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7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基础过关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只要你留心,在这个世界就好像每天都能听到花落的声音。像樱、梨、桃这样轻盈飘逸的花,我从不将它们的谢落看作一种死亡。它们在风的轻唤声中,觉悟到自己曾经是有翅膀的天使,便试着挣脱了枝头,试着飞,轻轻地就飞了出去……
最喜欢那种乡间朴素的小雏菊,谢得不事张扬,开得也含蓄无声。它的凋谢不是风暴,说来就来,它就那么安静地依偎在花托上,一点点地消瘦,一点点地憔悴,然后不露痕迹地在冬的萧瑟里,和整个季节一起老去。
1.下列各句中的“好像”与文中加点的“好像”,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曾主任没有抬头,边干着手头的工作边问站在旁边的小李:“你好像对这次的工作安排很有意见啊!为什么不能当面向领导提呢 ”
B.“我跟他只在街上碰过一次面,真的。”小赵似笑非笑地看着对面的小王:“是吗 好像你们还一起跳过舞吧 ”
C.姜伟回来了,妈妈看了看他,没有说话。沉默了一会儿,她问:“老师说你今天上课的时候好像又开小差了,怎么回事 ”
D.王老师看着桌子上的一个水果,露出一副疑惑的神情,问:“这到底是啥果子呢 ”杨老师凑过来看了一下,说:“看这样子,跟我见过的一种梨好像啊!”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最喜欢乡间那种朴素的小雏菊,开得含蓄无声,谢得也不事张扬。
B.最喜欢乡间朴素的那种小雏菊,谢得含蓄无声,开得也不事张扬。
C.最喜欢乡间那种朴素的小雏菊,开得不事张扬,谢得也含蓄无声。
D.最喜欢乡间朴素的那种小雏菊,谢得不事张扬,开得也含蓄无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从坡上)再望小村,看见了屋角和山墙,也看见了土院墙里的胖猪。 ① ,只是树冠相连。有农人挑两桶肥料往坡上走,路边一头牛犹豫着。蓦地一声长叫响起:“卖麻来——”小山村便正式起床了。
往上走便没有了路,只有一堆一堆的茅草。菅草苫在路边,似流行歌星的长发,遮住一些美丽的危险,小山羊忍不住就要上当。不远处,便是小时候常玩的草坪,那里有我的老朋友,我不知道它们现在怎么样。草大概长高了,那块伴我童年的小青石凳, ② 。坡上吹起了微微的风,紫荆的浓郁香气让人浮想联翩,忍不住驻足,忍不住远望。村旁有一条小河,弯弯曲曲地绕过村庄,远远地来,长长地去。河水浸湿了村子的这儿、那儿,凭这一条河就知道,这一村的小伙子吃什么长大,姑娘的脸为什么粉似桃花,挑肥上坡的汉子为什么体壮如牛……村庄全清晰了。原来是一家一户的院子,各自过着小小的日子;树木只是一丛一片地覆盖;还有花,一红一黄地点缀;看不清是谁家的女子,却听得清一支曲子响起,满村的绿树红花便摇动起来。
3.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
A.比喻、引用、夸张 B.拟人、比喻、对偶
C.排比、拟人、夸张 D.比喻、引用、对偶
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村旁一条远远地来、长长地去的小河弯弯曲曲地绕过村庄。”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模拟试题练
(2022湖北黄冈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6分)
文本一:
对一个村庄的认识
刘亮程
对于黄沙梁,我或许看不深也看不透彻,我的一生局限了我,久居乡野的孤陋生活又局限了我的一生。
可是谁又能不受局限呢 那些走遍天下、学识渊博的人,不也没到过黄沙梁吗 他们熟知世间一切深奥的道理却不认得这个村里的路。我这位农夫有朝一日给他们指一回路真是荣幸莫大。
我全部的学识是我对一个村庄的见识。我在黄沙梁出生,花几十年岁月长成大人,最终老死在这个村里,死后肯定还是埋在村庄附近。这便注定了我生死如一地归属于这片土地,来来回回经过那块地、那几间房子,低头抬头看见那一群人。生活单调得像篇翻不过去的枯涩课文,硬逼着我将它记熟、背会,印在脑海、灵魂里。除了“荒凉”这唯一的读物,我的目光无处可栖。大地把最艰涩难读的一个章节留给这群没啥文化的人。
我不懂大道,只通一点斜门歪理。我想一个人活下去的理由可能只有芝麻那么小,而这些芝麻小理并不被通常的大道所涵盖。活在大地边缘的这一村人,他们的生活中没有大事,但并不因此活得小里小气。当他们因一个鸡蛋亲戚为仇、邻居反目,为半截麻绳大打出手、刀叉伤人时,你能说他们心胸狭隘,不该为这些琐碎之事争斗计较吗 那你说他们该计较什么 坐在如此荒远的不为人知的村庄里分析世界局势,还是讨论股市涨跌问题 这些天下大事,哪一件比牛啃了他们的庄稼这事更大 当张三为自家麦地先淌进水而甩开膀子堵渠拦坝时,你能说他的拦坝工程比三峡工程小,不伟大 他抢救的可是眼看旱死的一亩二分地的麦子啊,这麦子可是他一家五口的活命粮啊。谁要在这时阻止他,没准他会操起锨和你拼命呢。
我在村里住久了,便掌握了这个村庄的很多秘密。比如王家腌了几缸咸菜、喂了几头驴,李家粮仓里还有几担麦子、箱子里还有多少钱。但要真正认识一个村庄很不容易,你得长久地、一生一世地潜伏在一个村庄里,全神贯注留心它的一草一木一物一事。这样到你快老的时候,才能勉强知道最基本的一点点。在村里溜达一圈走掉的人,如果幸运的话,顶多能踩走一脚牛粪。除此他们能得到什么呢
那些季节中悠然成熟的麦子,并不为谁而熟,我们收回它们,我们并不是收获者。一年中有一次,麦子忘了回家,我们就得走好几年穷路。那些岁月中老掉的人,常老于一件事情。随便的一件事,就可消磨掉人的一辈子。想想吧,这些事情有多厉害。我不说出来你会以为什么大事耗掉了人的岁月和经历。那些看来很小的事到底有多大谁也不清楚。我们村庄上空飞过的一群苍蝇,对应到世界另一地可能就是一群庞大的轰炸机。我们村里的一声咳嗽,或许才是造成某个遥远国度地震的真正原因。
这个村庄隐没在国家的版图中,没有名字,没有经纬度。历代统治者都不知道他的疆土上有黄沙梁这个村子。这是一村被遗漏的人。他们与外面世界彼此无知,这不怪他们。那些我没去过的地方、没读过的书、没机会认识的人,都在各自的局限中,不能被我了解,这是不足以遗憾的。我有一村庄,已经足够了。当这个村庄局限我的一生时,小小的地球正在局限着整个人类。
(有删改)
文本二:
城市过客
刘亮程
进城谋生的第二天,我便在楼梯上摔了一跤。上楼梯时我不知道脚该抬多高,步子该迈多大。尤其下楼的时候,脚总是不敢果断地踩下去,担心下一个阶梯会不会是空的。这一跤使我深信世上最坎坷的路就是楼梯。
本以为在乡下走了多年的坑洼路,走城里的平坦马路应该不成问题。可是车流如梭的十字街头我总是难以过去,前后左右的汽车和喇叭声使我仿佛置身兽群。我缺乏城市人的从容,城市人不怕车就像乡下人不怕狗。
我想,这座城市的许多尺寸不是按乡下人的标准和习惯设计的,适应它得有一个过程。好在我聪明,懂得用自己熟悉的事物做参照。比如小汽车的门比狗洞稍大一些,进车门时就要比进驴圈时头再低一些;城市缺少尘土,不用常拍打衣袖和屁股,但手不能闲着,要时时摸摸口袋里的钱在不在;街道固然宽阔,但属于每一个人的路却窄得可怜。拥拥挤挤绕过一辆辆车一个个人的轨迹,比任何一条乡间小道都曲折蜿蜒。
城里真好。但我知道我变不成城市人。除了这座城市不给我落户,不给我一间安身的住房外,我还缺乏很多在城市生活的经验和素质。我的老师告诫我,要多向市民学习。我都三十多岁了,要学的东西很多。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
我只是这座城市的客人,永远是,无论寄住几天或生活几十年,挣一笔钱衣锦还乡或是变成穷光蛋流落街头。城市没一件属于我的东西。我把楼房当成一座座荒山去爬,那上面不会有我的家。我知道了一些人的名字,但从骨子里我们并不认识,我仅仅是流浪到城市的一个农民。我把地荒在家里,时常在夜半之时,怀念起我的家畜的叫声、我的女儿和妻子。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一方面说乡野的孤陋生活局限了自己,一方面又用人人都有局限、整个人类都受局限来自我宽慰,表现出情感上的矛盾纠结。
B.“大地把最艰涩难读的一个章节留给这群没啥文化的人”中,“最艰涩难读”喻指黄沙梁这个地方非常单调、荒凉、封闭、落后。
C.文中说外来人到村里,“如果幸运的话,顶多能踩走一脚牛粪”,这里的“幸运”是反语,实际上是调侃外来人运气非常不好。
D.村庄上空的一群苍蝇可能对应另一地的一群轰炸机,村里的一声咳嗽或许造成远方的地震,这些说法突出了村庄在世上的重要性。
2.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我”在楼梯上摔了一跤,认定楼梯是世上最坎坷的路,显示了“我”初到城市时的无所适从。
B.“我”感到城市显然不是为乡下人设计的,走马路这类在城市中稀松平常的事,却让“我”举步维艰。
C.“我”在城市没有户口和住房,所以为自己预见了两种结局:挣一笔钱衣锦还乡或穷困潦倒流落街头。
D.“我”认为自己不论在城市生活多长时间,都只能是城市的一个过客,是一个在城市漂泊的农民。
3.赏析文本一中画线句子的表达特点和效果。(4分)
4.有评论者认为,在作者刘亮程的笔下,黄沙梁“不再是单纯的故乡,而是灵魂憩息的地方”。请根据两个文本的内容,探究评论者这样说的理由。(6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第二单元
7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基础过关练
1.D “好像”,既可以作副词,表示不十分确定的判断或感觉,A、B、C三项中的“好像”都是这个意义;也可以作动词,指有些像、像,D项中的“好像”是这个意义。故选D。
2.C 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那种”表示指代,应该放在“朴素”之前;二是不合逻辑,应该先“开”后“谢”,且应该是“开”的时候“不事张扬”,“谢”的时候“含蓄无声”。故选C。
3.B “路边一头牛犹豫着”“小山羊忍不住就要上当”是拟人;“菅草苫在路边,似流行歌星的长发”是比喻;“远远地来,长长地去”是对偶。文中没有运用引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4.答案 ①树其实稀疏着 ②不知道还是否原样
解析 ①处,根据后面的“只是树冠相连”可知,此处应填写“树”的状态,且“树”并不相连,因此用来陈述“树”的状态的词语可以是“稀疏”“疏落”等,故此处可填写“树其实稀疏着”之类的内容。②处,根据前文“那里有我的老朋友,我不知道它们现在怎么样”可知,此处可填写“不知道还是否原样”之类的内容。
5.答案 ①原文写村旁景象,使用短句,与文段整体风格一致,符合语境;修改后的句子是一个长单句,与文段整体风格不一致,不合语境。②原文中“远远地来”“长长地去”放在后面单独成句,有强调作用;修改后的句子则没有这种效果。③原文先写看到小河弯弯曲曲绕过村庄,再写小河怎么来、怎么去,符合观察的逻辑顺序;修改后的句子不符合这一观察的逻辑顺序。
解析 对比原文和修改后的句子可以看出,原文是短句,修改后的句子是长单句;原文将“远远地来”和“长长地去”单独成句,放在句末,起到强调作用;结合语境可以看出,作者是从坡上观察村庄的,自然应该先看到小河绕着村庄,然后再写其“来”和“去”的情景。
模拟试题练
1.B A.“表现出情感上的矛盾纠结”不符合文意,这里说的是事物受局限的道理。C.根据前后语境可知,文中的“幸运”并非反语,作者也不是“调侃外来人运气非常不好”,而是想强调要真正认识一个村庄不容易。D.“突出了村庄在世上的重要性”曲解文意,作者这样说是想说明村庄里的“事”很重要。
2.C 强加因果,作者并没有因为自己在城市没有户口和住房而为自己预见结局;在城市没有户口和住房是说明自己变不成城市人;“挣一笔钱衣锦还乡或穷困潦倒流落街头”也并非作者为自己预见的结局,而是用假设语气强调自己永远是城市的客人。
3.答案 ①连续使用多个问句,包括反问句,强化了行文的语气,表现了作者对乡亲的理解和对农民的尊严的维护。②用性质上差别极大的事物作比较,如“一个鸡蛋”“半截麻绳”与“世界局势”“股市涨跌”,张三的“拦坝工程”与“三峡工程”,形成强烈的认知反差,富有哲思,令人回味。
解析 画线句子连续使用了5个问句,其中包括反问句,加强了语气,引起读者思考。同时作者写这几句话的目的是论述上文“活在大地边缘的这一村人,他们的生活中没有大事,但并不因此活得小里小气”的观点,也就是说这些看似琐碎之事对他们而言其实是关乎生存的大事,他们要分出青红皂白,不会忍气吞声,表现了作者对乡亲的理解与对农民的尊严的维护。“一个鸡蛋”“半截麻绳”与“世界局势”“股市涨跌”、张三的“拦坝工程”与“三峡工程”又形成比较,说明他们就该关心这些事,这些事对他们而言就是大事。
4.答案 ①作者生于斯长于斯,情感和精神已经与故乡融为一体,注定生死如一地归属于黄沙梁这片土地。②作者清醒地认识到黄沙梁虽偏僻荒凉和不为人知,但作为自己的故乡,对自己却有着独特的存在价值。③作者即便生活在城市,对城市也是疏离和排斥的,他心中念念不忘、魂牵梦萦的仍是故乡黄沙梁。
解析 作者在黄沙梁出生,又在此成长,全部的学识就是对这片土地上的村庄的见识,身心与村庄融为一体,生死如一地归属于这片土地;作者久居村庄,掌握了这个村庄的很多秘密,“我有一村庄,已经足够了”表明黄沙梁作为作者的故乡,对作者而言具有独特的存在价值;作者即使进了城,也认为自己变不成城市人,永远是城市的过客,“时常在夜半之时,怀念起我的家畜的叫声、我的女儿和妻子”,表明作者虽生活在城市却始终无法融入城市,内心一直牵挂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