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中学教材全解工具版九年级语文(上)(江苏教育版)第三单元 学会读书检测题

文档属性

名称 配套中学教材全解工具版九年级语文(上)(江苏教育版)第三单元 学会读书检测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0-20 14:12: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语文(上)(江苏教育版) 第三单元 学会读书 检测题
(90分钟 100分)
第一部分(24分)
1.请根据拼音写汉字或为加点的字注音。(4分)
皱xié( ) jū躬( ) 惺sōng( ) 婆suō( )
挹取( ) 掬起( ) 接济( ) 磨坊( )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4分)
前踞后恭 度过难关 揠苗助长 生机盎然 若隐若现
减噪防尘 明哞善睐 茅塞顿开 牵强附汇 略胜一筹

3. 在下面语段中,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沙漠地区的兀鹰个个都是捕猎高手,却很少单独出击,这与沙漠地区自然环境恶劣有很大关系。 在这种环境下,为了避免被天敌捕获,许多弱小动物都有很强的逃生能力。 ,对兀鹰来说, 想获得足够的食物,单干就不如合作。
A.因为 但是 只要 B.所以 因此 只要
C.因为 因此 如果 D.所以 但是 如果
4.选出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 )(3分)
A.《绿》一文作者用了全身的气力来写“绿”?一开头就提到自己“惊诧”于“梅雨潭的
绿”,文中十多处正面提到“绿”,表明作者的着眼点在写“梅雨潭”,而不是泛泛地写
“绿”?
B.《囚绿记》作者是陆蠡,他在文中细致地描绘了常春藤在自由环境中活泼可爱的情景和
被囚禁后的反抗精神,从而显现其令人敬仰的品格?
C.《环球城市 风行绿墙》是一篇科学说明文,作者抓住“环球”“风行”这两个关键词
语,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中外围墙的外观?材料?建造方式和功能,并说明这种差异
形成的根本原因,提出中国城市建筑应该以绿墙代替砖墙?
D.《一双手》是一篇精美的散文,描写了一双“简直是半截老松木”的“天下第一奇手”,塑造了不畏艰辛、无私奉献的劳动者朴实而感人的形象,抒发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热爱、敬仰和赞颂的思想感情。
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4分)
有个人在沙漠里迷失了方向,濒临死亡。可他仍然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终于找到了一间废弃的小屋。这间屋子已很久无人居住,风吹日晒,摇摇欲坠。在屋前,他发现了一个吸水器,于是便用力抽水,可滴水全无。他气恼至极,忽又发现旁边有一个水壶,壶口被木塞塞住,壶上有一个纸条,上面写着:“你要先把这壶水灌到吸水器中,然后才能打水。但是,在你走之前一定要把水壶装满。”他小心翼翼地打开水壶,里面果然有一壶水。是不是该按纸条上所说的,把这壶水倒进吸水器里?如果倒进去之后吸水器不出水,岂不白白浪费了这救命之水?相反,要是把这壶水喝下去就会保住自己的生命。他(??? )。经过艰难的抉择,他终于下决心照纸条上说的做,果然吸水器中涌出了泉水。他痛痛快快地喝了个够!休息一会儿,他把水壶装满水,塞上壶塞,深有感触地在纸条上加了一句话:“ ?。” 看了这个故事,使我仿佛变得聪明起来,变得豁达起来。故事中所蕴涵的哲理,使我终身受益。 (1)文中的括号里应填的一个恰当的成语是: 。(1分) (2)文中画线句子是一个病句,把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3)请你根据文中提供的语境发挥想象,写出纸条上所加的话。(加上标点不超过30个字,注意语言的简明、连贯和得体。)(?1分)

6. 默写诗句。(3分)
(1)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2)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借用比喻的咏雪诗句是: ,

7.为旅游公司设计两条广告语,意思是欢迎国外游客到中国来观光,并要体现中
族热情好客的传统。(3分)


第二部分(36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绿(节选)
朱自清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8.文中画线句的“离合的神光”指的是什么?“招引”“追捉”有什么联系? (4分)



9.“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这是什么原因? (3分)



1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用了一连串生动、形象的比喻,试分析其作用。(3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
自从我懂事的那天起,我就认识到父亲的侧影像一张弓。
记得8岁那年,父亲陪我上学。一路上,一些不晓事理的小学生以一种嘲笑的眼光注视着我们。期末,我在班上被评为“三好”学生,可是,当时大队不批准。这天傍晚,我正为此深感委屈和伤心,父亲过来轻轻地对我说:“别伤心。爸妈心里都知道,一张奖状并无多大用处,有用的是学得为人民服务的真才实学。”说完父亲走近窗口,遥望着天边依稀的山峦,那眼中充满着疑惑、忧郁和怨愤。那侧影确是一张弓——一张绷得很紧的弓,似乎要把一支无形的利箭射向茫茫夜空中的天狼星!那时,我不能完全理解作为一个教师的父亲对祖国教育事业的忧虑。但看到那侧影,我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委屈,心头一酸,泪水 夺眶而出。
就在那天晚上,父亲第一次让我翻看那本珍藏在箱底的影集。从中我看到一个与眼前完全两样的健美的父亲的形象。那侧影,是那样的挺拔、刚毅,充满着蓬勃的朝气和对生活、对理想的追求与向往。我不禁感到惊诧。父亲大概从我瞪大的眼睛中发现了这一点,他告诉了我事变的缘由。
1954年8月,他告别了大学的高楼,迈进那准备献出毕生精力的教育园地。当时,父亲年轻力壮,风华正茂,承担了6个高中班的化学课程,长年累月地用青春的汗水来浇灌祖国的簇簇鲜花。他住房的墙壁上,贴着一张张“先进工作者”的奖状。可谁也未曾想到,他那年轻的躯体里却潜伏着深深的危机。他终于病倒了。父亲患的是风湿性脊椎炎。这对于正满怀激情为党的教育事业挥汗大干的父亲是怎样猛烈的一击啊!紧接着,内乱开始,那政治厄运,致使父亲病情日甚一日,炎症侵入骨髓。本来挺直的父亲终于弯成了一张“弓”,一张无人过问的痛苦的废弓。
1977年的春天是明媚的。他抖擞精神,拖着那弯曲了的背脊,重新拿起教鞭走上了他心目中神圣的讲台。从此,他废寝忘食地埋头于教学工作。一次,我无意中从父亲上课的教室旁经过,看到父亲正在黑板上写化学分子式。那在讲台前的姿态,使我的心倏然一阵震颤。父亲微微踮起一只脚,身体竭力向后侧,仰着脖子,伸手板书。那侧影简直就是一张张开了的弓。“弓如霹雳弦惊”,这劲弓,不正猛扣着知识的金箭,引导学生对准了那科学的高处吗?
这时候,我仿佛看到了父亲挥弓跃马,英勇拼搏的无比刚健的身影。此时此刻,一种从未有过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从而完全抹去了长期深藏在心中的伤感的阴影。
11.为这篇文章选标题,最恰当的是( )(2分)
A.背影 B.身影 C.侧影 D.父亲
12.文章三次写了父亲的身影,第一次写父亲像“ ”,心中充满
了伤感,同时也下了与命运抗争的决心;第二次写父亲像“ ”,说明
的原因;第三次写父亲像“??????????????????????????????????????”,
反映?????????????????????????????????????????。全文以??????????????比喻父亲的
身影,放得开,收得拢。(6分)
13.本文的主旨是什么?(4分)


14.本文最后一段的表达方式: 。(2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
享受春雨
①也许是刚经历了冬天太多的郁闷和压抑,也许是寒风、残雪在记忆的底片上留下太多的沧桑与悲凉,万物掐灭生命的色彩与声音,孤独地萧条着、沉默着。一夜微风,唤醒早春三月的晨曦,也吹来了北方第一场春雨。山川、河流、乡村、房屋、树林、花草、庄稼、庄稼人,都在翘首春的惠风拂面,享受春雨的滋润,感觉春天那年轻的心跳……
②春雨如烟,如雾,如丝,如梦,悄悄落下来,一滴一滴,淅淅沥沥,飘飘洒洒,缠缠绵绵。恰似烟雾迷蒙、若有若无、若即若离的水墨画,朦胧且迷人。春雨婀娜多姿,巧笑倩兮,步履轻盈,委婉含蓄,率性天然,没有夏雨的暴烈,没有秋雨的忧愁,没有冬雨的冷酷,像位清纯、含蓄待嫁的新娘,充满对生命、对世间万物的爱恋……为了履行前世约定,悄无声息地把睡梦中的大地山川抚摩一遍,湿润着每一个角落、每一棵小草。令人悄然想起“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美妙佳句。一会儿工夫,雨点越来越大,越来越急,嘻嘻哈哈,打打闹闹,在干燥的土地上留下密密匝匝的雨窝。春雨从不埋怨和选择土地肥沃或贫瘠,总是执著地投入,迅速渗进地下,形不成水流,只让土地守候和感动,让世人留恋和感叹。
③走在乡间小路上,任细细的雨丝自由地落在脸上,痒酥酥的,滑到嘴里,甜丝丝的。此时可以真正感受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惬意与舒畅。我记得在老家院中赏雨的情景。雨点劈里啪啦掉下来了,洒在头上,落在脸上,说不清道不明的舒爽。我忘情地站在雨里,虽然衣服被打湿,可心里高兴,脸上绽放着笑容,享受着那份难得的清凉和惬意。院里的梧桐树耸立雨中,紫红的小芽芽摇曳着甜美的心事。枝杈上被雨淋过的喜鹊窝颜色更加凝重,淘气的小喜鹊躲在老喜鹊的翅膀下,时而从窝里探出小脑袋,新奇地瞥一眼外面的风景,又唧唧喳喳地把头缩回去。树下有一群相互依偎的鸭子,时而用嘴巴梳理着羽毛,呱呱地交流着什么。那鸟鸣声、鸭叫声,伴随风声雨声,滋润,清雅,恬淡,宁静……
④春雨贵如油,老天爷也十分小气。雨刚下了一会儿,就停了。雨虽然不大,却滋润着乡间万物,悄然改变了山乡的颜色,编织出一幅绚丽多姿的图画,点燃了生命的期待与呼唤!……草儿绿了,花儿开了,土地松软了,生命以最简单、最自然的方式在繁衍、传承、轮回。前两天还光秃秃的山冈,奇迹般地罩上了新绿。真可谓浓妆淡抹总相宜。大地是藏梦、长梦的地方!萌生绿色的地方就会舒展生命,就有开花的渴望,就有歌声在酝酿!每人都种植一份鲜嫩的心境,收获一缕成长的愿望。
⑤春雨是会说会笑的精灵,是律动生命的音乐。春雨会跟随着气候幻化不同姿态、不同神情,也会随听雨者心情演绎不同的内涵。或嫣然,或惆怅,或温柔,或冷寂,或清丽,或婉约……可谓千种心情,万种雨境。
(原载《人民日报》,有删改)
15.散文是围绕一个中心,牵住一条线索组织材料的,那么,选文是以 的线索来组织材料的。(2分)
16.请根据示例分析春雨的其他特点。(3分)
示例:第②段让我们感受到春雨的朦胧,多姿,无私奉献。
第③段让我们感受到 。
第④段让我们感受到 。
17.请结合选文内容或个人生活体验,说说你对第⑤段“春雨是会说会笑的精灵,是律动
生命的音乐”这个句子的理解。(3分)


18.选文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感受,请运用排比写一段话,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表达你对
“夏雨”或“秋雨”的感受,60字左右。(4分)


第三部分(40分)
19.根据要求作文。
春雨蒙蒙,万物苏醒,大地写满诗意;夏雨初歇,池蛙欢唱,纸船处处漂荡;秋雨点点,敲打残荷,声声落进心里;冬雨无声,苍白大地,渴望张开眼睛。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多少故事在雨天生动演绎,多少欢乐在嬉戏中尽情绽放,多少
温情在伞下默默传递,多少憧憬在静寂中悄然孕育……
雨天,适合回忆与联想,可以漫溯过去,也可以遥想未来。雨天,仿佛有很多蓝色的
精灵,赋予这个世界以新的生命。
请以“下雨天,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20行);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
的地名、校名、人名。
九年级语文(上)(江苏教育版) 第六单元 学会读书(六) 读书动笔 检测题 参考答案
1.缬 鞠 忪 娑 yì jū jì mò
2. 踞→倨 度→渡 哞→眸 汇→会
3. C(第一句和第二句之间是因果关系,第一句是结果,第二句是原因,所以第一个空用“因为”。第三句是再次强调结果,和前面的句子是因果关系,并非转折关系,所以第二个空填“因此”。第三个空后的短句是最后一句的条件,是假设关系,所以用“如果”。)
4.A(着眼点为“梅雨潭的绿”。)
5.(1)犹豫不决(举棋不定)(补写词语,关键是所写词语要切合语境。) (2)看了这
个故事,我仿佛变得聪明起来,变得豁达起来。(病句类型主要有六种:语序不当、搭配
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该句语病为主语被掩盖。) (3)
示例:你只有把生死置之度外,才能尝到甘美的泉水。(续写句子类题目,我们可以注意
三点:第一步,认真读题,弄清续写要求。比如本题要求根据提供的语境续写。第二步,
续写的句子要符合文意,与上下文衔接自然,文意贯通。第三步,检查题意,分析自己续写的句子是否在思想、修辞、格式等要求上都符合了题意。)
6.(1)老骥伏枥 (2)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7.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②远方的朋友,请你留下来。(拟写广告语需要注意两点。一是把握广告语的特点:①形式上讲求语言简洁、整齐、和谐。简洁,是指句子简短、干脆、利落,句子不宜过长;整齐,是指句式整齐,一般用两句,最好是对偶句,或字数大致相当的语句;和谐,是指句子尽量用相同的韵脚,听起来和谐悦耳。②内容上讲求通俗。二是把握广告语拟写的三个原则,即实事求是、主题突出、新颖独特。)
8.“离合的神光”指梅雨潭水光一闪一闪的神奇莫测的情状。“招引”运用拟人手法,把静
态的“梅雨潭闪闪的绿色”写成了动态,“追捉”写出了“我”急于领略那可爱的绿的急
切心情。二者之间有因果关系。(对文章中具体词语的理解必须把词语放在文章具体句
子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词语前后句含义的分析,弄清所问词语的含义。一般来说,
对所要解释的具体词语,答案就在前面或后面的句子中,或者直接就在原句中,或者需要
同学们稍微变通一下。因此,理解词语,要瞻前顾后。本题在回答时,要紧扣“离合”,
体现潭水特点。)
9.这样写是为了显示作者先写瀑布不过是用作陪衬,强调了“梅雨潭的绿”尤其令人“惊诧”。
(文章极为成功地运用了烘托和衬托的手法突出梅雨潭的绿的美。写梅雨潭是为了衬托出
梅雨潭的绿的美。回答此题时,我们要联系主题,分析出作者当时的心理活动。)
10.这里用一连串生动、形象的比喻,强调了那种“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从视觉、感觉、触觉等几个方面形象地再现了梅雨潭绿的清亮、鲜嫩、柔软、纯净的特点。[揣摩品味语句的作用一般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结构上的作用,包括总结全文、引起下文、埋下伏笔、巧作铺垫、承上启下、前后照应等等;二是内容上的作用,包括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等等。有些时候,同一个句子这两个方面的作用都具备,因而要从两个方面全面分析。本题中我们要结合具体内容认识比喻修辞手法在文段中的表达作用。了解用不同的事物反复比喻同一对象,把事物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的比喻效果。]
11.C(选择文章标题时,我们要注意标题不仅要能完整地概括全文,还要简洁、明了。标题
的涵义既不能太广,也不能太窄,要契合作者的写作意图。本文中作者多次提到父亲的“侧
影”,从开篇到结尾都是围绕着“父亲的侧影”来写,因此本题选出答案并不难。)
12.一张绷得很紧的弓??一张无人过问的痛苦的废弓??父亲致残??张开的劲弓??父亲残躯再
挑重担,焕发了青春的活力??弓(此题需要我们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找出并分析具体的段
落。文中三次写了父亲的身影,对身影的描述段落中都有明确的答案,我们直接提取或稍
加提炼即可。)
13.歌颂了父亲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对于概括文章主旨类题目可以采用以下策
略解答:一、直接摘引文章主旨性句子解答,二是先划分层次,再根据文章层次简
要概括。需要注意的是语言要简练,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结尾一段说:“这
劲弓,不正猛扣着知识的金箭,引导学生对准了那科学的高处吗?”其实正是“歌颂了父
亲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14.抒情(文章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
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
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文章运用抒情表达方式,能增强感染力,突出中心。文章最后一段中说道:“这时候,我仿佛看到了父亲挥弓跃马,英勇拼搏的无比刚健的身影。此时此刻,一种从未有过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从而完全抹去了长期深藏在心中的伤感的阴影。”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自豪、敬仰之情,是抒情表达方式的体现。)
15.春雨[线索可以是某个中心事件、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感情。分析文
章的线索,要注意四看:①看文章的体裁、表达手法。(是否以物喻人、借物抒情等)②
看文章标题。③看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④看文中的议论、抒情句。本文中题目明
确点明了“春雨”,正文中也反复出现“春雨”两字,据此我们可以推断文章的线索为“春
雨”。]
16.老家的温馨、含蓄 春雨带来勃勃生机的生命力(解答这类题的一般思路是:先浏览
相应段落,获得整体印象,再根据题干,缩小答题范围,分层概括,进行信息整合。
第③段写了“老家的雨”,写出了一种温馨、恬淡、宁静、含蓄的感觉。第④段则描述了
一幅春雨滋润乡间万物的图画,春雨“悄然改变了山乡的颜色”,促进万物生长、繁衍。)
17.春雨像位清纯、含蓄待嫁的新娘,充满对生命、对世间万物的爱恋,为了履行前世约定,
悄无声息地把睡梦中的大地山川抚摩一遍,湿润着每一个角落、每一棵小草,它所到之处,
必将带来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象。所以说春雨是会说会笑的精灵,是律动生命的
音乐。(此题我们在分析时要围绕“精灵”“律动生命”等词语来分析。)
18.示例(1):激越的夏雨,让我感受到生命蓬勃的力量;激越的夏雨,让我感受到奋斗不
止的畅快;激越的夏雨,让我感受到胜利在望的喜悦。示例(2):秋雨,似舞蹈中最优美
的舞姿;秋雨,似歌曲中最唯美的歌声;秋雨,似上帝赐予人们最珍贵的礼物。秋雨,我
愿与你同步;秋雨,我愿与你并排。(此题较为简单,关键是运用排比句式,注意字数要
求。)
19.写作指导:这是一道命题作文。
   本题是情景类的命题作文题,同学们只要在行文之中,创设“下雨天”这样的情景,
就可以写作了。在选材上,同学们选择的余地比较大,范围比较广,这合乎新课程标准作文要求。
   首先,审题。同学们应该明确,可以选择哪些材料,可能发生哪些事情,见到哪些人……
这些材料,哪些比较好,哪些比较劣。要写成什么文体的文章,这点也要考虑。
   还有,就是题目之中的“雨”,是实写好,还是虚写好,这也应该注意。实写的“雨”,
就是现实中的,只是作为一个场景;如果虚写,那么“雨”就可以理解为人生的风雨。
  其次,就是立意的问题了。同学们要考虑,通过这些材料,要反映什么问题?还有,题目之中的“真好”,这是一个点,好,要考虑好在哪里?这个“好”字,就是立意的关键问题所在了。好,可以写一个人的品质,可以表现事情反映的新风尚,可以展现社会改革的新面貌……
   第三,要考虑行文安排。
   如果是记叙文,开头可以营造天马上要下雨的氛围,抒写景物的变化,如“傍晚,天边飘来一朵红色的云。天还没有完全暗,就淅淅沥沥下起雨来”。然后写周围一些人发现下雨,各自的表情和神态,可以举几个例子,下班的人、放学的人……都可以写,接着,记叙发生了什么事,人们的表情、动作、神态……把事情描述一下。
   想表达的立意,应该是人性中的真、善、美……
   结尾可以意味深长一点,随着绵长的雨丝,流进大街小巷,流进人们的心里……
如果写成议论性的文章,就要注意“雨”的含义,不能只是现实中的雨这么简单了。
例文:
.   下雨天,真好
  江南,烟雨朦胧。小巷静静地流淌在小城间,用优雅的姿态,诠释着小城中的人或事。
  矮矮的房屋铺着深黑的瓦片。缝隙间长出些不知何处飘来的草,小小的一株,不起眼却很安静,等待着雨的到来。雨一下,水便从一道一道的空隙间跌落下来,形成一串串风铃。我会特意地走在檐下,享受着雨滴坠落头顶的感觉。一下,一下,仿佛是一个颤动的春天。
  于是,门前的水沟便哗哗地响了。细细的,柔柔的,不胜娇羞的……两个手掌宽的水沟中会有浅浅的水滑过,变幻出各种奇异的线条与纹路,交织着,映出矮矮的房檐。偶尔会看见奶奶早晨洗过的菜叶,浮在上面,停停顿顿,终究流向远方。还有邻家小男孩的弹珠,很绚丽,很纯净。不一会儿,会听到“啪啪”的声响,两岁大的孩子光了脚在沟里踩着,一只手笨拙地提着裤角,另一只手在水里划着,一种喜悦漾上心头。妈妈的嗔怪在此刻响起,巷里便热闹起来,雨也欢腾了。
  被雨浸湿的青石板一直铺到大伯家的院子边上。老榕树就在那儿立着。雨中的叶是绿的,是密的,是静的,是等待着的。始终如一,它为巷里的人们撑起浓荫,树根嵌在青石板间,铺就通往大街的路,很湿,也很诗意。穿拖鞋的孩子在树底下踩起一道道映着笑脸的水花,上蹦下跳,躲猫猫。善于绘画的哥哥推开窗,在檐下描出老树健朗的形态。淅沥的雨丝结着丁香般的优雅,他在画笔下讲述着他的小巷。
  雨下着,滋润了老树粗壮的树干,抿去了人们心间的粉尘,浸湿了小巷里的事。
  雨水流淌着,在小城间,在烟雨朦胧中,在人们的心中。真好!用不变的姿态诉说着——就在这下雨天。
  【点评】平凡生活中的诗意——“江南,烟雨朦胧。小巷静静地流淌在小城间,用优雅的姿态,诠释着小城中的人或事”,起笔就令人向往,颇得沈从文之韵味。
  “我会特意地走在檐下,享受着雨滴坠落头顶的感觉。一下,一下,仿佛是一个颤动的春天”,透露的是作者一种天真的诗意情怀。正因为有了这种情怀,才有下面平凡生活中的诗意。“偶尔会看见奶奶早晨洗过的菜叶,浮在上面,停停顿顿,终究流向远方”,这不是刻意以丑为美,而是作者发自内心的感动,所以才有了“雨中等待的绿叶”“充满诗意的青石板”“映着笑脸的水花”等,作者在感动自己的同时也感动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