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单元群文阅读
古诗照亮现实
选文一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9分)
武侯庙①
剑江②春水绿沄沄,五丈原③头日又曛。
旧业未能归后主,大星先已落前军。
南阳祠宇④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
正统⑤不惭传万古,莫将成败论三分。
[注] ①此诗题于成都武侯祠壁间,传为明代杨慎所录。武侯,武乡侯,诸葛亮的封号。②剑江:水名,在四川剑州(治所在今四川剑阁县)北。③五丈原:古地名,在今陕西岐山县。建兴十二年(234),诸葛亮病逝于此。④南阳:诸葛亮曾躬耕于南阳(一说是今河南南阳)。祠宇:祠堂。⑤正统:封建王朝先后相承的系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写眼前实景,两个极富典型意义的地点从空间角度暗示了诸葛亮的人生伟业。
B.颔联表达对诸葛亮壮志未酬的惋惜和哀伤,看似平淡的叙述中却包含浓厚的情感。
C.颈联描写两地的景物,烘托了诗人的哀伤和痛惜,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由衷的悼念之情。
D.这首诗既是一首凭吊诗,又是一首咏史诗,写诗人拜谒武侯庙的情景,表达怀念之情。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 请简要分析。(6分)
选文二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4题。(9分)
后 游[注]
杜 甫
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
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
[注] 杜甫于上元二年(761)春曾到新津(今属四川)游历,写了《游修觉寺》,后第二次游览此地,又写了这首《后游》。其时,杜甫流落西南山水间,中原未定,干戈不止,山河破碎,民生多艰。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首联将“寺”和“桥”提到句首,突出游览的处所,表现了对寺和桥的爱怜之情。
B.颔联写后游的感觉,“江山”和“花柳”好似在无私等待,表现了“江山”和“花柳”的美好情态。
C.颈联描绘后游所见,野外润泽,烟光稀薄,沙地闪烁,日色迟缓,景色宜人,让人流连忘返。
D.尾联写诗人的客居之愁完全被绝佳风景消减了,诗人因此产生了长居于此的念头。
4.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赏析。(6分)
选文三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5—6题。(9分)
钗头凤①
陆 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注] ①一次春游中,陆游与前妻唐氏在沈园相逢,晤谈之后而作此词。②鲛绡:传说鲛人所织的绡,亦泛指薄纱。
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头三句为上片的第一层,回忆往昔与唐氏偕游沈园时的美好情景。
B.上片“东风恶”数句突然一转,写词人被迫与唐氏离异的忧愁与悲痛。
C.“泪痕”句刻画唐氏的表情动作,直接写其泪流满面,表现此次相逢时她的情态。
D.“山盟虽在,锦书难托”直接赋情,表现出双方相爱而不得的痛苦与无奈。
6.请赏析这首词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6分)
选文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19分)
材料一:
文学与建筑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不仅因为建筑和文学在美学上有许多相通之处,还因为建筑往往是文学家观察与描写的对象,是文学作品展现情节与铺陈故事的场景和空间。
在中国文学中,建筑是文学家抒发感情的载体,历史上有无数脍炙人口的描写亭台楼阁的诗文。古人在建造建筑的同时,也建起了建筑文学宝库。历代文学都留下了许多生动地描写建筑的篇章,有关古建筑的文献有诗词、曲赋、游记、题记等。这些文学作品无论是在文学的体裁、题材、手法上,还是在风格和意境上,都丰富多彩,不仅在艺术水平上,而且在建筑论述上也有很大的成就。
《诗经》有许多关于建筑的篇章,《小雅》有一篇歌颂周王宫室落成的诗《斯干》。诗中写道:“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意思是说宫室建筑的势态好像人抬起脚跟望远,有的又像箭羽那样周正挺括,屋顶四角如飞鸟展翅,像锦鸡那样飞翔。这些描写已成为人们认识远古时期中国建筑形式的原型。
有许多可以列入建筑专业文献的文学作品,但凡楼堂、宫室、馆阁、亭台等建筑完工,多有碑铭、题记、诗词或辞赋记载,后代的文人墨客赞颂或追思的作品也会流传下来。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杜牧的《阿房宫赋》,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等,都是千古绝唱。北京人民大会堂大报告厅顶棚的设计就受到《滕王阁序》中的名句“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启发。
《红楼梦》可以称为“建筑文学”,一种根据建筑演绎的文学;同时也呈现了一种“文学建筑”,文学生成的建筑。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关于大观园和荣国府、宁国府的描述,激起了多少文人墨客和建筑师的遐想,他们努力从书中寻找被历史淹没了的建筑,并试图重建作者虚构的“大观园”。《红楼梦》塑造了一个综合了南方和北方园林与建筑特点的大观园,用文学艺术语言表达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理论、园林艺术、造园手法等。小说《红楼梦》将建筑融入文学作品之中,描写建筑空间的变化,书中涉及的建筑及景物有82处,建筑及建筑空间、构件、家具等共155种,门30余种。
(选自郑时龄《这部浪漫小说启发了
凡尔赛宫的园林设计》,有删改)
材料二:
余志成:人类能够绽放千百年的智慧之花,应该非文学与建筑莫属了!但要系统探究起来,似乎又很不简单。那么,什么是文学 什么是建筑 文学与建筑的内在联系又表现在哪里
赵丽宏:能够代表一个时代智慧高度的两个标识:一是文学,二是建筑。文学展现了一个时期或几代人的生活与内心情感;而建筑则是一门综合艺术,其精美能成为时代的里程碑。文学和建筑,是人类的智慧之花。
余志成:赵老师,记得你曾经写过一篇散文《我向往的城市之美》,你认为的魅力城市其建筑应该具有哪些特点呢
赵丽宏:那是一个秋天的黄昏,我骑着自行车,沿复兴中路由东往西。无意中抬头远望,视野中出现的美妙景象使我吃了一惊。一轮已经失去耀眼光芒的落日,像一个巨大的火球,喷射着暗红色的光焰,静静地悬挂在天地之间。天空是蓝灰色的,有几缕金色的云霞飘浮在落日周围。使我吃惊的美妙,是落日下的城市轮廓。建筑犹如层叠的山峦,犹如起伏的波澜,让人产生遐想。
我想,一个有魅力的城市,最好是依山傍水。依山,自然是靠山而建,城在山里,山在城里,街道盘旋起伏,房屋层层相叠,入夜之后,城市的灯火和天上的星月融为一体。傍水,当然是指江海湖泊与城市为伴。水是生命的源头,也是城市活力的源泉。城市如果建在海边,那是得天独厚,大连、青岛、烟台和威海这样的城市,沐浴在海风中,视野开阔,景色清朗。
楼房建筑,是城市的主体。一个城市是不是有魅力,和城市的建筑有没有自己的风格大有关系。上海曾经被世人称为“万国建筑博览会”,这和上海的独特的历史有关,上海是中国最早大规模向世界开放的城市,人类创造的各式各样的文化都涌进了这个城市。其中最显眼、最持久的便是建筑。如果要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上海的建筑风格,我想,大概只能用“千姿百态”来形容。外滩那些欧式建筑,向世人展示的是西方人的智慧和文明,是那个时代的纪念,尽管它们所代表的岁月是中国人的耻辱,然而谁也不能否认它们在建筑艺术上的成功。这些用石头垒起的楼房,是那个时代智慧和才华的结晶。直到今天,它们依然是上海的标志。
我认为,一幢成功的建筑物,往往汇集了各种艺术手段。建筑如同岁月的纪念碑,一个时代的建筑中,镌刻着那个时代的烙印,沉积着那个时代的情感,也汇集了那个时代的审美眼光和趣味。建筑又如同时代的接力棒,我们可以从城市建筑风格的演变中,探知文化眼光、社会习俗和经济水平的发展。
(选自《文学与建筑的城市智慧》,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我国古代的诗词、曲赋、游记、题记中都有关于古建筑的佳作,这些作品无论是从文学的角度还是从建筑论述的角度考量,成就都很高。
B.依山傍水是一个城市具有魅力的先天优势,而城市的主体——楼房建筑,有没有独特的风格,也是衡量城市有没有魅力的重要元素。
C.《红楼梦》是在大观园、荣国府、宁国府等建筑的基础上演绎而成的文学作品,它将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理论等以文学艺术语言传达出来。
D.赵丽宏认为上海的建筑风格是“千姿百态”的,外滩的欧式建筑虽然让中国人想到耻辱的岁月,但在建筑艺术上是成功的。
8.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斯干》一诗,歌颂了周王宫室的落成,较全面地反映了远古时期中国建筑的艺术特征,充分体现了文学与建筑的密切关系。
B.《阿房宫赋》是唐代杜牧描述古代建筑阿房宫的文学作品,它之所以成为千古名篇,是因为兼有文学价值和建筑专业文献价值。
C.成功的建筑往往综合了多种艺术手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人们从城市建筑风格的演变中,可以探知社会习俗和经济水平的发展。
D.采访者结合赵丽宏的作品进行提问,这样不仅能让被采访者有一定的熟悉感,而且可以使其回答更加生动具体,思想更加深刻。
9.材料一中说:“但凡楼堂、宫室、馆阁、亭台等建筑完工,多有碑铭、题记、诗词或辞赋记载。”《红楼梦》第十七至十八回中这样描写“稻香村”:“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步入茆堂,里面纸窗木榻,富贵气象一洗皆尽。”下列选项中,诗句所描绘的景象和这一建筑不一致的一项是(3分)( )
A.迸砌妨阶水,穿帘碍鼎香。
B.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C.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D.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10.当被问及“你认为的魅力城市其建筑应该具有哪些特点”时,赵丽宏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先详细描述了一个秋日黄昏的情景。这样回答有什么好处 (4分)
11.赵丽宏创作《我向往的城市之美》,在某些方面体现出文学与建筑的内在联系,请联系材料一中的相关论述,谈谈你的理解。(6分)
群文探究
1.古典诗词多以虚实相生的手法营造艺术境界,如《蜀道难》中写实与想象交织,写出蜀道之“难”,形成迷离惝恍、奇丽峭拔的艺术境界。请简要赏析前三个文本所采用的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2.从小学到高中,我们仅在教材中接触过的古诗词就多达几百首,这还不算一些家长在教材之外给我们补充的内容。但是,我们是否思考过,诵读大量的古诗词的意义到底何在 学过本单元并读过上述文本后,请以“古诗词照亮现实”为话题,结合当下古诗词诵读的现象以及自身的学习体验,寻觅千百年前古人的生活和情感与当今社会的联系,探究古诗词在当下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审视古诗词对个人气质塑造、品格修养等方面的影响,加深认识古诗词乃至传统文化的当下意义。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第一单元
单元群文阅读
1.A “首联写眼前实景”错误。由诗题及注释可知,此诗是写拜谒武侯庙,为怀古诗,首联概述诸葛亮北伐以图兴复汉室之大业,是想象之景。
2.答案 ①不必为没能成功而感到羞愧。诸葛亮“两朝开济老臣心”,治理蜀汉,北伐中原,力图兴复汉室以传千古,但“出师未捷身先死”,对此,没有什么可羞愧的。②诸葛亮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三分”指三分天下,末句意为不能拿成功或失败来评价当时的历史,也就是说诸葛亮虽然壮志未酬,大业未竟,但仍然是英雄。
解析 尾联“正统不惭传万古,莫将成败论三分”的意思是,不要因为正统不传万古而感到羞愧,谈论三分天下的历史时不能以成败论英雄。诗人对诸葛亮的一生作出了评价,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
3.D “诗人因此产生了长居于此的念头”错误。首先,“舍此复何之”指的是“游”,而不是“居”;其次,诗人只是借写忧愁在此暂时被消减以突出此处风景之优美可人;最后,诗人以喜写悲,强作豁达之语,反而让人感觉到诗人平日之愁难以排遣。
4.答案 ①虚实结合。首联写游寺、渡桥,既是后游,又含先游,用“忆”“曾”“再”三词勾连,言简义丰,意蕴无限。②拟人。诗人将“江山”和“花柳”拟人化,写江山有情,好像在等待着“我”再度登临;花绽开笑脸,柳舞动腰肢,无私地展现着自己的美。拟人化的描写赋予“江山”和“花柳”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再次游历此地的美好感受。③反衬(以乐景写哀情)。花柳无私,晨曦浸润原野,余晖笼罩沙地,诗人以此美景来反衬自己的“客愁”。以喜写悲,益增其哀。
解析 首联既扣题写后游,又含有首次游历修觉寺的经历,虚实巧妙结合。颔联用“待”“无私”等描写人的情态的词来描写“江山”和“花柳”,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再次游历此地的喜悦之情。诗歌颔联、颈联写美景,尾联写“客愁”,以喜写悲,益增其哀。
5.C “直接写其泪流满面”错误。“泪痕红浥鲛绡透”没有直接写其泪流满面,而是用白描手法,写她的泪水和着红色的胭脂湿透了鲛绡,委婉沉着,形象可感。而一个“透”字,不仅见其流泪之多,亦见其伤心之甚。
6.答案 ①对往昔美满的爱情生活的追忆。上片前三句回忆往昔与唐氏偕游沈园的美好情景,具体而形象地表现出这对恩爱夫妻之间的柔情蜜意以及他们婚后生活的美满和幸福。②对造成自己爱情悲剧的症结的不满。“东风恶”三个字,一语双关,蕴含丰富,是造成词人爱情悲剧的症结所在。词人说东风“恶”,带有明显的否定态度。③对夫妻被迫分离的痛苦与无奈。虽然两人十分相爱,明知是“错”也无法割舍彼此,但是“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表达了词人的深切哀痛和无可奈何。
解析 由“春如旧”可知,上片前三句是回忆,写出了词人与唐氏往昔美满的爱情生活。“东风恶”运用比喻,指出了造成词人爱情悲剧的症结所在。由下片“山盟虽在,锦书难托”可知,两人十分相爱,却被迫分离,词人为此而感到痛苦和无奈。
7.C “《红楼梦》是在大观园、荣国府、宁国府等建筑的基础上演绎而成的文学作品”曲解文意。文中说“《红楼梦》可以称为‘建筑文学’,一种根据建筑演绎的文学”,意思是《红楼梦》讲述的是发生在大观园等建筑内的一系列故事,并非指在这些建筑的基础上演绎而成的文学。《红楼梦》中的大观园、荣国府、宁国府等建筑都是作者虚构的。
8.C A.“较全面地反映了远古时期中国建筑的艺术特征”错误。由原文“这些描写已成为人们认识远古时期中国建筑形式的原型”可知,《斯干》主要写到了远古时期中国建筑的形式,并不能较全面地反映远古时期中国建筑的艺术特征。B.“它之所以成为千古名篇,是因为兼有文学价值和建筑专业文献价值”于文无据。D.“使其回答更加生动具体,思想更加深刻”错误。访谈过程中,采访者就被采访者熟悉的话题进行提问,目的是让被采访者有话可说,至于回答是否生动具体,思想是否深刻,是由被采访者自身决定的。
9.A 从题干对“稻香村”的描写中可以看出,“稻香村”所营造的是乡村的景象,没有富贵气象。A项中的“迸砌妨阶水,穿帘碍鼎香”意为“竹子长得茂密,既挡住了阶下泉水不使溅上台阶,又留住了鼎炉香烟不使穿帘散去”,营造的是幽远深邃的意境,与“稻香村”的“富贵气象一洗皆尽”不一致。
10.答案 (1)回应了采访者提问中提到的散文《我向往的城市之美》创作一事。(2)间接指出城市建筑应与自然相融合的特点,自然而然地转入对“魅力城市的建筑的特点”的正面回答。
解析 余志成说:“赵老师,记得你曾经写过一篇散文《我向往的城市之美》,你认为的魅力城市其建筑应该具有哪些特点呢 ”可见采访者结合赵丽宏的作品提问,而赵丽宏详细描述了一个秋日黄昏的情景,“那是一个秋天的黄昏……建筑犹如层叠的山峦,犹如起伏的波澜,让人产生遐想”,正好回应了采访者提问中提到的散文《我向往的城市之美》创作一事;而且赵丽宏的描述,间接指出城市建筑应与自然相融合的特点,自然而然地转入下文对“魅力城市的建筑的特点”的正面回答,“我想,一个有魅力的城市,最好是依山傍水……我认为,一幢成功的建筑物……”。
11.答案 (1)材料一中说“建筑往往是文学家观察与描写的对象”。赵丽宏看到落日下的城市轮廓和层叠起伏的建筑,感到惊喜,将其作为描写对象,写成《我向往的城市之美》。(2)材料一中说“建筑是文学家抒发感情的载体”。赵丽宏以看到的城市建筑为载体,抒发了对魅力城市的喜爱之情。
解析 材料一第一段中说“文学与建筑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场景和空间”,根据赵丽宏的回答“使我吃惊的美妙……建筑犹如层叠的山峦,犹如起伏的波澜,让人产生遐想”可知,赵丽宏就是将落日下的城市建筑作为观察与描写的对象,据此创作了《我向往的城市之美》。材料一中说“建筑是文学家抒发感情的载体,历史上有无数脍炙人口的描写亭台楼阁的诗文”,而赵丽宏就是将落日下的城市建筑作为抒发感情的载体,落日下的城市建筑“犹如层叠的山峦,犹如起伏的波澜”,让他吃惊,让他觉得美妙,于是他创作了《我向往的城市之美》来抒发自己对魅力城市的喜爱之情。
群文探究
1.答案
篇名 虚 实 效果
《武侯庙》 诗歌内容 诗歌题目“武侯庙” 借古抒怀,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
《后游》 曾游、减愁 后游所见所感 突出景色之美,反衬忧国伤时、感怀伤己之愁
《钗头凤》 过去春游 如今重逢 突出对造成自己爱情悲剧的症结的不满和被迫分离的痛苦与无奈
2.提示
古诗词在当下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古诗词 社会价值
《诗经·卫风·氓》、《孔雀东南飞》、陆游《钗头凤》 爱情和婚姻自由
屈原《离骚》、杜甫《蜀相》《后游》、佚名《武侯庙》、姜夔《扬州慢》 爱国主义
《诗经·小雅·斯干》 远古时期中国建筑形式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人类命运共同体
古诗词 个人价值
屈原坚守理想,不随波逐流 理想高远,人格高洁
诸葛亮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竭忠尽智,心系天下
反面人物“氓” 谦谦君子,讲信修睦
《蜀道难》中的抒情主人公 傲岸精神,超迈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