尔登澄明的月光下,从容不迫地生活,聆听生活的教诲和真谛!
——选自《西安日报》,有删改
6.文章第①自然段从哪些角度描写瓦尔登湖?表现了瓦尔登湖的什么特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瓦尔登湖的景物,表现了瓦尔登湖湖水清澈、环境宁静、景色优美的特点;渲染出一种远离尘世的“世外桃源”的氛围;自然引出下文,为写渴望远离尘嚣的梭罗选择瓦尔登湖畔定居作铺垫。
7.作者为什么在第③段和第④段中分别写到陶渊明和柏拉图、托马斯·莫尔、詹姆斯·希尔顿的事例?(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③段中用陶渊明来作类比,强调陶渊明和梭罗一样,不是逃离社会,而是与现实抗争,对人生进行追问和探索,更有力地证明了“如果一个人按照梦中指引的方向勇往直前,过他想过的日子,那他就会获得平时意想不到的成功”这一观点,丰富了文章的内容。第④段列举柏拉图等人的事例,与梭罗形成鲜明对比,从而突出表现了梭罗勇敢追寻理想、亲自探索人生的精神。
8.文中画线部分的语句运用了哪些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主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梭罗所处的环境——瓦尔登湖的宁静优美以及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好境界。
9.请结合文章的题目“瓦尔登湖的遥想”和本文内容,探究本文的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主旨:作者“遥想”瓦尔登湖,表达了对勇于远离尘嚣、甘受孤独、拥抱自然,并从中思索人生、洞悉人生真谛的行为的赞美之情。
意图:作者“遥想”瓦尔登湖,渲染它的澄澈宁静,强调梭罗远离尘嚣、思索人生。旨在提醒现代人反思现状——我们远离自然,生活在喧嚣和匆忙之中,很难静下心来思考人生。我们虽不能像梭罗一样隐居,但一定不能不静下心来思考。(意思对即可)三、语言运用(15分)
10.在美丽的瓦尔登湖畔,有一个梭罗纪念馆,每天来这里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假如你来到这个向往已久的地方,你会有怎样的感想?请你在纪念馆的留言簿上写下150字左右的留言。(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随着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人类意识中的工具理性日益膨胀,对自然的侵害变得越来越肆意放纵,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也变得越来越贪婪,人成了物欲的奴隶。而梭罗在瓦尔登湖畔那段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简朴的隐居生活,对于沉溺于欲望生存之中而不可自拔的人们来说,无疑是当头棒喝。梭罗以他的亲身实践告诉世人,人完全可以通过一种最最俭朴的生活方式来获取精神的最大快乐与满足。
1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答题。(5分)
××省格言短信征集交流平台举行第二期主题为“森林××绿色家园”格言短信征集交流活动,向社会征集关于生态文明理念、森林生态功能、植树造林行动、爱绿护绿意识、绿化美化家园的原创短信。
请为该活动拟一条“绿色”短信,要求运用对偶手法。(字数在10至20个之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森林是生命的呼吸,绿色乃希望之光芒。(5分,内容“绿色”,字数符合要求,上下句结构相同即可)
12.看下面的漫画,根据要求答题。(4分)
(1)用简洁的语言说明这幅漫画的内容。(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漫画的寓意。(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评分:漫画的上部画着一只意见箱,上面写有“意见箱”三个字,(1分)意见箱的下面画着一只废纸篓,成条状的纸片正从意见箱的底部落向下面的废纸篓。(1分)
(2)要点:讽刺了社会上的不良现象;表面上摆出愿意接受群众监督的谦虚的姿态,而实际上根本不把群众意见当回事儿。(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