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核心素养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应用(2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沐浴(mù) 熬过(áo) 菡萏(dàn)
B.姊妹(zǐ) 匿笑(nì) 嫩芽(nèn)
c.霎时(shà) 分歧(q1) 欹斜(qī)
D.拆散(chāi) 粼粼(lín) 沉寂(jì)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瘫痪 告诫 絮叨 樵悴
B.尴尬 诀别 呕吐 荫蔽
c.烫金 警醒 繁闷 枯涸
D.垂打 流转 试探 祷告
3.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妈妈在抽屉里翻来覆去好几遍,可还是没有找到自己的身份证。
B.史铁生双腿瘫痪后,脾气开始变得暴怒无常,他的母亲十分担忧。
c.家住回龙村的向代惠,得了偏瘫,被界定为二级伤残,看见施工人员正在为她提供免费无障碍改造服务,喜出望外。
D.秋游结束后,同学们都回家写游记作业,可谓是各得其所。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北京国际速滑馆之所以用最新环保技术制冰的原因,是因为要实现低碳冬奥的目标。(删去“的原因”)
B.在第五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习近平总书记表示要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全面提高国家安全治理。(将“提高”改为“提升”)
c.为了后代能遥望星空、荡舟碧波,我们应该坚持绿色生活理念,树立低碳生活方式。(将“树立”改为选择”)
D.武汉方舱医院的一位“清流读书哥”告诉我们:阅读不仅可以疗愈人的心灵,而且能够增长人的知识。
(将“疗愈人的心灵”与“增长人的知识”互换位置)
5.下面句子中使用的谦辞或敬辞符合表达习惯的一项( )(2分)
A.毕业时你送给我的照片和礼物,我一直惠存着。
B.令爱在艺术节书画展中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谢您。
C.毕业后,我们一直对恩师十分垂念,只是由于学业繁忙,无暇登门拜访。
D.奉上拙著一本,鄙人才疏学浅,书中谬误甚多,敬请斧正。
6.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白雪纷纷何所似
C.元方入门不顾
B.撒盐空中差可拟
D.尊君在不
7. 理解性默写。(7分)
(1)《咏雪》中哪句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书香之家: , 。
(2)《咏雪》中两个孩子咏雪的句子是: ,
(3)《咏雪》中写出谢公为孩子们对雪比喻,感到满意的句子: 。
(4)《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写出友人知错的句子: , 。
8. (6分)父爱如山,母爱如海。你们班级将举行“父亲 母亲”的综合性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请依据主题活动内容,概括下面材料的关键信息,不超过20字。
在这次主题活动中,老师向大家展示了一则材料:调查显示,我校中学生清楚自己、明星、好友、母亲生日是哪月哪天的人数比例依次为100%、62%、40%、8%。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古诗文阅读(6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和练秀才杨柳
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①,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注】①曲尘丝:指颜色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
9.全诗写了哪些意象?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3分)
10.诗歌的最后两句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分别做简要赏析。(3分)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4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3分)
①太丘舍去
②期日中
③待君久不至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元方入门不顾。
[乙]曾子杀彘
曾子①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②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③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选自《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注释]①曾子:孔子弟子曾参。②女:同“汝”,你。③特:只,只是,只不过。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顾反为女杀彘/元方人门不顾
B.特与婴儿戏耳/门外戏
C.子而不信其母/则是无信
D.非所以成教也/非人哉
1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2分)
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15.[甲][乙]两个故事共同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分)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阅读《秋天的怀念》选段,完成问题。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16.将选段中画横线句子中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4分)
17.“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有人说,文中的“我”是一个粗心的儿子,是一个不孝顺的儿子,应该予以谴责。联系实际生活,谈谈你的想法。(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7分)
无声地成长
尤伦
我跟爸爸出去看猫头鹰,是在一个冬天的晚上。那时候已经三更半夜了,我们一直都没睡觉。外面那些大树直挺挺地站着,像一座座高大的雕像。月光耀眼,天色很亮。
我们“沙沙沙沙”地踩着松脆的雪,留下小小的灰色脚印。隔不多久,我就得奔跑几步,才能跟得上爸爸。我那又短又圆的影子,也跟着我跌跌撞撞。但是我没喊累,出去看猫头鹰,就得保持安静,爸爸一直就是这么说的。我盼望跟着爸爸一起去看猫头鹰,已经盼望好久好久了。
我们走到了松林地带。爸爸举手做了个手势。我立刻收住脚步,在原地等着。爸爸向上看,好像要找天上的星星,又像在查看空中的一张地图。月光使他的脸看起来像是戴上了银色的假面具。他开始呼叫起来:
“呼,胡胡胡胡——呼!”学的是大角猫头鹰的叫声
“呼,胡胡胡胡——呼!”
他叫了一阵,又叫了一阵。每叫过一次,他就会停一下。我们两个也都竖起耳朵,静静地听一会儿,但是什么也没听到。爸爸耸耸肩膀,我也耸耸肩膀。我并不难过。我的几个哥哥都说过:猫头鹰是有时候出现,有时候不出现的。
我们再往前走。我感觉得出天气的寒冷,就像有人用冰冷的手掌按在我的背上。我的鼻子、我的面颊,里热外冷,冻得发疼。但是我一句抱怨的话也没说。出去看猫头鹰,一定要安静,一定要坚强。
我们走进了树林。那些树影,比我见过的任何东西都要阴暗,遮掩了地上的白雪。蒙在嘴上的围巾,温温湿湿的,毛茸茸地护着我的嘴。深更半夜,会不会有什么东西躲在黑黑的大树背后呢?我问都没问。出去看猫头鹰,一定要勇敢。
我们来到了黑森林中的一片空地。月亮高高挂在天空,月光就像对准着空地的中央照下来。月光下的雪,看起来,比瓷碗里的牛奶还要白。
我喘着粗气。爸爸听见了,做手势叫我别出声。我赶紧用手套捂着围巾,围巾捂住我的嘴。我用心地听。爸爸又呼叫了起来:
“呼,胡胡胡胡——呼!”
“呼,胡胡胡胡——呼!”
我全神贯注地听着、看着,在这冷空气中,听得耳朵发疼,看得双眼蒙上一层雾。爸爸仰起了脸,打算再呼叫一次,但是他还没开口,就有回应的声音穿过树丛,传了过来。
“呼,胡胡胡胡——呼!”
爸爸脸上有了笑意,他回应了一声:“呼,胡胡胡胡——呼!”
然后,他跟猫头鹰,就像在那儿谈天,谈起了晚餐、树林、月亮和寒冷的天气。我松开了捂住围巾和嘴的手套,开心得想笑出来。
爸爸拧亮了他的大手电筒,正好照到那只刚要停落在树枝上的猫头鹰。
我们跟那只猫头鹰,你看我,我看你,看了一分钟,三分钟,或者足足看了一百分钟也说不定。
“该回家了。”爸爸对我说。
我知道我可以说话了,也可以放声地笑。但是在回家的路上,我一声不响,像一道影子。出去看猫头鹰,不需要说话,不需要温暖舒适,也不需要别的什么,只要心中有一个希望。爸爸是这么说的。那个希望,会用没有声音的翅膀,在明亮的、看猫头鹰的好月光下,向前飞行。
(有删减)
18.下列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题“无声地成长”,既设置了悬念,同时也交代了本文讲述的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B.文中的父亲是一个理性睿智的人,他在看猫头鹰的过程中,让孩子心存希望,教会了孩子勇敢、坚强,同时也让孩子感受到了父爱的温暖。
C.在文章最后一段,“我一声不响”,是因为猫头鹰飞走了,“我”内心有一种小小的失落,而不想说话。
D.本文语言质朴无华,通过叙述“我”跟随父亲看猫头鹰的经过,展现了“我”内心的成长与变化。
19.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6分)
①我赶紧用手套捂着围巾,围巾捂住我的嘴。(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
②我们跟那只猫头鹰,你看我,我看你,看了一分钟,三分钟,或者足足看了一百分钟也说不定。(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20.成长是一个微妙的过程,有时候“不需要说话,不需要温暖舒适,也不需要别的什么,只要心中有一个希望”。结合文本,探究“我”是怎样在无声中成长的。(4分)
21.好故事常给人想象空间。爸爸说“该回家了”,他们回家的画面会是下面哪幅图呢?结合你对文中父亲形象的理解,说说理由。(5分)
三、写作(50分)
2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过去的班集体留给我们无数记忆的珍宝,今天我们又融入了中学的第一个新班级,我们相识,相处,相知,相互信赖,彼此欣赏。请你以“我的新班级”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材料自选,叙述具体,情感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