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1.1 氓 同步练习(含解析)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1.1 氓 同步练习(含解析)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5 19:28: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1 氓
基础过关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a.《诗经》中的婚恋诗,(  )是写男子悦爱女子,(  )写女子悦爱男子,(  )不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情真意挚,感人肺腑。其中写得最多的是情诗。如《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①以河洲上雌雄和鸣的雎鸠起兴,写一个男子对一个美丽女子的单恋,热烈而坦率。《诗经》中反映婚姻和夫妻家庭生活的诗,虽不如情诗丰富,但也很有特色。如《周南·桃夭》,诗人由柔嫩的桃枝②鲜艳耀眼的桃花,联想到新娘的年轻貌美,祝愿她出嫁后有美好的生活。而《郑风③女曰鸡鸣》则写了一对夫妻之间美好和乐的生活,以温情脉脉的对话,写出了这对夫妻的美好和谐、互相尊重、互相体贴,并相期以白头偕老的愿望。b.(  )并不是所有的夫妻都这样温情缱绻,在男女不平等的男权社会,婚姻的幸福对于妇女来说,常常(  )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一些表现不幸的婚姻与家庭生活的“弃妇诗”,最能反映当时社会的问题。如《邶风·日月》《邶风·谷风》和《秦风·晨风》等皆属此类。《卫风·氓》和《邶风·谷风》,充满了对负心人的控诉、怨恨和责难,是《诗经》中弃妇诗的代表作。
1.在文中a、b两句中的括号内填入合适的词语,使上下文衔接紧密。

2.根据文意,给文中①②③处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从线上走到线下,从虚拟ID变成现实“大咖”,古风音乐诞生之初应声寥寥,如今因何①     网络平台大力相助,热门影视剧带动,歌曲本身优质。传统文化的宝藏取之不尽,诗词、戏曲、建筑无不可入词;而《论语》的人伦日用,《山海经》的神奇诡谲,在现代语言的刻画下,艰涩的文字变得②    ,“过时”的岁月重新应时当令。
事实上,除了古风音乐,宽衣博带的古风服饰,裙袂飘飘的古风舞蹈,野菜浊酒的古风饮食,甚至琴歌酒赋的古风生活,都获得了不少拥趸。或是被快节奏生活疲惫厌倦,或是被古典之美深深折服,选择古风,也是对中华文明的归属与认同。
但“古风”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内涵也需甄别。有的作品脱离了具体的历史语境,夹杂着神怪、玄幻,甚至“为赋新词强说愁”,无病呻吟、堆砌辞藻,却大言不惭,冠以“古风”之名招摇过市。换句话说,“古风”走红,鱼目混珠的作品也就有了③    ,尤需受众提高鉴别力。
3.请在文中①②③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氓》中初露男子粗暴的性格,同时也写出了女子温柔体贴的性格的句子是“      ,      ”。
(2)《氓》中表现女子未见心上人时难过不已的句子是:“     ,     ”。
(3)《氓》中写女子带着嫁妆嫁给男子的句子是“     ,     ”。
(4)《氓》中女主人公告诫女子不要同男子沉溺于爱情中的句子是“     ,     ”。
(5)《氓》中写女子无错而男子却前后不一的句子是“     ,     ”。
(6)《氓》中写女子出嫁后每天都早起晚睡操持家务的句子是“     ,     ”。
(7)《氓》中写女子想到与男子白头偕老会使自己怨恨不已的句子是“      ,       ”。
(8)《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句子是“     ,     ”。
(9)《氓》中写没想到男子会违背所发的誓言的句子是“     ,     ”。
模拟试题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9分)
君子于役
《诗经·王风》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鸡栖于埘①,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②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③ 鸡栖于桀④,日之夕矣,羊牛下括⑤。君子于役,苟⑥无饥渴
  [注] ①埘(shí):在土墙上挖洞做成的鸡窝。②如之何:如何。③佸(huó):会。④桀(jié):供鸡栖息的小木桩。⑤括:至。⑥苟:表示推测的语气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首诗开头的“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点明了君子在远方长期服役,不知何时回归的现实状况,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这两处是“赋”的运用,而不是“兴”的运用。
C.这首诗不缀色彩,勾画出一幅典型的乡村田园晚归图,内容上充满了生活气息,使诗歌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
D.这首诗采用了“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不仅使整首诗结构更加严谨,富于音乐性和节奏感,而且使诗歌蕴含的感情更显深挚。
2.《君子于役》被誉为“闺怨之祖”,《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二者的抒情主题不同,但在抒情艺术方面却有许多共同之处。你认为两篇作品画线部分在抒情艺术上有何相同之处,请加以赏析。(6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4题。(9分)
终①风
《诗经·邶风》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②,中心是悼。
终风且霾,惠③然肯来。莫往莫来④,悠悠我思。
终风且曀⑤,不日⑥有曀。寤言不寐,愿言⑦则疐。
曀曀其阴,虺虺⑧其雷。寤言不寐,愿言则怀⑨。
  [注] ①终:既。②敖(áo):放纵。③惠:顺。④莫往莫来:不往来。⑤曀(yì):天阴而有风。⑥不日:不见太阳。有:同“又”。⑦言:助词。⑧虺(huǐ)虺:雷始发之声,象声词。⑨怀:思念。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章,大风天气里,她想起他曾经对自己轻薄胡闹而让自己心生感伤。
B.第二章,自问自答。他是否肯顺心而来 他没有来。我的忧愁思恋连绵不断。
C.第三章,写晚上醒着难眠,就想对方是否在想自己,如果想,自己就会打喷嚏。
D.这首诗从第一人称角度,以女子的口吻写爱情遭遇与心情,与《氓》的主题一致。
4.请赏析本诗所采用的比兴手法。(6分)





三、(2022山东青岛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5—6题。(9分)
青玉案·与朱景参会北岭①
陆 游
西风挟雨声翻浪。恰洗尽,黄茅瘴。老惯人间齐得丧。千岩高卧,五湖归棹,替却凌烟像②。
故人小驻平戎帐,白羽腰间气何壮。我老渔樵君将相。小槽红酒,晚香丹荔,记取蛮江上。
  [注] ①朱景参:名孝闻,时为福州宁德县县尉。北岭:山名,在福州和宁德之间。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陆游与情好甚笃的朱景参一同游览北岭,写下了这首词。②凌烟像: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建凌烟阁于长安,将开国文武功臣魏征、尉迟恭等二十四人的肖像画于阁中,以资褒扬纪念。
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开头由自然界的风雨写起,“声翻浪”从听觉角度突出了风雨来势之猛烈。
B.随着黄茅瘴气被秋风秋雨一扫而光,压抑在词人心头的愁绪也暂时得以消除。
C.“老惯人间齐得丧”,是说自己历尽人间万事,已把得失荣辱看得没什么区别了。
D.“千岩高卧”三句紧承上句而来,写词人看破了世俗名利,过起了隐居生活。
6.词的下片是如何写友人朱景参的 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第一单元
1 氓
基础过关练
1.答案 a.无论 还是 莫/无 b.但是 只是
解析 a句介绍《诗经》中的婚恋诗,“男子悦爱女子”“女子悦爱男子”是兼而有之的,故前两空应分别填写“无论”“还是”;根据语段整体内容可知,《诗经》中的婚恋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情真意挚,感人肺腑”,故第三空所填词语应和括号后的“不”结合起来表示肯定,故可填“莫”或“无”。
b句前面说“相期以白头偕老的愿望”,后面说“并不是所有的夫妻都这样温情缱绻”,故第一空可填表示转折关系的词语“但是”;该句整体上是在强调“婚姻的幸福”是有条件的,是限于某种情况或某个范围的,且第二空后面有“一个……而已”,故第二空可填“只是”。
2.答案 ①, ②、 ③·
解析 ①处,前面是举例,后面是评论,用于复句内部的停顿,应该用逗号。②处,“柔嫩的桃枝”和“鲜艳耀眼的桃花”是并列短语,共同作介词“由”的宾语,二者中间应该用顿号。③处,“郑风”是类名,“女曰鸡鸣”是篇名,二者中间应该用间隔号。
3.答案 (示例)①一呼百应 ②通俗易懂  ③可乘之机
解析 ①处,前面说古风音乐诞生之初应声寥寥,此处说“如今……”,根据下文内容可知,此处应填与“应声寥寥”意思相反的成语。②处,此处说“艰涩的文字变得……”,应填与“艰涩”意思相反的成语,如“通俗易懂”等。③处,“古风”是一种文化现象,走红后难免会出现不好的作品,前文又说“鱼目混珠”,据此可以推知此处可填“可乘之机”。
4.答案 画波浪线的句子重在阐发“古风音乐”走红的原因。首先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追问“古风音乐”走红的原因,使读者产生一种阅读期待,强化了表达效果,并使前后内容衔接紧密自然。后面的回答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依次从网络平台、热门影视剧、歌曲本身的角度进行分析,由客观到主观,全面而概括地说明了原因,情感强烈,富有气势,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解析 画波浪线句子前后一问一答,属于设问,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设问的作用主要是引起读者的思考,发人深省,突出所要表达的内容;而设问句的回答部分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排比的作用主要是增强语势,强化情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据此结合句子内容分析作答即可。
5.答案 或是对快节奏生活疲惫厌倦,或是被古典之美深深折服,选择古风,也是对中华文明的认同与归属。
解析 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被快节奏生活疲惫厌倦”中介词“被”使用不当,应改为“对快节奏生活疲惫厌倦”;二是“也是对中华文明的归属与认同”中“归属与认同”语序不当,应改为“也是对中华文明的认同与归属”。
6.答案 (1)将子无怒 秋以为期
(2)不见复关 泣涕涟涟
(3)以尔车来 以我贿迁
(4)于嗟女兮 无与士耽
(5)女也不爽 士贰其行
(6)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
(7)及尔偕老 老使我怨
(8)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
(9)信誓旦旦 不思其反
模拟试题练
1.B  这两处既是“赋”的运用,也是“兴”的运用。
2.答案 相同之处:寓情于景(或:写景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主人公内心的情怀。
《君子于役》描写了夕阳西下,鸡栖于巢,牛羊归圈的景象,这景象触动了妻子对丈夫回归的渴盼和深深挂念,其内心的落寞和孤寂之情与迷茫昏黄的景色交相映衬。《天净沙·秋思》通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景物,营造了黄昏时分萧瑟苍凉的意境。这些景物构成的凄清、宁静、苍凉的画面,与游子此刻漂泊无依、寂寞惆怅、疲惫感伤、思家恋乡的心境相契合。从这两篇作品中,我们感受到了“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撼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答出相同之处2分,对两篇作品画线处的景象的赏析各2分)
解析 两篇作品都通过写景来显示所处境况,渲染气氛,烘托心理。据此分析即可。
3.D “与《氓》的主题一致”错,《氓》写女子对婚姻的悔恨和与男子的决裂,本诗写女子对丈夫既知无望又难以割舍的矛盾心理。
4.答案 ①比兴的事物是风、霾、日、雷等。②诗各章都 采用“比”的手法,因比而兴,展示出狂风疾走、尘土飞扬、日月无光、雷声隐隐等悚人心悸的画面,以这些事物所构成的环境来比喻女子的处境。具有渲染悲凉、冷漠、恶劣的气氛与烘托女子孤单落寞的心理的作用。(指出比兴的事物2分;对比、兴的分析各1分;答出渲染气氛和烘托心理各1分)
解析 《诗经》中“比”的作用是“以彼物比此物”,“兴”的作用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本诗中用来比兴的事物构成了女子的处境,具有渲染气氛与烘托心理的作用。
5.D “千岩高卧”三句,前两句虚写自己退隐的形象,后一句指出自己愿意退隐,不追求将自己的画像悬挂于凌烟阁。这三句写的是词人的打算,而非“看破了世俗名利,过起了隐居生活”,选项把未然当作已然。
6.答案 (1)①细节描写。写朱景参驻守平戎帐内、腰间佩带白羽箭的行为、外貌,表现友人的形象。②对比。把词人自身与朱景参不同的处境和心情进行对比,词人设想若干年后,老友驻扎在军营中,腰间佩着箭,出入将相之中,气势是何等壮阔,而词人却不思功名,在渔樵中老去。
(2)①对友人的赞赏、羡慕之情。友人“气何壮”“将相”,而词人“老渔樵”,对友人的赞赏、羡慕之情溢于言表。②对友人建功立业大有作为的期许之情。希望将来友人领兵打仗,建功立业,出将入相,大有作为。
解析 “小驻平戎帐,白羽腰间气何壮”是细节描写,描写了友人的行为和外貌;“故人……”“我……”是对比。词人说朱景参“气何壮”“将相”,表达了对其的赞赏、羡慕和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