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梳理与探究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梳理与探究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5 23:01: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年级下册语文
第四单元《梳理与探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从字音、结构、反义词、带“月”字旁四方面分类梳理本单元生字词。掌握带“点”字的书写规则。
2.读好带有轻声的词语,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读懂多个分句组成的长句子,读出问句的语气。
3.读诵古诗《寻隐者不遇》和绕口令《妞妞赶牛》,感受诗歌的韵律美音律美,体会阅读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读好带有轻声的词语,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读懂多个分句组成的长句子,读出问句的语气。
教学过程:
任务一:梳理字词,巩固识字
(一)梳理要识的字,巩固读音
1.出示生字。
夜 思 床 光 疑 举 望 低 故
胆 敢 往 外 勇 窗 乱 偏 散 原 像 微
端 粽 节 总 米 间 分 豆 肉 带 知 据 念
虹 座 浇 提 洒 挑 兴 镜 拿 照 千 裙
2.指名认读生字。
3.以上生字中后鼻韵母的字有?前鼻韵母的字有?整体认读音节有哪些?
前鼻韵母
后鼻韵母
整体认读音节

(二)梳理要写的字,分类识记
1.出示生字。
夜 思 床 光 低 故 乡
色 外 看 爸 晚 笑 再
午 节 叶 米 真 分 豆
那 着 到 高 兴 千 成
2.指名认读生字。
3.以上生字中左右结构的有?上下结构的有?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三)以上生字中写出下列字的反义词。
前——( ) 低——( ) 外——( ) 晚——( )
笑——( ) 真——( ) 分——( ) 高——( )
(四)认识身体,梳理探究“月”旁字特点
1.做发令游戏,师发口令,生指相应部位。(眉毛、鼻子、嘴巴、脖子)
2.出示8 个指令词语,借助拼音读词语。
3.再读词语,想想你有什么发现
(学习交流:这些词语都是表示身体的一部分。)
4.探索规律, 解读偏旁。
PPT 出示眼睛、眉毛、鼻”字演变图,理解“目”上就是眉,嘴就是口,因此这个字有一个“口字旁”。
5.出示:脖、臂、肚、腿、脚。这几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生交流总结,师板书:月)
6.出示“月”字的演变,明白“月”和“肉”有关。
7.我们人体的部位很多,我再说几个你们能找到吗
(大脑、胸脯、后背、手掌、皮肤、手腕)
任务二:朗读句子,读好停顿
出示句子。
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
爸爸,你那把浇花用的水壶呢?如果我提着它,走在桥上,把水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你就不用挑水去浇田了,你高兴吗?
2.指名读句子,注意读好句中停顿。
3.齐读句子,读出问句的语气。
任务三:探究规律,读好轻声词
1.出示词语。(课本P51)
2.想一想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同桌交流。(轻声)
3.师范读,学生仿读,读好轻声词。
3.探究规律:每一排词语读两遍,想一想每组轻声词语有什么特点?
4.指生交流,师总结:后缀有“子”,读轻声;家庭成员有重叠字,读轻声,还有一些词语的后面一个字读轻声。
5.拓展:生活中读轻声的字可不少,你知道哪些呢
6.拓展词语,读好轻声。
后缀是“子”的:桌子、儿子、果子、句子、肚子、袜子、瓶子、孩子、尺子
叠音轻声的:爷爷、奶奶、姑姑、叔叔、姐姐、弟弟
其他轻声词:笑着、是呀、事情、玻璃、消息、好的
任务四:书写“点”画,掌握规则
1.出示“主、门、书、我”。
2.小组探讨,这几个字的共同点?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3.交流汇报:这几个字都有一个共同的笔画“、”。
书写时,点在正上方或左上方先写点,点在右上方后写点。
4.在田字格中认真临写。
5.“字、问、发、兔”这几个字,它们的点什么时候写呢
任务五:积累背诵《寻隐者不遇》
1.出示诗题,理解题意。
诗题中的“寻”是什么意思呢 诗人要寻访谁呢 那么作者寻隐者的结果怎样 把这三个词的意思连起来就是诗题的意思。
2.通过诗题,我们知道诗人去寻访隐者却没有遇到,那么诗人为什么没有遇到隐者呢 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读《寻隐者不遇》,让我们一起去古诗中找寻答案。
3.诵读诗句,注意节奏。
4.结合课文插图,想一想诗歌的大致意思。
5.指学生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适当指导总结。
6.有节奏地朗读诗句。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7.全班配乐齐背古诗,感受古诗韵律。
任务六:趣味诵读绕口令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绕口令。(板书:妞妞赶牛)
2.齐读题目:妞妞赶牛。(师指导读准字音:妞妞、牛)
“妞妞”和“牛牛”读音容易混淆,它们第一个字声调不同,要注意读准声调。
3.妞妞赶牛的这则绕口令里提到了两个人物,分别是 (妞妞和牛牛)
4.同学们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这则绕口令,想想看这则绕口令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5.一起读一读这则绕口令,一边读,脑袋里一边想象一下妞妞赶牛牛的画面。
6.同桌一起比赛读这则绕口令。(提示:“牛”“柳”“扭”“拗”容易混淆,其中“柳”和其他几个词不同,声母是“L”,要注意区分,其他词注意读准声调)。
7作业设计:
(1)认识身体,和家长玩一玩“你说,我指”这个游戏。
(2)和爸爸妈妈比赛读绕口令《妞妞赶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