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八年级上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八年级上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6.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05 21:03:25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温故知新
1.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事件。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时间
派别
内容
结果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1898年
1911年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改良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学习西方技术
学习西方制度
学习西方制度
失败
失败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中华民国分为三个政府执政时期:①南京临时政府(1912、1--3月);
②北洋政府(1912、3--1928年底);③南京国民政府(1927年--1949年)。
中华民国的创建
(1)背景
1.中华民国的建立
(2)建立
2.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经过:
(2)结果:
(1)时间+颁布机构+人物(看书秒记)
(2)内容
时间+地点+人物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性质
(4)意义
1912.2.12……
1912.2.13……
1912.2.15……
1912.3……
1912.4……
(3)性质
(4)意义
临时政府迁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辛亥革命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了,应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成功了!
①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最主要)
② 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失败了!
①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② 没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③ 没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启示:
资产阶级的革命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武昌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
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
1.中华民国的建立——背景
二次革命形势示意图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纪元:
机构:
举措:
影响:
性质:
1912年1月1日
南京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
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1.中华民国的建立
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清政府
袁世凯
帝国主义列强
军事进攻
政治讹诈
任命
施压
临时政府成立前后形势
支持
外交孤立
经济封锁
军事威胁
革命党人
立宪派旧官僚
袁世凯(1859年-1916年),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北洋军阀领袖。河南项城人,故人称"袁项城"。袁世凯早年发迹于朝鲜,归国后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军。他以叛卖维新派而获得慈禧的信任,以血腥镇压义和团和出卖主权而博得帝国主义的欢心,一直是清政府和帝国主义所倚重的人物。
李鸿章死后,袁世凯接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手握重兵。
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授其内阁总理大臣,率北洋军镇压革命,革命党节节败退,武汉三镇被攻下两镇。袁世凯一面以武力压迫南方革命,另一方面暗中与革命党人谈判。
“谓袁不可信,诚然,但我因而利用之,使推翻二百六十余年贵族专制之满洲,则贤于用兵十万。” ——孙中山
“如清帝退位,宣布共和,则临时政府决不食言,文即可正式宣布解职,以功以能,首推袁氏。” ——孙中山
2.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2月12日
2月13日
2月15日
3月10日
3月11日
4月1日
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
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公布实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孙中山正式解职。临时政府迁北京
逼迫清帝(宣统帝)退位,清朝统治结束。
溥仪(1906--1967)
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①临时政府设在南京;
②临时大总统到南京任职;
③临时大总统必须遵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清帝退位
孙文辞职
选袁总统
袁任总统
公布约法
迁都北京
民国纪年法与公元纪年法的换算
1912年
民国元年
(民国纪年)
(公元纪年)
笔记:公元纪年
1913年
1915年
1914年
民国2年
民国3年
民国4年

=
民国纪年
1911
民国纪年

=
公元纪年
1911
小明的爷爷是民国38年出生的,请问小明的爷爷是公元哪一年出生的
38+1911=公元1949(年)
注意:民国纪年只适用于公元1912年至新中国成立前这段时间。
民国元年=民国1年=1912年(没有民国0年)
1916年元旦,宣布建立“中华帝国”,改用“洪宪”纪元。
北洋政府在北京举行祭天活动
项目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国家主权
国民权利
立法权
行政权
司法权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
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和权利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
司法独立
主权在民:否定封建专制制度
自由平等:否定封建等级观念
三权分立:否定封建专制制度及“人治”观念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
(1)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国家根本法)
(2)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国家性质、人民权利和政治体制等方面做了细致规定。它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它用法律形式否定了独裁专制的君权,赋予国民自由权利。它的基本精神是按照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精神。约法还明确规定:“中华民国之宪法,由国会制定。宪法未施行以前,本约法之效力与宪法等。”这表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国家根本大法的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性质、意义
相关史事
武昌起义发生时,孙中山正在美国向华侨募款,筹备军费。得到这一意外消息后,他立即绕道英、法,争取外交支持。12月25日,孙中山抵达上海1912年1月1日,孙中山自上海乘火车赴南京,下午5点到南京站,一时欢声震天,长江江面的军舰鸣礼炮11响。晚上11点,孙中山在总统府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五色旗又称五族共和旗,是中华民国建国之初北洋政府时期使用的国旗,旗面按顺序为红、黄、蓝、白、黑的五色横条,分别表示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象征着这五族共和。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统一中国后彻底被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取代。
鸦片战争:_________
第二次鸦片战争:_______
甲午、戊戌变法:________
本册书我们一共学习了哪些清朝皇帝?
道光帝
咸丰帝
辛亥革命:_______
光绪帝
宣统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