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7.1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第二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7.1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第二课时-教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26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5 22:16: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生息互联 物我谐一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一)教材分析
1.结构:选择性必修下册第 7 课,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一篇文章。
2.地位:位于以“感时忧国”为人文主题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任务群单元,本课是散文体裁的
代表篇目之一,是精读篇目,也是新增文本,具有增进对百年巨变中文人心理与民族智慧的
认识与体悟的作用,具有较高的赏读价值。
3.内容:本课通过对消逝山村旺盛生命力的描写,抒写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传达了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考。描写生动、表达诗意、意蕴丰富,具有较大的解读难度。
(二)学情分析
1.学习起点:在必修教材(上、下册)与选择性必修教材(上、中册)中,学生已经积累了
一定的中国现当代散文阅读鉴赏经验,对”感时忧国“类家国主题也有一定思考。
2.学习认知:高二下学期的学生已具备较好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思辨思维与
创造思维较弱,思维的灵活性、批判性与深刻性、独创性仍显不足。
3.学习兴趣:以标题“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为线索,贯穿文本解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适当补充材料,进行深度阅读。
(三)教学目标
1.重点、难点:研读文本,深入理解作者的生命思考,体会哲思之美。
2.重点:品读文本,用心赏味选文的写作特色,感受语言之美。
二 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讲授法。
2.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
温故知新,利用旧知,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风 物 特 点 联 想 余 韵
泉水 可爱、不分昼夜、清冽养人 往日村里的人们 山村的水源与居住的村民
鼠麹草 蓬勃、谦虚、纯洁、坚强 像是少女的山村 山村的朴质坚韧、宁静美好
彩菌 俯拾皆是、色彩丰富、点缀滋养 七十年前的采菌场景 山村的热闹欢愉
有加利树 最高、速长、威严、外来 严峻的圣者 山村的原始闭塞
风夜中的狗嗥 时远时近、威胁吓人 海上飓风,寒带雪潮 山村的渺小脆弱、疾苦无眠
静夜中的麂嘶 温良、机警、美丽 传闻与幻境 山村的繁盛与和谐
任务一——研读:生命思考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从“是什么”到“怎么样”,由表及里的深入探究文本。结合文本,借助传统
诗词与西方艺术,拓展文化视野,理解作者的生命观,发展思维的深刻性与批判性。
活动一:
余秋雨先生在散文集《千年一叹》中说到:“世上的古城堡大多属于战争,但其中有百
分之一能进入历史,千分之一能成为景观,万分之一能激发诗情。”这个山村于风物间留存
的余韵无疑激发了“我”的诗情——对生命的思考。请任选一种风物,划出里面富有哲理的
语句,体会风物中寄存的哲思之美。
明确:
第五节:小溪的水源——生命的声息相通,自然滋养生命
第六节:鼠麹草——生命的宁静,自然简化心灵
第七节:彩菌——生命的灿烂,自然丰富生命
第八节:有加利树——生命的蓬勃,自然感奋生命
第九节:野狗的嗥叫——生命的孱弱,自然威胁生命
第十节:麂子——生命的消逝,自然包容生命
日常风物:小溪的水源、鼠麹草、彩菌、有加利树、野狗的嗥声、麂子
生命思考:于自然中获得生命的启发,体验生存的意义
自然的滋养、简化、丰富、感奋、威胁、包容——人与自然的内在关联
活动二:
根据这些山村草木所给予作者的生命思考,试分析作者认为人与自然处于一种怎样的关
系?你怎么看待这种关系?
明确:
黄庭坚《寄黄几复》: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古希腊绘画:没有人的动作,山水是空虚的。
——隔:物是人的移情
贾岛: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庄子: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
宋元山水画:人构成山水的局部。
——不隔:物与人的谐一
“民胞物与”的生命哲学
冯至的去人文化思想
任务二——品读:写作特色
设计意图:
通过对语言的细读慢品,获得诗化散文独特的审美体验,习得正确的审美方法,提升散
文阅读的鉴赏能力。
活动一:
作家冯至在本文中借助独特的语言艺术,完成了由日常风物的描写到生命思考的沉吟。
请从描写对象的选择、描写手法的使用、描写语言的表达等方面,对其写作特色加以赏鉴。
明确:
季羡林:“含蓄、飘逸、简明、生动,而且诗意盎然,读之如食橄榄,余味无穷,三日口香。”
(一)在描写对象的选择上,意象丰富,意境生动
1. 丰富意象:可爱、清冽的小溪,谦虚、纯洁、坚强的鼠麹草,俯拾皆是的彩菌,速长、
最高、悚然的有加利树,吓人的风夜狗嗥,温良的静夜麂嘶。
2. 典型意境:村女放羊图(宁静之美)、雨后采菌图(热闹之美)。
(二)在描写手法的使用上,生动多样,厚朴深远
1.正面描写
例:在夕阳里一座山丘的顶上,坐着一个村女,她聚精会神地在那里缝什么,一任她的
羊在远远近近的山坡上吃草,四面是山,四面是树,她从不抬起头来张望一下,陪伴着她的
是一丛一丛的鼠麹从杂草中露出头来。
动静结合——那无忧无虑聚精会神的村女、那涌动在远远近近的山坡上的羊群,构成一
幅动静结合的村女牧羊图。在人与羊一缝一食的“动”中,沁透出夕阳里山丘上让人消解尘
世纷扰的宁静,而那一丛一丛的从杂草中露出头来的鼠麹草,便是这宁静的底色——纯净、
生动。宁静幽远,如一幅清新淡雅的国画,渲染了人和环境的自然和谐。
2.侧面描写
例:我看见这幅图像,觉得我随身带来的纷扰都变成深秋的黄叶,自然而然地凋落了。
通感——借助视觉与感觉的并用,将抽象的“纷扰”形象化,生动传达出山村图景给予
“我”这个外来者的抚慰与净化,侧面衬托出自然赋予生命的宁静诗美。
3.表达技巧
写森林或草原——千百年如一日,默默地对着永恒。以夸张写其原始。
写旧路——它无人修理,无日不在继续着埋没下去。以拟人写其荒芜。
写山谷——现在只有树木的地带,曾经有过房屋,只有草的山坡上,曾经有过田园。以对比
写其变化。
写小溪的水源——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以引用写其相通。
写彩菌——有的红如胭脂,青如青苔,褐如牛肝,白如蛋白。以比喻、排比写其斑斓。
写风夜中的嗥声——对于当时的那个村落,一定也是一种威胁,尤其是对于无眠的老人,夜
半惊醒的儿童和抚慰病儿的寡妇。以联想(常用)写其恐怖。
(三)在描写语言的表达上,灵动多姿,含蓄飘逸
1.句式的长短变化、整散结合
例:我爱它那从叶子演变成的,有白色茸毛的花朵,谦虚地掺杂在乱草的中间。但是在这谦
虚里没有卑躬,只有纯洁,没有矜持,只有坚强。
第一句:长句+散句,表意严密、内容丰富,表达灵活、富有变化。
第二句:短句+整句,短小精炼、对称整齐,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
2.语言的洗练传神,清新隽永
写森林或草原——默默地对着永恒。叠词写其情态。
写路——眼前的浓绿浅绿。反义词状其色彩。
写小溪的水源——它不分昼夜地在那儿流。四字词括其常态。
写鼠麹草——有白色茸毛的花朵。颜色词摹其细节。
写麂子——(猎夫)往往登高一呼,麂子便成群地走来。动词显其性情。
课时小结
生命思考——于山水中获得生命的哲思,人与自然的和谐
写作特色——诗化散文写作,文与质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