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八年级上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八年级上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6.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05 20:45: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温故知新
1.两次鸦片战争的时间?作战双方?
2.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性质的影响?
3.火烧圆明园发生在哪次战争中?
4.增开汉口为通商口岸的是哪个不平等条约?
5.割香港岛给英国的条约是?割九龙司给英国的是哪个条约?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1851-1864年)
金田起义浮雕
洪秀全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2.过程
4.影响
开始:金田起义
发展:永安建制
壮大:定都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全盛:北伐西征
由盛转衰:天京事变
扭转危机:《资政新篇》+重建组织
结束:天京陷落
5.败因
3.性质:
1.原因
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是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
阶级矛盾的激化
根本原因
发展历程
失败原因(根本)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评价
影响
性质
地位
1851
1853
1856
1859
1864
(时间)
(发展形势)
爆发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金田起义
北伐西征
军事全盛
天京事变
新纲领
新核心
天京陷落
脱离
实际
沉重打击了……
反封建反侵略
规模最宏大
课堂小结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将大笔军费和巨额赔款全部转嫁给劳动人民,导致阶级矛盾激化。由于五口通商,外国的工业产品涌进中国,使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同时,地主加紧了对农民的盘剥,土地兼并更为严重。1840~1850年,广东、广西和全国许多地区,水灾、旱灾、蝗灾连年不断,农民反抗斗争不断。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纲论文:太平天国运动》
阅读下面材料,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①内因:清政府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
②外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激化。
③诱因: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1.原因
④主观原因: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材料二:在科举的道路上屡屡失败的洪秀全,于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并和同学冯云山前往广西传教。他们在山区贫苦农民中发展会众两千多人,其中包括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骨干。——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纲论文:太平天国运动》
小结(笔记):
①外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民族矛盾激化。
②内因(根因):清政府统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③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
④主观原因: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1851年初
洪秀全
广西桂平金田村
太平天国
起义地点:
建号:
时间:
领导人:
2.过程:开始——金田起义
金田起义
东王 
西王
南王
萧朝贵
韦昌辉
冯云山
石达开
杨秀清
北王
翼王
天王
洪秀全
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所封诸王均受东王节制。
2.过程:发展——永安建制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
正式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1853年
2.过程:壮大——定都天京
意义:
时间:
都城: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全州之战(冯云山牺牲)
长沙之战(萧朝贵牺牲)
攻克武昌
定都天京
内容 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目的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
四有两无
《天朝田亩制度》不能实现的原因是什么?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天朝田亩制度》
它采取绝对平均主义分配土地,企图在小农经济的水平上平分一切财富、废除私有制的做法,只能是一种幻想,不可能真正实现。
①积极:反映农民的土地要求,鼓励农民参加反封建斗争。
②局限:有很大的空想色彩,在实践中难以实行。
2.过程:壮大——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
曾逼近天津,最后全军覆没。
取得巨大胜利,掌握了安徽、江西、湖北东部和江苏部分地区。
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2.过程:全盛——北伐与西征
西征:
意义:
目的:
北伐: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
(根因)
1856年秋,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
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城周围十余里,城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曰太阳城,内曰金龙城,殿曰金龙殿,苑曰后林苑,雕琢精巧金碧辉煌,……近则洪杨诸贼深居不出,妄拟垂拱而治,必有大喜事,方设朝会。 ……洪逆从不出行,杨逆每出行必盛阵仪仗。
——摘自《贼情汇纂》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2.过程:由盛转衰——天京事变
影响:
原因:
经过:
政治
军事
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
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将领
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
在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 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金融等事业;吸取外国的科学技术,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提出“准富者请人雇工”,即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
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
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2.过程:扭转危机——《资政新篇》+重建组织
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异同
文献 不同点 相同点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合作探究
实质是消灭地主阶级私有制,符合农民利益,但违背历史发展规律。
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质是建立资本主义私有制;符合历史发展规律,但不符合农民利益。
①都体现反封建思想;
②都脱离实际;
③都未能实施。
曾国藩
李鸿章
湘军
安庆陷落
被俘就义
杭州上海
华尔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2.过程:结束——天京陷落
1862年,湘军围困天京。
李秀成回师救援,未解除威胁。
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
湘军冲入城内,天京陷落。
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1)意义:沉重打击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2)局限性: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4.影响
主观原因(根本原因)
客观原因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革命纲领不切合实际
领导集团的腐败
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曾国藩
李鸿章
华尔
5.败因
天京事变经过








处死

同中国古代农民群众的反抗斗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有何特点?
拓展:新特点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反封建同时反侵略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旧民主主义革命
利用外来基督教思想
①起义背景新——
②起义形式新——
③治国方案新——
④担负任务新——
⑤失败原因新——
⑥所属范畴新——
根据课上所学内容,尝试动手画一画太平天国的过程图(标注重要事件即可)
发展阶段
时间
当堂练
发展阶段
时间
1851
1853
1864
定都天京
发展:永安建制
全盛
失败:天京陷落
兴起:金田起义
1856
1859
《天朝田亩制度》
北伐和西征
《资政新篇》
由盛转衰:天京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