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毛泽东和本文的写作背景,以及在当时的重要意义。
2.通过对文中重要语句的分析,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提高对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的理论认识。
3.鉴赏文章准确、严谨、生动、活泼的语言特点。
4.学习运用事理进行层层深入的论证的论证方法。
[教学重难点]
抓住文中的基本观点,学习文章论述问题的辩证思维和严密的逻辑性。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中国建成之后,社会主义的建设需要不断的摸索前行。有时,还不得不走一些弯路,这就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引。那么,正确的思想,正确的理论,从哪儿来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这一范文的语言具备了准确、鲜明、生动三个特点。
所谓准确 从语言本身来看 就是用词贴切 造句合乎语法习惯 说话有层次。从逻辑的角度看 就是概念明确 判断正确 推理具有逻辑性。文章开头写道:“……人的正确思想 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这里用了两个“只能” 把它放在介宾短语前面 起到了限制作用 说明人的正确思想来自实践是惟一的 回答非常肯定 特别是后一个“只能” 进一步具体地说明了人的正确思想来自社会实践的道理。
又如:“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 一旦被群众掌握 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这句话中的“正确思想”含义较广 不同世界观的人 或世界观相同但站的角度不同的人 解释都会不同甚至大相径庭 如果不说清楚 会给 人模棱两可的感觉 或造成歧义。作者用了“代表先进阶级”这个定语 使“正确思想”的内涵和外延更加明确 使读者能准确地去理解、把握作者所要讲的道理。句中的“一旦”是个不确定的词 对“被群众掌握”起限制作用 表达了“正确思想”变成“物质力量”的重要条件这层肯定意思。就是说 要是有一天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被人民群众掌握 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反之 则不能。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反映 作者赞成什么 反对什么 褒扬什么 贬斥什么 总是通过鲜明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要想做到语言鲜明 就一定要使语言通俗易懂 言简意赅。毛泽东同志在这篇文章中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如:“只有这一次飞跃 才能证明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即从客观外界的反映过程中得到的思想、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 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此外再无别的检验真理的办法 而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 只是为了改造世界 此外再无别的目的。”连用了两个“此外再无别的”的短语 说明所说的问题的惟一性。从而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和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惟一目的揭示得清清楚楚 既肯定又明确 语言也很凝练 显示了无可辩驳的力量。
生动的语言能活生生地表现出说话人的语言、声调、感情、神态。当我们读到“现在我们的同志中 有很多人还不懂得这个认识论的道理。问他的思想、意见、政策、方法、计划、结论、滔滔不绝的演说、大块的文章 是从哪里得来的 他觉得是个怪问题 回答不出来”这段话时 就会感到如同坐在听众席上 聆听着毛泽东同志的亲切教诲 看到了他那谈笑风生的神态 这种庄谐并用的语言收到了出神入化的效果。适当运用修辞手法 能使语言变得生动 比如开头三问三答运用了设问 富于变化的句式和强烈的语气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两个“不是”斩钉截铁 又否定了两种唯心主义认识论。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同样也可以借助于形象的新鲜活泼的语言来表达。
二、文本研究
[思考1]本文在引论部分有何特点 试分析其效果明确特点:连用三个设问。
效果:O从观点表达上说,本文以设问句开头,在自问自答中提出自己的正面主张,就使正确的观点和错误的观点形成鲜明的对照,使论点极为鲜明。@从阅读效果上说,以设问句开头很自然会引起读者的“疑”,文章开门见疑,读者急于了解问题的答案,说理就自然地形成了一种高屋建领的论辩气势。3从与论点的关系上说 本文是一篇立论,不是驳论,不能具体详细地对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进行揭露和批驳,作者便巧妙地运用设问的方法在立论中渗入了驳论的成分,增强了文章的战斗性。
[思考 2]三个问题的关系是怎样的
明确 第一个问题引出议论的中心,统贯全篇,也包括了后两个问题的内容[思考3]分析内容
1.试概括认识过程的阶段。
明确 第一个阶段,由客观物质到主观精神的阶段,由存在到思想的阶段。第二个阶段,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即把第一阶段得到的认识放到社会实践中。2.“天上掉下来的”和“自己头脑里固有的”这两种观点为什么是错误的 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认为在人的主观意识之外还独立存在着所谓“世界精明确神”,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不过是“世界精神”的产物。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认为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思想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3.从文中看,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什么区别 明确感性认识只反映事物的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它以直接感受为特点,以事物的现象为内容,它包括感觉、知觉和概念三种形式。理性认识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它以抽象性间接性为特点,以事物的本质为内容,包括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4.为什么人的认识要有第二次飞跃
明确 从实践中得来的理性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外界客观的规律,还是没有证明的,必须把它再“放到社会实践中去”检验,看它是否达到预想的目的,于是就产生了第二次飞跃。5.如何理解“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这句话的含意
确“代表先进阶级”说明“思想”的阶级性,“正确”说明“思想”的真理性。“改造社会、改造世界”说明这种物质力量的作用,“改造世界”则是“改造社会”意义的更进一层。
[思考 4] 鉴赏语言
1.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明确 在用了“只是”一词加以强调后,再补说一句以排除其他目的,突出了这一目的是“唯一”的。
2.文中说“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作者是怎样强调“只能”的 明确 作者用设问句的形式,接连提出三个问题。提问之后没有立即回答,而是从反面一连两次自问自答,否定了关于认识来源的种种唯心主义观点,既造成疑问和悬念,引起读者思考,又强调了回答的内容,说明了中心论点的内在含义。3.“一般地说来,成功了的就是正确的,失败了的就是错误的,特别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斗争是如此”,怎样理解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明确 前一个附加语,指明了后一判断的前提是就一般情况而言的:主句后的补充,则特别强调了这一判断所适用的范围,表现了语言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思考 5]为什么要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这样的标题 明确 (1)文章标题既反映文章内容,又反映写作对象、目的、时间、要求等因素的制约。(2)这个标题包含两层意思:D人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这与课文的两次飞跃紧密联系。也就是说,标题恰当地反映了文章的内容。(3)这个标题是针对后文“现在我们的同志中,有许多人还不懂这个认识论的道理”的现实提出的。本文是1963 年写给农村工作者读的,所以语言上通俗易懂。(4)用疑问句,有引起读者注意和引起深思的作用。
[思考 6]分析本文的论证特点
明确本文主要是通过事理论证的方法,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顺序展开论述,逻辑严密,层次分明。
知识补充:
事理论证,是用已被证明的、公认的道理、原则或理论,来论证未被证明的、个别的具体的论点和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