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5.1 阿Q正传(节选) 同步练习(含解析)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5.1 阿Q正传(节选) 同步练习(含解析)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5 19:43: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5 阿Q正传(节选)
基础过关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我总想鲁迅在骨子里其实是一个浪漫主义者,只不过我们把他确立在“民族魂”这个高度后,注意了他作品更多的现实和批判的精神,而怠慢了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家内心深处都具有的浪漫主义情怀。从他的作品中,我感受到鲁镇是闲适、恬静、慵懒、舒缓的,这种环境能让人    。
孔乙己是现实的,但也是浪漫的,是唯一一个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人,只不过那是被苦难    出的辛酸的浪漫。还有那个让人难忘的阿Q,他对革命的游戏态度,他对爱情的向往,他自取其辱后精神上的自我安慰,甚至他为自己生命的终结而努力画上的那个圆圈,仿佛都是神秘的、可爱的,让人憎恨而又同情。而在《故事新编》中,鲁迅的浪漫主义情怀可以说体现得    :《奔月》里吃腻了乌鸦炸酱面的嫦娥,《出关》里骑着青牛的老子,还有《理水》里“中国的脊梁”大禹,不都是有光彩、有魅力而又经得起时间    的浪漫主义人物吗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浮想联翩 压榨 淋漓尽致 检验
B.异想天开 压制 淋漓尽致 锤炼
C.浮想联翩 压制 无微不至 锤炼
D.异想天开 压榨 无微不至 检验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4.请为下面这则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30个字。
中新网绍兴4月25日电 2021年是鲁迅诞辰140周年。浙江省绍兴市25日召开的大型实景影画剧《鲁镇社戏》新闻发布会透露,为致敬“文学巨匠”,相关团队历经3年时间,斥资亿元人民币,打造了大型实景影画剧《鲁镇社戏》。
鲁镇是鲁迅塑造的“精神故乡”,形形色色的人物在这里粉墨登场。《鲁镇社戏》以鲁迅作品中每个小人物的片段组成了鲁迅的“精神世界”,用全新的形式将鲁迅笔下的“国民性”展现给大众。
据了解,该剧由序、鲁镇、闰土小船、社戏、阿Q、辫子、药和尾声八幕组成。舞台艺术上,融合了高清异型LED屏、全景式音响、激光跟踪、红外扫描等现代“黑科技”,努力还原百年前江南水乡的特有风貌,营造出真实与梦幻共存的艺术效果。
5.鲁迅提过,“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丰子恺的漫画《村学校的音乐课》却没有画人的眼睛。你觉得二者矛盾吗 请结合画面说明理由。
模拟试题练
(2022山东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8分)
文本一:
华威先生[注]
张天翼
转弯抹角算起来——他算是我的一个亲戚。我叫他“华威先生”。
“三点钟还有一个集会。”于是匆匆忙忙跟我握了握手,跨上他的包车。
他永远挟着他的公文皮包,并且永远带着他那根老粗老粗的黑油油的手杖。左手无名指上戴着他的结婚戒指。拿着雪茄的时候就叫这根无名指微微地弯着,而小指跷得高高的,构成一朵兰花的样子。
这个城市里的黄包车谁都不作兴跑,可是包车例外。包车踏铃不断地响着。钢丝在闪着亮。还来不及看清楚——它就跑得老远老远的了,像闪电一样快。而——据这里有几位抗战工作者的上层分子的统计——跑得顶快的是那位华威先生的包车。
他的时间很要紧。他说过——
“我恨不得取消晚上睡觉的制度。我还希望一天不止二十四小时。抗战工作实在太多了。”
接着掏出表来看一看,他那一脸丰满的肌肉立刻紧张了起来。眉毛皱着,嘴唇使劲撮着,好像他在把全身的精力都要收敛到脸上似的。他立刻就走:他要到难民救济会去开会。
照例——会场里的人全到齐了坐在那里等着他。①他在门口下车的时候总得顺便把踏铃踏它一下:叮!
同志们彼此看着:嗯,华威先生到会了。有几位透了一口气。有几位可就拉长了脸瞧着会场门口。有一位甚至于要准备决斗似的——抓着拳头瞪着眼。
华威先生的态度很庄严,用一种从容的步子走进去,他先前那副忙劲儿好像被他自己的庄严态度消解掉了。
华威先生很客气地坐到一个冷角落里,离主席位子顶远的一角。他不大肯当主席。主席报告的时候,华威先生不断地在那里刮洋火点他的烟。把表放在面前,时不时像计算什么似的看看它。
他刮了两分钟洋火之后,猛地站了起来,对那正在哇啦哇啦的主席摆摆手:“好了,好了。虽然主席没有报告完,我已经明白了。我现在还要赴别的会,让我先发表一点意见。”
“我的意见很简单,只有两点,”他舔舔嘴唇,“第一点,就是——每个工作人员不能够怠工。这第二点呢就是:青年工作人员要认定一个领导中心。你们只有在这一个领导中心的领导之下,抗战工作才能够展开。好了,抱歉得很,我要先走一步。”
把帽子一戴,把皮包一挟,瞧着天花板点点头,挺着肚子走了出去。
这就到了通俗文艺研究会的会场。他坐了下来,点着了雪茄,不高兴地拍了三下手板。
“主席!”他叫,“我因为今天另外还有一个集会,我不能等到终席。我现在有点意见,想要先提出来。”
于是他发表了两点意见:第一,他告诉大家——在座的人都是当地的文化人,文化人的工作是很重要的,应当加紧地做去。第二,文化人应当认清一个领导中心,文化人在文抗会的领导中心的领导之下团结起来,统一起来。
五点三刻,他到了文化界抗敌总会的会议室。
这回他脸上堆上了笑容,并且对每一个人点头。
“对不住得很,对不住得很,迟到了三刻钟。”
主席对他微笑一下,他还笑着伸了伸舌头,好像闯了祸怕挨骂似的。他四面瞧瞧形势,就拣在一个小胡子的旁边坐下来。
②他带着很机密很严重的脸色——小声儿问那个小胡子:
“昨晚你喝醉了没有 ”
“还好,不过头有点子晕。你呢 ”
“我啊——我不该喝了那三杯猛酒,”他严肃地说,“尤其是汾酒,我不能猛喝。刘主任硬要我干掉——嗨,一回家就睡倒了。”
一谈了这些,他赶紧打开皮包,拿出一张纸条——写几个字递给了主席。
“请你稍微等一等,”主席打断了一个正在发言的人的话,“华威先生还有别的事情要走。现在他有点意见,要求先让他发表。”
他反复地说明了领导中心作用的重要,这就戴起帽子去赴一个宴会。他每天都这么忙着。要到刘主任那里去联络。要到各学校去演讲。要到各团体去开会。而且每天——不是别人请他吃饭,就是他请别人吃饭。
有一天他请我吃晚饭。他说因为家乡带来了一块腊肉。
我到他家里的时候,他正在那里对两个学生样的人发脾气。他们都挂着文化界抗敌总会的徽章。
“你昨天为什么不去,为什么不去 ”他吼着。
“昨天——我去出席日本问题座谈会的。”
华威先生猛地跳起来了:
“什么!什么!日本问题座谈会 怎么我不知道,怎么不告诉我 ”
“我们那天部务会议决议了的。我来找过华先生,华先生又是不在家——”
“好啊,你们秘密行动!”他瞪着眼,“你老实告诉我——这个座谈会到底是什么背景,你老实告诉我!”
对方似乎也动了火:
“什么背景呢,都是中华民族!部务会议决议的,怎么是秘密行动呢……华先生又不到会,开会也不终席,来找又找不到……我们总不能把部里的工作停顿起来。”
“混蛋!”他咬着牙,嘴唇在颤抖着,“这个这个——你们青年! ……”
这晚他没命地喝了许多酒,嘴里咝咝地骂着那些小伙子。密司黄扶着他上了床,他忽然打个寒噤说:
“明天十点钟有个集会……”
(选自《文艺阵地》半月刊第1卷第1期,
1938 年4月16日,有删改)
文本二:
在20世纪30年代的左翼作家中,张天翼的突出成就在于他的讽刺小说写得非常出色,和鲁迅相比较而言,他继承其幽默讽刺的传统,可以说他是鲁迅幽默讽刺小说的接班人。
张天翼在写作讽刺小说时也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首先表现在主题上,他围绕反虚伪、 反庸俗、反愚昧三个大方面来进行揭露,反虚伪是针对地主官僚的虚伪狡诈,反庸俗是旨在揭露知识分子和小市民的庸俗动摇,反愚昧则是对底层人民的愚昧麻木作出抨击。其次表现在艺术手法上,他善于运用漫画式的手法,突出人物的特征,夸张地描绘出来,而显出人物的丑与恶。尤其是在以自相矛盾的手法来写人物上,撕开其虚伪的面具而带来了喜剧的效果是其一大特色。
(有删改)
[注] 《华威先生》创作于 1938 年抗战初期,当时民族处于危亡的时刻,然而蒋介石积极反共,消极抗日,仍鼓吹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着意描写华威先生的“公文皮包”“手杖”“包车”等,既表明他的身份高贵,也含蓄地流露出作者嘲讽的态度。
B.华威先生到难民救济会开会迟到时,两个“有几位”与一个“有一位”的不同表现,由浅到深地表现了人们的不满。
C.华威先生的会议发言简短而中肯,表达了对青年的殷切期望,强调了只有认定一个领导中心才能做好抗战工作。
D.华威先生进入不同的会场,讲话的内容差不多,但动作表情、语气态度等却大有不同,这主要是因为会议的级别不同。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中的“我”是华威先生故事的见证者,也是故事的叙述者,增强了文本的真实感与可信度。
B.小说选取了华威先生参加三个不同的会议的片段,通过巧妙的详略安排,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C.“恨不得取消晚上睡觉的制度”“希望一天不止二十四小时”采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华威先生的虚伪。
D.小说以辛辣的笔触,揭露了混在抗日文化阵营中的国民党官僚假装忙着抗日、真反共的反动本质。
3.小说在塑造华威先生时运用了精彩的细节描写,试分别分析文中两处画线句的表达效果。(6分)
4.文本二指出了张天翼讽刺小说的艺术特性,请结合文本一具体分析。(6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第二单元
5 阿Q正传(节选)
基础过关练
1.A ①浮想联翩:各种漂浮变化的想象如同群鸟飞起一样,指许许多多的感想连续不断地涌出。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这里强调鲁镇的环境会让人有许多感想不断涌现,应选用“浮想联翩”。②压榨:比喻剥削或搜刮。压制:竭力限制或制止;抑制。这里指孔乙己遭受剥削,生活辛酸,应选用“压榨”。③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等详尽透彻,发挥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很彻底。无微不至:没有一个细微的地方没有考虑到,形容待人非常细心周到。这里指鲁迅的浪漫主义情怀体现得非常充分、透彻,应选用“淋漓尽致”。④检验:检查验看;检查验证。锤炼:磨炼;刻苦钻研,反复琢磨使艺术等精练、纯熟。这里指经得起时间的检查验证,应选用“检验”。
2.答案 只不过我们把他定位在“民族魂”这个高度后,更多地注意了他作品的现实和批判的精神,而忽略了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家内心深处都具有的浪漫主义情怀。
解析 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一是“确立……高度”搭配不当,可改为“定位……高度”;二是“注意了……更多的……”语序不当,将状语错放在定语的位置上,应改为“更多地注意了……”;三是“怠慢……情怀”搭配不当,可改为“忽略……情怀”。
3.答案 ①举例典型,有力地证明了《故事新编》中鲁迅的浪漫主义情怀体现得淋漓尽致的观点。②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形式整齐划一。③语言简洁而具体,能够使读者快速把握浪漫主义人物的特质。
解析 画横线的句子列举了鲁迅《故事新编》中的一些作品及相关人物,从而有力地证明了《故事新编》中鲁迅的浪漫主义情怀体现得淋漓尽致的观点。从修辞手法上看,“《奔月》里……《出关》里……还有《理水》里……”构成排比句,在形式上整齐划一。另外,画横线的句子言简意赅,能够使读者快速把握浪漫主义人物的特质,更好地体会文段的意蕴。
4.答案 浙江绍兴打造影画剧《鲁镇社戏》致敬鲁迅诞辰140周年
解析 解答此类问题,要思考新闻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新闻标题要生动,能吸引读者;要简洁,是对新闻主体的高度概括。在组织答案时,可结合新闻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对导语部分进行删减。材料的导语部分是第一段,据此按照字数要求提炼中心事件即可。
5.答案 (示例)不矛盾。虽然画面上的人物没有眼睛,但读者可以从他们扬着头、张着嘴的神态中体会到这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正沉浸于唱歌所带来的欢乐之中。鲁迅先生用“极省俭”的语言画人物的眼睛,丰子恺先生讲究“意到而笔不到”,二者都是通过寥寥数笔刻画出人物的个性,所以不矛盾。
解析 题干表达了两种观点,鲁迅认为体现一个人的特点要画眼睛,而丰子恺的漫画没有画眼睛,问二者是否矛盾。这里要注意的是鲁迅“画眼睛”观点的目的是“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而丰子恺的《村学校的音乐课》没有画眼睛,目的应该是用嘴巴来突出学生的状态,这里眼睛可能不是很重要。结合漫画分析出这一点,便可得出答案。
模拟试题练
1.C 华威先生的发言都是官话、套话,看不出“中肯”;他强调“只有认定一个领导中心”只是强调了“服从”,文章借此讽刺他极强的权力欲;同时也看不出他对青年的“殷切期望”。
2.D “假装忙着抗日、真反共”无中生有。
3.答案 第①处中,这一细节将华威先生那种唯恐别人不知道他到场的特定心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表现了华威先生的装腔作势、矫揉造作。第②处中,这一细节写出了在当时严峻的政治形势下,华威先生仍不忘参加宴会并喝酒,与前文他所宣扬的热心抗日和忙于救国形成对比,具有鲜明的反差,充分体现了他的虚伪、庸俗。
解析 第①处画线句描写的是华威先生参加难民救济会的会议迟到时的细节。他知道人们在等他,借踏铃弄出动静表明他来了;同时也借此说明他是坐着包车来的,很有声威。第②处画线句,前文写华威先生恨不得取消晚上睡觉的制度,还希望一天不止二十四小时,似乎要将所有的时间都用于工作,并且赶时间参加会议并讲话,而实际上昨晚却在酗酒、睡觉,并且根据后文看,他每天——不是别人请他吃饭,就是他请别人吃饭,由此可见,他表面上忙于抗日救国,实际上没有像他表现出来的那么忙,表现了他的虚伪、庸俗。
4.答案 (1)主题上:对虚伪、庸俗的华威先生进行辛辣的讽刺,表达出反虚伪、反庸俗的主题。华威先生的特点是忙,但忙而无功,甚至耽误工作;他浮夸地表现自己的“忙”,实则是为了显摆自己很重要。忙是为了攫取权力,其形象虚伪而庸俗。
(2)艺术手法上:①漫画式夸张。作品以漫画式夸张突出华威先生的忙,他忙于开会,忙于发言,“恨不得取消晚上睡觉的制度”“希望一天不止二十四小时”。②人物的自相矛盾。首先是表里的矛盾,如华威先生表面忙,实则闲,讽刺了他的虚伪、庸俗及对权力的追逐;在会场上脸色严肃,却与“小胡子”谈论昨晚喝酒的事,讽刺了他的表里不一。言行的矛盾,如华威先生反复强调要“认定一个领导中心”,自己却迟到早退,享乐腐化,权力欲极强。
解析 文本二指出了张天翼的讽刺小说继承了鲁迅幽默讽刺的传统,然后从主题及艺术手法上分析了张天翼讽刺小说的独特个性,而谈其在艺术手法上的特点时,又从漫画式夸张及人物的自相矛盾两个方面来论述。根据以上分析从文本一中找出对应的例子来逐一论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