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10.1 兰亭集序 同步练习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10.1 兰亭集序 同步练习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5 21:06: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10 兰亭集序
基础过关练
一、通假字:写出下列通假字所通之字并解释。
1.悟言一室之内
“悟”同“    ”,    
2.虽趣舍万殊
“趣”同“    ”,    
二、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临
2.修
3.次
4.致
5.一
6.于
7.之
三、古今异义: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1.列坐其次
古义:
今义:次第较后,第二(用于列举事项);次要的地位。
2.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义:
今义:文化或文人;文雅。
3.所以游目骋怀
古义:
今义:连词,表示因果关系;名词,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4.或取诸怀抱
古义:
今义:抱在怀里;胸前;心里存有。
5.引以为流觞曲水
古义:
今义:认为。
四、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映带左右        
2.一觞一咏        
3.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4.死生亦大矣        
5.不知老之将至        
6.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7.齐彭殇为妄作        
五、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殊之处并翻译。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特殊句式:
译文:
2.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特殊句式:
译文:
3.不能喻之于怀。
特殊句式:
译文:
4.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特殊句式:
译文:
5.引以为流觞曲水。
特殊句式:
译文:
6.列坐其次。
特殊句式:
译文:
7.悟言一室之内。
特殊句式:
译文:
8.亦将有感于斯文。
特殊句式:
译文:
9.映带左右。
特殊句式:
译文:
10.死生亦大矣。
特殊句式:
译文:
六、词语积累: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的正误。
1.今天,天朗气清,万里无云,阳光照得人暖洋洋的。 (  )
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学校采用线上教学模式,但个别同学上课心不在焉,游目骋怀,这怎么能提高学习效率呢 (  )
3.年轻时,他把诗当作生命,但情随事迁,如今的他已没有了当初的热忱。 (  )
4.至今他仍然在一个个招聘会上放浪形骸,苦苦寻找着自己理想的工作。 (  )
5.他们的协查请求并没有得到积极回应,他们不免感慨系之:“他们没义务反馈,我们没权利过问。有些情况就不了了之了,有些线索就浪费了。” (  )
6.所以山可大可小,可高可低。大则填补苍穹,无边无际;小则须弥芥子,无影无踪;高能傲视苍穹,白云环峰;低便俯仰之间,尽观其形。 (  )
7.穿过山口,我们就看到了崇山峻岭、广袤无边的大草原。 (  )
七、文化常识:判断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正误。
1.岁:岁星,即木星。古人曾以岁星纪年,将一周天分为十二个星次,岁星每行经一个星次即一年。 (  )
2.癸丑:干支纪年之一。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使用的纪年方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古人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  (  )
3.修禊:古代民俗,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国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初三)到水边嬉戏,以祓除不祥。 (  )
4.暮春:春天最后一段时间,即农历三月。根据农历月份划分,春季可以分为孟春(初春)、仲春、季春(暮春)。  (  )
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我们喜欢的事物由生到灭,时间极其短暂,自然会令人生发感慨,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的“        ,        ,        ,        ”。
2.《兰亭集序》中,点明集会的季节、地点和事由的句子是“        ,        ,        ”。
3.王羲之在兰亭集会时一仰一俯看到的景象是“        ,        ”。
4.《兰亭集序》中,写面对短暂的人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的句子是“        ,        ;        ,        ”。
5.《兰亭集序》中,体现作者的感情由“乐”转为“痛”的过程的句子是“        ,        ,        ”。
6.《兰亭集序》中,写人生的长短和最终的死亡都是我们主观意志无法左右的句子是“        ,        ”。
7.《兰亭集序》中,表明作者关于生和死、长寿和短命的观点的句子是“        ,        ”。
片段阅读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食旧堂集序
姚 鼐
  丹徒王禹卿先生,少则以诗称于丹徒,长入京师,则称于京师。负气好奇,欲尽取天下异境以成其文。乾隆二十一年,翰林侍读全魁使琉球,邀先生同渡海,即欣然往。故人相聚涕泣留,先生不听。入海覆其舟,幸得救不死,乃益自喜,曰:“此天所以成吾诗也!”为之益多且奇。
  鼐故不善诗,尝漫咏之,以自娱而已。遇先生于京师,顾称许以为可,后遂与交密,居闲盖无日不相求也。一日,值天寒晦,与先生及辽东朱子颍登城西黑窑厂,据地饮酒,相对悲歌至暮,见者皆怪之。其后先生自海外归,以第三人登第,进至侍读。出为云南临安府知府。赴任过扬州,时鼐在扬州,赋诗别去。鼐旋仕京师,而子颍亦入蜀,皆不得见。时有人自西南来者传两人滇蜀间诗雄杰瑰异如不可测盖称其山川云。
(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时有人自西南来者/传两人滇/蜀间诗/雄杰瑰异/如不可测/盖称其山川云
B.时有人/自西南来者传/两人滇蜀间诗/雄杰瑰异如不可测盖/称其山川云
C.时有人/自西南来者传/两人滇蜀间诗/雄杰瑰异/如不可测/盖称其山川云
D.时有人自西南来者/传两人滇/蜀间诗/雄杰瑰异如不可测盖/称其山川云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A.“姚鼐”,系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归有光并称为“桐城派三祖”。
B.“翰林侍读”,指翰林院侍读,为皇帝及太子讲读经史,备顾问应对。
C.“登第”,应试得中,特指考取会试中的进士。
D.“出”,指京官外调,由侍读到出任地方官,可见王禹卿是出了问题而被贬。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负气好奇,欲尽取天下异境以成其文。
(2)据地饮酒,相对悲歌至暮,见者皆怪之。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严祺先文集序
归 庄
  韩文公之文,起八代之衰,其诗亦怪怪奇奇,独辟门户,而考亭先生尝病其俗,曰《上宰相书》《读书城南诗》是也。岂非以其汲汲于求知干进,志在利禄乎 故吾尝谓文章之事,未论其他,必先去其俗而后可。今天下多文人矣,身在草莽,而通姓名于大人先生,且朝作一文,暮镌于梓,往往成巨帙,干谒贵人及结纳知名之士,则挟以为贽,如此,文虽佳,俗矣。吾读严子祺先之文,深叹其能矫然拔俗也。无锡自顾端文、高忠宪两先生讲道东林,远绍绝学,流风未远。严子生于其乡,诵遗书,沐余教,被服儒者,邃于经学。平日重名节,慎行藏,视世之名位利禄,若将浼[注]焉。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为迂者。韩子尝言:“人笑之,则心以为喜。”夫人之笑韩子者,特以其文辞为流俗所笑,犹杰然为一代儒宗;若立言之旨为流俗所笑,不又加于古人一等乎!
  [注] 浼(měi):玷污。
(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而考亭先生尝病其俗  病:批评
B.深叹其能矫然拔俗也 拔:拔除
C.远绍绝学,流风未远 绍:继承
D.不又加于古人一等乎 加:超过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与“其诗亦怪怪奇奇”中的“其”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其皆出于此乎
B.余嘉其能行古道
C.吾令人望其气
D.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为迂者
B.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为迂者
C.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为迂者
D.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为迂者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岂非以其汲汲于求知干进,志在利禄乎
(2)平日重名节,慎行藏,视世之名位利禄,若将浼焉。
模拟试题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20分)
《范文正公集》叙
苏 轼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 ”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注],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然不敢辞者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倖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悌,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有删改)
  [注] 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然不敢辞者/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
B.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然不敢辞者/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
C.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然/不敢辞者/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
D.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然/不敢辞者/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总角,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用以指代少年时代。
B.淮阴,淮河以北,古代山北水南为阳,山南水北为阴。如华阴就是华山以南。
C.太夫人,汉制列侯之母称太夫人,后凡官僚、豪绅的母亲不论在世与否,均称太夫人。
D.忠信孝悌,指忠于君主、取信于朋友、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封建社会道德标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苏轼是从乡校老师那里初知范仲淹之名的,这里把范仲淹和“韩、富、欧阳”一起提出,用这几位反衬范仲淹的不凡。
B.作者在嘉祐二年中了进士,到了京城,而范公已经去世,作者读他墓碑上的碑文以至流下眼泪,为自己未能和他相见而感叹。
C.作者认为范仲淹一生心忧天下,秉持实现太平的心愿,坚守仁义礼乐、忠信孝悌,因此获得天下人的敬仰。
D.这篇序言如叙家常,通过对童年的回忆、考中进士后的结交之事等的叙写,表达了作者对范仲淹的倾慕之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
(2)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
5.第4段写范文正公为什么还要写伊尹等古人 (3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第三单元
10 兰亭集序
基础过关练
一、
1.晤 面对
2.取 取
二、
1.①面对 ②站在高处向下看 ③临近,靠近
2.①高 ②长,这里指寿命长 ③修建
3.①旁边 ②次一等 ③编次 ④军队驻扎
4.①意态,情趣 ②到达 ③取得,得到 ④招致、引来
5.①相同,一样 ②都是数词,一 ③把……看作一样 ④统一 ⑤一体
6.①介词,在 ②介词,对于 ③介词,至,到达
7.①求得 ②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③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④助词,的
三、
1.两个词,其,代词,代指曲水;次,旁边。
2.两个词,斯,代词,指这次集会;文,文章,诗文。
3.借以,用来……的。
4.心怀。
5.两个词,以,介词,相当于“把”;为,当作,作为。
四、
1.名词作动词,以……为带,环绕
2.名词作动词,饮酒,喝酒
3.形容词作名词,贤,贤才;少,年轻的人;长,年长的人
4.形容词作名词,大事
5.形容词作名词,老年
6.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
7.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把……看作相等
五、
1.特殊句式:判断句,“为”表判断。
译文:就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虚妄之谈。
2.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应为“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
译文:(我们)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会集。
3.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应为“不能于怀喻之”。
译文:不能在心里明白这是什么原因。
4.特殊句式:定语后置句,应为“仰观大宇宙,俯察盛品类”。
译文:抬头观望辽阔的宇宙,低头品察繁多的自然界的万物。
5.特殊句式:省略句,应为“引(之)以为流觞曲水”。
译文:(我们)引(清流激湍)来作为流觞的曲水。
6.特殊句式:省略句兼状语后置句,应为“(于)其次列坐”。
译文:(我们)在曲水旁边排列坐。
7.特殊句式:省略句兼状语后置句,应为“(于)一室之内悟言”。
译文:(有的人)在室中晤谈。
8.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应为“亦将(于)斯文有感”。
译文:也将会对这次集会的诗文生发感慨吧。
9.特殊句式:省略句兼状语后置句,应为“(于)左右映带”。 
译文:(景物)在亭子四周互相衬托。
10.句式:判断句,无标志。
译文:死生是一件大事。
六、
1.√ 天朗气清:天空晴朗,空气清新。
2.  游目骋怀:纵观四野,心旷神怡。不合语境。
3.√ 情随事迁:思想感情随着情况的变迁而发生变化。
4.  放浪形骸:行为放纵,不受世俗礼法的束缚。望文生义。
5.√ 感慨系之:感慨的心情联系着某件事,指对某件事有所感触而不禁慨叹。
6.√ 俯仰之间:形容时间很短。
7.  崇山峻岭:高而险峻的山岭。对象用错。
七、
1.√
2.√
3.√
4.√
八、
1.向之所欣 俯仰之间 已为陈迹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2.暮春之初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修禊事也
3.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
4.或取诸怀抱 悟言一室之内 或因寄所托 放浪形骸之外
5.及其所之既倦 情随事迁 感慨系之矣
6.况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
7.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片段阅读练
1.A “人自西南来者”是定语后置句,意为“从西南来的人”,语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由此排除B、C两项。“盖”为句首语气词,其前应断开,由此排除D项。故选A。
2.B A.“归有光”错误,应为“刘大櫆”,“归有光”是明代散文家,“唐宋派”代表。C.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D.“可见王禹卿是出了问题而被贬”于文无据。
3.答案 (1)他依仗才气,喜爱新奇,想要尽取天下的奇异境界来成就他的诗文。
(2)坐在地上饮酒,面对面悲壮地歌咏,一直到傍晚,看见的人都觉得我们很奇怪。
解析 (1)负:依恃,凭仗。好:喜爱。以:连词,表目的,来,用来。
(2)据地:席地而坐。相对:面对面。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
  [参考译文]
  丹徒人王禹卿先生,年少时就凭借诗作在丹徒扬名;长大后来到京师,又在京师扬名。他依仗才气,喜爱新奇,想要尽取天下的奇异境界来成就他的诗文。乾隆二十一年,翰林侍读全魁出使琉球,邀请王先生一道渡海,他便很高兴地去了。朋友们聚在一起,哭泣着挽留王先生,他没有听从。在入海时船翻了,他有幸得救,没有死。于是自己更加高兴,说:“这是上天要成就我的诗作啊!”(于是)作诗更多且更奇特。
  我原先不善于作诗,曾经胡乱吟咏过几句,来自我消遣罢了。在京师遇到了先生,他却赞许我的诗作,认为写得还可以,之后我就与先生交往密切起来,平日空闲时大概没有一天不去求教他的。一天,正赶上天气寒冷而又昏暗,和先生及辽东朱子颍登上城西黑窑厂,坐在地上饮酒,面对面悲壮地歌咏,一直到傍晚,看见的人都觉得我们很奇怪。后来,先生从海外回来,以第三名的成绩考中进士,进用为翰林院侍读。后离开京师出任云南临安府知府。赴任途中经过扬州,那时我也在扬州,便赋诗分别而去。我随后回到京师做官,而朱子颍也到了四川,都不能相见。那时有从西南来的人,传颂两人在云南、四川一带写的诗,这些诗雄健杰出、瑰丽奇异,好像不能推测,大概和那里的山川相称。
4.B 拔:超出。
5.C A.副词,表示推测,大概,或许。B.代词,他。C.代词,他的。与例句意义和用法相同。D.副词,表示祈使语气。
6.A “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是两个语意完整的独立的句子,各自前后都应断开,排除B、D两项。虚词“故”,为“所以”的意思,领起一个总结性的句子,因为这个句子较长,所以,需在其主语“其文立言之旨”和谓语部分“多今人之笑为迂者”之间断开。故选A。
7.答案 (1)难道不是因为他急切地追求知名、谋求仕进,有志于财利与荣禄吗
(2)平日看重名节,言行举止谨慎,看待世间的功名利禄,就好像(这些东西)将要玷污了他似的。
解析 (1)汲汲:急切地追求。知:使知道,知名。进:进用。
(2)重:看重。行藏:指行止。视:看待。
  [参考译文]
  韩文公的文章,振兴了八个朝代以来的衰颓文风,他所写的诗也奇特不群,诗风独树一帜,然而考亭先生(朱熹)曾经批评他的诗文落于世俗,说《上宰相书》《读书城南诗》就是这样的。难道不是因为他急切地追求知名、谋求仕进,有志于财利与荣禄吗 所以我曾经说过写文章的事情,不说别的,必须首先去除它的俗气然后才可以。现在,天下有太多文人了,他们身在民间,而(千方百计)地去结识那些达官贵人,并且早晨写出一篇文章,到傍晚就镌刻刊印,往往就结集成了厚厚的文集。他们在拜谒达官贵人以及结交知名人士的时候,就携带着(这些文集)作为礼物,像这种做法,文章即使写得好,也俗气啊。我读严祺先先生的文章,深深地感叹他的卓尔不群、超脱世俗。无锡自从顾端文、高忠宪两位先生在东林讲学,深远地继承了古圣绝学,但这种风尚尚未远播。严先生出生在这个地方,诵读先贤的诗书,蒙受先贤的教化,信奉儒学,精通经学。平日看重名节,言行举止谨慎,看待世间的功名利禄,就好像(这些东西)将要玷污了他似的。感触愤懑填塞心中,受事情触动而抒发感慨,所以他的文章的行文主旨,大多被现在的人嘲笑迂腐。韩愈曾说:“他人嘲笑我,我就在心里高兴。”人们嘲笑韩愈,只是因为他(文章的)言辞被流俗嘲笑,(他)仍然卓越特出,成为一代儒宗;如果是(文章)行文的主旨被流俗嘲笑,不就又超过古人(韩愈)一等了吗!
模拟试题练
1.B 句中“然”作连词,表转折,常用在句首,故“然”前应断开,排除A、C、D三项。
2.B 淮阴是淮河以南,华阴是华山以北。古代地理中,山之南、水之北曰“阳”,山之北、水之南曰“阴”。
3.A “用这几位反衬范仲淹的不凡”错误。结合“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分析可知,此处没有用“反衬”,是从正面直接写范仲淹的不凡。
4.答案 (1)这一年(我)考中进士,才为欧阳公所了解,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
(2)到他被任用为将领,被提拔为主持政事的人,考察他一生所做的事情,没有超出这份万言书的。
解析 (1)是岁:这一年。登第:应试得中,这里指考中进士。知:了解。因:通过。
(2)用:任用。擢:提拔。平生:一生。出:超出。
5.答案 写伊尹等古代杰出人物的治国方略早在其居卑位时就定下了,是为了与范仲淹形成类比,突出范仲淹早年身居卑位时,就已心有远大抱负,胸怀治国方略,突出了范仲淹的功德。
解析 结合后文“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倖其或成者哉”可知,作者强调的是古之君子早就有辅佐人君成就王霸之业的抱负,并且一以贯之,终身不改。所以作者这样写是以古之君子进行类比,表达对范仲淹的赞扬和敬仰。
  [参考译文]
  庆历三年,我刚到童年,进入乡校,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乡校的先生看。我从旁边偷看,就能够诵读通晓诗中的语句,我问先生诗中称颂的十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先生说:“小孩子知道这些有什么用 ”我说:“(如果)他们是天人,(我)就不敢知道;如果(他们)也是普通人,我为什么不可以知道他们 ”先生认为我说的话奇特,把这十一个人的情况全部告诉了我,并且说:“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是人中豪杰!”当时虽然我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却已经私下记住他们了。
  嘉祐二年,我才考中进士,到了京师,范公却(已经)去世了;(范公)已经安葬,墓碑已立好,我读碑文以至于流泪,说:“我知道他的为人,大概有十五年了,却不能一睹他的面容,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吗!”这一年(我)考中进士,才为欧阳公所了解,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他们都用对待国家杰出人才的礼节对待我,说:“遗憾你没有结识范文正公。”
  唉!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靠文章而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靠序文而传扬。然而(我)不敢推辞(作这篇序),因为(我)自从八岁知道敬爱范公,到现在已经有四十七年了。那三位豪杰,(我)都能够跟从他们交游,而唯独没有结识范文正公,(我)认为这是一生的遗憾;如果能够在他的文章中挂名,私自托名他门下的末流读书人,难道不也是补偿往日的愿望吗
  古代的君子,像伊尹、太公、管仲、乐毅这些人,他们辅佐人君成就王霸之业的谋略,都预先在民间就确定了,不是做官后学习的。淮阴侯在汉中拜见汉高帝,评论刘邦、项羽的长短,谋划取得三秦,像在手掌上指点东西一样容易,等到辅佐汉高帝平定天下,汉中的言论,没有未得到实现的;诸葛孔明隐居草庐之中,与先主(刘备)评论曹操、孙权,谋划战胜刘璋,凭借蜀地的资本来争夺天下,终身不改变他的言论。这难道是通过口头传播、只凭记忆接受,尝试着做,而侥幸有人成功吗 范文正公在天圣年间,为母亲守丧,就已经有了心忧天下、实现太平的心愿,所以写万言书来送给宰相,天下人都传诵它。到他被任用为将领,被提拔为主持政事的人,考察他一生所做的事情,没有超出这份万言书的。他对仁义礼乐、忠信孝悌,像饥渴的人对饮食,想要片刻忘记都不可能;像火的热,像水的湿,他的天性让他不得不这样做。即使是执笔戏言,顺着本性写作,一定也会归结到这些内容上。所以天下人相信他的真诚,争相师从他、尊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