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上的足迹[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月亮上的足迹[上学期]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6-10-19 17:5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科:语文
教学内容:月亮上的足迹
【字词综合运用】
  (1) 注音
  昂首挺立(tǐng) 海域(yù) 相提并论(tí)
  人迹罕至(zhì) 椭圆(tuǒ) 可望而不可即(jí)
  休斯敦 (dūn)
  (2) 多音字辨析
  
  (3) 解词
  神往——心里向往。
  畅谈——尽情地谈。
  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即,接近。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多用于否定式)
  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重点难点讲解】
  (1)文章的叙述重点及中心意思是什么
  叙述重点是“登月”,其他材料的叙述都是为登月所做的准备以及登月成功后的情况。
  中心意思:本文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1969年7月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指出这次登月是人类跨出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为宇航事业树起一块新的里程碑,是人类的一次一巨大飞跃。
  (2) 本文记叙的顺序是怎样安排的
  本文采用的是顺叙的方法,即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的顺序来叙述的方法,这样读者容易把握。总共分四个阶段:准备、升空、登月、返航。第一部分:交待时间、地点、人物和所要发生的事件。另外,火箭中、飞船中、三级火箭中各用什么燃料,吃饭、穿衣等都交待了,这样写一方面这是纪实文字,另一方面因为这种科学纪实必须传达给读者科学知识。第二部分:这部分详写。因为它涉及非常尖端的技术性问题,各种数据要分毫不差,十分精确。第三部分:飞船登月成功,并写宇航员在月亮表面的活动。第四部分:写登月归来。其中包括宇航员回到登月舱,返回“阿波罗11号”飞船,回到地球及在国会大厦畅谈登月感受,几方面的内容。
  人类早就有登上月球的愿望,并因此产生了很多美丽的神话传说。本文真实而详尽地记录了1969年7月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指出这次登月是人类跨出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为宇航事业树起了一块新的里程碑,是人类的一次巨大飞跃。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载着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飞上月球,开拓了人类的宇航事业。这是一篇饶有兴趣的科学小品,阅读它,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课文背景知识】
  朱长超,我国科普作家。生平不详。
  人类早就有登上月球的愿望,并因此产生了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终于把人类的这一梦想变成了现实。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这是一篇饶有兴趣的科普小品。阅读它,可以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
【课文结构分析】
  (1) 层次结构
  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段),指出此次登月活动是宇航事业的里程碑,引出下文,引起阅读兴趣。
  第二部分(3~15段),具体记叙登月经过。
  第三部分(16~18段),总结登月的重大意义。
  (2) 中心意思
  本文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1969年7月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指出这次登月是人类跨出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为宇航事业树起了一块新的里程碑,是人类的一次巨大飞跃。
  (3) 写作特点
  ①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的要素非常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经过和结果等,一目了然。记叙文顺序也非常清楚,即按照事情发展的过程来记叙,这样使读者便于把握整个事件过程。
  ②非常注意数字的运用,以求准确、科学、真实。数字主要涉及时间、速度、高度三类。
【课文写作特色】
  1.时间线索,有条不紊。
  2.完整生动,清楚明白。
  3.夹叙夹议,画龙点睛。
【课本习题提示】
  一、按时间顺序画出示意图即可,解说性文字要简练。
  二、在这之前,人类曾幻想过登月,并产生了很多神话传说、科幻作品,但从来没有真正到过地球以外的星球。“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说明现代科学技术已经达到了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人类不会局限于地球,人类的未来是美好的。可以让学生尽情回答,此题没有“标准答案”。
  三、激发学生的想像力,教师对学生的想像不要施加任何限制,文字要尽量生动。
  
【同步达纲练习】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jiě 解放 押解 浑身解数 不求甚解
  B.jiàn 间接 离间 间隔 间道
  C.fā 发达 发卡 千钧一发 毫发不爽
  D.tí 提炼 提防 提纲契领 耳提面命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具备 万事俱备 风声 谈笑风生
  B.铁锹 溅落 休斯敦 一叶孤舟
  C.人情事故 世风 昂首铤立 椭圆
  D.可望而不可即 液氢 遥遥在望 畅谈
  (3) 下列与“可望而不可即”中的“即”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即便 B.即时 C.即位 D.若即若离
  (4) 给下列形近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5)下列关于本文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侧重于议论,指出登月是人类跨出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是人类的一次巨大飞跃。
  B.按时间顺序展开叙述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突出特点。
  C.这次伟大的探险来回共经过76万公里,历时195个小时。
  D.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中缓缓行驶,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6) 判断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1)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邻。
  (2)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尖端直指蓝天,高达一百多米。
  (3)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4)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
  A.拟人 比喻 比喻 排比 B.比喻 比喻 比喻 排比
  C.比喻 比喻 拟人 排比 D.拟人 比喻 拟人 排比
  (7)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练习。
  可爱的青菜,土地美丽的女儿,请用你朴素的光辉照耀我。
  你感人的色彩是生命的象征。生动与纯粹,简洁与丰润,这些高贵品质的融汇,于人何等艰难,于你何等自然。我不知道哪一种绿色能像你一样始终放射着家园的温馨。
  你紧紧依靠土地,又向天空缓缓伸展自己的身躯,以更好地承接阳光和雨水的恩泽。你的姿态永远是谦卑的,这谦卑决不是出于某种动机的表演,而是与生俱来,并随着成长而逐渐完美的一种精神形态。孩子们任意拔掉狗尾巴草那根高高翘起的尾巴,笑嘻嘻地摘下灯笼草上那自我炫耀的灯笼,又在凌空悬挂的黄瓜上轻率地刻下伙伴的绰号,但所有的孩子在菜畦间割草的时候,却总是那么小心翼翼。
  你的根雄健而沉着,土地的血液四面八方涌入你的根,然后上升到所有粗粗细细的脉管中,在你的全身汩汩流动,向世界显示着你绿色的活力。
  你翩然走过土地的胸膛,顺着阳光的导引来到我身边。你清澈的目光像泉水洗去我的烦恼和疲倦。我这个自以为高大的人,情不自禁地弯下腰来向你致敬。我的手轻轻抚摸你洋溢青春活力的躯体,渐渐感到自己的灵魂也在长出根来,努力扎入土地内部。我会像你一样既_____又_____,既_____又______,既______又______吗?
  啊,可爱的青菜,土地忠诚的女儿,请赐给我你蓬勃的生机和一切的美德!
  ①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绰号( ) 汩汩流动( )
  ②文中倒数第二段的空格里应填入什么词语?
  从文中找出,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我会像你一样既_______又________,既________又________,既_____又______吗?
  ③给本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
  ④作者为什么写孩子拔狗尾巴草、摘灯笼草、在黄瓜上刻伙伴的绰号?
  ⑤下面的四句名言中,哪两句与本文的旨趣最为接近? ( )
  A.没有美德就没有幸福可言。——(法)卢梭
  B.植物的生命要从它的绿叶中显示出来。——(意)但丁
  C.观察和经验和谐地应用到生活中就是智慧。——(俄)闵察洛夫
  D.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中)李白
  ⑥这篇文章是用第几人称来写的?这种写法对内容的表达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1) B (2) C (3) D
  (4)
  
  
  (5) A (6) A (7) ①chuò gǔ ②既生动又纯粹,既简洁又丰润,既朴素又高贵(或既朴素又谦卑) ③《青菜》(或《可爱的青菜》) ④对比或反衬 ⑤BD ⑥第二人称 一方面便于感情交流,抒情,显得亲切自然;另一方面在本文中起拟人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