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同步练习(含解析)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七单元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同步练习(含解析)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七单元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06 08:52: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合格考过关检验
一、选择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马恩河战役使双方陷入旷日持久的阵地战,德国参谋总长毛奇向德皇报告说:“陛下,我们已经输掉了战争。”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英法军队战斗力相对强大
B.德国“速决战”计划破产,德军将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
C.俄军在东线发动进攻
D.当时战略主动权已经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2.1916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关键性的一年,这一年战争态势的主要特点是(  )
A.同盟国处于进攻状态
B.协约国开始取得战略主动权
C.战役主要集中于西线
D.同盟国控制制海权
3.意大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属于同盟国。战争期间,协约国慷慨地提出将部分侵占的领土分给意大利,这一诱饵很有效,意大利同意加入协约国参加战争。这说明(  )
A.同盟国内部矛盾尖锐   B.战争的进程因此而改变
C.国家利益影响对外政策 D.协约国胜利具有必然性
项。
4.下图中的站立者是美国总统威尔逊,他对鹰说道:“啊!我把你变成一只多么好的鸽子呀!”下列选项与这幅漫画主题一致的是(  )
美国的“中立”
A.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始终奉行中立政策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对德宣战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提出了建立国际联盟的建议
D.美国倡议召开华盛顿会议
5.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及华盛顿会议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然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能长久地维护世界和平,这主要是因为该体系(  )
A.承认各殖民地的独立
B.依据各国现有实力而确立
C.建立在对殖民地的掠夺之上
D.实质是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
6.《凡尔赛条约》中处理德国问题的原则是(  )
A.保障德国的民族独立 B.对德国实行严厉的处罚
C.恢复战前德国的秩序 D.帮助德国恢复发展经济
7.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迫切要求尽快建立一个国际性组织,以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各国政府也深感战争的残酷。于是,经过巴黎和会的酝酿,国际联盟于1920年正式成立。国际联盟能够成立主要是由于(  )
A.各国之间交往要求日渐强烈
B.美国总统威尔逊的积极努力
C.各协约国政府能够同心协力
D.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深刻教训
8.《九国公约》中最能体现华盛顿会议上列强侵略中国要求的条款是(  )
A.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B.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
C.给予中国完全无碍之机会,已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
D.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二、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6年9月,美国人卖给盟国价值2.3亿美元的子弹,6.7亿美元的火药,10.16亿美元的其他爆炸物,1.19亿美元的枪炮,5.25亿美元的炮弹和榴霰弹……美国资本家不忙于结束战争,毫不足怪。
1916年11月中旬,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以来,它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病势日益加剧,发展日益加速。欧洲正像一个狂暴的疯子,头向下,一直栽落到深渊。在德国,已经宣布所有16—60岁、有劳动能力的男女公民全体动员。……德国报界赞同这个方案,声称“往后再也不能容忍无赖和寄生者”。其他国家无疑也将仿效这个榜样。这样,一切大小国家将成为大杀戮的参加者,任何人即使自己未犯过一次罪,也不能逃脱罪行。
——摘编自蒋相泽总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近代部分》
(1)为什么美国资本家“不忙于结束战争”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的史实。
(3)德国“男女公民全体动员”说明了什么 这种做法对德国及第一次世界大战有何重大影响
等级考素养提升
一、选择题
1.下表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情况,这一状况直接导致(  )
项目 英 德 法 美
1870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 3 2 4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4 2 5
A.《凡尔赛条约》签订
B.抢夺殖民地的斗争白热化
C.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D.英美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2.下图所示为英国人阿瑟·摩尔兰德所绘漫画《最糟糕的就在我们身后》,反映的是1918年8月协约国与同盟国之间的一次会战。结合所学,分析此时战争形势,正确的是 (  )
(注:败退的德军士兵与追击中的坦克)
A.坦克决定了战争胜负
B.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破产
C.东线战事胶着,转入持久阵地战
D.协约国在西线大规模反攻,战线已推进到马恩河一线
3.下列图片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德、英的征兵宣传海报,各国参加战争的共同目的是(  )
A.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B.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C.维护世界和平和民主
D.转嫁国内的经济危机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以后,法国元帅福煦曾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这主要是因为(  )
A.资本主义大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依然存在
B.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终将激化
C.大国之间的矛盾没有消除,埋下了更大冲突的种子
D.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二、非选择题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争不但在经济上,而且在政治上也使欧洲内部遭到摧残。1914年以前,欧洲已是近代基本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这些思想和制度的影响已波及全球每个角落。然而,战争的浩劫使欧洲人士气沮丧,失去信心。在欧洲大陆的各个地方,古老的秩序正受到怀疑和挑战。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1919年3月的一份秘密备忘录中写道:“在反对战前形势的工人中间,存在着一种不仅是不满,而且是愤怒和反抗的强烈意识,所有现存的政治、社会和经济方面的秩序都受到了欧洲各地广大人民的怀疑。”在这一革命的紧要关头,许多欧洲人都期待两位非欧洲人美国的威尔逊和苏俄的列宁的指导。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巴黎和会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特点对世界历史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国际联盟作为第一个立誓共同防御侵略、以非暴力方法解决争端的世界范围的国际合作组织,在世界历史上居有突出地位。欧洲地图被大幅度修改,如波兰复国、南斯拉夫形成。把从同盟国手中获得的殖民地居民看作是“在现代世界的紧张形势下还不能自己站立的民族”,因此,这一条款规定:“这些民族的监护应该委托给那些先进民族……”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许多欧洲人都期待“两位非欧洲人”指导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巴黎和会“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特点。
1.答案:B
2.答案:B
解析:结合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情况,可知这一年双方互有攻守,故A项错误;C项不属于战争的发展态势,排除;日德兰海战后,英国仍掌握着制海权,故D项错误;1916年,协约国开始取得战略主动权,B项正确。
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意大利在协约国许诺割让被侵略国家部分领土后加入协约国作战,这说明国家利益影响对外政策,C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同盟国内部矛盾尖锐的问题,排除A项。意大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表现并不突出,改变战争进程和使协约国胜利具有必然性的说法有误,排除B、D两
4.答案:B
解析:漫画中橄榄枝和鸽子象征和平,鹰是美国的象征。“我把你变成一只多么好的鸽子呀”反映出美国总统打着捍卫和平、民主和自由的幌子,对德宣战,故排除A项,B项正确。材料与建立国际联盟没有关系,且美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巴黎和会上提出建立国际联盟的建议,排除C项;美国倡议召
开华盛顿会议与题干漫画无关,排除D项。
5.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仅严苛地惩罚了战败国,对殖民地又进行了新一轮的瓜分,该体系的实质决定了其不能长久地维护世界和平,故D项正确;该体系主要是战胜国对世界利益的再分配,同时构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新格局,并非承认各殖民地的独立,故A项错误;该体系确实是依据各国实力而确立的,但这并不是它“不能长久地维护世界和平”的原因,故B项错误;该体系是建立在对战败国的掠夺之上的,故C项错误。
6.答案:B
解析:从《凡尔赛条约》的内容来看,战胜国强加给德国的条件十分苛刻,对德国实行严厉的处罚,该和约为德国埋下了复仇的种子。故选B项。
7.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国际联盟的成立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迫切要求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各国政府深感战争残酷的结果。这说明国际联盟的成立主要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深刻教训,故D项正确;各国之间交往要求日渐强烈不符合题干材料,故A项错误;美国没有参加国联,故B项错误;各协约国政府同心协力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
8.答案:D
解析:《九国公约》侵略中国的表现主要体现在重申了美国侵略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故选D
项。
9.参考答案:(1)原因:美国忙于向交战双方销售军火和战略物资,大发战争财。
(2)史实:欧洲主要大国竭尽全力进行战争,使人们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破坏,给欧洲国家造成巨大损失,交战双方都已到了精疲力竭的程度。
(3)说明:德国已经精疲力竭,正在做垂死挣扎。影响:德国的这种做法一方面加深了德国人民的灾难,并激化了国内矛盾;另一方面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破坏和带来的灾难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并延缓了大战的结束。
1.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表格信息,可知美德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利时机,经济快速发展,但是其经济发展情况和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极度不协调,因此争夺殖民地成为当时帝国主义国家斗争的焦点,B项符合题意。1919年,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条约》,排除A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标志是1914年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排除C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德矛盾是主要矛盾,排除D项。
2.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的时间可以看出此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进入最后阶段,协约国在战场上已经进入反攻,同盟国节节败退,因此D项正确;A项明显不符合史实,一种武器不可能决定战争胜负,故错误;B、C两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出现的情况,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3.答案:A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帝国主义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寻求更广阔的海外市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是参战各国的共同目的。故选A项。
4.答案:C
解析: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只是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没有消除大国之间的矛盾。随着力量对比的变化,新的战争终将爆发。故选C项。
5.参考答案:(1)原因:战争使人们对欧洲现存的政治、社会和经济方面的秩序产生了怀疑;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原则”引起了人们对和平民主的期望;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对欧洲工人阶级产生了影响。
(2)特点:建立国际联盟维护世界和平;按照民族自决原则划分领土;对战败国的殖民地采取“委任统治”形式。
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