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蒙城县第六中学高中语文 4.2.1赤壁赋练习题 苏教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蒙城县第六中学高中语文 4.2.1赤壁赋练习题 苏教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0-22 06:40: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文本18 赤壁赋
——“变”与 “不变”的思考
一、语言积累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壬戌(xū)        窈窕(tiāo)
举酒属客(shǔ) 旌旗蔽空(jīnɡ)
B.桂棹(zhào) 嫠妇(lí)
冯虚御风(pínɡ) 横槊赋诗(shuò)
C.渺渺(miáo) 扁舟(biān)
倚歌而和(hè) 用之不竭(jié)
D.枕藉(jiè) 渔樵(jiāo)
酾酒临江(shī) 山川相缪(liáo)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
B.
C.
D.
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苏子愀然 ②何为其然也 ③郁乎苍苍 ④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A.两个“然”字相同,两个“乎”字不同
B.两个“然”字相同,两个“乎”字相同
C.两个“然”字不同,两个“乎”字不同
D.两个“然”字不同,两个“乎”字相同
4.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侣鱼虾而友麋鹿
A.稍稍宾客其父
B.吾妻之美我者
C.沛公军霸上
D.常以身翼蔽沛公
5.下列各句与“何为其然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A.寄蜉蝣于天地 B.客有吹洞箫者
C.君欲何往 D.纵一苇之所如
6. 翻译下面的句子。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译文: 
 
(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译文: 
  (3)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译文: 
 
 
(4)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译文: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7.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山川相缪         缪:同“缭”,连结,盘绕
B.酾酒临江 酾:滤(酒)
C.物各有主 主:主宰
D.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食:享用
8.下列四组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9.下列叙述不符合上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作者在文中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自己内心深处的复杂感情。
B.主人的回答借用了庄子的相对主义思想,由眼前的水与月,阐述了一套自然界的“变与不变”的道理。末尾表现出苏轼心胸之中豁达超然的一面。
C.作者善于把抽象的哲理用形象化、抒情化的形式表现出来。
D.这是一篇有高度的艺术技巧的散文赋,作者借用了汉代大赋中主客问答的形式。
三、一法一练——识记文言文中实词的一词多义
文言文中实词的一词多义有以下几类:
(1)由本义发展,产生引申义、比喻义等。例如“负”,本义为背载物、载,引申为承受、承担,支撑;再引申为抱有、享有,又引申为依仗、凭借,进而引申为辜负、对不起等。
(2)音不同,义也不同。此类多为多音多义词。例如“属”,①shǔ,意思有:a.隶属,如“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b.掌管,如“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c.类,等辈,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②zhǔ,意思有:a.连接,如“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三峡》);b.撰写,如“衡少善属文”(《张衡传》);c.致意,如“举酒属客”(《赤壁赋》)。
(3)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其词性不同,词义也不同。例如: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师说》),“复”作动词,义为“恢复”;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孔雀东南飞》),“复”作形容词,义为“双层的,夹层的”。
10.解释下面的实词在各句中的意义。
(1)纵
(2)危
(3)属
(4)适
答案
1.B 2.D 3.C 4.A 5.C 
6.(1)清风缓缓吹来,水面没有波浪。
(2)任凭小船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越过一望无际白茫茫的江面。
(3)箫声呜咽,像含怨,像怀恋,像抽泣,像低诉。吹完后,余音婉转悠长,像细长的丝缕延绵不断。
(4)再说那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如果不是我应有的东西,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拿取。
7.B 8.B 9.A 
10.(1)任凭,动词/放开,动词/没有节制,动词 (2)正,端正,形容词/困难,形容词/高,形容词/使……害怕,动词
(3)致意,引申为劝酒,嘱托/类 (4)女子出嫁,动词/适应,动词/往,动词/适合,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