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变形记(节选)》课件(62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4.2《变形记(节选)》课件(62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6 08:21: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2张PPT)
当代社会,又有多少无力主宰自己命运的小人物,在默默承受着西西弗斯的惩罚。“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
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是科林斯的建立者和国王。他甚至一度绑架了死神,让世间没有了死亡。最后,西西弗斯触犯了众神,诸神为了惩罚西西弗斯,便要求他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而由于那巨石太重了,每每未上山顶就又滚下山去,前功尽弃,于是他就不断重复、永无止境地做这件事——诸神认为再也没有比进行这种无效无望的劳动更为严厉的惩罚了。西西弗斯的生命就在这样一件无效又无望的劳作当中慢慢消耗殆尽。
(弗兰茨·卡夫卡)
(节选)
外国现代主义小说名篇欣赏
一个人变甲虫的故事
卡夫卡(1883年-1924),奥地利小说家,现代派文学的鼻祖,现代派文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卡夫卡开创了现代主义之一的象征手法,其小说相当数量的短篇本质上是智慧寓言,无需探求寓意,仅仅是智慧的一种形式。代表作:长篇小说《美国》《审判》《城堡》,短篇小说《变形记》《判决》《饥饿艺术家》等。
表现主义大师
【了解卡夫卡】
卡夫卡的作品文笔明净而想象奇特,常用寓言体。寓意丰富而晦涩。
他描写的都是生活在下层的小人物,他们在这充满矛盾、扭曲变形的世界里惶恐、不安、孤独、迷惘,遭受压迫而不敢反抗,也无力反抗。
卡夫卡被许多20世纪文学流派追奉为先驱。有一个词语,即卡夫卡式的,就是用来描述生活中像卡夫卡作品里那样离奇的现象。
作品特点及影响
【了解卡夫卡】
现代派文学是19世纪80年代出现的、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在欧美繁荣的、遍及全球的众多文学流派的总称。它包括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荒诞派戏剧、魔幻现实主义等流派。
现代派文学不主张用作品去再现生活,而是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主要用象征性、荒诞性、意识流去表现荒诞的世界里异化的人的危机意识;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人物往往是变形的,故事往往是荒诞的,主题往往是绝望的。奥地利作家弗兰茨·卡夫卡,法国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现代派文学】
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黑暗的现实,痛苦的生活,使得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失去信心,一方面寻求出路,锐意改革,一方面又陷于孤独、颓废、绝望之中。
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一些思想敏锐的艺术家认为世界是混乱的、荒诞的,他们著书立说,批判资本主义的人际关系,批判摧残人性的社会制度。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现代主义文学应运而生。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冷酷,人对社会的绝望。艺术上强调使用极度夸张以至怪诞离奇的表现手法,描绘扭曲的人性,表现人的本能和无意识的主观感受,开掘个人的直觉、本能、无意识、梦幻、变态心理以至半疯狂、疯狂的言行、心理。
《变形记》创作背景:
卡夫卡生活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动荡不安、物质主义盛行的年代,他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捷克共和国的首都布拉格,而当时的布拉格正处在激烈的民族冲突与动荡中,“社会主义、犹太主义、德国民族主义、玩世不恭的思想以及一切虚假的世界主义等各种信念都相互冲突”。
《变形记》中萨姆沙的遭遇即是在那个物质极其丰裕、人情却淡薄如纱的时代里处于底层的小人物命运的象征。小说以主人公变为甲虫这一荒诞故事反映了世人唯利是图、对金钱顶礼膜拜、对真情人性不屑一顾,最终被社会挤压变形的现实,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真实的社会生活。
《变形记》内容梗概:
高尔·萨姆沙在一家公司任旅行推销员,长年奔波在外,辛苦支撑着整个家庭的花销。当萨姆沙还能以微薄的薪金供养他那薄情寡义的家人时,他是家中受到尊敬的长子,父母夸奖他,妹妹爱戴他。
当有一天他变成了甲虫,丧失了劳动力。对这个家再也没有物质贡献时,家人一反之前对他的尊敬态度,逐渐显现出冷漠、嫌弃、憎恶的面孔。父亲恶狠狠地用苹果打他,母亲吓得晕倒,妹妹厌弃他。渐渐地,萨姆沙远离了社会,最后孤独痛苦地在饥饿中默默地死去。全文共3部分,课文节选的是第1部分。
教学重点
1.了解西方现代主义流派,学习表现主义的写作手法。
2.分析格里高尔变形前后自己及周围人一系列变化,突破人物分析和情节把握。
3.通过了解背景,分析情节和细节,分析人物形象,深入探究小说主题。
认识小说所揭示的西方现代社会“现代人的困惑”,思考人的生存问题。
教学难点
梳理、简述情节:
格里高尔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甲虫。虽然他
对推销员的辛苦和老板的苛刻有所抱怨,但仍念念不忘起床赶火车去工作。
变身甲虫的格里高尔发现,起床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他努力想离开
床穿衣起身,但仍难以控制已变作甲虫的身体。
上司秘书主任特意上门察看情况。因为没赶上火车也没有请假,他
对格里高尔人品表示怀疑,并暗示他在公司饭碗不稳。格里高尔的父母很担心,决定请锁匠开门看个究竟。
格里高尔情急下努力打开了门,吓得秘书主任落荒而逃,母亲瘫软在地,父亲像野人一样将他赶回了房间。
第一部分(1~8段):
第二部分(9~14段):
第三部分(15~23段):
第四部分(24~29段):
小说情节结构
第一部分
写格里高尔发现自己变成“巨大的甲虫”,惊慌而又忧郁。家人发现后恼怒惊骇。
揭示社会生活对人的异化。
第二部分
格里高尔养成甲虫的生活习性,却保留了人的意识。他仍关心家人的生活。可是,他却成了全家的累赘。
表现人对自己命运的无能为力,失去自我就会陷入绝境。
第三部分
家人为了生存只得打工挣钱,忍受不了甲虫这个负担。妹妹终于提出把哥哥弄走。格里高尔又饿又病,陷入绝望,带着对家人的无限爱意死去了,家人过上新生活。
揭露亲情淡薄,人性扭曲。
双线
格里高尔的心理发展
家人对他的态度
文本探究
格里高尔的工作是紧张和单调的。为了工作,他甚至平日里都无暇注意自己的形象。他对这份差事极不满意,可是因为父母的原因不得不忍受老板的剥削,即使这样,他也是努力工作。
由此可知,他在工作上虽对老板非常不满,也只能顺从,努力工作是一个好职员;在家庭里,他是一个温顺、孝顺的好儿子,也是一个疼爱妹妹的好哥哥。
1.读课文4-6自然段,通过对格里高尔的心理描写可以看出他对工作环境有怎样的态度?由此可知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文本探究
这几段文字具体而详细地写出了格里高尔的身体已具有甲虫的特点。但在这种情况下仍念念不忘那令人厌倦而又不得不做的推销员工作。他必须离开床去工作,去为家人尽责。
变形前,格里高尔的身体受工作压力的影响不能由自己支配;变形后,他的身体依然不能由自己支配,这更增加了主人公命运的悲剧性。
2.课文8-13自然段,对格里高尔起床进行了详细描写,有什么悲剧意义?
深入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一、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他的行为和生活上表现出哪些“甲虫式”特征?
甲虫(格里高尔)的特征:
①丑陋——那坚硬的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几乎盖不住肚子尖,都快滑下来了。比起偌大的身躯来,他那许多只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1
②笨拙——他本来可以利用胳膊和手坐起来,但现在取代它们的是许多条小细腿。它们不停地做着许多动作,控制不住。……9
他想先将身体的下半部挪出床外,可是他还从未看见过、也想象不出现在的下半身成了什么样子,只觉得它笨重得很难移动。它只能十分缓慢地移动,到最后他几乎发疯似的使出吃奶力气,不顾一切地向前推进……11
他想到了他的父亲和那个使女——他俩只要把胳膊伸进他隆起的脊背下面,这样把他从床上慢慢撬起来……14
甲虫(格里高尔)的特征:
③脆弱——不过他的下颚倒好像非常结实;靠着它倒真的把钥匙转动了,而并未注意他会因此让自己付出某种代价:一种棕色的液体从嘴巴里流了出来,从钥匙上滴落到地上。 …… 23
他抬起身体的一侧,斜躺在门框上,身上的那一侧擦得满是伤痕,在洁白的门上留下难看的斑痕。 …… 29
此时,父亲从后面给了他真正解救性的猛力一推,格里高尔猛地远远弹进了他的房间里,顿时满身鲜血淋漓。 …… 29
甲虫(格里高尔)的特征:
④失语——这声音分明还是他以前的声音,然而却掺和着一种来自下面的、无法抑制的痛苦的叽叽喳喳声,使得他的话只是一开始还听得清楚,后面的话音就被破坏得不知所云……7
“您二位听懂他哪怕一句话了吗?”协理问父母 …… 21
【总结】:
甲虫没有自由行动的能力,行动极其不便,无法控制自己,不能支配自己,与人的自由活动差别极大。
(弗兰茨·卡夫卡)
(节选)
外国现代主义小说名篇欣赏
一个人变甲虫的故事
深入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人们的反应如何?
协理的表现:
①“啊!”的一声惊呼——那声音听起来就像大风呼啸似的;
他耸着肩,嘴巴张得大大的,扭过头来,将两眼朝向格里高尔。(27)
②在格里高尔讲话时,他片刻也没停留……
③“一个大步跨了好几个梯级,指听得“呼”的一声便消失不见了,可他那声惊呼还在整个楼梯间回响。(29)
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协理发现格里高尔化虫并逃跑的过程,表现了以协理先生为代表的社会,对丧失了劳动能力、毫无利用价值的格里高尔的遗弃,体现了社会的冷漠。是一个无情的人
母亲的表现:
①先是合着双手看着父亲,而后朝格里高尔走了两步,随即倒了下去。28
②他动作不便而摇晃着躺在他母亲的对面时,……突然跳了出来,双臂前伸,十指岔开……没命的往后逃离。29
③母亲又一次尖叫起来,起身往回跑。
对现实的难以接受,只有害怕,毫无关心。是一个懦弱的人
父亲的表现:p133
①一边跺着脚,一边挥舞着手杖和报纸,把格里高尔赶回房去。
②父亲像一头发狂的野兽似的发出啾啾声,毫不留情地逼着格里高尔回房间里去。
③他固执地一心想着格里高尔能快快进屋去……大喊大叫地催促着格里高尔往前走;猛力一推(格里高尔猛地远远地弹进了他房间,顿时满身鲜血淋漓)父亲顺手用手杖一钩,关上了门!
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表现出父亲对格里高尔已毫无耐心,只有厌恶;“啾啾声”说明父亲已经不把他当成人看,一个冷血无情、野蛮强横的父亲的形象跃然纸上。
第七段中详细描述了家人喊格里高尔起床,你认为作者用意何在?
提示:这一段写了家人的关怀,却是在为下文亲人的异化——亲情变成仇情,善良变成冷酷——这种人情的反差埋下伏笔。解释了人的异化、亲情的冷漠、人性的扭曲,从而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摧残任性的不合理性。
深入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找出格里高尔变形的原因,说说是什么原因使格里高尔失去了人的本质,异化为非人。
我选了个多么艰辛的职业啊!成天都在奔波。在外面出差为业务操的心比坐在自己的店里做生意大多了。加上旅行的种种烦恼,为每次换车操心,饮食又差又不规律,打交道的人不断变换,没有一个保持长久来往,从来建立不起真正的友情,这一切都见鬼去吧!(第4段)
工作辛苦
饮食低劣
人情淡漠
内心烦恼
客观原因
公司老板严密地统治着整个公司和每一个雇员,秘书主任时刻监督着每一个员工的行动,就连医生也是一味站在老板一边,从不会为员工说话。格里高尔的职业呢?是旅行推销员,一个“多么累人的差事”,每天4点钟就得起床赶火车,成年累月在外奔波,饮食很差又不定时,由于工作关系,连个知己的朋友也没有。弄得晕头转向,“痴痴呆呆”。格里高尔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环境,这样一份职业。人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中,逐渐变得麻木、机械、萎缩,成为工具、成为“非人”。人变甲虫,是多么荒诞的事情,但又深刻而尖锐地表现了社会与人之间一种可怕的“异化”关系。
深层原因,就是社会环境的严酷和劳动本身的机械、繁重。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黑暗的现实,痛苦的生活,使得人们对社会失去信心,陷于孤独、颓废、绝望之中,这是他变成甲虫的深层社会原因。
假如我不考虑我父母的态度,我早就辞职了,那样我就会走到我的老板面前,把我的所有想法都一股脑儿倒出来,他不从高高的桌子上掉下来才怪……等我攒够了钱,还清父母欠他的债——大概还得五六年——我一定办理这件事。(第5段)
格里高尔不能支配、主宰自己的生活,他潜意识里想要逃避这复杂的社会,复杂的人和事。这是他变成甲虫的主观的、内在的原因。
为父母还债的心理压力,受老板的气,遭压榨、遭猜忌、猜疑、遭歧视等。
心理苦闷、怯懦逃避
工作压力、生活重负
人情冷漠、世态炎凉
现 代 人 的 困 境
绝望
格里高尔变异成虫的原因
压抑
孤独
第二段:“我发生什么事啦?”——
第四段:“多么艰辛的职业”——
第五段:“这么早就起床” ——
“我一定办理这件事,那时就会一帆风顺”——
第六段:连用五个疑问句——一会儿问,一会儿又否定——
深入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之后,他的内心是怎样的?反映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并不十分惊异,比较平淡。
奔波劳累,饮食低劣,孤独。
谨小慎微,不敢反抗。
乐观,对生活充满希望。
挣扎起床去赶火车,心急如焚。
文本探究
文中的格里高尔是一个小人物。他的父亲破产,母亲生病,妹妹还在上学。沉重的家庭负担和父亲的债务,压得格里尔喘不过气来。他拼命干活,目的是还清父债,改变家庭的生活现状。在公司,他受老板的气,指望还清父债后辞职。可以说,对父母而言,他是个孝子;对妹妹而言,他是个好哥哥;对公司而言,他是个好职员。变成甲虫后,在身体不受控制的情况下,他还在为还清父债而担忧,还在眷恋家人,甚至为讨父亲欢心,自己艰难地乖乖爬回卧室。他一听到家人出去做工挣钱,就“羞赧和伤心得浑身燥热”。这样善良、忠厚而又富有责感的人,最终却被亲人厌弃。格里高尔的悲剧是令人心酸的,它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
文中的格里高尔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有何典型意义
文本探究
格里高尔本来同家人互相热爱,互相帮助。可是,亲人们认为格里高尔不能再养家时,把他看做累赘最终抛弃了他。格里高尔死去,亲人们也不悲痛,反而去郊游。在资本主义社会,在机器生产和生存竞争的高压下,人被异化为非人,人的本性失落,甚至走向反面。人接受不了现实世界,现实世界容纳不了人。格里高尔变成甲虫,这也是一种象征,象征人的异化,人性异化,人际关系异化。
小说刻画格里高尔心理历程,有何表现意义?
文本探究
【提示】
在金钱和私利面前,小说表现了两种异化:
小说里所表现的异化有几个方面?作者这样安排的深意是什么?
小说正是通过表现人的异化来反映资本主义制度摧残人性的社会本质。
格里高尔的身体异化,人变成甲虫,本性也变了,从挣钱还清父债、争取独立自由变为安于甲虫生活的自轻自贱;
以妹妹为代表的亲人亲情异化,亲情变成仇情,善良变成冷酷。
《变形记》主题:
小说深刻地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即:
1.人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生存竞争压力下,渐渐丧失了自我,以至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人异化成了非人的问题。
(由格里高尔变形后的孤独无助、焦虑痛苦的心理和他对自己变形前生活及工作的有关回忆可见)
2.人与人之间日趋冷漠,乃至走向冷酷的问题。
(由格里高尔变形及死后周围人的反应可见)
1.本文有着怎样的艺术特色?
双线结构:
双线
格里高尔的心理发展
家人对他的态度
(弗兰茨·卡夫卡)
(节选)
外国现代主义小说名篇欣赏
一个人变甲虫的故事
2、荒诞、变形和写实的艺术手法
“真实”是因为作者用客观冷静的写实手法,描写了主人公变形前具体的生活细节和变形后逼真的心理状态。使人感到他所处的始终是一个真实的人的世界。
作者在整体荒诞的情节中运用了细节真实和心理真实的手法。写甲虫的行动,是符合甲虫的习性的;写甲虫的思想感情,是符合格里高尔这个人的言行逻辑的;写亲人的变化,也是符合社会生活的。这种荒诞、变形的艺术构思和写实的叙述方法的结合,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使作品荒诞得令人震惊和信服。
有人评论说“小说描述了一个真实而荒诞的世界”,怎样理解“真实”与“荒诞”?
这篇小说勾画人物内心世界, 进行心理描写使用的手法有哪些
提示:小说用内心独白、回忆、联想、幻想等手法,去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他不断地回忆、联想过去和今后的事情,不时由于恐惧焦虑、痛苦和绝望而产生幻想、幻觉,并且在自由联想中经常出现时空倒错、逻辑混乱、思维跳跃等情况,具有一定的意识流特征。
“荒诞”是因为故事的整体框架是以象征手法构建起来的,这个故事框架—一人变成虫的逻辑结构本身是非真实的,它只是用来寄寓人在哲理意义上的生存状态而不是对外部生活的真实模仿。
格里高尔一夜间由人变成大甲虫,情节是荒诞的。情节发展,他与家人的冲突,更是荒诞的。甚至有的艺术细节也是荒诞的:一只苹果打在格里高尔的甲背上,陷了进去,一个多月,还烂在甲虫背上。
在日常生活中,一家人平平淡淡,温情脉脉,矛盾、人性都显示不出来。养家人格里高尔突然变成甲虫,失业了,还成了累赘。这个情节把矛盾激化了,冲突起来,个性、人性都立即显示出来。文学艺术是虚构的艺术,作家大胆想像,虚构出荒诞的情节,推动人物之间的冲突,表现人物的个性。母亲的无奈,父亲的狂怒妹妹的厌弃,撕破了资本主义社会家庭表面温情脉脉的面纱,显示了人际关系的自私、冷漠和残酷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和弱肉强食、唯利是图的社会本质。
拓展:虚构的艺术特征:
想象
夸张
怪诞:奇怪、离奇
荒谬:非常不合情理
虚构的重要表现手法:
象征、隐喻、反讽、夸张
象征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而喻体与本体相距较远的,我们称之为隐喻
作者不是让人们去接受人变成虫这一客观存在的事实,而是去体察和领悟其超现实的精神状态和深层心理——情感,去寻求荒诞中的本质。因此,人变成甲虫是人类精神世界遭致扭曲、异化的象征,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状态及其由隔膜所造成的孤独、绝望情感的折射。
3.怎样理解作者对“变形”这一情节的构思意图和巧妙之处?
如何读懂虚构类小说的主题:
(1)把握虚构与现实对接的方式,把虚构中的种种转移到现实生活中。
(2)虚构的事物往往有现实的象征意义,暗示或隐射某种现实。
如何在虚构中体现真实
(1)取材真实:故事的情节有现实依据。如
(2)场景真实:虚构的环境有现实环境方面的真实。
(3)人物真实。
(4)心理(情感)真实。
(5)细节真实:细节描写真实具体,与现实没有违和
(6)逻辑合理:人物的思维、情节的推进符合生活中的基本逻辑。
(7)使用第一人称也能增加真实感
在作品中,卡夫卡的叙述语调平静得近乎冷漠。人变成甲虫,本来是一个凄惨而又令人触目惊心的故事。但作者以不动声色、不动感情、不加议论的平静笔调写出,给人一种似乎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感觉,这不禁更加令人警醒:当可怕变得平庸时,平庸就成为更加可怕的事实。由此激发读者去思索人的生存现状以及改变这现状的问题。
4.《变形记》中作者的叙述语调有何独特之处?这样叙述有何妙处?
探究一:《促织》和《变形记》都写了变形,同学们比较一下二者的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变形的人物
变形的原因
变形的情节
变形的结局
都是忠厚善良之人,不愿意伤害别人
成名的善良表现在不伤害别人,导致儿子被迫化虫;
格里高尔表现在对家人无怨无悔的责任与爱,受压化虫;
都是在压力之下变成“非人”
成名的儿子化虫是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救赎家人;
格里高尔的变形则是没有任何预兆、不受控制的;
都采用了荒诞和现实相结合的方法
《促织》情节完整,曲折跌宕,扣人心弦;
《变形记》双线结构,格里高尔的心理变化和家人的反应,构成强烈对比,有助于小说主题的表达
都表现了小人物命运的悲惨
《促织》以喜剧结束,属于浪漫主义的笔法,以乐衬哀;
《变形记》悲剧结局,直接表现了人性的冷漠。
《促织》是现实主义的作品,但蒲松龄在无意间已隐约触及到了“人被异化”的问题,成名之子作为人的时候没有价值,魂化为蟋蟀却有了价值,让这个山穷水尽的倒霉人家否极泰来。蟋蟀原是玩物,而作品中人却成了可怜虫,任由蟋蟀来主宰自己的命运。这种人与物间的不正常关系正符合马克思所作的“异化”解释。
卡夫卡作为现代主义中表现主义的代表,是有意识地以变形手法,集中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社会中普遍的人成为非人,人被异化的现象。
两部作品虽相隔两百多年,却遥相呼应,都揭示了在不合理的社会中“人的异化”的悲剧。
格里高尔的变形带给我的人生启示?
……
旅美英籍作家奥登说:
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
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
“社畜”。它源于日语中的“公司”(會社)和“牲畜”(家畜)两词,合起来的意思为“公司的牲畜”,指的是一些为公司放弃自我生活的劳动者,多用于日本员工的自嘲。
——新垣结衣主演的日剧《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
数据囚笼里面的外卖骑手
从空气里赶出风
从风里赶出刀子
从骨头里赶出火
从火里赶出水
赶时间的人没有四季
只有一站和下一站
世界是一个地名
王庄村也是
每天我都能遇到
一个个飞奔的外卖员
用双脚锤击大地
在这个人间不断地淬火
——王计兵《赶时间的人》
互联网算法
当社会陷入效率至上的工具思维时,人作为独立生命体的尊严与权利难免成为牺牲品。
网络时代
互联网之于人类,是自由还是桎梏,取决于我们能否在对他人的认识中观照自我;取决于我们能否认识到技术支配下,人的渺小与无奈;更取决于我们能否主动破局,走出技术搭造的舒适区,积极探索,寻找新的可能。
马克思对“异化”的解释是:物对人的统治,死的劳动对活的劳动的统治,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
树立自我意识 实现自我价值 主宰自己的命运
这是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
科技革命、互联网浪潮、经济危机、地区冲突等等不断加剧,它们争先恐后的给世界洗牌。机器人要取代蓝领、人工智能要取代白领。这是从未有过的革命浪潮,我们身处新旧世界交替的夹缝里。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法制健全、社会安宁、人民幸福!
所有守着做人的尊严,
为自己生活而努力的人都是英雄。
观照自我,回归现实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罗曼·罗兰《米开朗基罗传》
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 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
——《庄子: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龙应台
板书设计
冷漠 势利
甲虫
生存困境
自己变
他人变
人性 人情
心要坚强